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黑色幽默电影在中国
“黑色幽默”最开始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重要流派。
20世纪60年代自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发表以后,相继出现了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冯古内特的《五号屠场》、纳博科夫的《微暗的火》等,因其人数众多的作家和丰富多彩的作品,黑色幽默成为美国一个新的小说流派。
《陆军野战医院》
而黑色幽默在中国开始形成流派,最早也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坛,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方几乎所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黑色幽默作品都被介绍到中国来,得以在中国翻译出版。
建国后“十七年”所带来的辉煌与文革时期的萧条,给国人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些成为了黑色幽默文学在中国滋生的土壤。许多作家试图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将生活中的“病态”反映出来,他们选择了黑色幽默小说。以王蒙为先声,随后刘索拉、王小波、王朔、刘震云等人将黑色幽默发挥到了高峰,他们的幽默几乎都建立在对悲剧人物或悲剧性事件的麻木和冷笑之上。
《活着》
随着黑色幽默流派在文学上的悄然兴起,黑色幽默也逐渐进入中国大陆的电影之中。如《芙蓉镇》、《活着》等影片就带有一定的黑色幽默元素,同时,一些中国大陆的导演也逐渐形成了黑色幽默的风格,如黄建新、张建亚、冯小刚等,他们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喜剧色彩,很多也带有黑色幽默的性质。
进入新世纪以后,宁浩以《疯狂的石头》掀起了一股由黑色幽默带来的另类喜剧的风潮,相继出现了《疯狂的赛车》、《倔强萝卜》、《斗牛》等带有个性化风格的影片,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疯狂的石头》
黑色幽默在中国大陆影像表达中的视听语言
约瑟夫·海勒曾说过“我要人们先开怀大笑,然后回过头去以恐惧的心理回顾他们所笑过的一切”。
黑色幽默是以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
反复、悖论、反讽、逻辑游戏等通常是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试图以此让观众对其中所包含的“悲剧”内容产生一种“间离感”,这种间离感能够激发观众理性的思考。
这些表现手法运用在银幕上,就必须借助电影所特有的视听语言,如独特的声画处理、寓言化的镜像语言、“戏仿”或“拼贴”的片段、“挪用”或“误置”的台词等。
(一)独特的声画处理
在黑色幽默的表现上,影视制作者惯用声音和画面的处理来渲染“黑色”或是制造“幽默”。
如《十七岁的单车》开片,一个个人物特写进行快速切换快速剪辑的手法,加上冷冰冰的居高临下的问话声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城里人对农村人的冷漠与轻视渗透银幕。影片结尾,城市依旧喧闹繁华,背景音乐却格外苍凉,被城里混混揍得鼻青眼肿的小贵艰难地背着单车在人们无视的冷漠中茫然走过,十七岁农村孩子、十七岁城里孩子和单车的故事让我们唏嘘感慨,事情怎么变成这样?究竟错在哪里?
声音及配乐在影片的结构性方面也起到很强的烘托作用。音乐与影片节奏的精彩合璧,是《疯狂的石头》做得很让人称道的一点。中式和西式、古典和现代,不同类型的雅或俗的音乐表象上看起来像是“大杂烩”,但却不仅不突兀,反而像是浑然天成,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奇特效果。
如以有源或无源等形式在不同场合出现的《我爱你亲爱的姑娘》、《嘻唰唰》等流行歌曲,另类搞怪却又符合剧情的彩铃,在关公庙火警后追逐时配合追击场面的京戏锣点,以中式乐器和摇滚音乐共同演绎作为垫乐的《天鹅湖》,三宝被骗后在天安门广场出现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的背景歌声……似是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每一个趣味点都因这些点缀其中的音乐或配乐得到扩大,这种充满天才的创意和手法让人拍案叫绝。
