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的红外相机志愿者培训:这是个啥?这又是个啥?

祝常悦 云山保护 2020-08-28

还记得我们之前的在线志愿者招募吗?正月初五,在基地值班的站长常悦通过在线课堂给这些热心的志愿者们进行了红外相机志愿者培训。本文是站长祝常悦的培训内容分享,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在线收听。


红外相机,利用被动红外传感器(PIR,Passive infrared detectors)达到拍摄功能的相机,在野外科研工作中广泛使用。当红外信号感应到恒温动物时,会触发拍摄或摄像,这能给我们带来野外动物动态与静态的影像资料。


小赤麂:听说你们在偷拍我?


这些影像资料对科研意义重大,比如科研工作中很难观测到的夜行动物,或者未习惯化的群体,而红外相机刚好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如果我们想了解一个地区有哪些动物、动物的数量以及它们的社会结构,红外相机将是很好的帮手。对基地来说,红外相机的主要目的是积累周边物种数据库,特别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数据。


此次,云山保护招募的在线志愿者便是为了系统化地整理已收集到的影像素材,对基地周边近地面的动物进行本底调查。志愿者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需要识别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动物并一一记录在案,包括物种、年龄、性别、行为等,为后期数据分析积累可靠的资料库。


蔡叔正在野外安装红外相机。从这张照片能看到,蔡叔选择了一个可以防水的角度。©️常悦


基地目前使用了三种不同系列的相机,放置在野外的相机有20台左右(野外环境恶劣,有些可能会不定期出故障,我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检查回收或更换电池)。对于基地广阔的野外范围来说,这20台并不足以收集能够用于严谨时间空间分析的影像资料。虽然我们也会考虑红外相机布设的海拔,尽量覆盖各种植被类型,但由于数量限制,我们只能执行非结构性或半结构性的调查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只能回答基地周边有什么动物、大概有多少动物,以及动物们性别与年龄组成。对于走重复路线觅食的动物,经过长期的观测,我们也许能知道家庭结构的变化,比如,新个体的出生、个体离开家庭等等。


为了能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些相机,获取有效的影像资料,选取红外相机的布设地点至关重要。动物们虽然神“兽”见首不见尾,但还是会在环境中留下蛛丝马迹。粪便、毛发、爪印、蹄印、被蹭掉的树皮等等都是指引我们布设相机的重要线索。


当然还要考虑到动物活动的范围。红外相机的感应距离上限在25m左右,但也不能放置得离活动区域过近,否则感应、拍摄时发出的声响还是会惊扰到敏感的动物们。最后,还要顾及设备的安全性,比如雨季时要特别注意布设的倾角,以免变成落汤“机”。


图片中落叶杂草堆积出来的凹陷是野猪搭的“安眠窝”,蔡叔正在感受刚离开不久的野猪余温。这意味着附近有野猪活动。©️常悦


这是豹猫的粪便,一般里面都有啮齿类动物的骨头或毛发。©️常悦


这棕红色、白色相间的毛是小熊猫的毛发。©️常悦


动物啃掉的树皮,从牙印能看出这是野猪的杰作。©️常悦


菲氏叶猴啃食过的树,它们啃树可能是为了娱乐和磨牙。©️常悦


动物遗留的痕迹暗示了合适的机位。在这些地点放置红外相机将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这时就需要在线志愿者的物种识别和记录了。以下是基地附近的常见动物,掌握以下动物的重要特征后,识别起来并不是难事。


野猪(Sus scrofa),深褐色或黑色,白天和晚上都会出来活动,有些是一家子一起觅食,有些是个体觅食。你们要不要猜猜野猪幼体的颜色呢?(文末有彩蛋哦)


豪猪(Hystrix brachyura),它长长的棘刺很容易识别,有时野外工作也能捡到它们自然脱落的刺。但是我们不拿来抽奖,原因嘛,我们都拿来做基地特供牙签啦。


帚尾豪猪(Atheurus macrourus),如名字暗示的一样,它有着扫帚一样的尾巴。


菲氏叶猴(Trachypithecus phayrei):长尾朋克头型少年/女,眼周有一圈白色的毛,很好辨认。


熊猴(Macaca assamensis),有着较长的尾巴,棕黄色的毛。


巨松鼠(Ratufa bicolor):黑色的松鼠,比其他的松鼠大好几倍,自带习惯化属性,特别自来熟,看到人的话会慢悠悠地离开。


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能找到它在哪里吗?很多动物的保护色堪称一绝。它的整个肚子都是暗红色的,也因此得名。


