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学研究与法治智库:东吴遗风,沪上重镇

青法平台 青苗法鸣 2020-12-09



目录

一、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简介

二、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历史

     (一)东吴遗风集聚

     (二)学术先贤一览

三、1对1指导,985待遇: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的研究生生活

四、如何备考上海社科院法学所



一、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简介

 上海社会科学院总部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8月,原名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法律研究所,1978年改现名。法学所目前下设有法理法史研究室、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刑法研究室、民商法研究室、经济法研究室、国际法研究室、比较法研究室、诉讼法研究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研究室、《政治与法律》编辑部和办公室。同时,根据学科发展与智库建设的需要,法学所还设有欧洲刑事法研究中心、生命法学研究中心、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金融法研究中心、并购法研究咨询中心、海商法海洋法研究中心、金融法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区域经济一体化法治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之外最大的社科系统法学研究机构,在法学理论、公法学、国际法学、刑法学和民法学等领域,法学所都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重要影响。十大当代法学家”之一的潘念之先生被誉为新中国法学的开拓者,有“北张(友渔)南潘(念之)”之称。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在法学所设立环境资源立法研究基地,团中央委托法学所建设全国青年发展大数据与政策法律研究中心。


新时代,法学研究所正根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以“排头兵、先行者”的精神,立足上海,面向全国,以“国家高端智库”和院“创新工程”为平台,坚持学科建设和智库建设双轮互动,开展法学各个领域的研究,积极为国家和上海的法治事业作出新的贡献。目前,“经济刑法”为本所重点学科。由魏昌东研究员领衔的“刑事法创新学科”为我院创新学科团队, 由殷啸虎研究员领衔的“法治实践和上海法制建设智库”为我院创新智库团队。


法学所现已经取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的二级学科硕士点共涵盖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资源与保护法学等,并与山东大学共有法理学博士点,与华东政法大学共有刑法学博士点。改革开放以来,法学研究所曾经任职、为国家输送了以刘华(现为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沈国明(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讲席教授,上海市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主任)、顾肖荣(曾任上海社科院法学所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林荫茂(现为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为代表的大批法治人才。2009年至2019,本所共承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项,其中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7项,青年项目7项;特别委托项目1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2019年在研国家项目共12项。2009年以来,本所先后获得10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获得国家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65次,其中获得国家正职领导肯定批示的成果11件,获得国家副职领导肯定批示的成果2件。历史上法学所还曾获4项国家图书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他各方面评定的优秀论文、优秀研究报告、优秀著作奖近百项。


法学所公开发行的杂志《政治与法律》为法学专业的CLSCI核心期刊;每年定期出版《上海法治发展报告》,全景展示上海年度法治建设进程和成就;此外还不定期出版《经济刑法》和大批学术专著,为我国的法学事业和学术策源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二、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历史

1959年   8月,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法律研究所在万航渡路1575号成立。雷经天为首任所长。政法所主要承担科研任务,同时接受了复旦大学法律系和华东政法学院的在读学生,进行教学工作。

1960年   上半年,政法所人员参与上级交办的龚品梅案,担任被告辩护人。

1963年   3月,《政法研究所十年(1963~1972)研究工作规划要点(草案)》制定。10月,市委决定恢复华东政法学院,政法所划给该院作为筹建基础。

1978年   10月,中共上海市委决定恢复上海社会科学院。

1979年   3月,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原政治法律研究所)在淮海中路622弄重建。徐盼秋兼任所长,叶芳炎任党委书记。是年,法学所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0年  法学所科研人员参与编辑的《辞海》出版。

1981年  法学所组织编写的“国外法学知识丛书”共12册开始陆续出版。

1982年  法学所参加中央和地方立法活动24项,100多人次参加讨论或修订工作。

1984年  法学所参与编辑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出版。是年,齐乃宽继任所长。法学所完成国家重点项目“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研究”。

1986年  1月,法学所建立以导师责任制为核心的专业指导小组。6月,《政治与法律》双月刊开始出版。1991年  法学所科研人员完成的“技术服务合同立法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年  《政治与法律》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等评定为全国“中文核心刊物”之一。

1993年  法学所承担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审查香港地区原有法律的工作。国际法研究中心回归法学所。

