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年,我做过的社会调查

徐梦堃 青苗法鸣 2020-10-01

编者按:社会调查是大学生弥补学校学习,提升沟通交流能力,磨练踏实认真品质的重要一课。据小编了解,本文作者分别于2013年8月,独自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下辖的万安等三个乡镇展开为期5天的民间习惯法现状调研;2014年7月上旬,组织同学在重庆市铜梁区东城街道、平滩镇开展为期4天的乡村人民调解现状调查;2014年7月下旬,组织同学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歙县开展为期3天的徽州乡村古建筑保护现状调查;2014年8月上旬,独自在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三里镇、县国土局开展为期2天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现状调查;2014年10月,组织同学赴重庆市秀山县边城镇开展为期4天的乡村人民调解现状调查;2015年1月,组织同学分别赴江苏省华阴市华西村、辽宁省法库县法库镇、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陕西省榆林市榆阳镇、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河南省郑州市市郊区等地的乡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和国家机关开展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为主题的社会调查;2015年11月,组织同学赴重庆市渝北区地税局及下辖各税务所开展以“重庆市房产税试点现状”为主题的调研。此外,作者还经常参加城市社区普法宣传活动,在一系列的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心得,当然也有不少心酸艰苦的经历。因此,公众号特邀其就社会调查为主题写一篇经验贴,需者自取! 


那些年,我做过的社会调查


又到一年暑假期,回想起大学四年的寒暑假期,除了兼职打工、专业实习之外,很大的一部分内容便是社会调查。近期也有一些低年级同学询问到关于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与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问题,因此我想结合个人近年来组织、参与的社会调查实践经历来谈三个方面的问题,即为什么要做社会调查,如何做好一次社会调查以及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体例该如何把握。



一、为什么要做社会调查


(一)法之理在法外

当代知名法理学家付子堂教授曾提出过一个重要命题,即“法之理在法外”,其认为“法之理在法内,更在法外。我们需要行千里路,经万件事,从沸腾的法律生活中汲取营养,将‘生活中的法’同‘书本中的法’理性的结合起来。”波斯纳先生在《法理学基本问题》一书当中提及“法律是一个独立学科,却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学科,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必须不断从其他学科中汲取知识来充实法律学科的发展。”美国学者意识到法律学科的发展需要博采众长,中国当代知名法律文化学者梁治平先生有着相似的感受:在中国,法律问题一开始就明显不仅是法律问题,而同时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历史问题和文化问题,因此,要了解和解决中国的法律问题,必须先了解和解决法律以外的其他问题。因此,法律从来就不仅是条文之学,规则之学,法律之外的诸多要素影响着法律之发展,因此必须从法外进行探索。法律作为一门经验学科,我始终认为对于青年法律学人而言,惟有广泛阅读和大量实践方可弥补阅历欠缺之短板。尤其是作为90后和00后的新一代“青苗法律人”而言,我们被称为“温室里的花朵”并非无根生有,而是确有实据,胳肢窝里过日子的时光往往在大学开始时形成了一个断层,而这个断层又因为我们选择了法律专业显得格外明显,因此,弥补阅历或经验断层是“青苗法律人”需要做的重要工作。

▲重庆渝北区国土局调研


(二)调查:沟通文献与思考的桥梁

前文已述,弥补经验断层的重要方法是阅读和实践。读书、调查、思考是法学探究链条上密不可分的一串,而社会调查是沟通文献阅读和思考研究的桥梁。我们总是疑惑:教材上的论证似乎无懈可击,那除了被动接受又如何创新呢?实际上,对于本科低年级的同学而言,要想在理论自洽性方面根本上否定前辈学者的研究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面对教材的通说。但是对于社会科学而言,个案偏离理论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这种归纳推理不一定准确,但对于“青苗法律人”而言,是一次绝佳的思维训练机遇。那么如何才能通过个案切入理论体系呢?笔者认为较好的方法便是社会调查,也许我们的调查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只要走出校门,往往都有新的发现,尤其是在认真准备一番之后,这样的社会调查效果要远胜于一个人的苦思冥想。当然,不可否认,也有少数同学天赋较高,适合独立思考,然而作为一篇面向大众的经验贴,我们的立足点应当是提供适合大部分同学的方法。调查首先有助于发现个案,因为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其次,调查有助于分析个案与现行认知不符的地方,并厘清原因,究竟是历史局限、研究不充分亦或是以往研究者的主观局限。最终,从调查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不再囿于书本上的理论框架,因为社会实践尤其是现代商业实践、金融创新的速度要远快于法律的更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变迁,以小见大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调查,往往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前提。

