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形气之辨,对话中西 | 王蓄之

中医养生就关注→ 医养百家谈 2023-03-08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医养百家谈”——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只要你在文章底部留言

邀请朋友给留言点赞

只要您有9个

即可获得奖品

注意是给您的留言点赞

不是给文章点赞哦!

送完即止


如果觉得不错  不要忘记分享给你的好朋友哦~~~


中:在中国古人眼里,生命的实质就是气的凝聚。一切有形的实体结构,都是由气的凝聚所形成的。比如《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论衡》也说:“气之生人,犹水之为冰也,水凝为冰,气凝为人。”


西:不错,人和其他生命、物体一样,都是由原子、分子、细胞构成的。按你的意思,气就是原子、分子喽?


中:应该说,不只是。“气的凝聚”,本身有两层含义,一是由无形的气凝聚成形的结果,二是这个凝聚的过程。


西:当然了。从分子到细胞,再到具体的组织器官,当然需要一个过程。这些过程的每一步细节,在生理学中都有科学的阐述。


中:不错。西医理论精详于此,令人钦佩。我的问题的是,这个让气凝聚的过程,是怎样开始的?或者说,谁发出指令让气聚集的呢?聚集成形的过程,总不会无缘无故的开始吧?


西:这个应该不是属于科学范围的问题,我没有考虑过。

中:回顾西方哲学的历史,会发现古代西方对这个问题其实是有思考,而且是有答案的。古希腊哲学认为:火、水、土、气四种元素,都是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但这些物质不会自己运动,必须仰赖外界的某种力量,才能排列组合成万事万物。这个外界的力量,在古希腊人眼中是爱恨。爱让这些元素聚集,恨把他们分开。


西:长见识了。不过,我知道这些历史知识,与今天认识人体,认识疾病,有什么关系吗?


中:当然有。对外界的推动力,西方没找到合理的解释,这部分内容就慢慢被淡化,在医学领域至今仍然如此。科学家越来越专注于可以被解释的结构,越来越多的关于有形结构的知识被发现,被积累,成就了一个无比庞大的科学知识体系。


西:现代科学体系,就是这样一步步积累产生的。因为扎实,所以伟大。


中:一点不否认科学的伟大,科学精神的可贵。我想说的是,正是因为科学太伟大了,科学知识太有力了,我们才很容易被这些知识迷惑,忘记了去追问前面提到的那个问题:是什么力量,成就了结构?

西:这个问题,很重要吗?


中:当然。不去追问,就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有形的结构就在那里,所有的功能,都建立在这个实体结构上。


西:当然了。没有实体结构,怎么会有功能?


中:我们不妨试想一段经历:一颗受精卵,不断生长壮大,成长为一个胎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最初当然不存在心肺肠胃等实体结构。一切的起点,只不过是精子、卵子里蕴含的那一串DNA。正是在这一串DNA的引导下,各种精微物质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聚集,才形成了心肺等实体器官。对这些器官来说,当然是先有这种聚集的功能和过程,然后才有了形体结构。先有气聚,后有形,所谓“无中生有”。


西:可是这个聚集的过程,是在DNA的引导下完成的。DNA不一样是结构吗?没有这个结构,哪有后面按特定方式聚集精微物质的功能呢?


中:实际上,DNA很象一个笔记本。笔记本的材质、装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应该还是里面的内容。本子上记录的一条条笔记,本质上是信息而非物质;这些信息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试想当我们从茹毛饮血的环境,来到食必烹饪的年代,生活条件的改善,就是一个重要信息。这样的信息,DNA的本子里会不会记录呢?


当然。用来消化动物毛发的阑尾,在现代人体内只剩下小拇指那么大,不就是因为笔记本上说,人类已经不需要那么大的阑尾来消化毛发了吗?也就是说,DNA上记录的信息,同样是在漫长的时间历程中,人与外界的交互过程中形成的,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特定结构。


西:即使如你所说,DNA象一个笔记本。最初总要先有一个笔记本,才能记录信息呀?没有结构,哪有功能?


中:又怎知道不是因为笔记太多了,需要个本子来记录,所以才发明了笔记本呢?最初的笔记本,或许只是几片树叶或几张羊皮串在一起呢?哪有一个预先设计好有形体的笔记本供我们记录呢?所以仍然是功能在先,结构在后。


西:好吧。结构和功能,孰先孰后,对我们认识人体与疾病,有什么关系吗?


中:关系非常大。溃疡病的发生,动脉硬化的出现,心脑血管堵塞,恶性肿瘤发生,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新的有形实体出现。如果以结构为先,认识就是:因为结构出现异常,所以功能受到影响。至于结构何以会异常,并不重要。反之,如果以气聚为先,解释就是:因为气出现了异常的聚集,所以结构才发生病变。

西:有点意思,请继续。


中:西医眼里,先有结构,再有功能,那么疾病的本质,就是实体结构的变化。根治疾病的方法,就是要改变结构。而中医眼里,任何有形结构的出现,前面都有一个无形的气的凝聚过程。

所以疾病的本质,是气的异常聚集。如果当异常的气已经开始聚集,而在形上还没有见到表现时,可以及时对气做出调整,那么有形的病变,就可能不会发生。


西:一旦有形病变已经出现,不马上针对结构做处理,再讨论其发生的过程,还有意义吗?


中:当然非常重要。举个例子吧,最近2周来(2015年6月中旬),北京地区暑湿气候明显,外感病人特别多。从西医的角度,外感病,就是自然界的细菌病毒,这些“有形实体”进入人体,破坏了人体正常的结构(如白细胞数量)和功能(如体温调节功能)。治疗的目的,就是消灭这些外来的有形实体,恢复正常的白细胞水平、体温等。


站在中医的角度,看到的是另外一番情景。外面的邪气得以入侵,首先是人体为邪气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即湿热环境。其次人体抵御外邪入侵的能力,即正气不足。换句话说,并非外邪(细菌病毒)如何强大,而是人体自身的气发生了紊乱。不过,现在体内邪气势头很猛,驱邪是必须的,但思路并非是要破坏细菌病毒的结构,只是将其驱逐出境。


同时,执行驱逐任务的,仍然是人体的正气,需要帮助提升正气的御邪能力,才能更好的驱邪外出。最后,外邪之所以要入侵,是因为体内的湿热环境非常适合他的成长壮大。驱邪过程中,需要同时改善体内的湿热环境,才能更好的驱邪而不留邪。


西:有点道理。不过既然气是无形的,中医又如何把握气、调整气呢?


中:具体的方法,比如望诊、脉诊,都是中医直接用以把握气状态的方法。针刺就是一个很好的直接调气的方法。实际上,中医学的各种理论,阴阳五行、脏腑经脉、伤寒温病等,就是在试图解释并把握人体内气的聚散规律。


来源:天下无疾

更多推荐

卫健委发文:西医开中药,有最新规定

不生气就不会生病,不作死就不会死:名医亲历的真实医案

身体什么样的状态才叫健康?一位名医眼中的“健康人”

讲讲中医内证功夫
       

END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 版 | 权 | 声 | 明 |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加群主个人微信:

lushiyl(陆医生)

记得复制暗号:

药膳养生调理群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更多陆氏药膳古方

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