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人才故事 | 李猛 探索科研之路 坚持用心育人
深大招办官方微信,欢迎关注
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 李猛
2014年, 深圳大学为了内部探索全面改革创新,成立了高等院研究院。高等研究院与香港和海外著名高校合作,借鉴国外研究型大学通行的管理模式, 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学术氛围和培养环境。这是一个“自由、创新、年轻、有活力”的学院,全院教职人员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
李猛教授正是被这种建院理念所吸引,2014年7月,他作为高等研究院第一批专职教员正式加入深圳大学,成为深圳大学首批“预聘-长聘”体制的教师。
科研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高等研究院建设初期,为了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李猛教授化压力为动力、努力进取。通过巧妙的课题设计和艰苦的试验攻坚,李猛教授利用多组学的方法,围绕微生物组这一国际前沿学术领域,针对海洋古菌这一研究对象,试图揭示未培养海洋古菌的生理生化代谢机制和生态功能。
加盟深圳大学4年来,李猛教授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包括多篇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Nature Microbi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和The ISME Journal,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今年3月,李猛教授团队应邀在过国际微生物学领域权威杂志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撰写长篇综述性论文,该评论文章是近5年来 由中国学者独立完成发表的4篇论文之一。
此外,李猛教授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与同行们开展富有成效科研合作,并担任了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学会青年大使,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生态学会和中国海洋学会下属的数个专业委员会委员,积极推进深圳大学微生物学研究,提高学科影响力。
李猛教授带队在深圳湾采集样品
慈严并济培育科研人才
在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中,李猛教授对学生循循善诱而又严格要求。“格物致知,正心修身”,真正合格之导师,并不止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格。除了在学业科研方面严格要求之外,李猛教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从自己做起,于细微处关注学生成长,勤做思想工作,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这几年来,李猛教授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实验室、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科研素养、实验技能、英语能力等各个方面悉心指导青年人才,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他力求将课题组建设成一个团结合作、奋发向上的集体,短短几年间,就建立了一个年轻而积极向上的科研团队,包括副研究员2名、博士后8名、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名和硕士研究生4名的。
课题组培养的8名博士后,已有6人获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人获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名在读硕士研究生均获得学校一等学业奖学金及“院长奖学金”等。此外,在他课题组进行科研训练的3名首届“理工创新实验班”的毕业生,2篇毕业论文获优秀本科论文奖,其中1篇还入选深圳大学2018年百篇优秀毕业论文。
李猛教授团队2018年集体照
李猛教授 学术简介
1980年出生于湛江市;
2003年厦门大学海洋化学学士学位;
2006年厦门大学环境分析化学硕士学位;
2011年香港大学微生物生态学博士学位;
2014年受聘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助理教授,研究员;
2016年受聘深圳大学特聘教授。
2
中组部青年人才(2016),
国家基金委优青(2016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负责人,
广东省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负责人。
3
研究方向:海洋古菌、微生物生态学与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微生物宏基因组学与宏转录组学。
4
兼任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青年大使,中国微生物学会、生态学会和海洋学会下属的多个专业委员会委员,《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Applied Environmental and Biotechnology》等多个SCI期刊审稿编辑/编委。
5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 The ISME Journal, Microbiome等知名学术期刊发表文章50余篇。文章被引用超过1300次,H-index为21。
内容 | 摘自公众号“深圳大学”
排版 | 侯碧秀
您可能错过的精彩:
重磅!USNews 2019世界大学排行榜出炉,深大排名全国第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