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清华考研422分经验贴

2017-04-07 陈楚风 青苗法鸣

编者按: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来自西政行政法学院13级陈楚风同学的考研经验贴。楚风以初试422分(政治73、英语81、法综127、行政法141)、复试465分(满分500)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宪法行政法专业,初试复试均是专业第一。在如此逆天的成绩面前,小编觉得一切介绍都是多余的,让我们一睹“风神”的考研历程吧!



四月一号清华法学院发布了拟录取名单,笔者幸运地被清华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录取。去年师兄师姐在网上发布的考研经验对我帮助很大,因而录取后我也想要写一篇经验,希望能够对想考清华宪行专业的朋友有所帮助。


专业与学校选择

(一)专业选择


之所以把专业放到学校前面来讲,是因为我一直觉得学什么是最重要的,到哪里学是次要的,哪怕到了最好的大学,学的不是自己想学的东西又有什么意思?本人本科就读于位于西政法学专业。选择宪行专业对我来说基本上毫无悬念,大一上完宪法学的课程后就定了这个方向了,本科四年我基本上也是在读与宪法相关的书,做与宪法相关的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宪行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专业。行政法还好说,如果选择的是宪法方向,那么当前除了学术研究以外基本没有完全对口的就业选择,请希望从事实务工作的研友慎重选择宪行。


(二)学校选择


学校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师资状况、考试模式、考试难度、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我并不是直接就选定了考清华大学的宪行专业。一开始是想考中国政法大学,但那不过是因为高考没考上中政的不甘心,后来了解了一下,发现中政并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宪法老师,就放弃中政了。继而因为非常仰慕中国人民大学的张翔老师,打算考人大的宪行。当时已经把几乎所有考人大的教材、资料买齐了,但讽刺的是,就在买好了资料的当天晚上,我就决定不考人大了。主要是发现人大要考的科目实在太多,要背的书实在太多(而我一向厌恶背书),着实被吓到了。

这时候想到以前有朋友跟我说过清华的考试模式、命题风格,考的科目也比较少;之前看过清华的宪法学真题,觉得题目比较灵活有趣,自己也能有话可说;加上清华的宪法老师我很喜欢,我从大一开始就在读林来梵老师的书,平时自己的研究走的也是规范法学的路子,考清华的话至少宪法这一门应该不成什么问题。跟相熟的同学、老师聊了一下,他们也非常支持我考清华。于是就此确定清华大学为考研目标。


(三)难度分析


清华的宪行专业难考吗?不算难。不是我现在考上了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说不难,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拿事实说话,看清华的宪行难不难。首先跟其他学校的宪行专业对比,清华的专业课考试科目明显要少得多。中国政法大学初试考的是法学综合一(法理、宪法、国际法、行政法)、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总共四科,其中宪法行政法两张卷都考;复试是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共两科。中国人民大学初试是理论法学(法理、法史、宪法)、应用法学(七选五),总共八科;复试是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初试是宪法与行政法、法学综合(宪法、行政法、刑法、刑诉、民法、民诉),共六科;复试是宪法与行政法。清华与法大、人大、北大相比,考试科目明显要少得多,初试只考法学综合(法理、宪法、民法),以及一门行政法(含行政诉讼)。复试则更少,宪法与行政法二选一(不能全做,你只能拿到其中一张卷子)。有人可能会认为,清华虽然考试科目少,但是每科要求看的书却多,总的复习量不少于其他学校。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如果复习方法选对了,不见得需要看很多的书,具体书目我会在后文叙述。当然,难与不难也与个人有关,有的人更适应法大、人大等学校的命题风格,觉得这些学校更简单,也有可能。

    其次跟清华法学院里的其他专业相比,宪行即便不是最容易考的,也在容易考的里面排得上前几了。前几年宪行是复试进3人3人全收(17年刷了1人了),和刑法、诉讼法、知产等只收1人的专业相比,竞争激烈程度低很多了。而民商、法理招的人虽然多比宪行多,但是据我了解,这两个专业的考试难度是真难,其考查深度比宪行要深得多,宪行的考题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基础的。今年(17年)开始,宪行的难度似乎有所上升,以前3人全收今年开始刷人了,而且从论坛的关注程度看,考宪行的人增多,但总的而言,我还是认为宪行在清华法学院里属于比较好考的专业。(补充一句,17年宪行复试分数线是法学院各专业里最高的,但我认为,由于各专业考的内容不一样,这对于判断难度高低没有参考价值。)

