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医养百家谈”——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导读:病有千千种,然而皆不出虚实两型,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虚证、实证,肾虚了,上火了,他们都是什么呢?本文讲述中医虚证与实证,溯源清流,明明白白中医辨证那些事。相传周恩来总理有一次在记者招待会上,遭到不友好的西方记者刁难:请问总理先生,你知道中国有多少厕所吗?周总理笑了笑,不假思索地回答:两个,一个男厕所和一个女厕所。要问西医一共多少种病?有人会说两千多种,也有人会说三千多种。其实基因性疾病目前就有两、三千种。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研究生、博士生的毕业,西医的病名数量还会与日俱增。但是要问中医有多少种疾病?回答会和周总理一样:两种,一种叫虚证,一种叫实证。虚证是内病,即体内阴阳失衡引起的。实证是外病,即宇宙间负能量引起的。
这两个字看似一样,实则不同。“症”是症状,而“证”则是各种症状所反映出来的人体内部动态平衡变化的根源和实质。比如,感冒时会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痛咳嗽、脉浮等症状,而这些症状综合在一起就称为“风寒表证”。“辩证”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对症状等病理信息进行分析,认识其病位、病性等本质,并作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认识过程。人体内部的动态平衡往往由两个因素组成。一是人体的各种基本物质,如气、血、元阴、元阳、津液等。二是各脏腑功能状态,各脏腑之间能相互协调工作,就能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当人体的基本物质出现亏损或脏腑功能紊乱,就会出现各种疾病。所以,对疾病的本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人体基本物质亏损为主要原因的疾病,“精气夺则虚”,称为“虚证”。另一类就是以内外邪气扰乱脏腑功能为主要原因的疾病,“邪气盛则实”,称为“实证”。中医有虚证、实证之分。弄不清虚实,你最好别碰补药和泻药。中医的虚实与我们生活中感觉到的虚实没关系。中医的虚证全是内在的,是体内阴阳失衡造成的。实证全是外因引起的。青少年很少有虚证。人到中年以后身体会发虚。老年人一般都有虚的表现。另外,“久病必虚”,长期生病的人,也必然有虚证。归根结底,虚证是体质虚弱的表现,多数是由内因引起的身体不适,所以需要进补,“虚则补之”。对于虚证,我们后面有大量的篇幅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进行分型辨证,以及介绍各自进补的方法。凡是有人出现不发烧,却怕冷怕热;或没得病,却懒言少语、疲乏无力;或不发炎,却头晕目赤、口舌生疮、牙疼难忍;或没坏肚,却腹痛喜按、便溏、便秘等症状,基本可以判断是患了虚证。一般来说,阳虚的人怕冷,阴虚的人怕热,气虚的人乏力,血虚的人苍白。得了虚证,解剖系统是查不出原因的,应当去看中医。西医压根就治不了虚证。除了虚证,其他形形色色的症状,在中医眼里大都被认为是实证。实证都有外部原因,有“外邪”入侵。实证全是外来的,是外部原因造成的。所谓不内外因,其实还是外因。传统中医把情绪影响,把痰,把饮食,把虫等对人体的伤害称为内因。把房室伤、金刃伤、汤火伤、虫兽伤、中毒等称为不内外因。三因括约,合并同类项后,中医大家秦伯未提出了十三纲要,简化了中医的病因,减少了无谓的争论。在明眼人看来,没有外部设局或刺激,人的情绪会和僧人一样稳定。说到底,情绪应归外因。另外不内外因中列举的某些因素,也缺乏硬邦邦的理由。尤其是虫子,由于食用了残留在食物中的农药化肥,人们的肚子里基本没有虫子了。按说残留量应当列入外因。中医对病因的提法应当改革,与时俱进。否则若抱残守缺,将失去说服力。中医认为,对实证需要疏泄,所以“实则泻之”。学习中医,要记住虚、实的分类原则。任何一个病证可能是虚证,也可能是实证,更可能是虚实兼有,如体虚之人又招了外邪,就是虚实兼有。中医的血瘀、痰饮、水湿等症状看起来在体内,甚至有人将它们作为遗传,列为先天体质。其实它们都是实证。瘀、痰和湿是近代人高发的疾病,既不属于寒证,也不属于热证,应当成为当代中医研究的重点。另外判别中医“虚、实”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从药的性质上判别虚实。虚证可以进补,但实证不能进补。实证会越补越坏。血瘀、痰饮、水湿只能泻不能补,故为实证。对于实证只能排泄、疏解。进一步讲,如何给病邪以出路,如何尽快将邪排出体外,别让病邪留在体内折磨自己,也正是甄别医家医术高明与否的试金石。
中医的阴、阳、虚、实、寒、热、表、里这八个字,是“八纲辨证”的精髓。阴阳为总纲,虚实反映了疾病的正邪斗争,寒热反映了疾病的性质,表里反映了疾病的位置。具体而言,虚证是内因引起的疾病,如阴虚、阳虚等。所谓“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就是要先看体质有否虚的内因。后面的寒、热、表、里四个字,多与实证(外因引起的疾病)有关,或与虚实兼有的病证有关。是实证,就要进一步区分是热证还是寒证,是在表面还是进入到体内。
古代中医通常又把实证分成两大类:寒证和热证。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主要针对寒证。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主要针对热证。现代医学定义的病毒性流感,属于中医的热证。不论虚证、实证,这些都需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定论。八纲辨证是脏腑辨证、经络辨证、三焦辨证等其他辨证的纲,纲举目张。整个中医都是围绕着虚证或实证展开的,中医就是要解决人体中“虚虚实实”的问题。
文源:《现代人看中医》,转自中医思维+
| 版 | 权 | 声 | 明 |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加群主个人微信: lushiyl(陆医生) 记得复制暗号: 药膳养生调理群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
| |
更多陆氏药膳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