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由来和习俗,你知道多少?

点击上方『和田是个好地方』 关注我们



清明节是哪一天?

因清明节在冬至后的第108天,而冬至是在12月22日或12月23日,导致清明节时间也有所变化,有的年份是4月4日,有的是4月5日,所以今年的清明节是4月5日哟!

另外,在24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

清明节(茅山会船),流行于江苏省兴化市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茅山会船,历史悠久。明朝嘉靖33年(1554年)倭寇从海上入侵沿海地区,骚扰百姓,茅山人组织船只,以竹篙为枪,配合官兵抗倭,歼敌千余名,此举得到朝廷嘉奖,御赐"五彩金龙旗"四面。茅山人以此为荣,年年悬挂此旗、赛船,逐渐形成茅山会船这种民俗活动。每年清明节前,茅山及周边地区自发组织会船活动。三更集合,五更祭祀,会船云集,游客如潮。水面上,旗幡如海,篙桨如林,会船如梭,锣鸣鼓响,万众欢腾,热闹非凡。




清明节的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习俗:



按习俗,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将食物供祭在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新土,折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并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专家介绍说,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一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二是插柳戴柳以辟邪;三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还有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来源:网络资料

往期精彩回顾





好消息!你一直想去的约特干故城景区免费了!仅限这个时间段!
【大美和田】新疆墨玉:风起 鹤鸣
【赏花游春】一天清明假期,去哪赏花?
【魅力和田】这场演出值得一看!
【文化润疆】文化活动进农贸市场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学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知应会知识点(第一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