报考清华法学院,如果说难就难在招生人数实在太少。但实际上报考的人数同样不多,我推测报录比并不一定比人大等学校低多少,各位不需要太担心这个。只不过由于招的人少,带来了容错率低的问题,一旦某个地方出了纰漏就很容易失败。




初试备考过程

(一)指导思想

我一向觉得备考与考试是一件非常痛苦、非常折磨人的事情,并且认为考研只是一块敲门砖,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所以,我的备考总体思想就是,与学术研究应当精益求精不同,备考和考试应当讲究经济、讲究效率,争取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收益。出于这样的考虑,我在考研参考书目的阅读上,也尽量做到精准选择而不贪多求全。


(二)总体复习过程

之前论坛上的研友问我初试准备了多久,我的回答是准备了一年。现在仔细算算,实际上并没有整整一年,我是在16年2月开学之后真正进入复习状态,满打满算也就是10个月。晚了开始复习的研友也不用担心,我平时的生活作息比较闲散,每天花在考研上的时间不多,如果每天安排紧凑一点,用半年甚至更少时间复习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收集各科的历年真题(把能找的找到即可,不必强求收集全,我的真题也是在网上收集的,没有向任何人买过任何资料)。在开始阅读参考书之前,请务必把真题从头到尾读上两三遍。可以试着想想这些题自己会怎么写,但这个时候不需要强求自己把题做出来,看到题不会做也不要慌,现在还没有开始看书,不会做是很正常的。先看真题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看过以后对清华的考试模式、命题深度广度就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了,对于哪些内容会考、常考、少考、不考就有了一个大概的判断;二是在看书的时候,会带着问题意识去看,会下意识地在书中找题目的答案,这样复习效率会高很多。另外请注意,2015年清华法学院进行了考研的改革,15年及以后的题比15年以前的参考价值要大,对于宪法学及民法学的题来说,尤其如此(15年以前只有法理是所有专业必考,宪法、民法不是所有专业必考科目,分别只有宪行、民商的人考)。

 看书时,我的方法是先把各科参考书全部过一遍,在书上勾画一下但先不做笔记。把全部书过完之后,再开始做笔记。笔记建议用电脑做,不要手写。电子版笔记有两个优点,一是做起来速度比手写快,二是增删、修改非常方便。有的研友会认为手写笔记更有助于记忆,确实如此,但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任务,背书或者说记忆内容,是最后两三个月的事,而不是前期做笔记时候的事。手写笔记不能替代后期背书的工作,反而会拖慢前期的工作效率。因为16年上学期学校还在上课,不能完全把时间投入到考研中去,我把各科笔记做完,已经是7月中下旬的时候了。7月期末考试后开始复习政治和英语

8月初开始,我把考研专业课放在一边(政治和英语继续复习),开始准备司法考试。但是看了半个月,司考的书(土豪金)看了一半,看到破产法的时候觉得很繁杂看不下去,又想着考研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心情很焦虑烦躁,就把司考复习弃了,裸考(后来司考侥幸擦线过了,不足为训),又回到考研复习上。对于应届考清华的研友,这里我不推荐同时考司考,司考复习对清华法学院的考研并无帮助,很浪费时间,我身边有的同学就是因为花了很多时间在司考上而耽误了清华考研。

八月中旬我重新回到考研备考上,这个时候的工作是一边(用电脑)翻阅笔记一边翻书,不断增补完善笔记。如此反复增补了几次,已到十月中旬了,此时可以完全丢开书本,把笔记打印出来不断翻阅和背诵,直到12月末考试为止。


