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案例62] 探秘全球最牛的黑科技诞生地——MIT Media Lab

2017-05-04 兰院长 TOP办公研究院



MIT Media Lab对于很多技术大牛来说,是一个“朝圣”的地方。这个地方诞生了太多影响世界发展的黑科技,是一个预见及遇见未来的前沿地带,是每一位身怀绝技的有志青年的向往之地。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所以我们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传奇的Media Lab。


MIT Media Lab于1985年创办,中文名叫做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媒体实验室并不研究媒体,而是一个跨学科研究实验室,致力于技术、多媒体、科学、艺术和设计的融合。




说到这个媒体实验室的起源,还是一个“叛逆”的故事

与每个大学一样,MIT的每个系里有一些“并不受欢迎”的人:这些人对在拿国家研究经费不感兴趣,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也并不能激励他们,诸如此类。他们很叛逆,想法很疯狂,思想太超前,行为也可能有点不合常理,甚至脱落现实,所以在同一个系里,找不到能一起合作的人。


但MIT的教授内格罗庞特(Nicholas Negroponte)和当时的校长韦斯内(Jerome Wiesner)却深知这一群人的价值:如果能给到他们一个开放的研究环境,创造一个跨学科合作的平台,天晓得这些“疯子”、“叛军”会弄出个什么神奇的世界!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从MIT Media Lab诞生了很多改变世界的重大发明,很多都已经飞进寻常百姓家,比如:


1. 触摸屏:平板电脑、手机等都在应用

2. 电子油墨:Kindel电子书

3. 便携式充电机:手机控人手一只

4. 机器人假体:让残疾人能有灵活的四肢。

5. 可穿戴式设备:现在的VR技术的基础

6. 车载GPS:这个太熟悉了

7. 每个孩子一台笔记本电脑(OLPC):超低价好电脑

8. Scratch: 给孩子的编程语言


每年,MIT Media Lab有大约300个研发项目,吸引着来着全球的有志的“叛逆”青年。更多MIT Media Lab的Spin offs可以参见Wikipedia ⬇️



那,承载这些创新科技的建筑空间到底长什么样呢?


1985年,Media Lab刚成立的时候,华裔设计师先生(贝大师也是MIT的毕业生)设计的Wiesner大楼(E15)就是这群人的“家” ⬇️



Wiesner大楼里除了MIT Media Lab之外,就是List Visual Arts Center。因为科学与艺术不得不每天见面,最终彼此交融,诞生出杰出的改变世界的发明。有意思的是,这样的艺术气息让Media Lab学习的研究员、硕博士生,都把自己定位为“艺术家”。


到了2009年,Media Lab扩张到了相邻的新建筑中,这个新的综合实验楼(E14)由普利策克奖获得者槙文彦(Fumihiko Maki)设计。



新的E14大楼占地六楼,总面积约163,000平方英尺(15,400平米),里面的机构也更多了:有建筑及规划学院的艺术,文化和技术项目,麻省理工学院的艺术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的比较媒体研究计划。他们在一起,在艺术、设计、神经生物学、机器人、仿生学、通信系统等等领域点燃/碰撞出新的想法,进而影响到全世界。


其实一开始,media lab希望E14比Wiesner大楼,也就是E15大1.5倍,但经济危机改变了一切, 捐款锐减,项目原方案停滞不前。于是新的方案减掉了地下室,建筑面积也大幅度缩减。



但是设计原则始终没有变:


media lab需要一个非常开放的空间,一种“作坊”空间的感觉,而且空间的适应性需要特别强,可以灵活地满足跨学科新兴研究的需要,比如从数字控制假肢到折叠电动车,到帮助自闭症沟通的设备等等,同时,整个建筑内部高度透明度,鼓励研究人员之间的协作,促进连接,无论是其多元化的研究团体还是与外部世界。


