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界经纬古文特辑 |王瑾:《春江花月夜》的跨界呈现

王瑾 跨界经纬 2022-12-18

*文章、图片、视频等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及时联系!我们一定妥善处理!

*文中部分视频由董燕老师提供,感谢董燕老师对“跨界经纬”的大力支持!


在璀璨的唐代文化中,诗歌是这文化中最灿烂的明珠。无数诗人写下了精彩的诗篇让后人传诵,其中最特别的,就是初唐诗人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奠定了他在全唐的诗歌地位。“孤篇压全唐”的美称,不是所有的诗作都可以做到的。此诗还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千百年来吸引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全诗紧扣题目中春、江、花、月、夜这五种美景来写,又以“月”为主线,写月光照耀下的自然美景,写对月思考的宇宙人生哲理,写望月抒怀的男女离别相思之情,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充满哲思,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探寻《春江花月夜》的更多打开方式吧!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一、《春江花月夜》之朗诵篇


朗诵,指大声朗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朗,即声音的响亮有力;诵,即背诵、述说。朗诵,就是用响亮有力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1]“诗歌是文字的音乐”,它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有内在的高昂或低沉的韵律。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反复朗读吟诵,体会诗歌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进入情景交融的意境。经典的诗歌是诗人灵动生命的体现,是诗人真挚情感的表达。所以,在教学诗歌的过程中也必须注重朗诵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感知古诗词的魅力。[2]

 

 演出单位:抚远市第二小学 (视频源于网络)

《春江花月夜》全诗二百五十二字,共三十六句,由9首绝句构成。描绘了九幅优美的春江花月夜图。开篇前三节使用洪亮级韵部;中间第四节转为细微级韵部;五、六两节再转为柔和级韵部;行文至七、八两节时,上升为洪亮级韵部;交互使用阳辙韵与阴辙韵,最后再用细微级韵部收束全诗,给人一种余音袅袅、意犹未尽的感觉。另外,双声、叠韵和叠音词的拖音吟咏,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诗的意境更为优美、生动。[3]所以,在教学《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书声朗朗初体味,美文美读入诗境”环节,配以《春江花月夜》古筝曲,让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然后教师范读,唤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诵读,强调学生在诵读中要注意知人论世,走进作者的内心,品味诗的内涵,要注意语音、语调、动作、表情和音乐的配合等等;最后师生共读,用情感点燃情感。

 


二、《春江花月夜》之传唱篇


2018年新春以来,央视在黄金时间段,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永流传》。本着“文以载道,歌以咏志”的宗旨,该节目把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让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经典咏流传》成功将音乐与诗词、古典与时尚、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凝练并磨合出了“共同的心声”。在第二季的节目中撒顶顶老师对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进行编曲子并传唱,节目一经播出,就迅速在网络走红,得到了广大网友以及观众的喜爱。

 

 经典咏流传:《春江花月夜》

该曲目在编曲上抛弃了普通流行歌的作曲技法,几乎没有重复的乐段,音乐的旋律随着诗句的情绪和意境自由流淌;在演绎上,萨顶顶在这首歌曲中展示的演唱技巧也很多样,尽显实力唱将风采,空灵独特的音色令人心醉!《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抒情结构以“月之流转”贯穿始终。从“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月出;到“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月升;再到“江潭落月复西斜”的月降;直至“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月落,时间上形成一个“圆形”的循环,体现出流动变化的圆转之美。[4]所以在整个传唱的旋律节奏上也一个从舒缓到悠扬,从悠扬到热烈,最终由热烈回归宁静的过程;笔者采用复叠咏叹和音韵蝉联等艺术手法,使这首诗的抒情结构自然浑成、流转自如,诗词中优美清雅的意象和传唱人空灵清脆的声音完美结合,使听众的心灵仿佛沐浴在清澈月光的朗照之下,给人一种心灵尘垢被拂拭和精神压力被释放的轻松愉悦之感。[5]

 


三、《春江花月夜》之课本剧篇


以课本剧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熟练教材内容,人物情感,文章主旨,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舞台表演,学生可以以舞台表演为媒介,把自己心中真正对于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并且以舞台表演形式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把原本比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在董燕老师的指导下,以课本剧的形式学习了《春江花月夜》,并呈现出了一场让人回味无穷的演出。