(三)各科复习分述

01

专业课

专业课部分的书目我一般不说版次,因为一些书时有再版,再版时出版社也可能变换,请研友们选择复习用书时自行确定自己的书是最新版的。


1法理学

法理学复习只需要看一本书,就是高其才的《法理学》。如果觉得这本书里某个地方讲得不够清楚,可以在图书馆借阅其他法理学教材加以补充。从这几年的法理学命题情况看,几乎所有题目的答案都能在高其才《法理学》上直接找到。复习法理学时最好把全书每一个角落都复习到位,因为命题时可能会考一些比较偏的内容,比如17年就考了“法律与科技”,这个点我知道在哪,但是因为觉得不重要没有认真看,就吃了亏。另外,同一道题目经常在各年考研中反复出现,请各位高度关注历年真题,最好能把所有真题都自己做一遍。

 经常有研友问复习法理学是否需要看一本关于西方法律思想史的书,在这里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根据这几年的命题情况,就初试法学综合的备考而言,完全不需要看西方法律思想史。15年改革以前法理学题目里确实有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内容,但15年之后基本没有了,就是16年出了一道名词解释“奥斯丁”,而这样的题目,根据在高其才《法理学》书中学到的内容以及平时积累的知识也完全可以作答,我认为并不需要专门复习西方法律思想史(仅针对初试法综,考法理、比较法专业的研友自行作打算)。我在初试阶段也和同学一起专门准备过霍布斯、洛克、卢梭、奥斯丁、蛤特、萨维尼等人的法律思想,但最终证明这些都是无用功。


2宪法学

宪法学部分的命题很有林来梵老师的个人色彩。关于宪法备考我推荐看两本书:一是林来梵《宪法学讲义》,这本书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宪法的命题风格比较灵活,很难说直接在书上找答案,但是考察的知识点和思想都来源于《宪法学讲义》,必须把这本书吃透。二是一本宪法教科书,可选择许崇德主编、人大出版社的《宪法》,或者“宪法学编写组”写的、高教出版社的《宪法学》(马工程教材),二者选一即可,不必都看。许崇德《宪法》我之前读过并且较有好感,就选了这本。为什么要看教材呢,因为《宪法学讲义》的一个特点是它是课堂讲义,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科书,在体系和内容上不如教科书完整,所以需要一本教科书加以补充。教科书不必全看、细看,粗略地读一下即可,做笔记时可以作为笔记体系的骨架。但许崇德《宪法学》的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一章建议精读,这一章是林老师自己写的,由于是教科书的体例,其中的一些表述甚至比《宪法学讲义》更加精炼、明确。

林老师的《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林老师翻译的芦部信喜《宪法》等书,就初试法学综合的备考而言完全不必看,考宪行专业选宪法方向的研友可以放到复试备考阶段看。


3民法学

据我所知,清华法综的民法复习主要有两套路子。第一种就是以马俊驹、余延满的《民法原论》为主,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不好作评价,事实上我得知《民法原论》这本书的存在已经是在备考的中期了,想换教材也来不及。

第二种就是我和我一个朋友采用的方法。是以申卫星的《民法学》为主干,这本书内容比较浅显,适合作为笔记的骨架。再加上崔建远等人撰写、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民法总论》,崔建远《物权法》、《债法总论》、《合同法》,程啸《侵权责任法教程》

上述书目里部分书不用全看。崔建远《物权法》我只看到担保物权总论为止,《债法总论》和《合同法》两书有大量内容重复,重复了的内容只看一本就好,《合同法》中合同分则只看买卖合同。此外,上述书目阅读过程中,遇到理论性太强的部分,也可以选择略看。

民法学博大精深,总论、物权法、债法(含合同、侵权)是必考的内容。15年改革之前(如前所述,15年之前只有民商法专业考民法)试题里还出现过知产、婚姻家庭继承的内容。改革后15以及16年完全没有出现上述内容,我也没有复习这些部分。今年(17年)考题了出现了一道名词解释“代位继承”,我是凭借本科上继承法课的记忆作答的。今后的备考中,我仍然认为没有必要专门复习婚姻家庭继承,如果实在不放心,找一本综合性民法教材的婚姻家庭继承部分粗略看看即可,专门复习这部分不经济。


4行政法学

行政法学是我最头疼的一个科目。由于本科学校安排的原因,我所在的年级行政法学这一门课被排到了大三下学期。这意味着我的本科行政法初学和考研行政法复习是完全同步进行,在开始考研复习之前我的行政法学完全是零基础。我考宪行专业主要是热衷宪法,对行政法学并没有什么兴趣,行政法复习完全是应试导向,选择行政法方向的研友在这方面应当比我付出更多的努力,建议参阅张越师姐的经验贴。

