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ci Adv:李浩洪/任超然报道一条奖赏改善抑郁情绪的神经通路

brainnews 2023-04-13

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常常因为工作不顺利,学习压力大,生活不如意而郁郁寡欢。这些应激久而久之会导致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快感缺失等抑郁样行为。已有研究表明美味的食物或愉快的经历 (奖赏) 都可以缓解压力,改善抑郁样行为 【1-4】。但奖赏调节长期压力导致的抑郁样行为的神经机制尚不明确。

2022年7月8日,浙江大学李浩洪课题组联合暨南大学任超然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发表了题为Reward ameliorates depressive-like behaviors via inhibition of the substantia innominata to the lateral habenula projection的研究论文,深入阐释了奖赏缓解抑郁样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

欢迎加入

全国焦虑抑郁学术讨论群

全国神经环路学术讨论群

添加小编微信

brainnews_11

-留言:焦虑抑郁、神经环路研究群-




在该研究中,作者首先发现小鼠基底前脑的无名核 (SI,substantia innominate) 亚区兴奋性神经元主要投射到外侧缰核LHb (lateral habenula) 区域。当给予小鼠厌恶性刺激如电击,吹气,会激活SI兴奋性神经元投射到LHb的神经纤维。当给予小鼠奖赏性刺激如糖水,巧克力,会抑制该神经环路。但是当同时给予奖赏和惩罚刺激时,该神经环路对奖赏的反应抑制住了对惩罚的反应。这引起了作者的兴趣,但是SI-LHb这条神经环路对外界奖赏和惩罚的不同反应到底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

随后作者利用化学遗传学慢性激活 SI-LHb神经环路,发现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抑郁样行为。同时抑制该神经环路可以改善长期压力刺激导致的抑郁样行为。考虑到外界给予奖赏也能抑制SI-LHb的活性,那么长期给予奖赏刺激是否也能缓解抑郁样行为呢?为此,作者在慢性激活 SI-LHb神经环路诱导的和长期压力刺激诱导的抑郁样小鼠模型中,给予为期一周的奖赏刺激,发现两个模型中抑郁样小鼠的行为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电生理记录也佐证了奖赏可以抑制LHb内神经元的异常放电。这表明长期奖赏的给予可以模拟化学遗传学抑制SI-LHb神经环路进而改善抑郁样行为。


综上,该研究发现了一条奖赏改善抑郁情绪的神经通路。总而言之抵抗负面情绪也许只需要一瓶“肥宅快乐水”,或者一些美味的食物。快点行动起来给自己一些奖赏吧。

华中科技大学崔玉婷博士,暨南大学黄晓丹博士,华中科技大学黄鹏程博士及暨南大学黄鲁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学李浩洪教授和暨南大学任超然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还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李安安教授,丰钊博士等合作伙伴的材料与技术支持。

原文链接:

http://doi.org/10.1126/sciadv.abn0193



神经退行性疾病导致运动障碍和睡眠失调的基础与转化研究是国际脑科学前沿与临床医学的重大需求。徐浩新(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国际溶酶体离子通道研究领域开创者)与李浩洪(浙江大学教育部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教授)课题组紧密合作,拟招聘博士后若干名。重点方向1. 神经精神疾病脑(离子通道-高级认知)机制2. 神经精神疾病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3. 神经精神药理的创新研究。

浙江大学教育部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和良渚实验室拥有完善的技术储备和高效的训练体系,如果其它相关专业博士毕业生有意从事神经科学研究,我们有信心在短时间培训基本的实验技能。课题组近年来在Cell、Neuron、Nature Neuroscience、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Current Biology等期刊上发表系列重要论文。

我们将为博士后提供有竞争力的工资(税后25万+)。我们对博士后的期望是经过3-5年的训练,使其具有竞争独立研究员(Principal Investigator)职位的能力。


简历投递至邮箱: hhli_27@zju.edu.cn,邮件请注明:博士后


参考文献

1. Y. Yuan, W. Wu, M. Chen, F. Cai, C. Fan, W. Shen, W. Sun, J. Hu, Reward inhibits paraventricular CRH neurons to relieve stress. Curr. Biol. 29, 1243–1251.e4 (2019)

2. S. Dalm, E. R. de Kloet, M. S. Oitzl, Post-training reward partially restores chronic stress induced effects in mice. PLOS ONE 7, e39033 (2012)

3. Y. M. Ulrich-Lai, A. M. Christiansen, M. M. Ostrander, A. A. Jones, K. R. Jones, D. C. Choi, E. G. Krause, N. K. Evanson, A. R. Furay, J. F. Davis, M. B. Solomon, A. D. de Kloet, K. L. Tamashiro, R. R. Sakai, R. J. Seeley, S. C. Woods, J. P. Herman, Pleasurable behaviors reduce stress via
brain reward pathway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7, 20529–20534 (2010)

4. M. C. Wichers, D. Q. Barge-Schaapveld, N. A. Nicolson, F. Peeters, M. de Vries, R. Mengelers, J. van Os, Reduced stress-sensitivity or increased reward experience: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response to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34, 923–931 (2009)


相关阅读:

华中科大李浩洪教授团队近两年成果汇总:Nature Neurosci,Neuron, Cell Reports等

NC:李浩洪/沈伟首次阐明LPAG神经元编码捕食行为的基本规律

3年3篇Neuron:暨南大学任超然课题组在光疗的神经环路机制方面取得连续突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