1994年  法学所有20多人次参加国家与本市的立法起草、咨询与审议活动。全所发表论文、文章204篇,出版专著、编著各9部。

1997年   8月,国家九五项目“祖国大陆与港澳台法律比较研究”共12册由澳门基金会开始陆续出版。

2000年  法学所编写的“WTO法律规则与中国发展”系列丛书共6册陆续出版。

2002年   6月,顾肖荣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继任所长。

2003年  “经济刑法”被列为院重点学科。

2005年   1月,法学所与德国方面联合举办“中德完善公司立法研讨会”。11月,法学所等单位联合举办学习、贯彻《证券法》学习报告会。是年,法学所创办科研月报。

2006年  “经济刑法”被列为市重点学科。“租界、租借地等特殊地区研究”被列为院特色学科。

2007年  法学所全年召开三次国际研讨会。

2008年    3月,法学所联合有关单位举办新《公司法》、新《证券法》实施两周年大型座谈会。11月,法学所等联合举办《企业国有资产法》报告会。是年,《政治与法律》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2009年  法学所申报国家哲社重大项目“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研究”成功,为全院首次获得的国家哲社三个重大项目之一。

2010年  法学所获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上海市第三届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的叶青教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继任所长。

2011年    7月,法学所召开研究生工作会议,长三角地区20余所知名大学法学院(系)的院长(主任)与专家出席。11月,召开全所科研工作会议,提出本所今后科研工作的定位与发展途径。

2013年  法学所有42人获得院学术论文奖励。法学所获得“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研究”国家哲社重大项目。法学所“法研奖学金”首次对优秀学生给予奖励。至是年,法学所4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获得浦江人才称号,1人获得市领军人才称号。

2014年  围绕院“学科发展”、“智库建设”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结合本所“科室出成绩、队伍出人才”的总体要求,法学所刑事法学创新性学科团队、法治中国创新性智库团队,以及一批创新性特色人才和青年人才先后获批,投入院高端智库建设。

2015年  法学所获得国家、市与部委、区局等级别共37个课题立项。

2016年    1月,法学所与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举行全国首次司法公信力第三方评价新闻发布会。是年,法学所完成法学一级学科评估工作。曾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国家万人计划的叶必丰教授(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会长)继任所长。《政治与法律》获得北京大学核心期刊法学类排名第12位、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学类转载排名第1位。全年有7个团组11人次出访。法学所刘长秋研究员获得“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称号。

2017年  编制全所5年发展规划。法学所获“中国特色反腐败立法体系建设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国家哲社重大项目。

2018年    9月,学所和院党委宣传部举办法治中国司法指数报告发布会。该报告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16年度中、高级人民法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开的9.2万余件裁判文书进行分析研究。

2019年    9月,法学所庆祝建所60周年。

2019年    11月,第十八届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第五届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姚建龙教授(全国青联委员、上海市青联常委,兼任上海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长,上海市法学会禁毒法研究会会长及未成年人法研究会会长)继任所长。

2019年    12月,上海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与法学所联合主办的青少年犯罪与司法专题研讨会(2019)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聚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改,来自全国人大、国务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团中央以及上海政法实务与理论部门专家学者百余人出席会议。

2020年    1月 “盈科·上社法学讲坛”正式启动,《政治与法律》主编徐澜波研究员主讲第一讲。

2020年    5月,法学所学术精品文库正式启动。


(一)东吴遗风集聚

浦增元,男,上海嘉定人,1928年生,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法学院。著名宪法学家。1959年后在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工作,原副所长,兼任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新中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研究的开拓者,主持完成了国务院港澳办下达的审查香港原有法律的国家重大课题。2012年逝世。

卢峻,男,浙江宁波人,1909年生。复旦大学文学硕士、东吴大学法学学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1959年后长期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从事国际私法领域的研究,是当时我国留美研究国际私法最早的法学家之一,精通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国际私法理论。1936年出版的专著《国际私法之理论与实际》为中国国际私法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2000年逝世。

何海晏,男,浙江余姚人,1911年生,民盟成员。著名国际法学家。大同大学文学学士、东吴大学法学硕士、美国纽约大学法律科学博士。1959年后进入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工作。长期从事宪法、国际法方面的研究。2012年逝世。

