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1'
4
123456
5
kN
6
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7
张靓颖
8
抖音
9
鱿鱼游戏
10
朱令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1'
4
123456
5
kN
6
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7
张靓颖
8
抖音
9
鱿鱼游戏
10
朱令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鱿鱼游戏2》今天下午四点开播,网友无心上班了,导演悄悄剧透
紧急通告!三高的“克星”终于被找到了!!不是吃素和控糖,而是多喝它....
话费充值活动来了:95元充值100元电话费!
跟着南通住建局学“朝令夕改”
宾曰语云被法学教授投诉:严重侵权,“违法犯罪”!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苏力、陈瑞华、季卫东……11位当代法学家拍了拍你,邀请你接入他们的对话
青苗法鸣
2022-03-20
一个法科生的人生,有多少种可能?
这可能是每个曾经走进法学院的人,都思考过的问题。从职业选择上来说,你可以成为律师,法官,检察官,法务;你可以持续深造,进入高校执教;你也可以进入法律科技公司,进入法律图书的出版机构,进入法律新媒体团队,等等等等。
然而,在每一种职业的内部,个人的成长空间和人生轨迹,仍然各有不同。同样是律师,你可以服务高端客户,游走于酒会与高尔夫之间,你也可以专注公益,只为弱势群体发声;同样是学者,你可以精研请求权基础,也可以探索法律与人类学的有趣碰撞。
事实上,无论是出于自身热爱,还是机缘巧合、命运安排,
只要你仍然选择留在法律圈,你个人的命运,就与整个法学界的未来息息相关。
某种程度上来说,你看到的法学世界有多宽广,你的人生,就有多开阔。
我上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去听一种讲座。
一个主持人,几个重量级的嘉宾学者,就某个问题,展开对话。
这种讲座不像专业课,内容相对发散,重在交流与启发。现场对话的形式,往往轻松浅白,很好消化。
一场讲座下来,台上的人谈笑风生之间,各自的思想在语言之后激烈碰撞,在那一方小小的教室里,你能感受到他们过往人生的探索在这一刻交叉,发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思辨的力量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头晕目眩,内心激荡。
时至今日,讲座的主题、内容,甚至连嘉宾的名字我都已经遗忘,但我始终记得,他们交流时那种松弛的状态,笃定的从容,以及坐在台下的我自己,因为某一句话的启发而茅塞顿开的舒畅感受。
在这样一场又一场的对话中,我发现自己看待法学的视角逐渐变得广博,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加多样,也
打开了思路
,在众多人生样本中,找到了自己未来的
更多可能
。
今天要推荐给大家的这本书,正是记录了11场这样的对话:
苏力、梁治平、朱晓阳、白建军、朱景文、刘思达、陈瑞华、王亚新、吴汉东、张志铭、季卫东
,11位中国当代法学名家,用自己的人生探索与广博智识,让你看到「法学的11种可能」。
为你呈现一片
法学星空中的思想宝库
苏力
的研究极具争议性,并大大开拓了中国法学的话语空间。他的研究从早期集中于法律社会学,再到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现在则侧重于法律、历史与人文的研究,反映出他在学术上不断自我挑战,始终追问“什么是你的贡献”。
梁治平
一直倡导法律的文化解释,这不仅打破了法律史原有的研究范式,而且其学术影响也溢出了法学界。他是在倡导文化自觉的立场上研究中国法律史,亦即通过反思历史来认识我们自己,也因此使得研究有了“历时性”的学术深度。
朱晓阳
是一位人类学者,他的《小村故事》系列著作是国内公认的法律人类学代表性作品。法律人类学强调长期进行田野调查、参与观察和深刻描述,完全不同于对法律的规范研究,甚至会对在地生活予以同情式理解,从而对法治的宏大叙事保持了警惕和怀疑。
白建军
的学科专业为刑法学,也是国内做法律实证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他长期专注于发现事实的真相,强调“我发现”而非“我认为”,假设验证、数据统计成为他基本的分析工具。也因此,他实际上大大拓展了国内学术界法律定量研究的传统。
朱景文
的研究横跨法律社会学和比较法学,并将这两个领域加以融合,形成比较法社会学的研究特色。他关注法律全球化,但更为注重解释中国问题。最近十多年来,他牵头组织撰写中国法律发展报告系列,建立了对中国法治进行量化评估的指标体系。
