查看原文
其他

三医大建校首篇JAMA:新桥医院神内杨清武团队揭示直接取栓非劣于桥接取栓!

阿司匹林 brainnews 2023-05-21



iNature报道


根据中国卒中学会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卒中报告2019》显示,仅2018年,我国因卒中死亡人数为157万人,约占全球卒中死亡人数的1/3,占居民总死亡率的22.3%,也就是说我国每五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因此,卒中已成为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过早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位原因。然而,目前有关脑卒中救治领域中的临床关键问题,即继发于大血管闭塞并符合溶栓条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能否跨过静脉溶栓直接进行动脉取栓治疗一直是一个尚未有满意答案的临床问题。如果能够跨过静脉溶栓、直接进行动脉取栓,则可以通过减少救治环节、加快救治速度,更快实现闭塞血管再通,从而有效降低卒中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因此,这不仅是脑卒中救治领域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同时也是重大社会经济问题。

2021年1月19日,陆军军医大学杨清武及美国埃默里大学Raul G.Nogueira共同通讯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IF=45.5) 在线发表题为“Effect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Alone vs Intravenous Alteplase Plus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n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The DEV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的目的只在探讨在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中,单用血管内溶栓术是否比静脉溶栓后再行血管内溶栓术在90天内达到功能独立的非劣势效果。在中国的33个卒中中心进行了多中心,随机性试验。主要终点是在90天时达到功能独立性的患者比例。非劣势幅度为-10%。安全性结果主要包括48小时内有症状的脑内出血发生率和90天死亡率。

该研究发现,在90天的随访中,单独的血管内血栓切除术组与桥接治疗组分别有63例(54.3%)与55例(46.6%)患者在90天的随访中实现了神经功能独立,非劣效性有意义(非劣效性P=0.003)。同样,两组的症状性脑内出血(6.1% vs 6.8%)和90天死亡率(17.2% vs 17.8%)也未发现组间显著差异。

总之,本研究结果有力支持跨过静脉溶栓,进行直接动脉取栓治疗,为急性卒中救治提供新策略,为卒中管理指南更新提供新证据,为减少个人和医保费用支出,减少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提供新方法。

这是陆军军医大学首次在JAMA 发表研究型文章报道。



卒中,通常称为“中风”,是全球第二大死因,仅次于血管疾病(CVD)。而中国是全球卒中负担最高的国家,终生风险高达39.3%。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四高”的特点。目前,我国带病生存者高达1300万。

根据中国卒中学会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卒中报告2019》显示,仅2018年,我国因卒中死亡人数为157万人,约占全球卒中死亡人数的1/3,占居民总死亡率的22.3%,也就是说我国每五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因此,卒中已成为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过早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位原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的早期目标是恢复已缺血但尚未梗死脑区的血流。远期目标则是降低脑卒中相关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结局。目前,明确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方案包括静脉用阿替普酶、静脉用替奈普酶和机械取栓。

然而,目前有关脑卒中救治领域中的临床关键问题,即继发于大血管闭塞并符合溶栓条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能否跨过静脉溶栓直接进行动脉取栓治疗一直是一个尚未有满意答案的临床问题。如果能够跨过静脉溶栓、直接进行动脉取栓,则可以通过减少救治环节、加快救治速度,更快实现闭塞血管再通,从而有效降低卒中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因此,这不仅是脑卒中救治领域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同时也是重大社会经济问题。

七项随机临床试验一致地证明,在静脉溶栓(IVT)后进行血管内治疗可有益于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患者。然而,在进行血管内治疗之前,IVT具有潜在的益处和风险。静脉溶栓有时可能会导致再灌注,从而避免了需要进行血管内治疗。静脉溶栓可能促进血管内再灌注并促进下游微栓子的溶解,从而改善远端灌注。相反,IVT可能会增加颅内或全身出血的风险,导致血栓破裂和远端灌注恶化,并延迟了血管内治疗的开始。此外,IVT限制了在24小时内使用抗栓治疗,并增加了医疗费用。

最近报道的有或无急性中风静脉内阿替普酶的血管内血栓切除术的随机临床试验(DIRECT-MT)表明,单独的血管内血栓切除术不逊于IVT术后的血栓切除术。在SKIP试验中观察到了相似的治疗方向。

对于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尚不知道单独进行血管内治疗与静脉溶栓加血管内治疗(标准治疗)能否达到相似的功能结果。该研究的目的只在探讨在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中,单用血管内溶栓术是否比静脉溶栓后再行血管内溶栓术在90天内达到功能独立的非劣势效果。在中国的33个卒中中心进行了多中心,随机性试验。

患者(n = 234)年龄在18岁以上,自症状发作后4.5小时内有近端前循环颅内闭塞性中风,并且符合静脉溶栓的条件。招募时间为2018年5月20日至2020年5月2日。招募患者并随访90天(最终随访时间为2020年7月22日)。共有116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单独的血管内血栓切除术组,而118例患者被随机分为静脉溶栓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组。主要终点是在90天时达到功能独立性的患者比例。非劣势幅度为-10%。安全性结果主要包括48小时内有症状的脑内出血发生率和90天死亡率。