丘日庆,男,广州梅县人,1913年生,九三学社成员。著名国际法学家。东吴大学法学学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1959年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法所而后进国际问题研究所工作,1979年转到国际法室。一生致力于国际法领域的研究。

徐开墅,特约研究员 浙江宁波人,1916年生,民盟成员。当代著名民法学家。沪江大学文学士、东吴大学法学士,1980年受聘于上海社会科学院,任民法、国际私法特邀研究员,多次应邀参加全国人大法制委主持的民法起草小组工作。同时兼任江西大学、安徽大学、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华东政法学院、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等校教授。同时,还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顾问、上海市法学会学术委员、顾问。1980年起多次应邀参加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主持的民法起草小组工作。曾出版《民法通则概论》、《徐开墅民商法论文集》、主编《民商法辞典》,参与审订《元照英美法词典》,著有《民商法的理论与实践》,还曾参加多部重要法学著作的翻译审校工作,如《国际私法公约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法典》、《香港的法律》等。1999年逝世,时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李鹏为追悼会上专门送来花圈,纪念徐老师在推动我国民法发展中所做的贡献。[1]

[1]更详细的介绍参见:https://mp.weixin.qq.com/s/JI6RKyxc13RIoBEpeGTJ0g;https://mp.weixin.qq.com/s/5Qe8LC7malgNYCFyV1IBXA。


(二)学术先贤


范扬:为师表范 扬名天下

范扬留学日本攻读法学,纵横政坛数十年,曾与郭沫若、周恩来总理共事,亲密无间。后又投身桃李,学术著作硕果累累。

1916年,范扬凭借优异的成绩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京高等学校、东京都第三高等学校文科、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哲学科、法学院法律科毕业。1928年,范扬学成回国,在南京中央大学、安徽大学、中山大学等担任法律系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弃教从政,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副厅长。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成立的,第三厅是由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人士组成,多为著名文化人士,由郭沫若任厅长。范扬后又升任考试院参事,致力于革除考试制度之弊端,颇有政绩。

新中国成立后,范扬不再继续从政,投身桃李,以教书为业,先后担任同济大学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范扬在行政法学方面颇有研究,《继承法要义》、《行政法总论》、《警察行政法》等都是他的著作。此外,他还曾参与主编复旦大学《国家和法的理论》,与张企泰合译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等。论文作品有《怎样研究行政法》《康德传》《康德年表》《康德之永远和评论》等。1962年,范扬病逝于上海。[2]


[2]更详细的介绍参见http://jdnews.zjol.com.cn/jdnews/system/2015/01/16/018935847.shtml。


张汇文,男,山东临朐人,1905年生。著名国际法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公法政治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斯坦福大学“Pi Sigma Alpha”荣誉会员,并获“金钥匙”奖。1959年后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兼任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曾任法学所顾问。1986年逝世。

周子亚,男,浙江杭州人,1911年生。我国著名国际法、海洋法学家。1933年毕业于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1935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获国际法硕士学位。历任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厦门大学法学院、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1959年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工作,曾任国际法室主任。1995年逝世。


徐振翼,男,江苏常州人,1918年生,中共党员。当代著名航空法学家,我国航空法领域的拓荒者。1947年获中央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49年获中央大学国际法硕士学位。1980年被上海社科院法学所聘为特约研究员。2003年逝世。

肖开权,四川安岳人,1923年出生,中共党员。著名刑法学家。1947年毕业于朝阳大学法律系。曾任台湾地区高雄地方法院书记官、宜兰地方法院代理检察官,1949年回到大陆投身国家法制建设,曾工作于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政法学院、上海法律学校。1979年进入上海社科院法学所,1987年评为研究员。长期从事刑法基础理论研究。

郑衍杓,男,浙江慈溪人,1924年生。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法律系。曾任上海市人民法院审判员。1980年调入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工作,曾任国际法室主任。我国最早从事国际经济法学、国际外层空间法学研究的法学家之一。


陈振国,男,福建漳平人,1928年生,中共党员。著名国际法学家,航空法学的开拓者之一。195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法律系。1980年调入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工作。2011年逝世。


