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凌逾:香港作家西西获第六届纽曼华语文学奖,她依然书写着充满创意与能量的文字

凌逾 跨界经纬 2020-01-18



10月8日,香港作家、诗人西西获得第六届纽曼华语文学奖(诗歌奖)。她是纽曼华语文学奖的第三位女性获奖者,也是第一位来自香港的获奖者。


纽曼华语文学奖是由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美中关系研究院于2008年设立的奖项,是美国第一个为华语文学(诗歌)设立的奖项,每两年颁奖一次。评委们完全基于文学价值选出最能表现人类生存状况的作品。所有在世的用中文写作的作家都有机会入选。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是2009年首位纽曼文学奖得奖者,韩少功和王安忆分别于2011年和2017年折桂,杨牧和朱天文分别在2013和2015年领此殊荣。


下面这篇文章来自香港文学研究者、西西文学主要研究者之一的凌逾教授,让我们进入这位依然天真轻盈的80岁作家的文学人生。



提名词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香港文学都被视为是次要的,甚至有人认为这个城市不能出产重要的文学作品或著名的作家。香港诗歌或许在很多人眼中是个更抽象和虚妄的概念。西西或谐或庄的诗歌道出了这个城市及其居民的品格。她的诗歌也证明了一个城市的故事不必是宏大的叙述,而可以是表面琐碎的絮语、寓言或者童话。西西的诗歌阴柔,纤细,机智,敏锐,动人心弦,无可辩驳地宣示着香港诗歌的存在感。”

文 / 凌逾



其实,获得纽曼华语文学奖之前,西西早已屡获华文界各奖项。1984年和1988年其《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和《致西绪福斯》分获第八届和第十届《联合报》小说奖之联副短篇小说推荐奖;1997年获香港艺术发展局首届文学奖之创作奖;1999年,《我城》被《亚洲周刊》评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2005年,继王安忆、陈映真之后,获得“世界华文文学奖”,获奖作品是《飞毡》;2011年,香港书展将西西推举为“年度文学作家”;2014年,西西获第四届全球华文文学星云奖的贡献奖。

 

自1966年到2018年50多年间,西西出版了30多部作品,广涉小说、诗歌、散文、图文集、电影剧本等文类。其长篇小说有《我城》《美丽大厦》《哨鹿》《候鸟》《哀悼乳房》《飞毡》《我的乔治亚》;中篇小说集有《象是笨蛋》;短篇小说集有《春望》《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胡子有脸》《手卷》《母鱼》《家族日志》《故事里的故事》《白发阿娥及其他》;小说散文诗歌合集有《交河》《西西卷》;散文集有《花木栏》《剪贴册》《耳目书》《画/话本》《旋转木马》《拼图游戏》《看房子》《羊吃草》《缝熊志》《猿猴志》;诗集有《石磬》《西西诗集》;有5本小说被翻译为英文,还有法文、日文、荷兰文、意大利文等译本。


作家越有名,就越是一块宝。哪个地区都会抢夺所属权,就像张爱玲一样。因为西西是多方水土孕育:祖籍中山,生于上海,长居香港,获奖史起于台湾地区,作品也多出版于台湾洪范书店。如今,作家多次回归故乡,重新被认识。


西西(左)和母亲、哥哥(四十年代摄于上海)


作为重量级的香港作家,很长一段时间里西西作品并没有及时进入内地文坛。原因很多,一是西西是“作家的作家”,是一位有极强实验性、先锋性、前沿性的作家,其创作题材、叙事手法、创新意识都远远超前于时代,曲高和寡,进入大众视野需要时日消化;二是西西作品原来几乎全在台湾洪范书店出版,版权问题较难处理,但近年洪范书店老板的观念转变,开始积极拓展市场。所以,近年西西作品已推出了近十部简体中文版。




西西浮城说梦,对香港爱之弥深,恨之弥切,视之弥乐,早期长篇小说《我城》几近成为香港文学代言作品、地标文学。她写《答问》,全是无关又相关的禅意。中年退休,当全职作家,却又不幸得癌,于是写《哀悼乳房》,不仅心理疗伤,而且造福病者。晚年,她罹患多种疾病,但是她豁达地说:“我们活到某个时候,就会失去这个失去那个,不必介怀,也介怀不来”。她为训练因病患后遗症而日渐失灵的右手,搭建微型屋,进而作长篇小说《我的乔治亚》,探究香港与英国几百年的历史恩怨,渗透出对社会政治文化历史的个人洞见。