行政法学我看了这么几本书。首先是姜明安主编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这本书优点是非常新,在行政诉讼法修改后再版的,新法的内容都涵盖进去了。此书没有清华的老师参与编写,对清华的宪行备考实际上没什么帮助。我看它主要是因为行政法零基础,想要看一本体系完整的教材来打好基础,行政法基础较好的研友可以不看。

第二是田思源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这本书我很喜欢,很薄,语言很精练,但说理非常透彻。从上面可以找到往年部分题目的答案。缺点则是这本书很老了,是在《行政强制法》出台之前出的,阅读的时候要注意甄别,法律法规上已经有新规定的内容可以略去不看。

第三是余凌云的《行政法讲义》。这本书对于17年的考研非常重要,今年(17年)的题我推测就是余老师出的,答案几乎全部可以在《行政法讲义》上找到。但是大家不要迷信一本书,因为行政法的命题人经常换,风格也经常变,前几年的行政法题目就很少能在《行政法讲义》上找到答案。看了《行政法讲义》后不必再看余凌云老师的论文,余老师近几年论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本书里体现了。另外,读《行政法讲义》需要注意四点,一是此书英国法色彩较重;二是余老师的部分观点与当前通说不同;三是此书是在行政诉讼法修改前出的;四是此书是讲义体例,体系上不如教材完整。

第四,是何海波的《行政诉讼法》。这本书很厚,内容很充实,很有深度,但对考研似乎帮助不大,我只是简单翻了翻。建议重点看第一编的内容。



02

公共课

我7月中旬才开始复习公共课,一直也没有把太多精力放到公共课上,没有太多经验可谈。实际上分析数据也可以看到,大多数考上清华法学院的人公共课并不是特别高,70就不拉后腿了,80就很有优势了。


1政治

总体而言我的复习规划是紧跟肖秀荣7月份开始复习政治,首先看肖秀荣《精讲精练》,当时本年度大纲还未出,《精讲精练》是按照去年大纲加上肖秀荣自己的一些预测编写的,新大纲出来后肖秀荣会在网络上发布《精讲精练》的增补。《精讲精练》和官方大纲内容大同小异,我认为前者排版更好看一些就选用了前者。因为自认为政治基础较差,我还看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练视频(调到1.6倍速度看)。

后面的政治复习没有太多可说,政治复习基本上就是一个“越读越薄”的过程。肖秀荣每新出一本书我就买一本书,每一本都比前一本更薄更精简(书都扔了,书名记不清了),跟着走就行了,直到最后的肖四为止。中途也尝试看过其他辅导资料,如风中劲草(极不推荐,尤其是它的真题册)、20天20题等等,到11、12月的时候也简单做过其他老师的一些模拟题。

最后说一句,今年肖四几乎押准了真题,但建议诸位不要过分迷信肖秀荣押题,后期还是要广泛地看各家模拟题。有人说肖秀荣在命题组有内线,这种话我是不信的,无非是政治命题有一定规律,肖老爷子水平高能把握得住罢了,不过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只看一家毕竟不太稳妥。


2英语

本人自觉英语水平尚可,四六级均能裸考过,没有花太多精力在英语复习上。7月份之前主要是每天用手机软件背单词若干个,没有正式复习,7月份后开始正式复习,主要方法是一遍一遍刷历年真题,不做模拟题(到了最后一两个月真题都做熟了的时候,可以适当做几份模拟题)。

中途觉得某个题型(如完型、阅读)压力较大的时候,可以买市面上一本专门教这个题型的辅导书,看看里面的做题方法,试着做里面几道题(不必全做),等觉得自己已经掌握这种做题型的方法时,又可以回到刷真题上了。

英语作文不背模板、范文(如前所述,本人厌恶背书),买一两本相关辅导书看看里面写作文的大致套路,到考场的时候自己写就可以了。


(四)答题技巧

之前有研友问到答题有什么技巧,这里简单谈两点,初试复试所有专业课都可以通用。

第一,是要分辨不同的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来决定该写多少内容。按照我的理解,名词解释就是用一句话写出概念即可(注意:也有人有不同理解,我同学就认为应该作进一步的说明);简答就是一二三四分点作答,每点用一两句话简要阐述;论述就是模仿论文的格式,有引言、有结论,用多级标题完整地论述。切忌不顾题型,把自己会的全部往上搬,有多少写多少。