三、1对1指导,985待遇: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的研究生生活

上海社会科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全国最大的地方社会科学院,也是国家首批25家智库单位之一(上海只有两家,另一家是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为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目前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新闻传播学和世界史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企业管理、旅游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和情报学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因此,受自身定位的影响,上海社科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与高校之间具有重大的不同。


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研究生院)  上海市中山西路1610号


上海社会科学院教学资源丰富、科研项目多、科研经费充足、教学手段先进,为研究生提供了较多的科研和社会实践机会;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注重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热点、难点和重大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前面是官方的表述,其实具体来说,社科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师生比高,注重个性化培养,而且与华师大合作办学,在体验科研机构生活之余,还可以享受高校资源。社科院研究生研一住在华师大中北校区,研二搬到上海社科院研究生部,拥有上海社科院和华东师范大学双学籍、双学生卡(毕业获得上海社科院毕业证)。比如,在研一阶段,笔者除了专业课学习需要前往社科院研究生院上课外(路费可以报销),其余时间几乎都是在华师大校园中度过,图书馆、24小时自习室、学生助理、选课蹭课、各种活动比赛都可以参加。另外普通奖学金全面覆盖,学业奖学金覆盖面也很广。尤其要透露的是,该所研究生教育一位导师带一位研究生、待遇超高,研究生毕业后申请上海户口享有与复旦交大同样的最高学校加分落户待遇。


而具体到法学所的培养,由于法学所每个老师几乎每年只带一个学生,且法学所每届学生数量较少(一般不超过30个),因此每位同学都可以与多个老师经常沟通、互动、参与有关课题、项目的研究,而且老师们也非常愿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研究(毕竟学生少,物以稀为贵)。最重要的一点,社科院补贴高,新生入学每位同学都会获得8000元奖学金,推免生则是16000元,就读后每个月固定补贴840元,学习生活可以获得起码的保障。而且,法学所还有定期的读书会,所选书目都是法学所统一购买,无需学生自己掏钱买书。比如研一上学期第一次读书会,参加读书会的同学每人一本萨科的《比较法导论》,这学期的读书会,我们又把网上能买到的夏皮罗的《合法性》几乎一扫而空。法学所通过报销同学买书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减轻买书的负担(其实如果参与老师的课题,相关资料的购买阅读也都是可以报销),或许也是对研究生的另一种关爱吧。


因此,关于法学所研究生培养的特色,“课堂+课题+智库”三位一体的独特教学体系是突出特点,重视培养学生建言献策、发现实践问题、解决实践问题的实际能力。在课堂上注重理论的学习,而在参与课题的过程中,在参与智库作用的体验中,又注重实践的运用,并且由于人数较少的缘故,几乎每位同学都可以“深陷其中”,从中受益。无论一开始你有多不情愿,或许你只想匆匆水过研究生阶段,但是,在之后不断参与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不断激励和指导,大多数同学的观点都会慢慢改变,慢慢开始觉得自己的研究生阶段不能浑浑噩噩,于是便开始着手自己的人生规划和探索实践(这个过程真的很神奇)。


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在2019年9月份刚过完其六十周岁的生日,并制作了一期纪录片回顾其过往的峥嵘岁月,大家可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官网上查看。


法学所研究生除了一些专业基础课程(例如法理学、宪法学)大家会一起上,其余各个专业的专业课则会以公法、私法为原则予以划分,因此每门课的人数都会比较少,例如刑法分则、经济犯罪、刑事诉讼法等课只有7名同学上,因此老师会在上课前有足够的的时间阅读每个同学写的作业,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然后在课堂中,老师几乎会让每个人同学针对每个问题都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然后老师会一一追问,在一问一答过程中,逐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授课方式区别于传统的单向讲授模式,即老师一张嘴、一个课件从开头讲到结束,最后再解答几个问题(前提是能按时讲完课件)。此外,法学所举办的讲座由于参与学生较少的缘故,往往可以与主讲人、与谈人等老师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与学习,这也是高校大会议室办讲座所不具有的优势。