(二)寓言化的镜像语言
讲究技巧和形式设计是黑色幽默的写作特点,因此黑色幽默小说表面化的题材下往往蕴含着比较深刻的主题思想。
它所采用的亦谑亦虐的手法,荒诞不经的情节,以及充满反讽性的语言,往往昭示着某个形而上的主题。这就使黑色幽默小说往往呈现出寓言化特征。“所谓寓言化指的是小说的故事情节不追求细节上的真实性,而是追求整体上的象征性、寓意。”
体现在影像表达中,则是凭借丰富的电影语言,以表面的违逆生活真实达到最大限度逼近生活本质,从而实现更高意义上的真实。
《黑炮事件》
导演黄建新自言当初就是想将《黑炮事件》拍成一部非写实的电影,“但它又是发生在生活中的事,怎么拍得非写实呢?我决定进行一些影像的改变,从构图上向寓言体象征意味靠近。在电影里我特别强调间离感的营造,因为间离才能产生理性”。
《黑炮事件》
为此,导演在镜像语言上使用了很多夸张的形态,在色彩的铺陈和渲染上别具匠心。大写意式的“红”的色彩主基调表达的却是焦虑之情的视觉宣泄,而“红色”之外,又有意识地运用了夸张的“白色”。
《黑炮事件》
在暖色调和冷色调的对比冲突之外,影片还穿插了动感十足的歌舞表演和朝气蓬勃的足球赛,增加了影片的不真实感,同时也透露出压抑不住的激情。
另外,寓言化的镜像语言还体现在镜头的运动上。
如《我叫刘跃进》开端处,一个摇镜头先仰视现代化的林立高楼,继而降摇,俯视低矮的胡同。这个运动的镜头隐喻着叙述者的视角,或是略带嫉妒的仰视,或是略带嘲弄地俯瞰,隐含着处于上层的精英和处于下层的平民,都被描述成有某种行为或者道德缺陷的群体。
《寻枪》中大量晃动的主观镜头与令人目眩的运动镜头,辅以节奏感十足的背景音乐,既有力地揭示出当事人因丢枪而惶恐不安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不留喘息空间地将观众强制带入焦灼烦闷和危机四伏的紧张氛围中。
(三)“戏仿”、“拼贴”的片段
戏仿,在影视作品中,是采用经典文本风格的独特之处,制作出一些嘲弄原作的模仿,受众通过模仿的片段联想源文,在仿作与原作之间的差异中得到刺激和快感。
同时,“在影视戏仿者的背后存在着这样一种感觉,即有一种特别的语言规范,与被嘲弄的原作风格大不相同”。也就是说,戏仿还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在让人开怀的同时,也蕴含着创作者看待时事和人生的另一种眼光。
《三毛从军记》
张建亚的《三毛从军记》中,就有很多的细节和段落采用了戏仿的手法。如演员们在水上舞台慰劳军队的场面是借鉴了《现代启示录》,但导演却增加了台下大兵望远镜飞起来的这种戏谑的情节。炸弹飞到池塘里将鱼炸死,是模仿《希望与光荣》,但第二颗炸弹将鱼烤熟,却是源于导演非凡的想象力。
《王先生之欲火焚身》
张建亚另一部影片《王先生之欲火焚身》中也有大量的片段对《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战舰波将金号》等影片的戏仿,通俗地讲述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的表层下,蕴含着导演针对文艺创作的调侃。
“拼贴,像戏仿一样,是对一种特殊或独特风格的模仿。”黑色幽默作品在艺术范式上,力图拆除悲剧与喜剧二者之间的森严壁垒,创造出“悲喜混杂剧”的艺术形式,其本身就带有了拼贴的内在属性。
《大腕》
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MTV、动画、高速节奏、分割画面等各种元素都能在影片中得到巧妙的拼贴,广告、摇滚乐、新闻播报、动画漫画等流行的大众文化皆能轮番出场。
乍看之下,这类大杂烩似的影片,似乎有些荒诞不经,然而正是这星星点点散落在影片中的细节构筑起黑色幽默的风格:在电影中调侃电影,调侃艺术,最主要的还是调侃一下人们自己。这样的调侃和自嘲轻松随意却又不失幽默的睿智,荒诞滑稽之余又能令人在细细回味时感到一丝淡淡的辛酸。
(四)“挪用”、“误置”的台词
台词是影视声音中最积极、活跃,同时也是信息量最大的因素。
黑色幽默往往将荒诞无价值的事物表现得庄严合理,而将合乎情理的事物表现得荒诞,为达到这种陌生化的审美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违背正常逻辑的语言“挪用”和“误置”。
《疯狂的赛车》
