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与思考(1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贡献的多维度研究

编者按:2019 年5 月19 日,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在京联合举办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与会专家、代表重点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理论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贡献突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政策实践”三个主题进行了观点阐释和实践经验分享。

为进一步促进形成学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推动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近日,我们将陆续转发系列学习文章,欢迎品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思想内涵丰富,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新时代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


一、思想的高度:建设美丽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新发展理念之中,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从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开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绿色发展理念为标志,我国对环境与经济规律的认识及其相互融合发展战略安排与实践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党的十九大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这一目标载入国家根本法,进一步凸显了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因为当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环境与经济关系状况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环境成为资源,具有自然资本的价值,是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与土地、技术等要素一样,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变量。同时,优美生态环境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结果,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优美生态环境与高质量经济是发展的两个基本内涵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必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各类环境污染问题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成为影响科学发展和群众幸福指数的明显短板,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必须摆在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


二、思想的深度:对古今中外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和总结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人类文明历史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反思总结和理论提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和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总结中国历史和一些国家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后出现的严重后果后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人类归根到底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则自然包括弘扬光大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优秀生态文化传统。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地引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名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报复”。习近平总书记对“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自然规律的总结,对“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文明定理的揭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论。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从九个方面阐述了学习马克思的精神,其中特别强调了,“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直接源头,无疑来自马克思主义,是“人与自然的思想”的中国思考。


三、思想的新度:一系列原创性观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生态文明的逻辑起点是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及其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对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环境与社会、环境与全球治理、环境与政治关系及其规律和生态环境科学理论的深刻把握,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目的和依据。

一是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两山论”深刻揭示了环境经济学理论内涵,科学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既是对我国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状况及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对环境经济学理论的形象概括,更是处理好环境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指导原则,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生态产品的概念,把提供生态产品作为发展的重要内涵,突破了人们对生产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的活动才是经济活动的传统认知,把生态产品作为发展的应有的内涵。
二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深谋远虑,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辩证思考,到“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能源结构、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这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既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
三是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说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对待自然、用什么样的方式保护修复自然的问题,这个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和系统治理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这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因此,要用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和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和路径保障,必须通过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来实现,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编制自然资源负债表,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四是在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论述当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很多重大问题,充满辩证法思想和科学思维。
第一,科学阐释了关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的好坏,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该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自然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爱护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科学阐释了关于正确处理好环境与经济关系的战略定位。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也就是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第三,科学阐释了“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与“金山银山”之间的经济理论问题。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发展。


四、思想的广度:全球治理视野和破解全球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引领时代潮流,切中破解包括生态危机在内的全球性问题之要害,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具体体现。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在2015年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中国不仅说了,也这么做了。2015年,没有中国的主导性贡献,也不会有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诞生。
全球化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紧密相连。巨大的人口规模、快速推进的现代化进程及其资源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同时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对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具有提供中国故事、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指出的,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五、思想的温度:人民情怀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环境与民生关系的理论判断,源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关于环境与民生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伊始,就对中外记者讲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习近平总书记回答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职责。在回答意大利议长提问时,习近平总书记回答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指出时代是出卷人,人民群众是阅卷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向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扶贫攻坚工作,就生态保护、绿色产业兴旺、经济发展有一系列重要论述。


六、思想的效度:以问题为导向取得历史性成就


时代是思想之母。新时代呼唤和孕育着新思想,新思想指引着新时代破浪前行;历史性成就的取得,必然以新思想为理论支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充分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导作用。


来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杂志、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 作者:季正聚  经济日报副总编辑、研究员
编辑:郭川



近期重点文章推荐


学习与思考(9)| 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科学和新哲学


学习与思考(8)| “两山”理论内涵的经济学思考


学习与思考(7)|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学习与思考(6)| 环境人文社科视野下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学习与思考(5)| 着力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


学习与思考(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属性论析


学习与思考(2)| 准确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体系和内在实质


学习与思考(1)| 试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系统整体性、逻辑结构性、发展演进性、哲学突破性与实践贯通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