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退地 搁置 高价 | 从楼面地价TOP10 看成都土地四年浮沉

2017-11-27 snow 地产全说

2017年11月15日,锦江区新开街东丁字街27亩地块以12602元/平方米底价成交,该宗地一跃成为今年成交楼面地价第八位的地块。


距离2017年结束仅剩一个月,土地市场排位表大体已经成型。小全全梳理了截止11月20日的2017年成都成交土地楼面价TOP10的地块信息情况,并将该时间维度往前回溯至2014年进行纵向比较观察,从TOP10地块信息的变化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情况。

四年之间,

成都最高楼面价上涨67%

2014年,成都单宗最高土地楼面价地块为武侯区永盛南接9号10.4亩商业地块,由四川惠信融通视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成交价为10280元/平方米。

经过四年之后,这一最高水平线发生了较大变化。


截止2017年11月,2017年成都单宗最高土地楼面价为武侯区红牌楼街道太平村1、7组16亩地块,由东原地产获取的17200元/平方米,较2014年上涨了67%。


而2014年的地王价在今年来看,甚至连前十都进不了。


年度楼面地价TOP10的门槛,

由5450飙升至12600

实际上,最高楼面地价的差距并不断突出,四年间TOP10地块的门槛才是有惊人的变化。2014年,楼面地价TOP10的门槛仅为5450元/平方米,而到2017年,这一数字升高至12600元/平方米,涨幅达131%。


整体来看,每年的TOP楼面地价水平呈逐年上涨趋势,较为合理的呈现了这些年整体土地市场的走势。其中2015、2017两个年份的涨幅较高,分别为33%和38%。这在相应年份的土地市场有显著体现,楼面地价超过15000元/平方米的地块均出现这两年。

 地价越来越高 

容积率越来越低

“降容”是这些年来土地市场的关键词之一,低密、品质的高端性首先在土地市场有所体现。

在楼面地价水平逐年提升的同时,成都TOP10的成交地块的容积率指标在逐年下滑。2014年,3.0-4.0的容积率指标是常态,2015年逐渐退为2.5-3.0之间,再到2016年,尽管仍有不少容积率为3.0的地块,但罕见的出现了容积率为1.5、1.8的地块。时至2017年,除了商业地块以外,2.0容积率是住宅地块的普遍现象。


事实上,通过容积率的走势变化,我们如今也可以清晰的看到成都改善市场的崛起之路。当2015年的高地价地块普遍容积率突破3.0后,房企的改善趋势与声音便出现,随后在2016年逐步以项目兑现,2017年改善市场全面铺开。

品牌房企+央企

依然是拿地主力

48 31638 48 15264 0 0 3520 0 0:00:08 0:00:04 0:00:04 3521on>

从拿地企业来看,变化并不明显,品牌房企、央企仍然是主力,不过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拿地成本的上升,全国性品牌房企与央企的主力地位愈发显著,而一些地方性企业的身影逐渐黯淡。


典型案例是2014年,曾在当年土地市场上占据两席TOP10楼面地价的新鸥鹏,此后再没有在成都有拿地动作,且其所拿地块已经退回并于今年重新走上拍卖台,最终被人居置业重新获得。

不过梳理这四年高价地的竞得者,倒是能发现几位“常客”。一为中铁建,在TOP10榜单中占据5席。作为央企中铁建表现出极强的资金实力,所拿地块往往是上百亩的大地块。

2014-2017年地价TOP10地块中,中铁建获取地块情况


再者为蓝润,其在2014-2015年共拿了四宗入榜TOP10的高价地,主打商业战略令蓝润在当时成为行业热议的地王收割者,不过近两年其在土地市场表现的相当低调。另外,新希望、恒大、保利、蓝光拿高价地的频率较高,四年来分别有两宗地入围TOP10榜单。 

 

观察可见,在近几年拿地企业中,以囤地玩资本游戏的企业很难再见到,房企对地块的态度变得谨慎,市场行业趋向规范。


另外,虽然偶有如新鸥鹏、兴宝旺退地情形出现,但更多房企面对高价地多会选择联合开发的方式,来化解拿地开发压力,中南今年以12900元/平方米获取的成华区建设路地块便最终选择与融创合作开发。

项目筹备期增长

高周转模式渐远

随着拿地成本的增加、改善趋势的深入,拿地企业在项目开发上的谨慎态度有所增强。

小全全分别梳理2014、2015年十宗地从拿地到开盘的时间周期,除了蓝润拿的几宗高价商业地块未开盘销售、鲁能城在时隔两年后开盘这两枚个例以外,其余地块均在一年时间以内便开盘销售。


最短的仅仅4、5个月便对外开盘销售,平均开发周期在8个月左右(从拿地至首次开盘的时间)


然而,上述高周转的开发模式在2016年开始发生明显变化。2016年楼面地价TOP10地块中,除了保利两河院子、太行瑞宏朗诗金沙城、阳光城檀府三个地块项目开盘外,其余地块均还未实现首次开盘。


其中,新希望竞得的45.6亩商业地块于2016年6月获取,至今已达17个月,尽管案名已公布为D10,但节点性亮相动作似乎还得等至明年。


中铁建近300亩地块早已于今年下半年高调公开亮相,为西派系产品西派国樾,甚至在新加坡举行海外发布会。但如今也尚未开盘。


再看2017年的地块情况,以较早的4月份拿地节点来算,7个月过去后仍没有一个项目有开盘动作,虽然有不少地块已经拿到规划许可证、进入动工状态,但照目前的情况来看,项目大多在明年才会有开盘迹象。

 

房企开发节奏的集体放慢,一方面受当前敏感的调控市场环境影响,另一方面或许源于开发战略的缘故。


在改善继续纵深的行业背景下,品质感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前的高周转快回流方式已经不再适用。


基于此,房企更有耐心去研发产品品质,去研判客群需求,在项目开发中也会更加谨慎、细致。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不止于大——2018成都楼市产品趋势发布

区域预供应 |武侯区547亩土地即将上市(内附土地信息)

这个城北的项目每天都在接待同行考察,还要刷新业内认知

独家|收购美城悦荣府80亩地块 奥园纯住宅新品4月面市

土地降容合院花式回归 头排房企都这么玩

万科与成都的两次大手笔交易背后,透露了什么信号?


©版权声明

本文属地产全说原创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