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为什么还没有去色达

微醺 青苗法鸣 2020-10-01

你为什么还没有去色达


一篇去了色达之后的云云

(音乐按需播放,

行文1671字左右,

需要花费您三分钟半时间)



国庆前朋友和我坐在未言自习,被问道:“国庆你准备去哪里玩啊?”


“不打算出去,想把实习作业补完,顺便预习下这学期的法条。”


片刻,朋友离席。耳机里飘起了佛歌,脑海里传来色达那片片红房子。


于是,我的荷尔蒙又再一次作祟。


在朋友圈发了条邀约邀请,未果,隔天晚上定了车票和青旅,不给自己退的余地。



在汽车站旁的青旅将就了一晚,第二天天色未醒,就坐上了时长12个小时的大巴,而且因临时起意订票,坐在最后一排,百般不适。


庆幸一路风景的更迭和海拔的缓升,淡去了疲惫和一个人的无所事事。邻座的两个姑娘应该是铁磁,一路聊了足足有10个小时,我有一点羡慕也有一点庆幸。



窗外的经幡越来越多,牦牛群聚,夜色开始迷离,窃喜终于快到了。勾引我的那排排红房子,莫名有吸引力的经文,还有那身着喇嘛袈裟的僧人们,我即将和你们共存在同一方土地。


下了大巴,寒意四袭,奋力加快脚步赶往青旅。陌生的空间,生疏的黑暗,一个人背包追逐执念,这种感觉似曾相识。来到青旅,正好赶上他们的晚饭,拼餐尝了一顿连云港姐姐的手艺。


围炉畅侃,天南海北,直至十一点钟被老板喊停,这就是青旅的味道。这也是我除了便宜之外,喜欢青旅的另外一个原因。



睡到九点半,洗漱完准备去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青旅骑行摩托穿越大半个中国的大哥,主动要捎我一段路,虽然十几分钟的顺风车我被冻的鼻涕直甩,两腿麻木,但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上驰骋摩托着实令我难忘,也不敢忘。


到达佛学院山脚下,和大哥告别,祝他一路平安。他将继续前行,没有终点,一直在路上。青旅里会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被人嘲笑,因为冒犯了那些人平庸的一生;也被同我一样的人钦佩,因为活出了我们理想的模样。



乘坐公交车上山,车上除了游客外,还有好多扎巴(男性出家人),更加期待山上的景象。先是看到一排排黄色的房子,据说是出家汉族人的居所。之后以蓝天为背景的大片红木屋映入眼帘,如此簇拥的红色建筑,加以蓝色的经典搭配,无不让人心旷神怡。



恰如构想的一般,我戴上耳机,听着涤荡心灵的佛教歌曲,闲逛在佛学院的每一条小巷。


佛学院并不大,因为我是国庆前去的,游客三两,有时候甚至一个人漫游在巷子里,思忖着什么,又毫无头绪放空自己。




转久了之后发现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边的用水很不方便只有集中供应点,每个喇嘛只会有一个几平米的小红屋,根据性别划分活动区域,有些屋子门上挂有“我已经禁语,请勿大声喧哗”的提示语,觉姆(女性出家人)一般不会和游客有过多接触更别提言语……


以上,我突生怜悯之心,以一个现代人的姿态俯视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他们一般不会让游客拍他们,上网搜资料发现,不乏有名校出身的年轻人瞒着家里人到此修学。和佛学院里面餐馆的老板攀谈,他提到:“来这边学习的人有着不同的理由,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归宿,那就是富裕的精神生活。”



吃过晚饭,我边爬边喘到了佛学院的最高点,夜景一览无余的地方。坐下来等候夜色的降临,也顺便思考白天的种种。我的那份怜悯之心被山顶的风吹散,惆怅在傍晚中若隐若现。


当我们为绩点努力的刷题争分到半夜的时候,

这里的上空月明星稀喇嘛们在睡梦中呢喃;


当我们为人际交往拓宽人脉觥筹交错的时候,

这里的扎巴和觉姆被隔离保持纯洁的关系;


当我们为将来生活添砖加瓦透支生命的时候,

这里保持着挑水发粮念经修炼的简单生活。



所以,可怜的人到底是谁呢?



至于色达的夜色,此景只因天上有。



翌日,为了领略清晨佛学院的仙气,早早起床。整个佛学院被雾气缭绕,层层蔓延,晕染散开。走在仙雾中,真切体会到神清气爽的意味,凉风吹醒昏沉的大脑。



当阳光一束束倾泻在每朵小屋上,雾气渐渐消散,佛学院被揭开朦胧面纱。



我的耳边又回荡起大悲咒的哼吟,记起外公临走之前再次听到他终身信仰的佛教经文,在痛楚中绽放出来的笑容。



在烈阳中徒步下山,偷偷采撷了一枚阳光带了回来,希望他努力发亮。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哦)




作者简介:微醺

不必沉迷,微醺就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