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士论文摘要26 | 张乃午:鲁迅语象及其图像呈现

张乃午 跨界经纬 2020-01-18

鲁迅语象及其图像呈现


作者:张乃午


导师:赵宪章


毕业学校:南京大学


答辩年份:2017年


摘要


语言和图像是人类表意的两大符号,二者的关系复杂而微妙。文学和图像的核心关系是语言和图像的关系,而语言和图像的核也关系是语象和图像的关系。因此,我们关注鲁迅语象及其图像呈现,需把研究的重也移至语象和图像的关系上来。



本文上篇从文学语象入手,通过"文本细读"和"语象统计",具体从色彩、笔调、构图三个层面探讨鲁迅语象和图像的"统觉共享"。


鲁迅语象的色彩,主要包括黑色系、白色系、纪色系三种主要语象群类。同时,鲁迅语象的色彩运用大胆而奇特,时而光影交错、黑白对比;时而斑爛色彩、奇赃炫目;时而动态流转、变化无常。可见,在鲁迅的文学世界里,各种色彩被串连在一起,形成一幅幅不可思议的视觉画面。


鲁迅语象的笔调,主要表现出木刻式、水墨式、漫画式兰种类型。同时,鲁迅在笔调的运用上开创性地将现代的"有力之美"、古典的"闲静之美"、后现代的"戏谴之美"结合在一起,三种视觉美感形态互相并置又互相矛盾地存在于鲁迅作品的内部,从而构成了鲁迅视觉美感形态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矛盾性。


鲁迅语象的构图,主要表现出幽暗式、游锅式、写意式三种类型。在构图的运用上,鲁迅开创性地将简练抽象、水墨写意、画薄式的构图方式结合在一起,三种构图方式并置,进而构成了鲁迅作品图像性表达方式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矛盾性。



本文下篇集中关注鲁迅语象的图像演绎,即语象向图像的外化和延若。通过"图像凝视",具体探讨鲁近语象中的原型、场景和主题的图像呈现。


鲁迅语象中"原型"的图像呈现,主要包括人、兽、鬼的图像呈现。艺术家们围绕三种"原型"创作了大量的图像性作品,并呈现出版画式、漫画式、水墨写意式等截然不同的视觉形象。文学的图像化并非将语言一一坐实,而是选择性地模仿语象,图像模仿语象主要通过"语图切换"的方式实现,具体包括因文生图、图中増文、图中衍文三种方式,从而实现"图像直观"。文学借助图像自我放逐,"图以载文自轻",也引起了一场关于图像接受过程中的"语图之争"。


鲁迅语象中"场景"的图像呈现主要是指图像对鲁迅作品中故乡空间的重构。从学理层面来看,图像主要通过时间和空间的重置,打破语图之间的时空界限,主要表现在;预示性"顷刻"的选取,视角的融合及场景中视觉元素的遗漏或増加。语象和图像一方面形成了"语图融合"的态势,另一方面又产生了诸多的"语图缝隙",图像叙事在这种思维机制中建立叙事逻辑,呈现出视觉化的故事。


鲁迅语象中"主题"的图像呈现,主要包括反抗式、颜废式、溫情式三种。具体来看,鲁迅作品主题和封面图像表达相统一,封面图像已经超出了外在的装饰功能,具有阐释文学主题的功能,并与鲁迅的精神世界相联系。同时,鲁迅的图像观影响着鲁迅的图像叙述实践,作为文化图像的"山海经"和作为的政治图像"幻灯片"促成了鲁迅关于图像的两重认知。



鲁迅的图像情结和他的文学事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图像构成鲁迅文学的另一种讲述方式:一是对于图像价值的充分信任和肯定,二是对于文学叙述的图像化尝试。鲁迅的文学创作通过图像艺术不断的外化和延若。进一步来看,图像艺术在文学的"大众化"进程中毫无疑问是一股强大的助推力量从而也应当是所谓"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中的重要因素,以鲁迅为代表的伟大作家,他们的"现代转型"同样深受图像的助推和影响。


面对"文学遭遇图像"的现实语境以及当今时代显现的"符号危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鲁迅的语图世界。鲁迅语象及其图像呈现的研巧,立足于"文学图像论"的文学观念,由语象和图像的关系切入,借鉴语言学、符号学和图像学的研究成果,跨越多种学科界限,通过"文本细读"和"图像凝视"进行学理分析,进而对鲁迅的语图世界进行人文阐释。


关键词:鲁迅;语象;图像呈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何春桃


往期精彩:

博士论文摘要25 | 高秀川:现代中国文艺的一种阐释:文学与图影的流转

博士论文摘要24 | 黄勇军:纸上的光影:中国影视小说研究(1920-2010)

博士论文摘要23 | 计红芳:跨界书写——香港南来作家的身份建构

博士论文摘要22 | 王岩松:媒介多元介入的壁画形态研究——以1979年以来的中国壁画为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