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可以这样应对人生角色的转变 | iWanna说心理
X是笔者高中到现在的好闺蜜。她给自己下的定义就是“坏运气女孩”,总是被生活撞了腰。
虽然考上了一所不错的美国大学,但是据说这所学校拥有全美最难吃的食堂,连周边也没有好吃的中餐厅。碰巧她不会做饭,所以刚到学校的前两个月,硬生生被饿瘦了十斤,崩溃得时常打电话回家诉苦。
本来大学期间想好好刷刷GPA,可是一开学就运气不好地遇见杀手老师,只能眼巴巴地羡慕别人家的老师把A漫天洒,自己在班级里挤破头才抢到B+和A-。想跟老师争论得到一个好的成绩,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别人都说,大学是最潇洒最快乐的时光了。不趁着这段时间好好玩耍都对不起自己。所以X趁着大学四年的假期参加了不同的暑期游学项目,自驾游遍了美帝,玩翻了欧洲…然后等毕业一工作就开始万般地不适应,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在职场似乎都不太用得上。跟她同时期入公司的新人混得如鱼得水,可是她却整天被自己的老大骂得狗血淋头。
在恋爱的道路上,X的运气也似乎不是特别好。之前交往了几个不同类型的男生,可惜都是渣男,不是被劈腿,被小三,就是和平分手。最后终于遇到了一个合适的男人,两人也打算要结婚了。可是偏偏又在这个时候两人间的矛盾多了起来——婚礼要什么风格,家里财政大权谁说了算,育儿方针等等。X为此头疼不已。
X的运气是真的这么糟糕吗?其实在以上种种“倒霉现象”中,X都在经历着某种转变——刚到美国的饮食不适,从高中升大学还不知道怎么选老师,从大学生变成了职场小白,从女朋友到将为人妻——我们称之为“过渡期”。在过渡时期,人们不免会经历过渡期冲击(Transition Shock),也是一种帮助个体去适应陌生的环境/阶段的防卫机制。
每个人在过渡期冲击的症状是不同的,典型的有以下:
无助感
易怒
害怕被掠夺和被欺骗
目光呆滞
想家
极度担心健康
处于挫败和焦虑的状态
交流障碍
……
X就经历过无助,想家,挫败和焦虑还有交流障碍,然而这很正常。人的一生当中必定会经历“过渡期”,应对“过渡期”也并非无解。如果早知道些应对策略,我想X一定不会在那些过渡的阶段如此难熬。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社会学知识告诉我们,要成功地扮演一种新角色,需要行动者本人了解新角色的规范,掌握社会所需的基本技能,熟悉社会公众对新角色的期待。若能够提前为其做准备,在真正进入该角色的时候,就不会过于不知所措,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压力。所以在这里强烈推荐两个能够帮助大家提前了解新角色游戏规则的方法。
1
亲身体验,即身临其境去学习和了解该角色。比如大学期间的实习,可以帮助在校生了解将来就业的环境和工作的内容,从中也可以学习对就业有帮助的相关技能。又比如报考大学前参加学校举办的Open Day。通过参观校园了解学校环境,听讲座了解学校政策,参加活动了解校园社团等等。
2
求助前辈。如果没有办法亲自体验,可以通过向前辈们获取信息。前辈可以是长辈、父母、学长姐、甚至是有过经验的同学等等。目的就是通过他们,提前了解新角色,从而可以调整心理期待,做好准备。
比如,X如果去上大学前问过学长姐,知道饭菜难吃,提前在家练习了厨艺,是不是一开始就不会那么难过了?如果她大学间参加过实习,毕业后工作是不是会如鱼得水许多?
社会文化制度是影响青年角色过渡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曾指出,文化安排向人们表明当事人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告诉人们应该采取新的社会期望,同时它也向个人表明角色发生变化,正是这些仪式使得个体的角色过渡变得相对容易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结婚典礼了。婚礼过程中,牧师问男女双方“你愿意嫁/娶xxx作为你的丈夫/妻子吗?与他在神圣的婚约中共同生活——无论是疾病或健康、贫穷或富裕、美貌或失色、顺利或失意,你都愿意爱他、安慰他、尊敬他、保护他,并愿意在你们一生之中对他永远忠心不变。”
伴随着“我愿意”的答案,双方正式成为了共同生活和为对方负责任的伴侣而不再是不开心就随便说分手的小情侣。
在这一阶段,人们体验到强烈的本体性危机。“本体性”,即同一性,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形象、能力、社会关系、价值观念的自我评价。而本体性危机便是对自己的评价不稳定,不统一。于是人们开始积极地对各种价值观、兴趣、思想意识和未来职业进行探究,尝试建立一种稳定的本体性。
阅读
观影
旅行
与人聊天
……
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正在过渡期的你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和体验,从而帮助其修正自我和形成稳定自我。
请坚信,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是一个人,总会有人与你有相同的困惑相似的烦恼。因此加入一些社团/小组,从伙伴们身上获得支持,也会帮助你更好地度过这一时期。比如几乎每一个学校都会有CSSA(中国学生会),春节大家聚在一起包包饺子,煮煮元宵,相信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海外学子的思乡之情。又比如读书会,大家分享最新图书资讯,分享读书心得和观点,亦能共同成长。
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即使有所准备,过渡期之中不免仍然遭受一定程度的冲击。不过提前的准备还是必要的,就像是给我们装备上了武器:有了AK47,相比用赤手空拳与“过渡期”小怪兽作战,效率可高太多了。
祝福大家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交接之际,都能够顺顺利利打败小怪兽!不要忘记,我们也会一直在这里守候。
References:
Transition Shock: Putting Culture Shock in Perspective. (2014, NOVEMBER 24).
陈会昌. (2005). 本体感:从青年走向成年的桥梁. 中国健康月刊.
马德峰. (2004.05). 转型时期青年角色过渡问题的理论思考.
编辑|Connie Gao, S妹
图片来自网络,文章版权属于iWanna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标题,阅读更多iWanna心理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