由于计划的970例患者中的234例接受了随机分组,因此该试验因疗效而提前终止。随机分配的所有234例患者(平均年龄68岁;102名女性[43.6%])完成了试验。结果显示,在90天的随访中,单独的血管内血栓切除术组与桥接治疗组分别有63例(54.3%)与55例(46.6%)患者在90天的随访中实现了神经功能独立,非劣效性有意义(非劣效性P=0.003)。同样,两组的症状性脑内出血(6.1% vs 6.8%)和90天死亡率(17.2% vs 17.8%)也未发现组间显著差异。

研究人员由此认为,在发病4.5小时内的近端前循环闭塞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与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加血管内治疗相比,单独的血管内治疗或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加血管内治疗相比,90天功能独立这一结果达到了预先规定的非劣效性统计阈值。这一结果也与去年发表在NEJM 上的结论一致。

综上,本研究结果有力支持跨过静脉溶栓,进行直接动脉取栓治疗,为急性卒中救治提供新策略,为卒中管理指南更新提供新证据,为减少个人和医保费用支出,减少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提供新方法。


参考消息: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article-abstract/2775279

注:部分解析参考自梅斯医学报道,其他来源:inature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国家杰青杨清武教授团队专职科研人员招聘启示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全军专科中心、重庆市医学重点实验室、全军临床神经医学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神经病学临床研究中心、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临床研究中心和脑血管病介入技术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卒中学会综合卒中中心、重庆市卒中学会会长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单位、教育部“长江学者”获得单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获得单位、博士/硕士授予权学科、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站内学科、国家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国家“863”重大专项、国家“973”及军队重点项目等课题。在科研方面,形成了以脑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并重的特色研究。并拥有独立实验室和相关的科研设备及独立的临床研究中心,长期与美国匹兹堡大学、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霍普金斯医学院、密歇根大学、罗马琳达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医院、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协作。近年来在重要学术期刊JAMA、JAMA Neurology、Circulation、Annals of Neurology等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原创成果。课题组氛围融洽,现有国家杰青1名,国家优青1名。现因发展需要,拟招聘实验员及研究员若干名,诚邀海内外有志青年加盟。
  1. 招聘岗位:
专职科研人员若干(包括研究系列及实验技术系列)
二、岗位职责
1、协助PI做好实验室规划管理、项目申报工作;
2、为学科研究课题提供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持;
3、按时按量完成各类专职科研人员考核所需工作;
三、申请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2、身心健康,勤奋努力,具有团队精神;
3、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敬业精神,能够开创性地完成相应科研工作;
4、实验技术系列具备硕士学历,科研岗位具备博士学历且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在ThomsonReuters JCR-SCI 期刊分区表一区期刊发表论著1篇或者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总IF≥6;
5、神经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动物学等相关专业,熟悉细胞培养、病毒制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动物实验等常规生物实验技能者优先。
四、待遇
1、基本工资:
博士毕业生(研究系列):18-22万元/年;
硕士毕业生(实验技术系列):12-13万元/年;
2、五险一金按基本工资比例缴纳;
3、对工作能力优秀者以及具有相应特殊技能资深人员待遇从优;
五、提供材料
  申请人须提供以下材料:
  1、个人简历(含论文发表目录);
  2、已取得的学术成就;
    3、研究工作介绍及今后工作计划;
  4、3—5篇代表论文;
       5、发表论文的国内外影响,包括引用情况;
  6、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六、联系方式
有意者请将个人详细简历以及个人研究陈述及兴趣发送至联系人邮箱,也可电话及微信进行联系。
联系人:谢老师
邮箱:595942553@qq.com
电话:18515018898(微信同号)
另有高级研究员及博士后招聘,请联系以上联系方式进行咨询。
七、杨清武教授团队介绍
杨清武教授
杨清武,医学博士,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是一名集临床、科研和教学于一身的专家。首届中国杰出神经内科青年医师奖获得者,2015年科学中国人杰出青年科学家奖。任国家自然基金委医学科学部二审专家,重庆市卒中学会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协作学组委员、中国神经科学会神经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办公室出血性卒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办公室缺血性卒中介入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介入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全军神经内科分会委员。
主要从事脑卒中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是重庆市神经病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市脑血管病防治创新团队、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的学科学术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93万元)、重点项目(300万元)、杰青(400万元)等课题20余项,经费4000余万元。在JAMA、JAMA Neurology、Circulation、Ann Neurol、Prog Neurobiol、Stroke等神经病学领域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担任Translation Stroke Research、Frontier in Neuroscience、Stroke Vascular Neurology、重庆医学、解剖与临床杂志、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等13种SCI收录杂志审稿人。获得中国医师协会首届杰出青年医师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率先牵头成立了重庆市脑卒中防治联盟、研发了重庆市“卒中救治云”系统。主持由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60家综合卒中中心开展DEVT、RESCUE BT和ASSIST三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及BASILAR等四项多中心登记研究,建立了中国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再通的多中心登记研究数据库、中国非急性期大血管闭塞血管再通的多中心登记研究数据库、中国TREVO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登记研究数据库。
李芳菲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发表SCI学术论文8篇,为美国肿瘤研究协会 AACR及美国心脏协会AHA专业会员。长期从事血管生成的调控机制研究,阐明了血脑屏障发育成熟的分子机理,为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阐明了Tgf-beta/Samd4信号调节内皮细胞和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从而维持血脑屏障完整性。对推动神经血管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Developmental Cell, 2011),阐明了R-Ras-Akt信号轴调节新生血管管腔形成和功能,证明了该通路对缺血后血管生成和缺血组织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欢迎加入超过 20000人

全球最大的华人脑科学社群矩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