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验】一名老转的九点经验三个执念

2017-12-05 风戈


1.走与留,自己要做主,要慎重。转业是个人生大事,是一辈子的事情。转业成功与否,将决定一名军人后半辈子的生活。但是他在工作中却发现,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年轻干部,做出决定很草率。有的因为赌气,和领导、同事、家人赌气做的决定;有的是跟风从众,有人转业他也要转业;还有的是突发奇想,匆忙间就交了报告;还有的是轻信别人的言辞,觉得回到地方这好那好,没做调查就做了决定。而这些并非出自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最终让个人后悔不已的,不在少数。所以,在走与留的问题上,看别人的情况,听别人的介绍,是可任意的,但是不能成为做决定的唯一来源。个人要有自己的分析判断,综合各种利弊优劣,做出一个符合自己实际的结论。千万莫要跟风草率,拍脑袋做决定,不然最后只能是拍大腿后悔了。


2.岗位没有好与坏,适合自己就行。岗位究竟哪个好,哪个坏?其实并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别人眼中口中好的单位,并不一定就是和自己,说不动还让自己很难受。而大家眼中一般的单位,也不一定就全都是差的岗位。前几年,一位军转干部希望能进到教育系统,这样方便今后他孩子的上学。最后,协调他进去了,但是最后分到的岗位,却是郊区的一个学校里面。虽然待遇啥的没有降低,但是和他预期的目标却差了很大的距离。所以,岗位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自己。有的人说,要专业对口才行,要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行,要“钱多事少离家近”才行。其实,这些是要考虑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曾经,有一位干部,专业前考了律师证,坚决要求到法院工作,说是专业对口,利于发挥优势。可是,最终分给他的岗位,却是法院的党务工作,和他的律师证没关系。对自己未来的岗位选择,心里要有一个红线,既不要抱太高的期望,以免太多的失望;也不要自暴自弃,啥都无所谓。只要这个岗位适合自己,其实到哪里都差不多。


3.别听信其他人什么可以帮助找关系的承诺,不然后悔都来不及。老兵说,很多人那么着急的选择转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人承诺,将来自己转业的时候,可以帮助他,找到一个理想中的单位(主要指的是双选的省市,单选的不存在这个问题)。很多人信以为真,草率决定转业。可是,真正等到你转业回来后,却发现,原来的那些承诺不一定能实现,原来承诺要怎么怎么的人,这个时候也变了口气,开始说“这不行,那不对”了。这样的例子见多了,也听多了。


4.转业安置的好坏,更多的取决于自己在部队工作的好坏,以及考试成绩的高低当然,适当的资源运用,肯定是锦上添花,但却不是决定性因素。除非那个人,那个资源,是你的亲人,不然要全靠它,只会让自己后悔。如果一味想着靠关系安置好,还容易遇到骗子,不仅仅自己的愿望没达成,还容易造成金钱的损失。所以,要谨慎,不要轻信别人的承诺。如果确实有人愿意帮你引荐,也要睁大眼睛,不要简单匆忙行事,避免更大的损失。


5.部队干得好,转业安置不吃亏。现在各地安置政策的一个导向,就是鼓励军官在部队服役期间,好好工作。时间长一点,职务高一点,表现好一点,贡献大一点,在将来的安置工作中,肯定会加分不少。而这项政策的另一个目的,也是教育那些刚到部队就想离开的人:不好好干,太早回来,安置中不占优势。


6.考试要重视,这是硬杠杠。老兵说,军转考试,特别是在单选的省市,将是你安置选岗的唯一凭证。考得好,分数高,你选择的机会就大,可选的岗位就多。如果不重视,名次靠后,最后留给你的选择余地就很小,或者可能就是剩下啥是啥的境遇。即使是在双选的省市,也要高度重视。虽然最终你的分数不能完全决定你未来的岗位,但是却能决定你有没有去拥有选择好单位的资格。换句话说,就是分数不过线,你想去好单位,就很困难。即使你去了好单位,想要拥有一个公务员的身份,也是不可能。这一点,希望大家谨记。对于安置考试,要重视,好好复习,考出好成绩才是王道。