第二,答题上首先要审题,确定答题的核心(也就是“问什么答什么”),然后围绕这个核心,决定什么是必须答的,什么是可答可不答的,什么是不需要答的。举个例子,比如17年宪法题里“制宪权有无界限”这个问题,这里以西耶斯的理论为例:《宪法学讲义》里谈到西耶斯的制宪权理论大概有四个点:1)制宪权的主体;2)制宪权有无界限;3)制宪权和修宪权的关系;4)修宪权有无界限。由于问题问的是制宪权有无界限,那么2)就是核心,是必须答的;而1)对于推导出2)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意义,可答可不答,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就写上;3)、4)就完全不用答。切忌不顾核心,把周边的知识点无逻辑地全部搬上去。


(五)杂项

1. 学术前沿与时事热点

学术前沿与时事热点可以适当关注,但不建议过度关注,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这上面。关注几个质量好的法学公众号,闲暇之时刷几篇感兴趣的文章就足够了。事实上我认为追踪学术前沿并不是本科生应该做的事,考研尤其是考研初试也是以基础知识为主

今年初试法综的民法部分出了很多与当前学术前沿有关的题目。遇到这种题目首先不要慌,这类题目答案通常比较开放(因为学界也没有形成共识),把它吓人的皮扒下来,用自己的学科基础知识去解释就可以了。我在初试备考期间完全没有专门准备过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民法典编纂等问题的专题复习,根据我对这些问题有限的了解,以及民法学的基础知识,也完全可以比较完整地解答这些问题,最后法综出来的分数也不低。


2. 作息安排

经常有研友问到备考的作息安排。我以为生活作息是很个人化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习惯,不需强求一种最好的模式。就我个人而言,我的方法是“定量不定时”,也就是每天并不限定自己复习多久、几点到几点要复习,而是限定自己要完成多少工作,做完了就走,一分钟也不多留,有时候9点到图书馆11点多就走了。这样子我感觉复习效率较高,也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让自己做其他事情,不要搞到一天到晚脑子里除了考研就是考研。


3. 准考证

初试打印准考证时记得多打几份,过了特定的时间就不能打了,而准考证复试时还要用到。


4. 文具

请事先了解一下所在的考场是否禁止自带文具,必须用统一的文具。平时写字对笔有较高要求的研友,建议事先买来考场同款笔适应一下。本人所在的考场禁止自带文具,发放一种很劣质的笔,我初试时很不习惯,写字又慢又丑,吃了亏。





复试备考与考试

复试尤其是面试各专业差异较大,以下内容不建议非宪行专业的研友参考。

(一)复试备考过程

由于复试只考一科专业课(面试英语纯属走过场,可忽略不计),复试备考时间还是充裕的。我大概从农历年三十的时候开始看书,到了2月中旬开学回校才正式进入复习状态,3月中旬考复试,时间完全够用。

 我基本没在论坛上看到关于复试备考的经验贴,自己的复试备考也比较随意。林来梵老师主要的著作、译作、论文我大一大二的时候已经看过了,复试备考阶段拿起来回顾一下,再看看林老师新近发表的论文即可。再有就是根据自己对宪法学中几个命题可能性较大的领域的判断,专门找这几个领域的相关论文、专著来阅读(后来证明,这几个领域都没考)。此外,还根据自己的兴趣,看了几本德国公法学的书。


(二)复试考试 

提醒各位研友一点,到清华大学参加复试,无论是资格审查、笔试还是面试,无论有没有通知,都请把证件随时带着身上。今年有同学就是因为面试没带证件遇到一些麻烦。


01

笔试

笔试两个小时,在明理楼四楼大会议室进行。会议室有钟,但还是建议自带手表。今年的笔试我感觉不很严肃,没有检查证件,没有指定座位(进去随便找座位坐下,自己上讲台领卷子),没有铃声,考试过程中手机响起也没有人管。

