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2020院系专辑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深大招办官方公众号,欢迎关注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20年招生宣讲视频
01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是2018年12月在整合信息工程学院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基础上成立的教学科研并重型学院,现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教授担任院长。学院前身最早追溯至1983年深圳大学建校时创建的电子工程系,由清华大学援建,首任系主任童诗白教授是我国著名电子学家、中国电子技术学科和课程建设的主要奠基人。学院是深圳大学首批博士点、首批硕士点、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首批省级名牌专业授予单位之一。
学院网址:http://ceie.szu.edu.cn/
咨询电话: 0755-2653 4583
咨询邮箱: dusiwei@szu.edu.cn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82人,其中专任教师134人,92%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教师中有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IEEE FELLOW 2人。学院还有外聘访问院士4人,访问教授12人,其中IEEE Fellow3人、杰青3人、知名教授2人等。
丁文华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首位被亚广联(ABU)授予“卓越工程奖” 的技术专家等荣誉称号
谢维信教授
深圳大学前校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电子学科评议组原组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黄继武教授
国家杰青,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IEEE Fellow,广东省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
黄磊教授
国家杰青、优青获得者,IET Fellow,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何文龙教授
英国思克莱德大学博士, 英国5G创新中心的特邀成员,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有关课题国际知名专家
刘俊杰教授
长江特聘教授,IEEE Fellow, IEEE EDSSC,IPFA,ISNE会议荣誉大会主席
科研与教学平台
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康佳(国家级)实训基地
广东省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首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东省电子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深圳大学ATR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深圳分室)
广东省普通高校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数字创意技术工程实验室
广东省基站天线与电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移动终端微波毫米波天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大规模移动计算与智能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深圳大学达实智能位置感知与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多媒体信息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移动智能终端工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广东省智能无人系统与自主环境感知工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9年新增)科研项目36项,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获批广东省级项目8项,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11项,发表学术论文182篇,其中SCI论文13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3项(其中PCT专利30项),获得发明专利106项(其中PCT专利42项),获CCF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获中国通信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校企合作
与华为、中兴通信、康佳通信、腾讯、百度、中国移动、ADI、TI、XILINX、NXP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人才培养和项目合作关系,共建多个实验室,并成立美国深圳大学硅谷学习中心,鼓励学生出国(境)深造获得第二校园的学习经历。
学术交流
学院每年开展各类学术交流讲座100余场,邀请的专家学者包括两院院士等,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地区的知名学者,及来自中兴通信、康佳通信、腾讯等知名企业的企业家。
学生竞赛
近年,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十六届全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多次在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奖。
02
国际交流
目前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赫瑞瓦特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加州长滩大学等多所境外知名高校开展本科生、研究生(诺丁汉大学)联合培养合作,实施“3+2”、“2+2”或者“3+1+1”等办学模式,已成功实现多名优秀学生的互派交流与培养。
国际合作办学一览表(部分) | |||
本校专业 | 合作高校 | 合作专业 | 合作模式 |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电子科学技术 | 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美国国际技术大学、英国赫瑞-瓦特大学 | 电气与计算机工程专业 | 3+1+1本硕连读 |
03
就业深造
就业率:93.88%
就业单位(知名对口就职单位):腾讯,华为
平均薪资待遇(2019届毕业生):6963元/月(麦可思统计)
深造高校(境内、外知名高校):深圳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曼彻斯特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莫纳什大学等。
04
专业介绍
1.电子信息工程
学科/专业优势
全国排名不含港澳台高校
部分排名含并列情况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特色专业
广东省特色专业
广东省首批IT名牌专业
广东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信息与通信工程,获批广东省攀峰学科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信息与通信工程,并列全国第28名(B),广东省第2名
USNews2020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电气与电子工程,全国第32名,世界第90名
软科2019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信息与通信工程,全国第25名(全国前13%)
软科2020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电力电子工程,全国第25名,世界151-200名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前景:本专业是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发展起来的,就业前景广泛。尤其是在号称“世界创客之都”的深圳,不仅腾讯、华为等世界级IT企业众多,而且创业氛围浓厚,为电子信息方面的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和无限发展可能。
就业方向:可以在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人工智能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国内外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就业单位:科创企业、科研部门、教育单位、各种类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能力,能够综合应用专业技术和创新思维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开发所涉及的各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个人素质好、专业基础好、业务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够为国家,特别是深圳现代化建设起骨干作用的创新创业实践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数学系列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与程序设计系列课程、信号处理系列课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系列课程、控制通信与网络系列课程、嵌入式系统与集成电路系列课程等。
培养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嵌入式电子信息系统、传感器网络信息处理及应用
培养特色:
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提倡研教融合育才,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实行学分制,鼓励学生修读双学位、辅修;
实施“精英人才培养工程”、“优博计划”等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工程”,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
就业深造:
就业率:每年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
就业单位: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腾讯、华为、中兴、大疆等深圳及大湾区的行业领头羊及众多的创新创业企业
平均薪资待遇:(2018届毕业半年后):8972元/月(麦可思统计)
2.通信工程
学科/专业优势
全国排名不含港澳台高校
部分排名含并列情况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广东省特色专业
信息与通信工程,获批广东省攀峰学科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信息与通信工程,并列全国第28名,广东省第2名
USNews2020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电气与电子工程,全国第32名,世界第90名
软科2019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信息与通信工程,全国第25名(全国前13%)
软科2020世界一流学科排名:通信工程,全国第14名,世界第28名;电力电子工程,全国第25名,世界151-200名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前景:本专业随着5G移动通信的广泛应用而迅速发展,就业前景广泛。近年来的毕业生除攻读研究生继续深造之外,大部分集中在通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开发商、移动终端开发和生产商、科研院所、移动互联网类企业进行相应的软硬件开发、系统测试、运营维护和网络建设等,包括IBM,华为,腾讯,百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知名企业就业。
