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千年前的一场路线斗争——李斯末路

吕一洲 青苗法鸣 2023-09-28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李斯将会想起,许多年前上蔡打猎的有限时光。


作为一个历史的旁观者,我也清楚记得,李斯的命运从始皇死后的那个晚上就已经注定。


一、赵高说到心坎上了


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於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


赵高问了李斯五个问题,然后指出了合作的好处。“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又小小的威胁了一下,“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赵高与李斯的这场对话决定了大秦王朝命运我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拿李斯和蒙恬对比,意思就是你之所以能够抱住现在的地位,是因为始皇帝用你,如果扶苏上位保证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於乡里,明矣”。


第二段是李斯和赵高之间的互相试探,中国武术中有很多招式的作用是“骗力”,把你自己的力量骗出来,这样就可以借机破坏对方的身体平衡,李斯和赵高就在互相骗力,“你到底想干嘛?”,所以这一段我个人认为废话特别多,两人已经快要图穷匕见了李斯还在废话,但是对于赵高这段对话还有一个作用可能是拖延时间,因为已经让李斯知道他的意思了,他也在废话拖延时间,想让李斯自己想清楚要不要和他合作。


第三段是达成共识,赵高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扶苏上位以后李斯的悲惨后果,李斯无奈答应了赵高的要求,赵高大获全胜。


二、赵高说到心坎上了吗?


李斯听了赵高的话,所以撸起袖子和赵高干了。从《史记》的记载我们大概可以得到这个结论。但是真相是这样吗?李斯在和赵高废话的时候,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他是怎样权衡利弊的?


李斯被赵高问了五个问题,李斯的回答是“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这个是非常值得商榷的。除了第五个,其他的都可以问一句:“是这样吗?”首先李斯自己也说“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他能从一介布衣入秦谏逐客、离间六国、行法令、定郡县、扩南越,助秦国横扫六国,定鼎天下,是当时天下第一流人物。而蒙恬的功劳和才能绝对不会在李斯之上。在我看来,前三个问题是站不住脚的。


第四个问题就可以聊聊了,什么是“无怨于天下”?《走向共和》里面袁世凯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什么人民,我只见过人,一个一个的人”天下是什么?抛开那些乱七八糟的定义,天下也不过是一个一个的人。


那么蒙恬真的比李斯“无怨于天下”?两个人都不干净,严刑峻法、焚书坑儒、控制文化的锅可以由李斯来背,修筑长城、滥用民力、穷兵黩武这几个帽子蒙恬也跑不了。


马基雅弗利说:“一个君主如果想保护好自己,就得学会行不善之事”,做臣子也是这样,尤其是专制的时代,李斯和蒙恬是否无怨于天下并非决定他们是否可以当上宰相的关键。而且李斯代表的势力是寒门士子和法家人物,蒙恬代表的是军事贵族。就这点看,李斯未必会在当时政治格局中低蒙恬一等。尤其是国家的中心任务并非军事行动时,一个军事贵族当上宰相之位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历史上出将入相的人物少有是和平年代上位的。


所以,这五个问题赵高未必说动了李斯,赵高和李斯都清楚这一点。赵高的第一段话的目的在我看来是说出“蒙恬”这个名字,无论以何种方式说出这个名字,就是提醒李斯,记得啊,蒙恬!


三、为什么蒙恬和扶苏不能上位?


当下和两千年前李斯的时代一样,都是一个社会形态,政治形式等剧烈变革的时代,从李鸿章发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感慨到如今,从洋务运动到改革开放,我们也不敢说找到了中国可以一以贯之的立国方式和存在模式,一直在艰难寻求改革。而自春秋战国以来,为了适应社会形态的飞速改变,诸子百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谁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谁又可以被采用成为治国准则?


从春秋战国一直到西汉,试过了不同方式,才形成那套沿用两千年的政治体系,一直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才算结束了这个大变革的时代。


那么,贯彻一条路线需要什么?或者改革者一定要去争取的东西是什么?