在社科院读研之后,由于每个专业的研究生数量都不太多,因此不同专业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机会也会增多,比如笔者经常与政治学、经济学的同学们一起讨论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在与不同专业同学的交流中,我逐渐意识到其实在法学里备受学生推崇的哈耶克、新自由主义,其实“难负盛名”,尤其在现实世界中“实验国”的悲惨后果,更加痛击着法科生对哈耶克崇拜的盲目。由于社科院研究生院面积小、教学区域集中,因此促进了不同专业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而且不同专业的读书会、讲座等,都可以及时获知信息得以参加,能够真正地实现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交融。


四、如何备考上海社科院法学所

法学所的招生简章可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官网查到(也可以后台回复“上海社科院考研”获取哦~),不过关于招生人数问题需要的单独说一下,法学所一般每年招收23名左右的研究生(全部是学硕,不招法硕),其中又以刑法、民商法、经济法招收人数居多,诉讼法学和环境与资源法学研究室正在筹备扩建,因此以后的招生人数肯定还会持续增加。


(1)招生专业:明年考研法学所共有八个学科招生,每个学科的每位老师每年只带一个研究生,分别是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法律史专业由于特殊原因2020年暂不招生)。由于考生们最关注的就是院校的专业和导师情况,故小编在此就该项内容展开介绍一下:

【法学理论】本学科是全国法学院校最早设立的法学学科硕士点之一,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法学基本理论问题、地方立法问题、法治与中国转型问题、法哲学问题、法社会学问题以及生命法、软法、党内法规、科技法、体育法等法学新学科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学科目前拥有两位导师,刘长秋研究员为上海市第六届优秀中青年法学家、上海市新学科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生命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技法学会常务理事、日本广岛大学及温州大学等国内外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客座研究员;邓少岭副研究员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上海市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本学科重视对依法治国、法治政府等重大国家战略的思考和研究,并在宪法实施、党内法规、依法行政、城市规划、区域合作等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曾有范扬、潘念之、浦增元、杨海坤、叶必丰等法学大家于此指导学生。本学科目前拥有两位导师,殷啸虎研究员,博导,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原副所长、第十一和十二届上海市政协常委,兼任中国港澳基本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会副会长等,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肖军副研究员,法学博士,曾长期访学留学于日本东京大学、一桥大学等,兼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日本公法学会会员、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等。


【民商法学】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民法基本理论、物权法、合同法、人格权法、侵权责任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等。本学科目前拥有三位导师,孟祥沛研究员,法学博士,民商法研究室主任,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比较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律史学会、上海法学会外国法和比较法研究会等学会的理事,法国马赛第三大学、日本广岛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等校访问学者;孙大伟副研究员,法学博士,民商法研究室副主任,瑞士巴塞尔大学等校访问学者;张艳副研究员,德国波恩大学法学硕士,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法学博士,中国法学会证券法研究会理事(译有Brox与Walker的《德国民法总论》等书籍)。


【刑法学】本学科于1984年1月获批全国第二批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与华东政法大学联合申报并获批刑法学博士学位授予点。本学科长期关注刑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犯罪学基础理论,注重在经济刑法、少年司法、腐败犯罪、腐败治理、比较刑法学等重点领域形成研究优势与品牌。“经济刑法”学科方向是院重点学科方向。刑事法学科依托院“刑事法创新学科”,以法学所的基础优势,建立了与日本、欧洲多国著名大学、研究机构、以及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办公室的国际学术与交流合作关系,成功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3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6项等。本学科目前拥有六位导师,姚建龙教授,法学博士、博导,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上海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长、上海市法学会禁毒法研究会会长、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会长,国家检察官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受聘为中宣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办、最高人民检察院、共青团中央等部委在相关领域咨询、智库专家。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2017、2020),名列中国被引次数超过百次刑法学科青年(45岁以下)学者第八位(2017);魏昌东研究员,法学博士,博导,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室主任、欧洲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廉政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杜文俊研究员,法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兼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特约检察员;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行为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司法研究会副秘书长;涂龙科研究员,法学博士,博导,兼任上海市法学会理事,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尹琳副研究员,日本国立一桥大学法学博士,曾获上海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和上海浦江人才项目等资助,主要社会兼职有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未成年人研究会理事及上海社会科学院侨联秘书长等;郭晶副研究员,法学博士,曾赴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外国刑法及国际刑法研究所、意大利锡拉库萨国际刑事科学高级研究中心、荷兰海牙国际法学院等机构学习交流。