▲2014年7月5日在铜梁区街道某餐馆做问卷调查


(三)社会调查是一次多重修炼

1融社会调查于专业学习。

作为本科生而言,除了做好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外,还应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为自己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一个基础。所以平时要多参加科研训练活动,而在科研项目申报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最好选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题目。选这样的题目可以有效提高项目的中标率,因为作为本科生而言,自身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很难驾驭宏大精深的理论命题,同时如果以实践性为导向的题目,往往问题意识突出,可操作性强,成果可转化性高,所以项目评审组的老师会优先考虑这类项目的立项。此外,选择这种实践性的课题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双重锻炼,既能有效提升理论知识储备,又可以锻炼社会实践能力,这也是当代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所以融社会实践于专业学习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2以社会调查促品格养成。

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很多棘手的问题。首先是团队协作问题,现代大学生独立意识强,很多时候不愿意或者说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团队协作,因为团队协作时,大家不能再像单打独斗时锋芒毕露,而需要隐忍、理解和妥协乃至服从,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锤炼我们换位思考、耐心谦让的品格。其次是沟通交流问题,俗话说得好“一样的稻米养育百样的人”,走出校门才发现世界上真是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奇葩”,我们会遭遇冷眼、不理解,甚至遭遇一定程度的危险,还会尝到一些平时在家在学校不可能体会的心酸与辛劳。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吃苦耐劳与老练会陪伴我们走过这一段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程。


3在社会实践中掌握沟通艺术。

和陌生人说话如何克服紧张?这也许是在学校的讲台上演讲一百次也没办法克服的,因为环境和对象发生了变化。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面对不同年龄层次、文化层次以及职业背景各异的人们,你应该怎么切入你的话题?同时,你应该选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去“打扰”别人?当遭遇“不配合时”怎么办?这些除了前期的规划和强大的心理支持以及团队协作之外,更多的不是理论上的指导,而是现实中的磨炼,所以请尝试一次,一次和形形色色的人进行交流的过程。

▲2014年7月6日在铜梁区平滩镇洋海村某村民家中调查



二、如何做好一次社会调查


(一)兵马未动,策划先行

做社会调查不同于一次旅游,其对于行为前的准备有着更高的要求。旅游攻略可详可略,可边走边做,但社会调查的攻略应当尽可能的详细完备。一个完整的策划应当包括社会调查目的与意义、团队成员分工、时间及行程安排、调查地点及路线优化、应急预案与安全防备措施。

1

1.文献考察是策划的理论源流

策划同样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需要进行前期的文献考察。首先在自我组织的社会调查过程中,围绕什么样的主题进行调查尤为重要,当下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着繁多而棘手的问题,但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适合做社会调查,或者说适合我们大学生去做调查。只有围绕相关主题进行文献检索阅读才能了解这个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哪?这个问题是否能够通过社会调查取得进一步的研究资料?否则这样的调查就是不切实际而且浪费资源。比如,曾经有同学想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现状”为主题研究我国政治组织制度,应当说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但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其运行相对复杂,无法通过访谈一两个全国人大代表能够得出较为科学准确的结论,但是对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甚至是委员长级别的人员,作为普通大学生的我们基本不可能与之进行直接沟通交流。因此对于这种题目,我们的研究应当从文献资料入手,通过大量阅读关于制度发展史的书籍、文章,重点考察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长期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各界人士的工作日记、回忆传记、媒体访谈等内容。尽管是二手资料,但大量的文献梳理总结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前文所谈社会调查具有重要意义,但并不代表所有的研究都必须要通过社会调查进行。