她缝制布偶,写就《缝熊志》,探讨中西服饰的文化交流。每只熊都藏着作者的“指纹”,独一无二。她买了欧洲熊艺家的两只熊,耗去两本书的版税钱,可谓一书换一熊。她后来缝猴,写就《猿猴志》,因为感悟到人类危机,进而探讨保护物种多样性、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等话题,关注人类命运大格局。


西西热爱阳光,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各门艺术。她有趣,口头禅是“至紧要好玩”,像童言无忌的游戏者。从入道伊始就读古今中外最好的书。年轻时剪辑实验小电影《银河系》,研究电影绘画,与友人们周游世界,并创办《素叶文学》杂志,高质高标,从不降低精雅文学的标准。




西西想象力丰富。她看到易拉罐头,发明了苹果牌即冲小说,喝过后“脑子里会一幕一幕浮现出小说的情节来,好像看电影。”有人撞了只母鸡,被敲诈,结果,鸡却活过来了,气得鸡主人“对母鸡骂了三分钟粗野话,其中,有一分钟骂母鸡自己,一分钟是骂鸡蛋,还有一分钟,骂的是母鸡的母亲。”男人们嘴里的脏话,被她过滤得妙趣横生。西西写诗:“可不可以说/ 一朵雨伞/一束雪花/ 一瓶银河/ 一葫芦宇宙   可不可以说/ 一位蚂蚁/ 一名蟑螂/ 一家猪猡/ 一窝英雄  可不可以说/ 一头训导主任/  一只七省巡抚/  一匹将军/ 一尾皇帝   可不可以说,龙眼吉祥,龙须糖万岁万岁万万岁”,有意配错量词,将神圣人物小化、轻化,产生出反讽效果。


她为人低调,甚少亮相,甚少接受访谈。获奖无数,但是各类大大小小的颁奖礼几乎不参加,偶尔会预录颁奖词,戏称“不想颁奖礼,血压就不会急升”。她时常自我调侃,让人莞尔。




西西一本一本地写小说诗歌散文,每年总有丰硕收成。她不问收获,不问排行榜,一任贫寒,甘苦自知。文随意转,见物成性,绝不重样,文风从早期的沉郁顿挫转入欢快明朗,又到沉静沉思型,像百变天使。永远在原创,永远在超越自身,好像一个造物者,用文字发明了另一个地球。八十高龄的西西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日渐趋近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可敬可佩。西西笔下总字数应该远胜于鲁迅了,思想的锋芒也不亚于鲁迅,只是一个文风像匕首像投枪,一个文风像春风像细雨,绵里藏骨,含蓄如深。


虽说西西已步入耄耋之年,但关注的却总是前沿话题,最近访谈探讨科幻文学、科幻电影。她2018年又有新作问世,如长篇大著《织巢》,是《候鸟》的姐妹篇,论者云:“性情真挚可感,动人处有来自文字之外者”。新书《试写室》是1970年的专栏旧稿成书,好像“现在的我遇上以前的我”。



读西西,有阅读挑战感。因为西西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没有吸引人的男欢女爱,刚开始读的时候,不太容易读懂其中堂奥。而且,“西西体”是千变魔术,纷繁多变、文体糅合,需要我们耐心地适应,参悟其中无尽的宝藏。对于西西而言,只有这种千变,才能表达她所感知的复杂生活;只有不断开创文学形式的新路径,才能使作品长存,就像《一千零一夜》,随时变换叙述的策略,这是抗拒死亡的方式。


如何对西西创作进行文学史的定位?我觉得,西西,是新旧世纪之交中最有创意的重量级实力派大师。文坛“考古名家”上海陈子善教授说,西西是尚未被介绍的海外最后一位文学大家。直至今天,我们依然永远无法知道,西西的下一个创意将会是什么。一个创造能量永存的人,如何不让人肃然起敬?


值此获奖,又正好近期新版四卷本《西西研究资料》寄到了我的案头,那么厚重雅致,那么尽善尽美,这下我觉得应该再为西西写点什么,这距离2012年受邀参加东莞莞城图书馆举办的西西布偶展,并为此写下演讲词《为什么要读西西》,已经过去六年了。2009年10月,第一部研究西西的博士论文《跨媒介叙事——论西西小说新生态》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正是笔者自己。自博士论文以来的若干拙文有幸忝列《西西研究资料》,自然内心感激。近年,香港文坛不断推出刘以鬯、侣伦、舒巷城等作家的研究资料集,多为单本,陶然研究资料已陆续推出了三本,而《西西研究资料》一次性推出四卷本,则不多见。期待西西的知音队伍越来越广大,也期待她被更多华语文学界的学者和读者所喜爱。



责任编辑:夏婉琦

来源:文学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