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无非是一段人生经历
考研无非是一段人生经历
An Experience
空白
在时间的紧张推移过程中,绝大多数人的人生是被推着前进的,被父母,老师,工作单位和社会国家一起赶着前进,不同的推力在不同的阶段发挥着各自侧重的作用。惟有极少数人能够在很早就开始把握自己的人生节奏。
其实能否把握自己的人生节奏取决于很多重因素的叠加,比如家庭教育,经济状况,先天对事物的认知以及后天的际遇等等,说得如此抽象,原因在于很难将不同人的情况具体化,不仅不能而且不可能。
现如今的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有整整20年之久,从1997年本科生扩招到200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成倍增长,最近三年,总共有2000余万名毕业生走向社会。
空白
其实早在十年前,大学生就已经不是稀罕物了。有位学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2006年本科毕业去找工作时,忽然发现,本科一厅堂,硕士一书房,博士还有半走廊。而现在,很多单位甚至在工作硬性条件规定时就明确表示“该岗位只招收博士研究生”。所以在就业这根指挥棒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开始准备考研,读博。
然后未曾想到的是,我们的成长速度总是慢于社会变迁,所以就像文章开头所说的那样,我们总是被推着前进。等到硕士毕业发现只有招收博士生的工作才能让自己满意,于是又苦心研读三四年,毕业时发现博士的就业竞争力也大大削弱了。
中国的社会经济还停留在“三维混业”时代,既有发达的信息智能经济,也有成熟的工业经济,还有大面积的农业经济。一方面,我们感慨大学生如此众多,从而导致学历本身的含金量缩水,另一方面,我们还是在不断呼吁要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全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
产生这种矛盾的深刻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第一,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程度无法匹配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增长速度。对于大范围手工劳作的地区,大学生乃至博士生很难将所学专业转化为生产力,因此,这部分地区即使需要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来帮助他们实现生产力的飞跃,但是无法承担“人才使用费”,因此这种脱节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具有扎堆效应,拼命涌向一线大城市,因为这里能够支付相应的“人才使用费”。当然即使是一线城市,本身也存在人才饱和的状态,于是乎,根据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历层次等多种因素,对于“人才”群体内部也有不同阶层的划分。
2
第二,国民教育体系太过单一。我们的高等教育虽然在对象上实现了大众化,但是在内容上仍然是精英化的,这与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方面也是存在矛盾的,我们一方面强调发展和改革的渐进式路径,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却不停地夸下“海口”,从985工程到双一流,赶英超美的声音此起彼伏,时间进度表摆出来让我们倍感“振奋”!对于理论型人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远多于对技术性人才的培养。中国的高等技术学校成为了高考失利学生的“收容所”,这部分群体不仅得不到社会关注,反而容易遭受“就业歧视”。实际上,只有发展好中国的高等专业应用技术才能逐步弥补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短板鸿沟,他们能迅速将低端生产力向中端生产力转化,这样才有了理论型,研究型人才的用武之地。
就好像最近玩过的一个征战类游戏那样,虽然坚船利炮开疆拓土的能力很强,但是我们永远不要忽视培育农民,因为粮草决定了一些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其实木桶理论大家都明白,能盛多少水不在于你的长板有多长,而在于你的短板有多短。在当下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才是真正需要落实的地方。
当我们面对社会指挥棒的时候,不用紧张更不用忧虑,尽管我们生在这样一个问题多多的时代,但是我们也应当感恩这样一个日渐开放并多元的时代。通过学历上的不断加码给人生的高度加一层厚厚的海绵垫绝对只是很多种路径中的之一。
年轻人缺少资金,缺乏经验,也没有过多的社会资源和人脉关系,但是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有较低的试错成本,有充沛的精力,有敢闯敢干的斗志,有能迅速适应新事物的感知能力。所以,选择去国外工作,或者像黑土麦田一样扎根乡村,服务三农创业,再或者找寻商机在新经济样态中攫取人生的第一桶金。同时除了在学历上加码之外,我们还可以转化思维,在某方面能力上加码,比如外语能力,财会能力,表达能力,计算机能力等,在某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的求职者是现如今高等教育“重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比拟的。因此,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竞争点才是提升自我的关键!
明天就要一年一度的研究生考试了,今年有200余万人报名考试。如同任何一场选拔性考试一样,这其中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是这又如同任何一段人生经历一样,无论你准备良久还是简单复习,无论你最终能否通过最理想的高校和专业的选拔,这都只是一段经历而已。
经历与境遇总是相联系在一起。人生虽短,但是因为丰富多彩,所以我们倍感珍惜,顺境和逆境,病痛和健康,团聚与离别,幸福和失意,这些境遇都是人生中的一段段经历。一辈子本来就是由每一个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所组成。所以无需因为某段经历而影响下一段境遇,对待考研,我们同样应该如此。
能认真坚持到最后一刻,你已然胜利,战胜自己永远比战胜阅卷老师要困难得多。最后,仍然不免俗套地向各位即将走上考场的考生送上一句来自“青苗法鸣”的祝福:
加油,考得全会,蒙得全对!
据说,关注“青苗法鸣”会让你发挥得更好哦!
青苗法鸣编辑部
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