其次,文献资料的考察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调查的难度。对某些问题进行社会调查是必要且有意义的,同时也是非调查所不能解决的,但是有些调查难度之广是本科学生所无法驾驭的。比如以“法官在民事调解中的作用”为主题进行研究,通过前期研究发现,现有的资料主要都是由法院系统或法官本人撰写、记录的,因此我们就不得不考虑作为一个“外人”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否做到充分调查,去一个法院看一个法官调解一起民事纠纷基本上不存在什么难度,但是这样极其有限的个案是否有代表性?因为案情不同、当事人不同、法官的个人素养不同都会影响其在民事调解中的作用发挥,因此不同地区的法院、不同层级法院、不同性别、年龄、级别的法官,不同案由的民事纠纷都需要进行考察,而且最好全程旁观调解,这样才能了解到书面上所欠缺的内容,但是由此可见,这样的调查不是不可能,但着实过于艰难!


2

2.安全保障是策划的第一要义

社会调查虽说不同于一般旅游,但实际上有些却类似于探险,因此策划里需要做好安全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当然这种措施和预案需要针对调查的时间点、地点、对象乃至问题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于危险性较大的调查主题,我们并不建议本科生同学组织或参与。比如,笔者一直想研究“色情服务业合法化问题”,但如果以此进行社会调查,则必然要深入“红灯区”与嫖客、色情服务业提供者进行交流沟通,但是一方面被调查对象基于个人隐私可能不愿意与陌生人进行交流,另外这些区域往往还是吸毒、人口贩卖、洗钱甚至杀人、抢劫等暴力犯罪的高发区,因此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年学生来说在这样的调查中安全一般很难得到保障!

再比如,有些对法律史、法律文化比较感兴趣的同学,曾跟我提及想去湘西调查一下当地的丧葬文化,由此研究少数民族或湘西汉族地区的民间习惯法。实际上,该同学对湘西的了解局限于广为传说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湘西赶尸”。社会调查是一件辛苦且严肃的事情,不能抱着边旅游边调查的态度,更不应该是“一时兴起”,湘西地区山险林密,自然条件恶劣,宗教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祭祀文化盛行,人文环境不够熟悉,在这种情况下贸贸然去做社会调查,存在着多重不可预期的危险。


3

3.结构合理是策划的主要部分

一个完整的策划首先要有完整的结构,这里的结构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行程结构,其二是团队结构。行程结构合理指的是在做好前期攻略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时间、路线并规划好总体的行程安排,这样既能节约时间、金钱也能提高效率。笔者曾以“乡村人民调解现状”为主题选择在重庆市铜梁区和秀山县做调研(至于为何选择这两个区县,本文将在后文详述),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无法一次性连续去完两个地方,因此必须要先确定一个调研地点作为首站。我们考虑到秀山县位于渝东南,与湘黔两省交界,少数民族聚居,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因素对于我们进行社会调查而言挑战都更大。铜梁区离重庆主城较近,经济条件较好,语言沟通相对简单,同时又有当地的同学引领,因此我们决定先去铜梁区进行调查,然后总结调查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再针对性地修改去秀山的策划。

其二合理的团队结构对于策划的执行也非常重要。社会调查一般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因此必须要组成一个团队,协作努力,发挥各人优势,也是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契机。所以针对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调研地点、对象,要有针对地吸纳不同优势特长的同学加入社会调查队伍。一般而言,男女搭配,高低年级搭配,跨专业搭配是基础性规则,另外对于环境较差、交通不便的偏远落后地区开展的调查,最好吸纳较为熟悉的当地人加入调研团队。社会调查的重要形式便是问卷、访谈,因此团队当中必须有善于沟通、交流的成员,同时也要有善于记录,协助后勤安排的同学。如果在调研地区需要再细分几个小组分头调研,一定要注意好组别的平衡,这种平衡既要考虑前面所说的一般搭配规则,也要根据实地情况做好特殊搭配。平衡的搭配才能保障合作愉快,调查充分有效,更能有效保障各成员的人身安全。