广州市执信中学《春江花月夜》课本剧

整场演出一气呵成,在婉转悠扬的钢琴曲中,用粤语朗诵前四句诗词作为整个表演的开端,丰富的粤语音韵与诗词音乐交织在一起,独特而优美;诗词的传唱与人物的演绎相得益彰,再现了人与物、情与景水乳交融的境界。据董燕老师回忆,当时正在举办广州市高中生古诗文阅读活动,当她建议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来参与此次活动时,班里顿时活跃了起来,这一新颖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探寻语文的兴趣。首先,在她的指导下学生选择了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作为底本,并尝试改编剧本。为了能更好的完成这一出课本剧,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不懂的字句就查阅相关资料,梳理课文情节,改编成课本剧的情节,揣摩人物性格,确定要表现的主题,最终完成剧本的改编。董老师谈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此时的作用就是引导辅助,被课本剧激发了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不需要教师极力的灌输课本的内容思想人物等知识,在他们的准备过程中,这些知识反而会比教师强力灌输更为印象深刻。


《春江花月夜》课本剧剧照


经过一系列的排练调整,接下来就是演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就体现在整个表演中的学生情感的表达流露。从内容上看,可将诗歌划分为前后两部分,其中,前十六句为诗歌的第一部分,诗人以明月为中心,实笔摹状空明静谧的春江月夜,抒发世间亘古愁思。学生在演绎这部分内容时,十分细腻生动;后二十句为诗歌的第二部分,抒写怀人念归之情,在这部分的表演中,学生的情感拿捏非常到位,男女主人公的几次擦肩回眸,将游子思妇的离别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据董老师的回忆,在这次活动中给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生们都非常开心,同学们都很投入并乐在其中,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纷纷表示这样的语文学习方式不仅能牢固地掌握语文知识技能,还能真正体会文本中的感情。并且董老师也总结了一些古诗文课本剧教学的建议。首先,尽量和学生一起选择情景性较强的古诗文作为底本,分别从语言、内容、情感、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指导;其次,充分相信学生,将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鼓动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最后,在采用课本剧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不要局限于“课本剧”的模式,应融入更多的跨界元素。就像此次演出中融入的粤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将广东本土文化与古诗词结合,并搭配音乐以课本剧的形式展现出来,独特而韵致。

 


四,结语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晶莹清丽,超凡脱俗的美丽震撼着古今读者的心灵。诗人借助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 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与对人生哲理的寻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邈远境界,散发出永恒的艺术魅力[6],该诗在多彩的古诗文中只是沧海一粟,而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耀眼的明珠,历经千载时光,依旧绚烂夺目,所以无论是以深情朗诵的方式去展现古文,或者是注入音乐的元素,带着自己的情感理解去传唱古诗文,还是编写剧本,以课本剧的形式“身临其境”地去演绎古诗文,都是非常好的古诗文教学模式,都融合了多种媒介元素,运用了跨界思维进行教学。


古诗文的教学模式丰富多彩,众多的教学设计歌有千秋,但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的探索,重要的是我们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要“跨界思维”,应多角度、多维度的去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古诗文的朗诵、传唱,还是古诗文课本剧的呈现,都突破了单一教学元素的模式,融入了其他媒介、学科领域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的“跨界”带来了新的思想因素、新的文化因素和新的美感因素,给学生以一种更具有创造性、想象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再创造性的阅读体验。


                                    ——特此感谢广州市执信中学董燕老师“跨界经纬”的支持



注释

[1]百度百科“朗诵”

[2]谢春玲.“诵读”让语文课堂更高效——以《春江花月夜》一课为例[J]青海教育,2017,(9)

[3][4][5]徐建顺.梦幻曲《春江花月夜》吟诵技巧初探,现代语文,2017,(5)

[6]李青云。江月照千秋 孤篇压全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解读[J]鄂州大学学报,2013(5)


往期精彩


跨界经纬《城市文艺》专辑|陆婵映:香港人的文艺杂志  ——评《城市文艺》创刊号

跨界经纬出版特辑 | 李瑞晶:文化复兴浪潮下如何打造传统文化类图书?(下)

跨界经纬写作特辑 | 黄馨怡:借力公众号,创新作文评价

跨界经纬汉字特辑丨黄露:浅谈“口”部字教学

跨界经纬声音特辑 | 王媛婷:文学作品中的“无声之声”


总编:凌逾

责编:王瑾



关于投稿:投稿邮箱kuajietaiji@163.com。

要求:提供作者个人简介100字左右,照片1-2张。

关于赞赏:三分之一作者稿酬、三分之一编辑酬劳、三分之一公众号运营。


【跨界经纬】  1813


关注跨媒介  跨学科  跨艺术

跨地域  跨文化理论及创意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