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界太极学术 | 董小英:建筑叙事(八)

董小英 跨界经纬 2021-12-03

建筑叙事(八)


我在宁夏银川,就看到过如埃及巨大石质柱子一样的水泥柱,两三个人才能合抱起来,以显示建筑物的高大宏伟。“登得拉哈托尔神庙中的多柱厅(托勒密时期)顶部有刻着人面牛耳神哈托尔形象的巨柱。墙壁和巨柱上的浮雕描述的是曾在该神庙中进行过的仪式。”[1] 这说明壁画和浮雕的记录史实的功能,叙事的功能。


图3-古伊朗,阿巴达纳宫殿柱头


黑格尔如果能够看到古伊朗雕工精细、造型优美的柱子,看到美洲的柱子,看到中国的雕梁画栋,就不会如此武断了。中国的大户人家的门廊上都有柱子,有的时候是石柱,有的时候是木头的柱子,那种柱子都是的一根柱子是一棵树,非常粗的,而且是圆形的,不是方的,那么他就会知道,廊柱并不是庙宇的特殊形式。而是因为如果建造需要容纳很多人的建筑,里面的空间要大,举架要高的话,柱子就成为支撑顶棚的重要方法,所以不论是埃及还是巴比伦的巨型建筑,甚至中国的民居都有柱式的结构。据此,柱式建筑并不是希腊人的独创,因此,柱式的种类就不止多里克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这几种,如果每一种柱式都要命名的话,光是中国的柱式就该让人眼花缭乱,多得根本记不住了。再看下图的对比,木柱结构要比石柱复杂多了。


示意图3-7、8古希腊的柱式、中国卯榫结构柱式

(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2】【3】)


柱子的作用绝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是为了加固房屋。歌德在一七七三年《论德国建筑艺术》一篇青年时代论文里,就曾经反对在墙里面插柱子,他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他认为现在墙里面插柱子是毫无意义的。[4] 德国的房子在外墙上刷的是白颜色,而柱子刷深褐色,白色的底上有深褐色的条,这样行成的房子成为一种彩色的装饰品,非常好看,形成德国特色,不知为什么歌德却不喜欢自己民族的建筑。我倒觉得这是现代混凝土中添加钢筋的原始的创意,换句话说,在混凝土中嵌入钢筋或许就是这种插在墙里面的柱子引发的创意。


图3-德国式建筑


中国的柱子,除了正常支撑房屋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挂木质的对联。门上挂匾,匾也是木质的。老百姓的门前会贴纸写的春联,制作的场面。横匾与对联中的字都非常讲究书法。还有巫术的作用,有的时候人们柱子底下放上乌龟,以乌龟的长寿保佑这个建筑物的长寿。


中国广东省梅县的观澜亭在重修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一根百年石柱下,有一只龟正在微微颤动,由于长期受压,它的背上留下了明显的柱压痕迹。拒史料记载,该亭建于1746年,为了祈求吉祥,便以活龟垫到亭柱下。也就是说,它在地下度过了二百多个春秋。当然,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它即使能吃到东西,数量也是一定很少的,应该说它基本上! 处于绝食状态。


这纯属于原始思维,属于巫术的形式。据说,有的房子都倒了,柱子底下的乌龟还活着,历时三四百年。所以,外国人的建筑设计,主要考虑是否精美,至于柱子模拟的形体是人还是动物,都不重要,中国古代,还是以叙事为主。


图3-雕梁画栋的柱头、莲花形状石质柱脚

(图片来源于作者)


石质柱脚是莲花形状,有佛教的祈福意图。立着的叫柱子,横过来就叫梁。以梁柱为主的建筑是亭台。


亭台楼阁,亭是柱子与房顶或屋檐的结合。亭来是纳凉的地方,因为建筑部件只有柱子和房盖,没有墙,周围有横木形成可坐着休息的长凳,所以也叫“凉亭”。在家里头建一个凉亭,有的时候是在那里吃饭或者抚琴、下棋,是休闲之所,非常惬意的地方。


亭往往建在山里,在山顶上或半山腰的突起处建凉亭,为的是让旅游者坐下来休息,但现在这种山区都叫做景区了,其实在徐霞客游历中国山川之前,人们是很少有这种旅游的意识的,专门去欣赏山川的美丽而不为其他。一般的时候,人们总是匆匆赶路,是不会绕道到这种山沟沟里面来的,因为这种美丽的山川往往是没有路的,而且即使有路也极其艰难。


廊也是一种建筑特色。亭是四边、六边、八边形的,点式建筑,而廊则是线性建筑。廊是“亭”和“路”加在一起的延伸,或豪华版的路——在路上加上房盖。这种廊是因为中国的建筑,不像国外是楼房,所有的功能房间都在里面,而中国的功能房是独立的,厨房与客厅和饭厅不在一起,厨房的饭菜、茶水要送到客厅去,路途又要经过室外,会有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因此,人们需要在一个有屋檐的地方行走,所以就产生了这种建筑部件。


廊分两种:一种是屋檐的延伸,把屋檐加大,边上再加上柱子支撑;再有一种就是独立的走廊。


中国的廊,往往会雕梁画栋,在廊的梁上画图画,行话叫“装銮”,这是很有趣的。

 

“建筑中的彩画,来自于绘画,它最初的功能还是巫术,所画的是神灵的形象,借这种形象与神灵沟通。后来的发展,先是‘体物’后是‘象形’。‘体物’‘象形’的目的,不再是与神灵沟通了,而是用于现实的各种功能,包括审美。用于建筑,它兼有巫术与审美功能。在称呼上,它也变了,不叫着‘画’,叫‘装銮’、‘刷染’。”