4

4.灵活机动实现策划效果

    策划总体来说是一个事先的规划,是执行调查任务的一个参考,也是整个调查团队的行动章程,但这并不意味着策划上的内容不能改变,而应当应时应地做出改变。由于策划是依赖前期的文献资料所做出的,但是文献资料始终具有滞后性,因此当实际情况与文献记载情况发生变化时,要根据变化程度做出更改或者重新制定新的策划。比如,我曾经去安徽省南陵县调研“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问题,选定南陵县三里镇的原因是前期有不少学者在研究相关主题时都提到了这个地方,总结了这个地方集体土地流转的先进经验模式,尤其是在土地法方面造诣极高的高圣平教授在文章中多次提到三里镇的农地流转。但实际上,待笔者到达预定区域时经过初步调查发现,该地区的农地流转主要发生在2005-2010年期间,近几年由于流转之后土地权属在一段时间内相对固定,因此鲜有新的流转行为发生,而且当时流转的主要是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提及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内涵存在差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及时调整调查思路,在当地初步搜集资料之后,临时撰写了调研提纲,去当地县国土资源局进行访谈,即曾经作为农地流转典范的南陵县面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一大的政策背景现在已经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以后将有哪些具体的配套措施。

▲调查时获取的资料


(二)本前提:样本选择 

实际上,样本选择是策划当中应当包含的内容,但单独作为一部分来谈论这个问题,是因为其非常重要。调查样本的选取实际上包含区域、人员对象和内容三个部分,惟有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确保最终的调研数据有意义。

1“典型性”考察与“代表性”审视

以调查某地区乡村人民调解现状为例,我们首先要对乡村人民调解行为有一个预判,既然要做社会调查,应当选择这一行为或现象经常发生的区域进行,因此需要对这一区域内下辖的哪一个或几个小区域乡村的人民调解发生率进行一个初步调查,最后根据发生率大致选择一两个具有典型性的区域进行社会调查,而且最好是对比性调查,即通过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纠纷解决的成本,纠纷解决率,当事人满意度等方面对比人民调解发生率高低差异大的两个区域,考察纠纷当事人倾向以调解解决纠纷的原因,了解不倾向以调解解决纠纷的当事人选择其他哪种或哪几种纠纷解决方式,并进而总结分析哪种经济社会发展情形下调解的解纷率比较高,而且具有更好的定纷止争效果,从而进行模式推广。也就是说只有“典型性”才能确保结论的可推广性,否则对于某一非常特殊区域的调查,尽管再详尽也不具有“典型性”。

其次,对象典型性的意思是指被调查对象了解被调查内容。当然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没有任何一种调查能够随便拉一个人来填调查问卷,也就是说任何一项调查都需要事先考察潜在的对象群体,只有针对性调查,才能保障问卷数据不会偏离真实情况。除此之外,如果多个类型的群体都了解相关问题,那么应当涵盖不同类型、层次的群体。再以乡村人民调解现状为例,我们在被调查对象的选择上就首先排除了在当地居住期限短于五年的“外来人”和未成年人,并不是说未成年人丝毫不了解这一问题,而是由于绝大多数未成年人社会阅历、认知能力较成年人而言都有所欠缺,因此基于成本和效率考虑,我们选择了本地成年人作为基础调查对象,同时要求对象尽可能涵盖不同性别、年龄、民族、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职业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的各层次群体,保障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当然人与人之间还有很多差异,如身高、体重、饮食习惯、婚恋情况等等,但在这一调查主题当中,这些要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并不大,因此可以忽略。

最后关于调查内容的选择方面也有几点需要注意。很多时候,我们的社会调查是以某一现象为主题开展的,题目较大,因此其涵盖的内容较多,但实际上能直接为研究所使用的材料并不多,所以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研提纲时,要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比如想探究婚恋观与离婚率之间的关系,那么在调查时往往直接以成年人的婚恋观为主题,但是在问题设计时主要包括有关婚恋态度等主观选项和当地离婚率等客观事实选项。