7.不要待在家里傻等,可以主动联系。老兵说,要想安置的好,除了自己在部队好好表现,依靠组织外,自己也可以有所作为。那些呆在家里傻等的人,虽然最终肯定也有一个岗位,但是不一定就是自己想要的岗位。转业安置,是军人人生的另一次选择,还需要自己积极准备,主动出击,增加获得理想岗位的砝码。可以将自己在部队工作期间获得的荣誉,刊发的稿件整理成册,作为自荐的材料;可以制作一份详实的简历,将自己的情况和想法告知对方;可以主动到自己心仪的单位去投送简历,或者毛遂自荐,让人家提前对你有所了解,增加成功率;还可以主动到军转部门介绍情况,如果有单位向军转部门咨询查找时,人家可以主动给你介绍和推荐。这些,都可能改变军转干部的人生轨迹,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8.地方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说的那样坏。老兵说,理想和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你想象中的军转安置和安置现实也是有差距的。有的人,来到了自己想要去的单位,还有的人,没有达成自己的愿望。这个时候,大家就要明白,地方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好,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坏。只要你选择了转业离开,心里就要对这个现实差距有所心理准备。到时候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或者无理取闹,都是不可取的。毕竟,这是自己选择的路,可能不如意,但也要走下去。因为,人生这条路,没有回头路,没有后悔药。


9.滞留部队不是什么好主意,损失更大。老兵说,常听一些人讲,如果安置不好,或者岗位不满意,就不准备报到,就准备滞留明年再来一次。其实,战友们,如果你们抱着这样的想法,只会害了自己。且不说,滞留不报到给单位、给自己带来的名誉、经济损失,难道那就真的确定,明年的岗位一定比今年的这个好吗?难道你不知道,第二年的安置中,你的选择面可能更窄吗?滞留带来的后果,你真的能承担的起吗?所以,谨慎行事,三思而行。不然,苦的可是自己。


执念一,年龄,说不出的痛。在部队的时候,肆意挥霍青春,因为那时头顶着奉献光环,我们从不觉得时间在悄悄溜走,直到有一天要离开了,才发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想到回到地方要和那些20多岁的年轻人一样,从零开始,我们似乎因为怨念而变得不淡定。一起值班、一起加班、一起挤在狭窄的办公室,关键再一起竞争那为数不多的岗位,我们和战士“五同”时的淡定已经不在了。我们的怨念源于我们的“奉献”换来的仅是和年轻人平等竞争的机会,我们总希望获得某些特别的照顾,然而却没有。可世界又哪有绝对的公平,我们所获得机会本就是别人费力难以得到的。至于年龄,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加的枷锁。除非,你早已被时间磨灭了斗志,或者这么多年你都是在混,那么,年龄是你平庸最好的挡箭牌。


执念二,身份,虚无缥缈的环。多数人感到完成转变难,或者说“杯”中的水难以倒尽,说白了只不过无法转变身份。在部队多年,多少都会有一定职务,再不济也是共和国军官。由于部队传统,尊重干部、尊重老同志,咱怎么地都占了一样。长期处在被尊重的对象,不自觉下巴高了,感觉飘了。如果曾经有过一官半职,更是沉溺于那种指点江山、批阅文件的“中心感”。忽然这一切没了,我们从指挥者变成被指挥者,甚至还是比咱小得多的人指挥,就如天使失去光环,成了一个赤裸裸的娃,顿时不淡定了。我们的执念源于身份的无法延续,当我们如孔乙己般,在孩子面前细数着那点我们仅有的成就,沉溺于昔日的辉煌,就已注定将停滞不前。身份,这一虚无缥缈的环,套住了多少军转人的心。


执念三,荣耀,属于过去的证。要走了,面对琳琅满目的证,我们倍感自豪。二等功、三等功、优秀教练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好指导员、好教导员,这一个个沉甸甸的证章记录着我们过往的付出,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军旅生涯是如何的出色。可这一切并不能成为我们迅速适应新工作的帮手,用人单位也不准备把它作为衡量我们工作能力的尺子。当我们如庖丁解牛般带领部队完成任务,当我们和年轻战士并驾齐驱冲过考核终点,用人单位却只关心“你懂财务吗?”“你材料水平怎么样?”“有专业资格证不?”刹那间,迷茫了!我们本是行家里手,如今却成了门外汉,那过去的一切,都成了沉甸甸的证。年龄、身份、荣耀,是人的自我认同和定位,但这种认同和定位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我限制的枷锁。当我们不得不转身走向人生另一条路时,放下这些执念,路会越走越宽。虽不敢保证未来的路一路平坦,但我们努力了,珍惜了,问心无愧,其他的,交给命运。






近期精彩文章回顾:

【经验】新转到单位报到必做的10件事暨“亮好四相”

【经验】军转干部如何快速的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感悟】转业一年后,我不再热衷参加各种聚会!(附:公安机关安置问与答)

【经验】追梦在希望的田野上

【感悟】选择计划安置,肠子为啥青了?

【警示】算好六笔帐,你再决定是走还是留&三个转业干部的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