《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两部影片中,黑道人物的台词“误置”比比皆是。比如道哥,在黑皮犯傻时他最常用的一句话是“注意你的素质,素质!”当女朋友找他出去玩时,他说“你们这些个女人呐,就是不明白,这个阶段正是我事业的上升期,我怎么能走得开呢?”面对女朋友出轨的事实,悲痛欲绝的他发出感慨“世道变了,就没有好人了”。而他的属下黑皮,一本正经地对出轨的道哥女朋友说:“我跟你说,这纯属道德问题,我都不稀说你。”国际大盗也一再声明“我的招牌是讲诚信”!《疯狂的赛车》中来自台湾的黑帮老大在几次遭到阴差阳错的戏弄后,发出怒吼“本地帮会太不讲规矩了”,而两个业余的杀手也会认真地说“干一行,爱一行”,并经常把“专业”挂在嘴边。
《疯狂的赛车》
按照一般人的共识,作为反面人物的盗贼和劫匪,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都是与普通人的准则相违背的,但是通过台词的“挪用”和“误置”,他们的身份和语言产生了“错位”,另一个文化系统的标准被挪用在他们身上。这种突如其来的语言“错位”,同样拆解了约定俗成的能指和所指的搭配,颠覆了长久以来形成的正与反、褒与贬、丑与恶、高级与低级的语言逻辑和等级秩序,起到了“陌生化”的反讽效果。
黑色幽默在大陆影片中的本土化
(一)黑色幽默本土化特征
任何一种文艺形态,都不可能摆脱传统文化为其构成的历史背景。正如这个民族对待任何外来事物一样,黑色幽默一经传到中国,便要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消解而使之中国化。在影像表达上,其本土化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取材平实
“黑色幽默可以区分出两种主要的不同形态:“‘荒谬的黑色幽默’着重于其中幽默、不和谐的一面,‘怪诞的黑色幽默’则侧重表现其黑暗的一面。”这两种不同的形态,分别体现出审美主体对荒诞事物不同的评价和态度。比较而言,西方电影中表现出来的黑色幽默多属于后者,而中国电影中的黑色幽默多属于前者。
《黑店狂想曲》
如让皮埃尔·热内的作品《黑店狂想曲》,讲述的是一个在吃人肉为生的末世恐慌背景下发生的故事。整部影片蔓延着诡异恐怖的气氛,但是一个个神经质的人物颠覆了这家黑店所带来的恐怖,屡次自杀失败的女人,吹安全套发牢骚的房客,被自己的枪炸死的邮差,热衷于恶作剧的小鬼,总把事情搞砸的穴居人,还有那张弹簧床所带来的桥段,这些黑色幽默颠覆了这家黑店本身的恐怖。影片看似荒诞不经,但它所表现出来的人的异化,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其刻意营造的“怪诞”风格,远离现实的场景和故事,将艺术的“假定性”发挥到了极致。
《鬼子来了》
而当代大陆影片中表现出来的黑色幽默道德感和责任感较强,它大体保持着生活的外在形貌,带有很强的写实特点。从《三毛从军记》、《举起手来》、《鬼子来了》等战争题材的影片,到冯小刚的系列贺岁片,以及新生代的《疯狂的石头》、《倔强的萝卜》等导演个人风格鲜明的影片,虽然都带有一定的荒诞性质,但立足平民,大多都是站在世俗的层面,着重于表现生活中的幽默和不和谐的一面,总体的基调还是写实的。
《倔强的萝卜》
2.地域特征鲜明
《鸡犬不宁》
带有黑色幽默特征的大陆电影中,许多导演都热衷于使用大陆特色的方言,如《疯狂的石头》、《鸡犬不宁》、《斗牛》、《十全九美》等。方言的使用一方面可以用来制造笑料,同时也能更加真实地反映人物的生存状态。
《十全九美》
其中《疯狂的石头》里,郭涛主演的包世宏讲的是重庆话,贼头“道哥”的女朋友讲的是成都话,但“道哥”讲的是河北保定话,而老二则说着一口标准的首都普通话,贼老三“黑皮”说的是地道的青岛话。
《斗牛》
在场景布置和情节设置上,导演也费尽心机将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元素融入其中。如《疯狂的石头》里带有鲜明重庆特色的棒棒军,《鸡犬不宁》里的京剧,《三毛从军记》、《举起手来》、《斗牛》等战争题材的影片中带有中国特色的抗日情节等,由此衍生出来的笑点是中国特有的,也很能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
黑色幽默在中国大陆电影中的出现,代表了一种精神的超越与自由,显示出国人审美心态的开放和成熟,有了嘲笑荒诞事物的心胸和气度;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在中国大陆的影像表达中有独特的视听语言,对当前国产电影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