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故事】向谁看齐,对谁忠诚,一定要心中有数!

2018-01-03 风戈 风戈




先来看一位老师通过微博讲的亲身经历:



这是真实的事情,却看得我脊背一阵发凉。


要说玩弄权术,培养“告密者”,不得不说说笔者转业前所在单位的某领导。


上任第一天,他就“勤奋”的和20多名干部一个个单独“谈心”,"幸运"的是,笔者也在其中。依稀记得,“谈心”内容大体有三个要点:


1。我初来乍到,但是这个单位有我的人,你要懂得“党指挥枪”是什么意思,向谁看齐,对谁忠诚,要心中有数!


2。你同一个办公室的小×表现怎么样,有什么特殊情况,记得随时和我汇报,包括和你平时接触比较多的老×、小×,如果有些情况我从其他渠道得知,你没及时和我反映,我给你两次解释的机会!


3。加我微信,把我拉到你所在的,和单位有关的所有微信群里,你是群主的,把群主转让给我,你不是群主的,和群主私下聊聊,把群主转给我!


后来,某次聚餐的酒后,有人就不小心泄露了天机,我发现,领导和所有人谈心的内容基本相同。


再后来,领导的这个依靠“告密”的管理体制就开始发挥作用:不论你在什么场合,说过什么话,基本不出三分钟,领导就可以知晓。


比如,你昨天晚上和谁一起就餐,期间讨论了什么;


比如,你午休的时候接过一个电话,通话的大体内容;


比如,你和自认为要好的同事建立的三个人的微信群,居然没把领导拉入,你们三个人的私密聊天内容;


比如,你对某事没过脑的评价……


所以,看到“告密”,笔者不由得想起陈年往事,想起那段近似于东厂西厂的岁月。看来,“告密”者,是天朝国民天性啊。




著名的历史学家张鸣教授讲过这样一段往事:



但是,我一个小小的班主任,扳不过来大学体制性的告密之风。即使我的这个班好了一点,别的班级还是这样。无论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各种组织,总是会在他们中间发展积极分子,不仅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思想状况,而且掌握老师的动态和讲课动向。学生从小学、中学开始,就已经习惯了被告发,或者告发别人。其实,很多人都不喜欢这样,甚至深恨此事,但是,就是没有办法摆脱。


由于告密之风盛行,即使在平时,说真话的人也不多。学生小小的年纪,就学会了一套官话、套话。上课回答问题,只要涉及自己,就肯定不会说人话。每次学生会竞选,各种挖墙脚,各种告发,层出不穷。年纪轻轻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互相猜忌,互相整人,玩阴谋诡计。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如果谁要是先找到了一个比较不错的工作,一定要注意保密,否则,肯定会有告状信飞到这个单位。记得有个同学,毕业时找了一个不错的工作,结果被人告发他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幸好这个同学关系比较硬,居然把匿名告密信拿到了,信是左手写的,笔迹变形。他先是把几个关系不好的同学的笔迹拿去专业检验,对不上。后来把全班同学的笔迹都拿去对照,最后发现,居然是他最好的一个朋友的。那个时候,还不兴用电脑,若是放在今天,查都查不出来。






精彩回顾


【真言】和现役军人说几句真心话

【重发】2017年过去了,我丝毫不留恋它!

【感悟】离开谁,地球都照样转!

【警示】无论是否转业,军官你别当有梦想、没魄力的Lose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