陈瑞华
的学科专业为刑事诉讼法学,同时专注于对中国司法制度的研究。他反对所谓的对策法学,注重从经验到理论的分析,欣赏从经验到理论的“惊险一跃”,注重概念的提炼和解释力。这也就是他所倡导的法学研究的“第三条道路”。
王亚新
的学科专业为民事诉讼法学,也是最早在法院进行法律实证研究的中国学者之一。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民事诉讼实践的极大丰富,他的研究又转向法律解释学。他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同时在上述两个领域皆很有建树的学者。
吴汉东
既是知识产权法学者,又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校长。他认为,未来的知识产权是一种多元制度的融合,因此需要跨学科和多学科的合作研究。在法学教育问题上,则需要处理好普及化与精英化、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张志铭
长于法律的规范分析,但也高度肯定注重经验分析的社科法学。实际上,他不仅在学术上有专攻,而且还善于组织各类学术活动,搭建平台。他是最早参与讨论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专家之一,同时还大力推动了中国法学研究的规范化进程。
季卫东
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从事法律社会学研究的学者之一,特别是对程序论的研究,在学界影响巨大。他关注中国社会,并且身体力行,实践法学家的使命和担当。此外,他在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期间,大大提升了该法学院的学术声誉。
刘思达
在国内法学院就读本科,后来在美国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他主要研究职业社会学和法律社会学,尤其集中于对中国律师制度的经验研究。不过,他的研究明显接续的是美国的学术传统。也因此,以他的经历来谈社科法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再合适不过。
这本书中对话的11位法学名家,每个人的学术道路虽然不同,研究进路亦有差异,但在各自的领域中,都卓有成就。他们的对话,字字句句,都闪烁着智慧与思辨之光,交织成一片灿烂的法学星空。
就像是一座等你打开的思想宝库,不知道哪一句话,就可能让你茅塞顿开,改变一生。
让我们重回大学现场
聆听大咖云集的对话讲座
法律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使法律成为科学的,不是作为表象的法律条文,而是它背后活动进化着的政治、 经济、 文化、历史等等因素。在专业能力的训练之外,你是否也曾经思考过:
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法律体系在一个国家的运转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我们的法律是如何对应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的?
当今中国的法学教育存在什么根本问题?
当我们打开视野,跨越边界,从文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来审视法律,能获得什么非同凡响的新认知?
如果,你也对这些问题抱有兴趣,不如找个夜晚,翻开书,重回大学现场,聆听11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在这些对话中,没有枯燥的理论,只有对话者深刻的洞见;没有对困惑与挫折的遮掩,只有对问题与弊端的直言不讳。
集齐三位编者的签名本
独家附赠有声讲座
手签本
这一次,我们邀请了三位编者陈柏峰、尤陈俊和侯猛老师,为大家共同签名,手签本一共400册。只在麦读书店发售。
讲座直播
在麦读书店购买《法学的11种可能》的读者,我们专门准备了一场讲座,由侯猛教授讲解「法律人如何理解文化冲突」。
讲座内容:
1、每一个纠纷的背后都有文化冲突
2、法律人应该如何理解文化冲突
3、理解如何可能:裁判过程中的人类学思维
遇见
凡在「麦读书店」购买《法学的11种可能》的读者,即可加入麦读读者交流群,与同读一本书的人相遇相知、交流切磋。在群里你还能遇见侯猛老师和麦读其他图书作者、译者或编者哦~
一个人的探索,就是整个法学的探索。
一个人的可能性,就是整个法学的可能性。
始终保持好奇心,保持开放的选择,
让自己拥有勇气,让自己怀有坚定。
也许你,就是法学的第12种可能。
* 本书联合首发合作方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