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eLife:张旭和鲍岚团队发现智力障碍疾病早期筛查诊断潜在新位点

细胞世界 brainnews 2023-04-13

来源:细胞世界





2021年6月29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张旭研究员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鲍岚研究员团队合作在《eLif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5’-UTR SNP of FGF13 causes translational defect an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中国汉族智力障碍儿童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3(FGF13)基因一个新的致病突变,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

智力发育是人类健康成长的重要过程,依赖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发育。智力障碍的致病原因既可能是基因异常所致的先天因素,也可能是发育过程中环境所致的后天因素。然而,先天的基因异常导致智力障碍的机制并不相同,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才能阐明相关基因突变在引起智力障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该研究通过对患有严重智力障碍的中国汉族儿童进行基因组测序,发现在三位男性患者中FGF13基因的5’-UTR区域存在一个C>G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该突变能下调FGF13蛋白质的翻译,携带该突变的小鼠表现出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该点突变还造成了皮层神经元迁移迟滞、轴突分支增加和投射异常。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该点突变降低了mRNA与PTBP2的结合能力,从而影响了FGF13蛋白质的翻译。


图. FGF13 5’-UTR SNP引起蛋白质翻译缺陷和智力障碍


该研究揭示了中国汉族儿童智力障碍患者中新发现的FGF13基因SNP的致病性及其机制,为临床上智力障碍疾病的早期筛查诊断提供了新的位点。

该项工作中,张旭研究员和鲍岚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潘星宇博士和赵敬荣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项目和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7554/eLife.63021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原文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