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除了一日两次,中药还可怎么服?

中医养生就关注→ 医养百家谈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医养百家谈”——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I导读:“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这句至理名言,不仅可从方剂配伍层面上理解,更应从服药节律层面上把握。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当行时绵延不绝,当止时戛然而断。岂可容庸医千方一律七剂搪塞哉!(编辑/王里)


节律辨证用药

编著/朱进忠 朱彦欣


《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著作中,在论述到论治时的方药组成、药物用量、服法中的冷热时,又专门列述了服药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服药方法中的节律性,并指出服药时的节律性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问题。

例如:在《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列出除有的需要一日二次服外,而大量的则需要顿服,1日1次、半日服3次、1日服3次、平旦服、昼2夜1服、昼3夜2服、昼3夜1服,1-2小时服1次、半小时1次服、1日6次服,发病前服。
经粗略统计,顿服者在——

《伤寒论》中有桂枝麻黄各半汤、干姜附子汤、桂枝甘草汤等3方;

《金匮要略》中有升麻鳖甲汤、甘遂半夏汤、大黄硝石汤等9方;

《温病条辨》中有桑杏汤、翘荷汤、活人败毒散等6方。

服药一次,当出现一次反应后即停服者,在——

《伤寒论》中有桂枝汤、大青龙汤、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等13方;

《金匮要略》中有大承气汤、甘草粉蜜汤等2方;

《温病条辨》中有栀子豉汤、瓜蒂散、大承气汤、小承气汤等8方。

半日许服药3次者,在——

《伤寒论》中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温病条辨》中有减味竹叶石膏汤等。

1日2次服者,在——

《伤寒论》中有桂枝二麻黄一汤,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等20方;

《金匮要略》中有百合知母汤、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根汤等24方;

《温病条辨》中有桑菊饮、玉女煎去牛膝加元参方、清络饮等45方。

1日3次服者,在——

《伤寒论》中有白虎加人参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等39方;

《金匮要略》中有栝楼桂枝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等75方;

《温病条辨》中有白虎汤、清暑益气汤、三仁汤等51方。

一服病愈即停药者,在——

《伤寒论》中有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等11方;

《金匮要略》中有百合地黄汤、白虎加桂枝汤、柴胡桂枝汤等4方。

昼服2次,夜服1次者,在——

《伤寒论》中有桂枝人参汤、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等3方;

《金匮要略》中有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等。

昼服3次,夜服2次者,在——

《伤寒论》中有黄连汤、理中丸;

《金匮要略》中有竹皮大丸。

一日6次服者,在——

《伤寒论》中有猪肤汤。

临发病前服药者,在——

《金匮要略》中有蜀漆散;

《温病条辨》中有青蒿鳖甲汤。

约半小时即服药一次者,在——

《金匮要略》中有大黄附子汤。

昼三夜一服者,在——

《金匮要略》有皂角丸、麦门冬汤、奔豚汤、生姜半夏汤等6方;

《温病条辨》中有银翘散、化斑汤、五苓散加防己桂枝薏仁方等5方。

1-2小时即服药1次者,在——

《金匮要略》中有大建中汤、《外台》茯苓饮等2方;

《温病条辨》有普济消毒饮去升麻柴胡黄芩黄连方、减味竹叶石膏汤等2方。

综而观之,若:

(1)病起猝然,急需治标者,宜顿服。

(2)病起猝然,邪实为主,但正气亦较虚,宜一次量较小而半日服药三次。

(3)邪气不太盛,正气较衰而不显著者,宜1日2次服。

(4)一般证候宜1日3次服。

(5)正虚邪实的臌胀用十枣汤攻水者,宜平旦服。

(6)表里证俱在而以里证为主者,宜采用昼服2次,夜服1次。

(7)寒热、虚实夹杂者,宜量小而昼三夜二服。

(8)咽喉部疾病者,宜小量频频服用。

(9)疟疾宜在发作时服药。

(10)病在上焦者,宜昼三夜1服。

(11)病情急以邪实为主者,宜1-2个小时服1次等等。
病案举例

例1  李某某,女,6岁。

素有哮喘频发之疾,每次发病非住院十几天不得缓解。4天来,喘咳又作,喉中喘鸣,不得平卧,咽喉肿痛,高热汗出。医予西药输液,中药清热宣肺、止咳定喘,不效。查其除上症外,并见扁桃体肿大且已化脓,舌苔黄白,脉弦大紧数。综合脉证,诊为气阴两虚,湿热蕴结,清升浊降失职。急予清暑益气汤加减为方:

西洋参10克 甘草6克 黄芪15克 当归6克 麦冬10克 五味子10克 青皮10克 陈皮10克 神曲10克 黄柏10克 葛根15克 苍术15克 升麻10克 泽泻10克 2剂

当天夜间10时再邀余诊。云:发热不但不减,反见加重,体温亦由39°C上升至40.1°C,且喘咳更剧,余诊后,云:宜将第二剂服下。

次晨7时再诊,诸症消失。嘱云:停药1日,明日再诊,愈。

其母系西学中之主治医师,云:从来没有如此之效速者,何也?答曰:证病相合者一也,用药之节律恰当者二也,此病如果仅仅考虑辨证用方正确与否,而不考虑用药的频率是否合拍怕是不会取得如此之速效的。

例2  郑某某,女,55岁。

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昏迷一周。医予中、西药物治之不效,审其除神昏外,并见高热,体温39.8℃,舌苔黄白,质红,脉滑数。急予清瘟败毒饮大剂,分4次鼻伺服。24小时后,神清,体温降至37.6°C,并吃挂面一小碗。8小时后,又突然体温升至38.3°C,神志又见不清,二便失禁。察其舌苔薄白,舌质淡白而润,脉沉微,手足厥冷。综合脉证,思之:此仲景所谓“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通脉四逆汤证也。”然此证发生于热病之后期,过用辛热恐热邪复炽,在服药方法上不宜按分温再服法,应改用服药一次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法。

处方:附子10克 干姜10克 炙甘草10克

服药1小时后,神清,二便失禁止,体温37.1°C。后果愈。

一医问:仲景通脉四逆汤附子用大者一枚,甘草炙用二两,干姜用三两,

《伤寒论》注家多云:“此时如用四逆汤,恐力犹小,故用本方为治”,而先生却改用附子10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又且嘱患者服1次,神清热退即停后服,其故何也?答曰:《内经》屡屡教导我们“勿使过之,伤其正也”,此证阴阳俱衰,补火只可宗少火生气,不可壮火以食气也。



文摘自《朱进忠老中医用药经验真传》,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编著/朱进忠、朱彦欣。校对/李岩、炳程

更多推荐
为什么宫肌瘤患者要少吃鸡蛋?
我的孩子为什么久咳不愈?
煎中药讲究多!专家教你如何正确煎药,详细到每个你根本想不到的细节
余浩:如果连小病小痛都没有,你的身体就像战场上的炮灰
董洪涛:从中医角度思考癌症,癌症和死亡没有必然联系
       


| 版 | 权 | 声 | 明 |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加群主个人微信:

lushiyl(陆医生)

记得复制暗号:

药膳养生调理群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更多陆氏药膳古方

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