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唐钧: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的提升路径
来源:《新华文摘》2021年第15期全文转载,原文发表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1(5)
唐钧|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应急管理(硕博)专业负责人
领导干部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包括事前识别安全风险和预防危机,事中科学决策和控制损失,事后化解负面影响和推进安全发展。
一、风险研判能力:掌握应急处突对象的动态状况和风险规律
领导干部的风险研判能力,是指敏锐识别安全风险、动态掌握安全风险整体情况、精准把控风险规律的能力。风险研判能力是应急处突的基础能力,提升领导干部风险研判能力,要掌握以下四种技能。一是危机识别;二是风险感知;三是全方位风险分析;四是总结风险规律。
二、危机预防能力:做足应急准备来承受更高等级的公共安全风险
领导干部的危机预防能力是针对频发危机或显性高危风险,提前开展应急准备,提升安全风险承受水平的能力。在实践中,危机预防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是完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三、危机决策能力:制定损失和失误最小化的处置方案
领导干部的危机决策能力是指运用研判结论、依据危机预防状况,实施动态风险定级和设置应急处突方案的综合能力。复杂环境中的危机决策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应急处突的对象进行风险动态定级,形成支持科学危机决策的“基本面”;二是设定危机决策方案,并追踪效果和积极调整决策方案;三是危机决策过程中严控重大安全风险的关联反应。
四、现场指挥能力:具备全情景、多灾种的协作应急本领
领导干部的现场指挥能力是指按照既定方案、根据现场情况权变管理,开展“点—线—面”协作应急的能力。现场指挥能力主要有三项要求。一是应对“常灾”不出意外的能力;二是应对“特灾”有条不紊的能力;三是应对“巨灾”持续作战的能力。
五、风险沟通能力:在安全风险共担的格局中提高群众安全感
领导干部的风险沟通能力是指在安全风险环境中或突发公共事件状态下,通过信息公开、交流互动、社会动员等方式,形成畅通民意和风险共担的格局,稳步提升群众安全感的能力。在应急处突的常见场景中,风险沟通能力可细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直面应急处置的全媒体“现场直播”;二是解决涉灾民众的现实问题并开展情绪疏导;三是开展涉灾民众的社会动员和公共关系。
六、安全发展能力:持续改善应急处突综合环境和主动“转危为安”
全球应急处突的规律研究表明:特定社会的经济文化环境、特定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形态,会发生较为固定的灾种和特定类型的事故。因此,领导干部必须肩负起更高层次的责任,从安全助发展、发展保安全的层次,推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发展。
领导干部的安全发展能力,是通过综合协调,谋求应急处突的根本性解决方案,实现“不安全发展—安全不发展—安全发展”的战略部署和主动转换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整治扭转“不安全局面”为“安全状态”;二是规划升格“安全状态”为“安全发展格局”。
往期推荐
人 大 公 管
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引领者
欢迎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众号
http://spap.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