2可行性评估

可行性评估实际上在前文也有所提及,即调查的主题、方式是否能被我们所驾驭。除了前面所提及的具有危险因素的调研之外,其他的比如资料的可获取度,被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都需要我们在调查之前进行预估。此外,对于希望从社会调查中获取有效信息的同学而言,往往需要大量的调查样本进行分析,而大量调查样本的获得依赖于大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调查,但基于经费、时间和人力的限制,往往不能成行。因此,与其做一个大而空的调查还不如在现有的能力范围内进行“小众”的调查,如以某个村、某个学校为调查区域,以高中三年级学生、30-35岁男青年为调查对象,以能否接受同性恋收养孩子为问题直接切入,这样的调查相对来说样本要小一些,操作更加简便,当然“代表性”也可能会受到影响,但是作为一个本科生而言,这样的调查仍然是有意义的。


(三)看菜吃饭,看人说话

1.方式多样


在实际调查的过程中,要注重方式多样。社会调查并不意味着只有调查问卷这一种方式,还包括提纲访谈,开放式漫谈,田野观察等多种方法。比如我们的研究需要一定数量的样本支持,需要了解不同群体对同一问题基于自身差异的不同认识,那么毫无疑问,问卷法比较适合此种调查目的。如果需要了解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公司组织等单位的一些信息,比较好的方法是提纲访谈,即针对性地发问。对于与理论结合较为紧密的文化现象或行为选择,无论是问卷还是提纲访谈,效果可能都不好,因为被调查对象在做出相关行为时往往具有自觉性和自发性,因此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工作就落在了组织调查者的身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观察法往往是最为合适的。


2.多层次沟通技巧


做社会调查最需要具备的能力往往是沟通交流,而且为了调查样本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我们需要与不同层次的人进行沟通。遇有年纪较大,听力、理解力下降的老人,我们应当尽可能详细地解释问卷内容;遇有文化水平低的群众,我们应当尽可能将问卷上的书面语翻译成口头用语,否则在不理解问题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往往不能代表其真实观点。遇有对被调查内容比较熟悉的群众但不愿意接受调查的,则应当尽可能的做工作,讲明来意,说清道理,必要时出示证件、介绍信等,降低对方的戒备心,语气温柔但不失清晰的逻辑,用语谦和但不失坚定的信心。对于不愿意配合的行政机关、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要尽可能联系其管理机关,请求予以协助,并保证所调研获取的信息仅作科研使用,另外要尽可能阐明配合调查对其自身有哪些好处,比如做关于农村脱贫致富的社会调查时,如果村镇两级组织不愿意提供信息时,要尽可能说明此调查最终会形成报告,通过学校传递给区县乃至省市有关单位,希望引起有关单位注意,加强政策倾斜,会加速当地脱贫进程。当然,并不排除存在无论如何也不愿意配合的机关单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行政机关,我们要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对于企事业单位,我们要尽量争取学校支持,联系当地工商等行政主管机关,以座谈会的形式来进行调查,获取一手资料。

▲介绍信


(四)多措并举,完整记录

在社会调查中,除了发放和收集问卷之外,我们还要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完整记录。比如对于重要的访谈,应当进行录音,以便后期进行整理,对于重要的典型的调研过程还要通过拍照、摄像的方式进行记录。尤其是对于使用“观察法”进行的社会调查而言,完整地记录每一个细节和过程都是尤为重要的。


(五)有效分析,客观细致

1.筛选有效指标,控制变量分析

  面对大量的调查数据信息,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分析呢?那么需要筛选有效指标,进行控制变量分析。控制变量在物理学上的含义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只有将自变量以外一切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变量控制好,才能弄清实验中的因果关系。我们应当基于不同需求选择因变量,如我们想研究受教育水平不同的群体在首选纠纷解决方式上的差异,那么则应当将其他无关变量进行控制,即这一组样本数据中只有受教育水平不同这一自变量,可能影响结果的其他要素均为相同或近似,只有这样的对比研究结果才是准确的。否则同时采取两项自变量,那么最终对比出来的结果无法确定是因为受教育程度不同还是因为宗教信仰不同所导致