就业方向:各类企事业单位可从事无线通信、移动互联网、光通信及5G通信等领域的教学、科研和设计等。
就业单位:各类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教育单位等。
就业情况:本专业学生基本处于就业或继续深造状态,近3年的初次就业率在95%左右,半年后的非失业率在98%以上,整体就业情况稳定良好,学生多就业于与专业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度基本一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通信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营与维护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素质好、基础好、上手快、转型快的事业骨干和创新创业人才。
知识掌握: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通信原理、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相关应用知识。
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能够针对信息与通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和实现;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通信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状况。
主要课程: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工程实践,通信电子线路,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程序设计,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语音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处理,数字电视技术,微型计算机技术,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依托资源:依托康佳国家实习基地、电子技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移动智能终端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大规模移动计算与智能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工程中心,并且与多个企业联合实验室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从基础、专业到应用的多层次实践教学基地。
培养特色:本专业的特色优势是面向工程认证标准,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坚持创新创业教育,注重个性化培养、校企合作培养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提高教育国际化程度,培养视野宽广、意识领先、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3.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科/专业优势
全国排名不含港澳台高校
部分排名含并列情况
广东省IT名牌专业
广东省名牌专业
软科2019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电子科学与技术,全国第28名,广东省第3名
软科2020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电力电子工程,全国第25名,世界151-200名
USNews2020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电气与电子工程,全国第32名,世界第90名
师资力量雄厚:100%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89.5%的老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前景: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具有创新意识以及跟踪掌握本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培养的学生就业面广,能够在光电子、电磁场与微波、射频电子等方面从事研究、开发、制造及管理工作创新创业人才;以及培养在深圳现代化建设中起骨干作用的专业技术和技术管理人才。几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
就业方向:电子、光电子专业相关的各类科技公司从事研发或管理工作等。
就业单位:各类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教育单位等。如中国联通、中兴通信、富士康、中国电信、腾讯、IBM、爱立信、新飞通、大族激光、有方科技、深信服电子、爱普生等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当前高科技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人才,就业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标是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在光电子学、射频微波及微电子学及相关领域具有创新精神和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特别是能从事各种光电子器件、射频微波工程、微电子学以及光电子材料、光学与光电子系统、光纤通信技术、光电传感技术、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系统等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量子力学、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半导体器件物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现代光学基础、激光原理、激光技术与器件、光电检测技术、光通信技术与器件、微波技术、高频电子线路、微波射频测量技术基础、射频识别原理与应用、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等。
专业方向:光电子技术、射频微波技术
培养特色:省级IT名牌专业。始终坚持理工结合,强调宽口径培养。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使学生在激光技术、光电检测、微波技术、射频识别等专业领域中的一个或两个方向具备专长。
4.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学科/专业优势
全国排名不含港澳台高校
部分排名含并列情况
广东省特色专业
USNews2020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电气与电子工程,全国第32名,世界第90名
软科2020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电力电子工程,全国第25名,世界151-200名
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前景:当今世界经济已从工业化进入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微电子技术是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核心,成为当前新经济时代的基础产业。它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以及现代信息化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已经把集成电路产业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而我国已成为全球集成电路的最大的市场。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旺盛。目前在深圳开办微电子专业的高等院校偏少,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应用型人才较为缺乏。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微电子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开发、制造和管理等方面工作,优秀毕业生可继续攻读专业型或学术型硕士学位。
就业单位:各类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教育单位等。
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微电子产业的发展动态,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个性、求创新”为人才培养原则,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技术人才。
知识掌握:本专业学生需要在微电子技术、物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掌握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和微机电系统的原理、设计、制造、封装与应用技术,接受相关实验技术的良好训练,掌握文献资料检索基本方法。
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初步具有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微电子专业导引、C语言程序与设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半导体物理、量子力学、信号与系统、集成电路工艺原理、半导体器件原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实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
培养特色:
主要集中表现在众多的专业课程开设上,为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自然科学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本专业学生先后去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通讯等名企实习,范围涵盖全国各地多家单位;
与深圳大族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久通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目前,我系课内实验(训)约占总学分的27%,设置含课内实验(训)课程13门。另一方面,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举办科技竞赛、创业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使学生在大型高新企业(如华为、大疆、中兴、创维等)参观、实习中链接教学与企业需求。
05
杰出校友
柯宗贵
蓝盾股份董事长
1992年毕业于深圳大学电子工程系
李真棠
晓教育集团副董事长
2007年毕业于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
李益剑
深圳市金承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
2000年6月毕业于深圳大学科技研究院光电子技术专业
排版 | 陈悦心
您可能错过的精彩:
深圳大学2020年学院专辑 | 管理学院(College of Management)
深圳大学2020年学院专辑丨外国语学院(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深圳大学2020年学院专辑 | 人文学院(School of Humanities)
深圳大学2020年学院专辑丨传播学院(School of Media & Communication)
深圳大学2020年学院专辑 | 师范学院(教育学部)(Normal College)
深圳大学2020年学院专辑 | 艺术学部(Division of 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