霜背大鼯鼠(Petaurista philippensis),因为背上有着像霜一般的白色杂毛,被叫做“霜背”。它们也喜欢夜间活动,能够在空中滑翔。不过因为红外相机的位置,拍摄到的鼯鼠一般都不是滑翔状态。


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迷人的猫科动物,像豹子一样有着独特又优雅的斑点。


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别看小小一只,它可不是吃素的!猴子都能成为它的食物。特征是黄色加黑色色块。


小熊猫(Ailurus fulgens),标志性的尾巴。由于它们很少白天下地活动,这张照片很珍贵。


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它们自然脱落的羽毛已经拿来做过很多期抽奖啦。


环颈山鹧鸪(Arborophila torqueola),有着红褐色的头顶。


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有点像灰色的山羊。它灵巧的四蹄是攀爬岩石的诀窍。


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头顶正中间有一戳毛,所以叫做毛冠鹿。


正在蹭树的野猪。这是它们解决皮肤痒的主要手段。


图中有两只熊猴正在交配,你能找到吗?另外还有两只小熊猴正在追逐玩耍。


记录这些动物的数量、性别、生态学行为等对研究基地周边物种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此次招募在线志愿者的重要原因。感谢这次近200个热心报名的朋友,是让我们看到了公民科学的力量与可能



Q&A时间

-酷酷的“白眉大侠”(天行长臂猿)有机会入镜嘛?


-很遗憾,由于基地周边的红外相机都是放置在近地面,约成人胸高的位置,监测的也主要是会到地面活动的兽类和少量雉类。

长臂猿作为严格的树栖灵长类,其活动区域主要在林冠层,而且活动范围甚广,布设相机难度大,捕捉有效影像的几率极低。再说,阿公阿嬷在我们的全天行为学跟踪研究之下已经没有任何隐私可言了,就放过它们吧。



再插播基地一则重要消息:

春节前在微信群“云山课堂”、“和云山一起保护中国猿”征集的对联均已出炉,选中的6副对联由站长抄写并张贴在了基地,常悦、蔡叔与彭叔一起过了一个喜庆的春节。我们也将给这6位朋友寄出来自基地的礼物白鹇毛一份,稍后请注意来自云山保护工作人员的联系哦。不想错过类似活动的话,请添加微信个人号yunshan_baohu为好友,报出暗号“进群”,一同进群愉快玩耍。


先送上常悦拜年的图片:

上联:蔡叔彭叔四季常悦

 下联:阿公阿嬷天天开心

 横批:云端护猿


(首席铲屎官如雪和我们的搜粪犬叮当,点这里回顾他们的工作~)

上联:云山上新春冷如雪

下联:基地中来年响叮当

横批:多捡猿粪

BY:猿粉“Vanellope von Schweetz”


上联:喜闻高黎猿声旺

下联:福佑云山天行健

横批:猪事猿满

BY:猿粉“小龙鱼”


上联:白云苍狗 板厂碧空如镜 

下联:眉山眼水 南亢坐听猿语 

横批:因猿际会

BY:猿粉“太宽尼克浩”


上联:高山高岭高黎贡

下联:猿来猿去猿声啼

横批:猿鸣不息

BY:猿粉”黑肉“


上联:冬去春来保山绿

下联:天南地北护猿安

横批:四季恒心

BY:猿粉“swing”


上联:雨小坡缓盗猎绝

下联:树茂果盛猿粪多

横批:万事随猿

BY:猿粉“小张”


谢谢参与活动的朋友们,顺便借喜庆的基地给大家拜个晚年~


文字:祝常悦 编辑:高山 如雪


更多云山保护的内容:

很遗憾,这一次我们也没找到北白颊长臂猿

盗猎贩子啥都有卖的,而你们,半年才找到一坨猿粪

云山招募|来原始森林,一起做追寻长臂猿的人吧!

长臂猿:听说我创造了人类的世界?

这一年,云山很高兴遇见你们

山野行记:听见你的声音

云端来信03:阿公阿嬷狭路相逢小熊猫

云端来信02:不务正业的地方最像家

云端来信01:我在板厂,挺好的


四只小野猪:旋转跳跃我闭着眼!
 (野猪小时候毛色是花的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