对于宪行、诉讼法这些复试笔试需要选择科目的专业来说,只能领到一份试卷。老师会当场问你考什么,比如宪行专业你说要考宪法就给宪法卷子,行政法的题印在另一张卷上,你领不到。答题纸3张,共6面,我总共写了5面半,感觉两小时时间非常紧,最后一分钟才勉强写完。

今年宪法题目如下:

1,选择国际上一本重要的公法学学术著作(如卢梭《社会契约论》),介绍并评析其中的主要思想。(50分)

2,试论述你心目中理想的宪法。(50分)

看到第一题我有点懵。本来想着考的是宪法不是法理,不会太注重名著阅读的,也没有准备这部分内容。但事实上今年笔试和面试都证明林老师是非常注重名著阅读的。法学名著我都是大一时候读的了,近四年没看过,比较陌生。最后选了自己相对熟悉的《利维坦》介绍并论述,写得不是很好,比较浅显,但能把大致的主要思想写出来。

第二题我认为是一道出得很有水平的题。这道题看似非常开放,可以天马行空地写。实际上,要完整地论述一部理想的宪法,需要把整个宪法学体系中几乎所有领域的知识都用上。这么一来,一个学生到底对宪法学各个领域掌握得如何、在各个领域中观点立场如何,都能很全面地展示出来了。


02

面试

 再次强调,各专业面试有很大差异,不建议非宪行研友参考。

 面试在小会议室进行,两排桌子,一共五个考官,考生坐在考官对面。面试是单独面试,一个考生在会议室内时其他人都在门外,外面的人也听不到里面的声音。我所在的组考官包括宪法的林来梵老师(主考官)、行政法的田思源老师、诉讼法的易延友老师,还有两位老师不认识(后来听说其中一位是环境法的邓海峰老师)。

面试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的问题会跟着你前面说的话来问,你前面说过对什么感兴趣,老师就很可能问相关的问题,对每个学生问的问题绝不会相同。老师非常包容,会逐步引导你回答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会就会问另一个,不会为难学生。进去后林老师首先让我在两分钟以内作一个自我介绍。这个简单说说自己的情况即可,不必刻意准备。然后林老师就说那现在开始问问题了,你不要紧张啊(这句印象特别深刻)。第一个问题是,请说说你读过哪些公法学的著作,举些例子。这个问题貌似每年林老师都会问,研友们可以准备一下。如果你本科期间读的书比较多,建议事先根据一定逻辑将这些书进行分类,列一张书单,背一下,不然到时候很容易说漏。我事先准备过,但面试时因为紧张还是说漏了。

第二个问题,林老师说,那我从你看过的这些书里挑几个问题问一下吧,问得深一些啊,卢梭《社会契约论》里“社会”是指什么?回答后林老师又问卢梭理论里社会契约的缔约者是谁?与霍布斯、洛克理论里的缔约者有什么区别?

之后,林老师又问,既然你对违宪审查制度比较感兴趣,请你谈谈对当前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看法。这个问题我有准备过,回答得也比较顺畅,但后来回想起来,还是答漏了一点。

 回答后,林老师问其他老师有没有问题要问,田思源老师就问了我关于党章党规是不是政治法、国家法的问题。田老师一连追问了我几次,感觉他一直想说服我党章党规是国家法,但我在回答中一直坚持不是。(田老师态度比较严厉,最后一次提问甚至身体前倾,说四中全会把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一个方面,你说党章党规是不是国家法?)追问了三次,田老师也就不问了。

 接下来是英语问题,易延友老师用中文问我“宪政与依宪治国的区别”,让我用英文回答。这个问题我用中文也说得不清楚,我就简单用英文表述了一下两者的概念,就过去了,老师也没有再追问。最后一位不认识的老师问了一下我本科期间的专业排名(我至今不知道他问这个问题有什么用意,有同学说是想了解我为什么没有保研),问完后面试结束。




结语

该说的都说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可作为结语的。唠唠叨叨地写到现在,这篇东西跟我的毕业论文差不多长了。感谢各位读者能忍受我冗长而又枯燥的文字。读到这里,祝各位研友考研成功。


作者简介:

陈楚风,西南政法大学2013级本科生,清华大学2017级法学硕士(宪法与行政法专业)。



本文责编:蒋浩天

本期编辑:吴沁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