【经济法学】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法学理论、宏观调控法、市场规制法、劳动就业法、数字经济法、金融监管法、资本市场法、国有资产法、欧盟经济法等。本学科目前拥有五位导师,徐澜波研究员,法学博士,《政治与法律》主编,上海市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民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建伟特聘研究员,美国法学博士后,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所长,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农村农业法治研究会副会长;杨鹏飞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会主席,上海市工运理论研究会副会长;陈历幸副研究员,法学硕士、哲学博士,《政治与法律》副主编;主力军副研究员,法学博士,德国Augsburg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诉讼法学】本学科充分利用社科院“刑事法创新学科”、“欧盟刑事法研究中心”等研究团队打造的国际学术与交流平台,在一流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合理配置师生比例实施精品化教育,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本学科目前拥有两位导师,陈庆安研究员,法学博士,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理事、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法治前海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刑法学研究会理事。陈海锋副研究员,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检察研究院兼职研究人员、安徽科技学院特聘教授,2018年入选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


【国际法学】本学科研究方向涉及国际私法、国际投资法理论与实践、WTO法律规制与实践、国际金融法、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环境资源法、海洋法、海商法、国际经济法的新发展。学科点科研实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授课内容注重系统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频繁,学术气氛浓厚,师生比高。本学科目前拥有三位导师,王海峰研究员,博士,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仲裁协会副会长,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法律顾问,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金永明研究员,法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海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海洋战略室主任、特别研究员;彭辉研究员,法学博士,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本学科是法学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的法学二级学科,具有显著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的特点。本学科目前拥有两位导师,彭峰研究员,武汉大学法学博士,法国埃克斯马赛大学公法博士,法国拉罗舍尔大学法学博士后,上海市浦江人才,现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荷兰海牙国际法学院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研究中心国际环境法项目组研究人员,我国台湾大学、台湾中兴大学访问学者;何卫东副研究员,法学博士,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理事,2016、2017年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执法大练兵评审专家,上海东方讲坛优秀讲师,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


此外,根据《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基于中文学术成果的评价(2020版)》的统计,在法学排行榜中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入选人数位列上海地区机构的第4名(仅次于华政、上海交大、复旦),上榜学者包括顾肖荣、姚建龙、殷啸虎、杜文俊、金永明、刘长秋等


(2)参考书目:在简章中可以获知,但是有的专业却并没有注明(比如刑法)。但是笔者结合自己的经历,个人感觉刑法学考研的参考书目以高铭暄、马克昌老师主编的《刑法学》(或者是马工程也行)为主,张明楷《刑法学》(上)为辅即可。


(3)初试风格:法学所的初试专业课题目分为“法学概论(150分)+专业课(150分)”,其中法学概论部分笔者建议参照华政初试的法学综合备考,比如可以买华政的法学综合复习笔记背诵记忆。不过,法学所的法学概论还是要比华政的法学综合简单一点,考查的主要科目也较少,主要有法理、法制史、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内容。


(4)复试风格:法学所是一个重复试轻初试的典型,比如在2019年的考研复试中,法学所的复试总成绩不包括初试成绩,只看复试表现。不过,在2020年的考研复试中,其复试总成绩的计算方式就变成了初试成绩与复试成绩各占一半了。因此,对于备考学生而言,还是要以最新的通知为准,切记不要偏听偏信。


本文主要就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的简介、历史、研究生培养以及备考方面进行了初步介绍,以期可以使大家对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有同学想要进一步了解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的考研情况,可以申请“咨询平台”项目,青苗为您联系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在读研究生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最后透露一个信息,为进一步促进全国各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推动法学研究青年人才不断成长发展,选拔优秀的本科生攻读法学硕士学位,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现定于2020年7月27日至28日举行“法学研究青年人才夏令营”活动,从中选拔有意向攻读法学硕士学位的优秀学生。具体通知内容可点击【阅读原文】跳转阅读。


推荐阅读

21所法学院校考研攻略,你必看

大一学生撰写的民法典评注

你不了解的这些法学院,都很棒

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主题篇幅体例

青苗学人交流群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青苗微信号,加入青苗学人交流群,一同交流、分享!


本文责编 ✎ 泽 宇

本期编辑 ✎ 张睿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