2.图文并茂,全过程可视化

对于社会调查获取的数据和分析过程除了文字描述之外,还应当尽可能多地采用图形列表的方式进行展现。流程图、结构图、表格、线形图、柱状图等图形都可以恰当使用,在图形旁边配上文字,加以解释说明,这样能让未参与社会调查的读者更能一目了然地了解数据分析的过程和最终结果。当然图形只是一个数据的整理,对于数据分析和观点论证仍需要通过文字进行,不能为了作图而作图。


3.依需确定分析精度

对于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往往可以采用office办公软件、思达数据分析软件、SPSS等社科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如果对分析精度有更高要求的,还可以单独就本次数据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编制计算机程序。一般常用的分析包括回归分析、正态分布分析、趋势分析、swot分析方法等,以上分析往往需要借助强大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这也回应了前文所说的团队结构合理化问题。一个良好的社会调查团队中应当具有擅长数据分析的队员,哪怕其不直接参与社会调查,也是没关系的,因为往往后续对数据的分析比前期的调查更为重要!至于一次社会调查究竟分析到什么样的程度,依照本次研究的需要进行,因为精度每提升一点,需要投入的成本亦更多,所以并不需要通过使用高精度的分析软件来打扮噱头,而是根据调查报告的撰写需要确定分析精度。



▲调研数据处理



三、社会调查报告的体例安排 


做社会调查的目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为了学术研究获取一手资料,因此调查报告的撰写也更注重印证、分析、数据论证;另一种则是为了实际决策而了解真实情况,因此调查报告的撰写更偏向实务,侧重于行文的可读性和建议的可操作性,当然分析与建议之间的逻辑关联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调查报告在体例上应当有所区别,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体例说白了是一种“套路”,真正的水平高下则因调查的有效性,作者的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而有所差异,当然并不是任何人天生就具备上述这些能力,正如老话说得那样“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所以,有效训练是提升能力的惟一途径。


学术型社会调查报告

应用型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强调分析过程,如视角、方法)

题目(强调实际解决问题的指向,如原因剖析,对策建议)

作者姓名,单位

作者姓名,单位

摘要(全文核心观点的提炼,不是文章引言),关键词

摘要(突出报告的目的、方法、问题的原因、解决的方案),关键词

引言(背景知识,研究趋势)

引言(研究目的,意义)

文献综述(国内外学界的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可省略)

调查设计(调查的方法、对象、区域、内容,并对这几项内容进行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调查设计(可简略说明方法,样本容量)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穿插在论证观点之中,是佐证论点的论据)

数据分析(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内容展现出来,依照需求做尽可能全面的分析)

结论(既可以分析原因,也可以是对预先假设的证成或证伪,还可以针对问题提出完善建议,建议既可以是学理上的也可以用于实务当中,总得而言,学术型社会调查报告的结论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言之有物即可)

结论(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措施,其立场一般是站在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实务部门之中。重点分析建议的可操作性以及风险预案等内容,确保决策有新意,同时具有安全性)


谨以此文向曾经一起做过社会调查的小伙伴们(蔡思佳、罗单、陶凯、李鑫、郑波、孙建文、夏睿弘、刘冬雪、刘思睿、钱力、刘天各、曾建光、金涛等同学)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时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愿各位前程似锦,生活愉快!向在社会调查过程中给予指导的师长们(胡仁智教授、杨惠教授、曹兴权教授、江帆教授、周力博士、党红老师、程晓红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愿各位工作顺利,幸福安康!向全国各地曾经接待过、协助过我们做社会调查的各基层机关、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表示衷心的谢意!


本文图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作者简介

徐梦堃,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责编:蒋浩天

本期编辑:吴沁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