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4岁国医大师邓铁涛:专病有专方,盘点立竿见影的中医外治法

中医养生就关注→ 医养百家谈 2023-03-08


为了感谢您一直以来的阅读与转发,即日起本公众号平台与陆氏药膳将发起一系列活动以回馈各位粉丝长期以来的关注与支持。

参与方式:在文章底部留言并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获取您的朋友对您的留言点赞,超8个❤,即可获得奖品。


赶快去留言区留下您的精彩点评吧!!!

这次我们的奖品是:

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内科造诣深厚,外治水平也高,拔罐排石、灸止崩漏、捏脊键脾……中医治法丰富多彩。下面,一起来看看邓老运用外治法临床经验……


▲邓铁涛先生  1916年生于一个中医家庭,广东省开平市人。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心血管科创始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运用外治法临床经验介绍

作者/邓铁涛先生


中医外治法,在广义上泛指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如药物外洗、敷、熏、针灸、拔罐、按摩、气功,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


—1—

拔罐治疗肾绞痛,排石止痛效如神


尿路结石常常会引起阵发性的急腹痛或肾绞痛之症状。当患者出现剧痛时,可当即使用拔火罐法治疗。


其具体操作方法与一般拔罐法相同,而吸定点则随疼痛的部位不同而改变


根据左右,痛点高者对正痛点拔其背面,痛点下者正对痛点拔其腹,其痛的位置往往是输尿管的3个狭窄点部位,上中2点火罐放背面,近膀胱点火罐则拔其腹。


用上述方法进行治疗,不仅止痛效果立竿见影,而且能够使结石往下滑,促使其排出体外


曾运用此法治疗一肾绞痛患者,疼痛发作时便即刻对其痛点进行拔罐。经过3次治疗后,结石落入膀胱,不久后患者便排出结石。


—2—

艾灸要穴崩漏止,叩击人迎咯血愈


血崩,可把艾绒揉成绿豆大小,置于右侧隐白、左侧大敦,行直接灼灸,1至3壮即可。


曾治一妇人,月经暴至量甚多,偏偏此时手头无艾,便急中生智想到借用香烟代艾直接灸之,结果中午施灸,到了下午崩漏就得以止住了


此后以同样的方法治疗一产后大出血并休克之患者,亦是效如桴鼓。


此外,常用梅花针叩击人迎穴以治疗吐血、咯血之患者。


具体方法为:以人迎穴为中心,叩击周围直径1寸至寸半,从中心开始圆周扩大,左右各叩击1至3分钟,每天1至3次。


曾以此法治疗过肺病大咯血及胃病大吐血之患者,均获得良效。

—3—

针“阑尾”疼痛立减

刺“四缝”蛔虫自消


急性阑尾炎发作来势凶狠,腹痛难忍。此时往往先施针刺以缓急止痛,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其施针穴位首选阑尾穴(足三里穴下压痛点是穴)。


深刺阑尾穴行泻法,先刺一侧,行泻法约数分钟,继针另外一侧又数分钟,如是轮流泻法20~30分钟,然后留针1小时,于留针时可间隔15分钟行泻法1~2分钟。


经针刺治疗后,多数患者疼痛症状立减。


配合内服加减大黄牡丹皮汤,若兼阑尾脓肿,则加上三黄散外敷阑尾的腹部投影处即麦氏点,如此内外合治则效如桴鼓


治疗蛔虫团肠梗阻,亦常采用针刺疗法,而此症则首选四缝穴。


四缝穴,《针灸大成》有载,为脾经之奇穴。


穴在两手除拇指之外,其他四指之第二节下之横纹正中间。


选粗针针刺四缝穴,进针后每穴捻转1~2分钟并挤出水液或血点,逐穴施针,当八穴针完即可。


而且,若针后配合煎服胆蛔汤,双管齐下,则疗效更佳。


—4—

特色疗法治斑秃,立竿见影疗效佳


斑秃一证,其临床表现为头发成片脱落,可发生于久病、重病、体弱未复的患者,亦可在夜间“无缘无故”突然一片脱落,脱落处全无头发而平滑,边缘部有断发存在,秃发处皮肤正常。


如病势继续发展时,脱发斑会继续出现数处,而且秃斑向四周扩大,甚至和其他秃斑融合,形成全秃。


笔者认为本病主要与气血肝肾的充实与否有关,其临床上所治之斑秃并多属虚证。


治疗上,常用补血之中加以益气,补肾之中加以养肝之汤药内服为主,同时配合独具特色的外治法:


