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士论文摘要20 | 王惠:荒野哲学与山水诗——关于西方生态哲学与中国山水诗的跨界研究

王惠 跨界经纬 2020-01-18

荒野哲学与山水诗

 ——关于西方生态哲学与中国山水诗的跨界研究


作者:王惠


导师:鲁枢元


毕业学校:苏州大学


答辩年份:2008年


摘要


生态批评也称“文学与环境研究”,是上个世纪70年代发端于西方的一种批评派别,荒野哲学是在生态批评的学术潮流之中出现的一种理论。生态批评和荒野哲学关注文学与环境、也就是人文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这恰恰是文学艺术的根本问题。


山水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蔚为大观、十分显要的诗歌流派。如果说自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土壤的话,山水诗反映的恰恰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相依相生、声气相感、血脉相通的亲密关系。


之所以要在荒野哲学和山水诗之间进行跨界研究,就是因为它们二者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是错位的,但在精神和逻辑上却是一致的。本论文在导论部分对生态批评、荒野哲学以及山水诗进行了大略的介绍和理论的辨析,提出用生态批评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得出内在于山水诗的是人类的自然属性和荒野精神这一结论。



正文部分对荒野进行了哲学意义上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之上深入挖掘和细致梳理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的荒野精神。这里所说的荒野,并非只是一片空间,一个自然的客体,它和中国文化史上的“自然”概念一样,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一个美学的范畴。甚至它比“自然”更自然,因为它是原生的、纯粹的、真正的自然而然。这样一种美学精神在山水诗中具体表现为荒山野水的意象世界、趣在荒野的审美理想、情近荒野的情感指向以及魂归荒野的回归主题等。


结语部分则立足于人类文化的后现代反思,指出荒野凸显、东方浮现、诗歌再生都是这一反思的精神成果;如果说哲学是乡愁、是对意义的追问和对家园的寻觅的话,那么,诗歌则为我们提供了意义之所在与归家之路途。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岑提出,从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有重大影响之时开始,为地球史上一新纪元,称为人类纪。在人类纪,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复杂和深刻,人类大规模改变地球的地质时期已经开始。在这样一个新的地质时期,反思人类历史发展的功过得失,发掘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资源,建构东西方学术交流的新格局,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文学艺术与自然的关系,改善现代社会的精神生态,促进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文学艺术的当代使命与文学艺术家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我们文学理论研究者应该直面的现实。


于是,重振文学艺术的自然之维,建立文学艺术的生态视阈——便成为唯一的拯救之途。山水诗的生态批评告诉我们:在山水之间,在荒野之上,我们能够找到人类精神的栖息之地,找到人类家园的永恒所在。山水诗,守护着的是人们经年不变的千古诗心和荒野精神。


 

关键词:生态批评;荒野哲学;山水诗;归家之途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何春桃


往期精彩:

博士论文摘要18 | 章颜:跨文化视野下的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

博士论文摘要17 | 孙为:交互式媒体叙事研究

博士论文摘要16 | 侯珅:歌剧“太阳雪”文学剧本与音乐创作特色研究

博士论文摘要15 | 李燕:跨文化视野下的严歌苓小说研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