“‘云气’、‘仙灵’、‘奇禽’、‘怪兽’,是中国古建筑最常用的神灵形象,具体含义又各有不同。这里特别有意思的是,它提出中国建筑经常以‘苍龙’、‘白虎’、‘玄武’、‘朱雀’来表示方向。众所周知,这四种形象,在中国风水上用得最多,它们不只是表示方位,还表示其他的社会含义,寓有中国人特有的凶吉祸福观念。”


图3-“牛腿”柱头


藻井:宫殿、厅堂的天花板上的装饰,为方形、圆形或多边形,向上凹进呈井状,有彩色雕刻或图案。“在藻井中,荷花的图案是为了厌火,因为荷花和荷菱是水物。这种厌火的方式明显地属于一种巫术。”[5] 中国的藻井,一般在塔里、寺庙或者宫庭里才会有的,老百姓家里很少有藻井的,屋子也没有那么高。


图3-藻井中式、西式


巫术功能是建筑绘画中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主要为了防火,保平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避雷针,所以“牛腿”上的荷花就是为了带水来避免火灾。此外,还有民间传说和小说故事。最有名的廊该说颐和园的长廊了,上面的图画没一个是重样的,而且大都在叙述故事。


图3-颐和园的长廊


颐和园的长廊在万寿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间。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1888年又重新建造。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全长728米,共273间。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彩画而负盛名,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长廊还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色彩鲜明,富丽堂皇,它的长度和丰富的彩画在1990年就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彩画的内容多为山水、花鸟以及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的情节。


亭子“象征春夏秋冬四季”和彩画都属于叙事的方式。建筑叙事则以其优点告诉世人,游园的时候,日晒不着,雨淋不着!可随时坐下来休息,风凉、惬意!


如果说到建筑上的彩画,还是西式建筑更为人瞩目。国外的宫廷、教堂等大型公共场所中所有的天花板,还包括墙壁、柱子全都是画满了画的,就像他们的绘画一样,是没有留白的。米开朗基罗的天花板是最著名的,就是因为它上面画满了一个一个情景绘画,而且这些绘画都具有很深刻的含义。这些绘画使这个天花板名扬天下。


图3- 国外的雕梁画栋


还有一样是中国很少见的,楼梯,因为中国没有避雷针,因而高楼少,楼梯还没有达到像螺旋楼梯这样精美的作品。


图3-螺旋楼梯、米兰大教堂的没有粉饰的雕琢


房檐、屋脊。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特点是“大屋檐”,屋檐也有一个变化过程,越来越气派。不管怎样都是大同小异,其中自有其道理。


示意图3-9历代木构殿堂外观演变图

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6】


我们从前面的叙述也可以看到,很多叙事性的建筑也是民居建筑里面生发出来的,延伸出来的,转变的。


由于没有避雷针,只能用巫术的方法避祸,所以,中国古代建筑不论是建筑体式,还是房瓦与房檐的结构都是对鸟羽的模仿,特别是叙事性比较强的建筑,如庙宇、宫殿和有能力注重外形的有钱人家。


从上图,可以看到,也可以理解陈望衡所说的建筑的体势,1)飞升,“飞升就是中国古建筑在外型上有一种向上升腾的气势,这种气势明显地表示与天相接的意味,这主要体现在宫殿建筑、宗教建筑中。”房檐是向上翘的。2)重叠,表现在房檐上多是屋檐,多用重檐,3)翼展,就是建筑的体势从两旁展开,像鸟的双翼。4)中国建筑平实、坚定,给人一种稳定感,这主要通过栋、宇来实现。[7] 飞升和翼展是对鸟的模仿。


 “宇,羽也,如鸟羽自蔽覆者也。”“屋垂谓之宇。”也就是说,“屋檐、屋脊均有宇的功能。这样一种上栋下宇的结构,给人的感觉就是稳定,安全,可待风雨。”[8] 也就是说,屋顶、屋檐的上面盖的是瓦,屋檐的下面则是椽子,瓦和椽子也是一层一层叠起来的,屋檐里面和外面同时都模仿鸟的羽毛,为的是防雨雪。


房子建在地上,却让它模仿鸟儿,有个向上的姿态,也是一种巫术心理——对老天爷的抗击,防雷劈的方法。这是形态上的叙事,或建筑外形的叙事,专家不说,老百姓已经不知道了,尽管民间建筑也是如此形态。


图3-水泥做出来仿木结构


    图3- 是水泥做出来的仿木结构的样子,由此显现了木结构的风格,同时因为有避雷设施,完全失去了对鸟的羽毛的模仿的意识,失去了原初的叙事意义。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 罗莎莉·戴维:《探寻古埃及文明》,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215页。

[2] 弗莱明、马瑞安:《艺术与观念——古典时期—文艺复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7页。

[3] 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三联书店,2011年,第7页。

[4] 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73页。

[5] 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中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35、436、445页。

[6] 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三联书店,2011年,第39页。

[7] 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中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40页。

[8] 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中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43页。


总编:凌逾

责编:谢慧清


关于投稿:投稿邮箱kuajietaiji@163.com。

要求:提供作者个人简介100字左右,照片1-2张。

关于赞赏:三分之一作者稿酬、三分之一编辑酬劳、三分之一公众号运营。



【跨界太极】  1244


关注跨媒介  跨学科  跨艺术

跨地域  跨文化理论及创意作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