贯彻路线的第一要务是权力,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的路线斗争都会成为权力之争,而一场成功的改革的开始必然是争夺权力的斗争。只有改革者掌握了权力,改革才可以真正铺开。


改革是什么?改革就是一言九鼎,就是言出必行,就是一柱擎天,就是权力的集中和分配。谁掌握权力,谁才可以去贯彻自己的路线。


换句话说,要贯彻一条路线,首要的是权力,而权力之中,最重要的是使用暴力或者是控制暴力的能力。


贯彻一条路线的还需要一件事就是时间,骤然改革往往会激起全社会的反弹和激化与改革对立方的矛盾,而且往往改革者对改革的后果也缺乏了解和准备。所以,一条路线要贯彻至少三代才算是成功。改变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尤其如此。其间必定伴有反复和挣扎,所以改革者必须争取时间,让时间站在自己一边。


第二,便是要选好一个接班人了,让自己即使退出时局,也可以让自己的理念被贯彻下去。


这两件事是我认为一个有改革志向的政治家应当去争取的东西。中国历代变法者就个人而言,常常没有好下场,但就一场成功的改革和变法来说,改革者个人的生死轻于鸿毛,即使他们身死名灭,也可以用这两样东西去击败现实。世道人心、历史大势这些玄而又玄的东西虽然重要,但毕竟不是人力可以修改的。


四、李斯路线?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李斯动画形象


李斯不仅是秦国丞相,也是法家路线的贯彻者和执行者。而扶苏一直是以宽仁的形象出现的,即使不是儒家,从秦始皇对他的态度和他劝谏秦始皇善待儒生的情况来看,他并不赞同秦始皇、李斯那一套。李斯自然也清楚这一点,于是就一定会有李斯路线和扶苏路线的两条路线之争。


而路线之争最后一定就会是权力之争,如果扶苏上位,可以说李斯必败无疑。原因就是扶苏掌握了那两样东西——权力和时间,具体化来看就是蒙恬和帝国最高统治者身份带来的主动权。


 所以扶苏可以一手抓军队,一手抓地位。铁打的皇帝流水的宰相,扶苏想贯彻自己的路线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那么李斯是一定会被罢黜的,而李斯被罢黜的后果会非常严重,李斯也明白,一旦自己的路线失败了,自己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因为李斯读不到王安石这种路线斗争失败仍然可以不身败名裂的例子,他读到的历史只有吴起不得好死、商鞅被车裂。


而胡亥就不一样了,李开元老师在《秦谜》中说,秦始皇本来就打算传位给胡亥,但这仅是一家之言。在秦始皇的眼中,胡亥就未必将来不是一个好的继承人选,因为秦始皇个人原因,一直没有立太子,秦始皇一直将胡亥带在身旁,未必就没有培养继承人的意思,胡亥的老师是刀笔吏出身的赵高,“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这样一看,胡亥似乎是李斯,始皇路线的优良继承者。


 所以当时天下一统,但是路线斗争从来没有停止,李斯已经和他的路线完全捆绑住了,虽然当时可能可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接下来路线斗争引起的权力斗争当中,他必死无疑。大秦的统一只是表面上的,旧有的六国之间的矛盾,秦国朝廷内部的分裂都需要时间去弥补。面对这个局面,李斯想要贯彻的他的李斯路线,扶苏也想要贯彻他的路线。在李斯看来,天下大乱似乎很远,但也似乎就在眼前,于是和赵高达成共识后,李斯说了一句非常让人玩味的话“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讬命哉”。


天下一统,法网不漏。何来乱世?


五、历史与现实


李斯还是漏算一点,即使胡亥上位,他也是必死无疑。因为李斯通过拥立胡亥和与秦始皇的关系使自己成为实际上的“顾命大臣”,而中国古代顾命大臣除了少数例外以及命不够长,几乎无一有好下场。


我们今天看这段历史时,仿佛这就是公理。一朝天子一朝臣,顾命大臣似乎应该急流勇退,见好就收,要不然会死的很惨。但是李斯知道吗?


李斯当然不知道,以往春秋时代,类似欧洲的中世纪,权力分散在国王和贵族手中,权臣都有宗室贵族或者得到国王贵族支持的士子,而顾命大臣这种东西,不是一个很明显的政治存在,所以李斯当这个顾命大臣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之前也没有历史经验考验供李斯参考。


秦宫殿复原图


“顾命大臣”这种东西是和专制王权联系紧密的东西,也可以说是专制王朝特有产物。越是专制,权力越是集中,才会有顾命大臣这种东西,所以明清两代顾命大臣尤其多且下场惨,李斯这个顾命大臣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秦国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而协助秦始皇完成加强中央集权这一过程的李斯最后死在了“顾命大臣”的位置上,颇有点作法自毙的味道。


李斯死了,他是必死无疑的,是路线斗争的恶果,也是历史向前发展的牺牲品。在同样处于剧烈变革时代的我们看来,为路线而死的李斯应当是个英雄。


作者简介:

吕一洲,一个渴望成为侠客的法学僧



本文责编:徐梦堃

本期编辑:B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