①每天晨起用白兰地酒擦全头发脚(根),脱发处多擦一些。


②如脱发面积较大,则在脱发处配合运用毫针平压挑刺患部的皮肤上,再一齐平提起。


此时患者的皮肤则被轻轻挑起,如此往返操作,把整个患部的皮肤平压挑刺一遍,每天或隔天一次。


内外治法相配合以治疗斑秃,往往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


—5—

中医亦治危重症,点舌急救显神通


中医治疗急危重症不仅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还要灵活使用传统之方药。


若危重患者出现昏迷、吞咽反射消失,笔者往往采用点舌之法救治。


即以紫雪丹、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或含有冰片、麝香、牛黄的丸散制剂,以水溶后用棉签蘸点于舌上,当丸药厚铺舌面,则用开水点化之,化薄后继续点药。


运用点舌的方法,使药物直接从舌上吸收,从而克服了不能口服药物的障碍,使之起到醒脑、恢复吞咽反射的作用,为口服中药治疗打开大门。


曾治疗一心肌梗死合并心律紊乱、心衰、感染的患者,病人已昏迷,吞咽反射消失。


笔者诊断为真心痛合并暑入心包之证后,便急将至宝丹一枚水溶,用棉签反复蘸点舌上,当丸药厚铺舌面,则用开水点化之,化薄后继续点药。


约半小时,病人吞咽反射恢复,取得口服中药之可能,为后续进一步强化治疗争取了机会。


—6—

中药熏洗止痹痛,直达病所逐邪气


对股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因脉络瘀阻而见肢体痹痛的一类疾病,笔者认为运用外洗药熏洗相当重要。


因外洗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所,而且脉中之血得温熏热洗必加强其运行,有利于瘀阻的化解。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浸洗皮肤的药液中的某些成分可经皮肤、汗腺、毛囊吸收,渗透进入人体内,故能产生相应药效。


验方:吴茱萸15克,海桐皮、蕲艾、生姜、生川乌各12克,荆芥、红花、桂枝、川断9克,防风、羌活各9克,当归6克,细辛3克,生葱连须5条。


煎水加米酒30克,米醋30克,热洗患处,每天2次。


此方用大队温经散寒、解凝止痛、祛风行血和活血通脉之品,温行力大,更兼燥性,若内服对本虚之证容易耗阴伤血,且用方太杂,不成理法,故最宜用于外洗。


外洗从肌表直接作用于病处,既可直到病所排解风寒湿邪,使局部经脉疏通舒畅,又可内外配合,相得益彰。


而在外洗药中加入的生姜、生葱、酒、醋,主要起到了辛散酸收、走窜渗透的作用,可以加强药力的发挥,有利于肌体组织对药物的吸收。

—7—

善用小儿捏脊法,除疳消滞补脾胃


小儿疳积、小儿消化不良和食滞腹痛,常用捏脊法治疗。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其具体方法为:


1、患者俯卧、露出脊背,医者两手食指相对,曲按于尾骶部,以脊突为中线,一边往上推,一边用两拇指向后捏起其脊上之皮,两拇指轮番按向脊椎棘突,并捏起皮肤一步步向颈椎方向行至大椎穴止,如是反复共捏3次。


2、从第4次起,拇指每捏前2步,余4指捏紧脊皮用力上提,如是一直至大椎穴,反复捏3次。


3、最后以两拇指按于左右肾俞穴处向外分抹3次即可。每天1次,连续6天为1疗程。


笔者认为,捏脊法所捏之处,包括督脉及其左右之足太阳膀胱经,此分布区又为脏腑背俞穴所在,“迫藏近背”故能调五脏六腑而补脾胃。


而脾胃为气血之海,生化之源,捏脊能使患儿之脾胃健旺,饮食增加,运化正常,当然能补气血,安五脏。


—8—

结语


实践证明,临床上采用外治法治疗某些疾病往往屡治屡效。


事实上,长期以来中医外治法因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指导,并受到某些理论的影响,极大地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与创新。


尽管几千年来人们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外治法经验,但那些民间蕴藏着的简便廉验的外治方法,却随着现代人的不重视而逐渐销声匿迹。


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和重视中医外治法在临床的巨大发展潜力,并加以运用到实践中,为临床治疗某些疾病开辟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本文来自《中医杂志》1999年第04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END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加群主个人微信:

lushiyl(陆医生)

记得复制暗号:

药膳养生调理群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更多陆氏药膳古方

敬请关注




       

       


如果觉得好看

请点这里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