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第一集 亢慕义斋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会议资讯☝
《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
第一集 亢慕义斋
这是100年前的8本书,都是德文原版马克思主义著作,书的封面上都有一个蓝色的印章,印章是六个字——“亢慕义斋图书”。
“亢慕义斋”,看上去是一个书斋的名字,它在哪儿?为什么叫“亢慕义斋”?为什么回首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要从“亢慕义斋”说起?
这是一份当年的北京大学日刊,上面登载了这样一则消息:《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启事》,这则消息公开宣布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存在。
《启事》里说,“该组织是以研究关于马克思学派的著述为目的。”
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发起于1920年3月,它的发起人就是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触动了黑暗中国的一批警醒者,李大钊就是其中之一。历史将记住这个喜欢留两撇黑胡子,戴一副圆框眼镜的中年人,他宛如一位撞钟人,撞响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黎明的晨钟。而成立这个研究会,就是要唤醒更多的年轻人。
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非常支持这个研究会,他专门辟出北大西斋宿舍的两间房给研究会使用。
这张模糊的照片就是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最早成员的合影,模糊的照片背后是一段清晰的历史。最早的成员共有19人,其中不乏我们熟悉的名字,比如李大钊、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他们用英文共产主义的译音,给两间房取名“亢慕义斋”。
这,就是“亢慕义斋”的由来。
今天北京市沙滩后街55号院,就是一百多年前“亢慕义斋”的所在地。室内是根据原样重新修复的,正中悬挂的是马克思像,像的两边贴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出研究室入监狱”,写的正是陈独秀的经历,下联是“南方兼有北方强”,这一句则出自李大钊。这小小的两间房其实就是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办公室和图书馆。
从“亢慕义斋”向东就是建成于1918年的北大红楼,北大红楼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李大钊从红楼落成后就在这里工作,他的办公室在一楼的最东侧。
一楼还是图书馆阅览室的所在地,1918年毛泽东就是在阅览室担任助理员的工作。
紧邻北大红楼的箭杆胡同20号院,住着李大钊的北大同事、好友陈独秀。另外,这个院子还是陈独秀和李大钊、胡适等人编辑《新青年》的地方。
就在《新青年》杂志的第六卷第五号和第六号上,李大钊连续发表了他的重要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学说做了相当完整的介绍和比较确切的阐释。
在各种思潮涌动的1919年,马克思主义之火终于被点燃。
这一年年底,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京期间,读到了“亢慕义斋”翻译的节选版《共产党宣言》。这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虽然不完整,却给了毛泽东很大的影响。他后来这样回忆李大钊:“在他的帮助下,我才成为一个马列主义者。”
1920年春节前夕,李大钊掩护被北洋政府通缉的陈独秀秘密离开北京,两人相约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建立党的组织,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1920年8月,陈独秀等人率先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关于党的名称,陈独秀曾经写信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主张定名为“共产党”,陈独秀表示完全同意。
10月下旬,李大钊等人在北大红楼李大钊办公室也秘密成立了北京共产党小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最初的19位成员中,有16位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
1918年,李大钊曾经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也许他也不会想到,仅仅两年后,一个浸润过“亢慕义斋”油墨香的政党即将开始血与火淬炼的伟大征程。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荔枝网
加入高校教师资料杂货铺QQ群
交流互助,互通有无
往期精彩文章
时间 | 地点 | 会议名称 |
4月9日 | 杭州 | “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 |
4月9日 | 南京 | |
4月16日 | 长沙 | “新中国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 |
4月16日 | 苏州 |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审要点解析与备赛经验交流研讨会” |
4月23日 | 武汉 | “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 |
4月23日 | 成都 | 高校教师教研能力提升暨教学成果奖凝练与申报 |
4月23日 | 杭州 | 基于OBE理念的一流专业建设与专业认证 |
5月7日 | 西安 | “改革开放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 |
5月7日 | 南京 | 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能力提升研讨会 |
*会议将同步开放线上直播,无法现场参加会议的老师可关注微信公众号进入直播课堂,订阅直播课程。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报名线下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