为了回应media lab的需求,Maki创造了一个类似魔方的空间结构。实验室总共有七个,虽然每个实验室的大小从464-790平米不等,但是组成都大致相同:它有一个双层高的开放工作空间(大约6米高)与两层小办公室,而且,每个实验室都必须有一面是能被人所见的。



这样既有围合又有开敞的实验室有很多好处:


一是非常灵活,较高的层高让很多设备能顺利使用;二,开放布局营造了一种“工作坊”的氛围,给到这一个研究团队安全感与归属感,甚至是造成一种混乱的感觉,激发灵感;三,开放与私密有很好的平衡,隔间可以让研究者安静地思考与完成工作;但开放空间、朝向外界的一面又鼓励了交流与碰撞。



值得一提的是,这7个实验室垂直交叉,这样的结果就是:建筑的中庭不是一个单一的空间,而是一组跨越五层楼面的互锁空隙。同时,建筑师巧妙地在内部应用了玻璃,没有阻隔的视线极大地激发了交流与创新。



比如,你可以从五楼咖啡厅直接看到六楼的屋顶露台;在从一楼到顶楼的“旅程”中也能看到每个实验室里面的场景,如果你是研究员的话,你非常轻易地知道这栋楼里的其他人他们在干什么。


同时,玻璃的使用创造出了意想不到的水平和对角线视线,让整个空间移步换景,感觉像是一个“看不尽”的魔方,极大地增强了建筑空间的丰富度。


其实,丰富度对于打造一个创新工作环境来说非常重要,Craig Knight博士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空间是丰富的,人们会感到更快乐,由此有更好的工作效率。丰富的环境意指大量的新奇感,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E14并不是孤立的,它与之前media lab的大本营E15有着物理连接,有些人可以从北边的Wiesner大楼(E15)直接到达E14,建筑之间的物理连接有效地促进了不同背景人士之间的交流,这种设计在很多产业社区里都很常见。比如,我们之前介绍的最智慧的1平方公里 - 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


与普通的学术研究型建筑恰好相反,E14把配套放在建筑的顶层,比如:

咖啡厅——放在5楼,

一个能容纳100人的圆形剧场式礼堂 ——放在6楼

一个开了天窗的访客接待区——放在6楼



这样的布置也彰显出media lab的本意:“这不是一个娇贵的建筑,它邀请我们走进来,在这里生活与工作。”


其实,真正想要改变世界,那就聚集一群“叛逆人”,给到多元化、开放的环境,再给一点时间。这些人就会给世界以惊喜!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MIT Media Lab成功的原则 ⬇️



希望每一个人都不失叛逆的青年精神!

五四节快乐!


部分图片来源:Maki and Associates.


关于办公及产业社区,也许你会喜欢

最大的城市总部群 - 亚马逊西雅图

最智慧的1平方公里 - 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

全球最绿色的办公大楼 

每所大学都应该有一个联合办公空间 

一座办公一座城

这个产业社区凭什么有欧洲最大的创业生态?!

全英国最棒的产业社区!

办公空间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健康办公,始于MIND 


想要更多案例,赶紧关注我们,点击案例合集。

想跟我们合作,请直接后台留言!

来,勾搭一下一点都不像院长的兰院长:13482764916

让我们一起,点燃工作热情!



TOP办公研究院是一个非盈利的研究平台,它是The Office Project (办公计划)的缩写,我们致力于整合全球资源,研究与工作空间相关的一切,覆盖城市、建筑、室内三大维度,助力设计打造出更健康、绿色、高效、创新的工作环境。

TOP的发起方是FTA,FTA自2002年以来一直专注于用技术与艺术设计激励人心的产业社区,截止2016年,FTA完成逾1690万平方米的建筑设计,是国内公认的产业社区一体化设计专家。


在为更多人打造健康的、能激励人心的办公空间同时,我们也重新调整了FTA的总部办公室,更符合,希望邀请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以“游牧”或“定居”的方式使用这个空间。更多信息,请联系我们:1348276491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