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汇聚深大,诚挚对话 | 百余高校高中探讨优化升学衔接途径

深大招办官方公众号,欢迎关注


      12月19日,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深圳大学招生办公室、重庆课堂内外教育研究院主办的以“高校-高中诚挚对话,切实优化升学衔接途径”为主题的第五届高校高中教育发展论坛在深圳大学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重点高校招办主任、重点中学校长、关心高校-高中人才培养衔接的各界人士等近200人出席。

第五届高校高中教育发展论坛参会嘉宾合影

开幕式上,深圳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晨,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宋亚云,课堂内外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信中作为主办方代表分别致辞。开幕式由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韦阳主持。

深圳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晨

深圳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晨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深圳大学的办学历史和发展情况。他谈到,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深圳大学作为特区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建校37年来,与特区共生、共荣、共成长,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近年来更是在综合排名、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等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正在“双区”版图的新起点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他表示,“2021年包括广东在内的8个省份将实施新高考方案,本次论坛聚焦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高校的应对新思路,为高中与高校提供了思想碰撞、互动交流的平台。希望高中与高校之间能够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把握新高考改革契机,共同优化升学衔接途径,促进科学选才,接力人才培养。”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宋亚云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宋亚云在致辞中对前面四届“双高论坛”的主题和意义做了简单的回顾总结,“每个主题都非常重要,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和全国的教育改革的现状,具有指导借鉴意义。”并表示,为促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机衔接,实现中学课改、高考改革、大学教育改革同频共振,今年北京大学将在全国的优质高中启动博雅人才共育基地,以双高共育、双基共通、双学共进为特色,与相关中学积极开展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创新人才的定义,他还分享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刘云杉教授在清华大学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引起众多嘉宾的共鸣。“真正的创新者是以不怕失败为其前提的,创新人才不等同于‘拔尖’人才,我们的制度如何保护人才创新,而不是只奖励深谙规则的‘赛道选手’?我们所倡导的创新人才的特质应是体现在对知识和真理的热爱上,敢于面对不确定,不怕失败,敢于承担风险,而不是终日生活在对成功的焦虑之中。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要让学生能够体验与享受学习自由,支撑学生往前探索的是求知的巨大热情,更多地体会学习生活本身的无穷魅力,而这样的魅力恰恰来自于巨大的精神自由和探索自由。”

课堂内外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信中

课堂内外党委书记、董事长刘信中分享了发起“双高论坛”的初心,是让高中生有更多场合、更多空间了解大学,与高校互动,而不只是通过高考的试卷和大学建立联系。他谈到,深圳大学办校37年的经历和取得的成效,给我们的大学提供了另一种创新人才标本,希望更多的优秀人才到一线,到经济主战场,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创新型国家建设来自于创新型人才,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青少年的成长营造更好的生态。


诚挚对话

来自全国各地20余所知名高校代表和16个省市百余名高中学校代表齐聚一堂,开展诚挚对话,切实优化升学衔接途径。





论坛上,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深圳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李智军,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唐江澎,河南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刘成章,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金柏江,湖北省襄阳市教育局局长程敬荣,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欧健,课堂内外副总编辑赫学颖等嘉宾就“高校多元升学途径与高中学校的选择”“高中生涯教育实践与高校大类招生”两个主题进行了主题发言。


在高峰对话环节,十余位知名高校招办负责人和中学校长也围绕“高中生涯教育实践与高校大类招生”的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新高考背景下多元化升学途径,分享提升学校升学质量经验,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为高中生涯教育、高校招生模式、高中高校衔接等提供了更多思路和方向。


秦春华:未来刷题将很难再拿到高分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新的创造体,我们要帮助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论坛上,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为主题,从新高考改革的方向、强基计划深度解读、高中如何进行拔尖人才培养三个方面,为大家做了深度分享。


他提到,未来高考可能有四个考向:一是基础性,强调要学生的基础扎实;二是综合性,强调融会贯通,要求学生触类旁通,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紧密相连,形成具备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网络;三是应用性,强调学以致用,避免考试和学习、生活脱节,坚持应用导向,鼓励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和素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创新性,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比方独立思考能力、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新高考考察学生的学科素养主要是通过试卷的整体设计来体现,而不是机械的人为的分割,未来刷题将很难再拿到高分,要懂得知识点的活用。 


对于拔尖人才培养的思考,他提出三点,一是实行动态统筹机制,考察学生发展潜质与综合能力,同时安排高水平专家学者担任授课老师;二是突出个性化针对化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平和心态,积极探索授课模式、内容改革创新;三是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积极进行条件支持,开展家校合作,校际合作与国际合作。


李智军:深圳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及实践


深圳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李智军

深圳大学建校37年来,在综合排名、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等领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深大速度”。论坛上,深圳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李智军以“深圳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及实践”为主题,为大家分享了深圳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经验。


李智军主任介绍,在人才培养方面,深圳大学注重兴趣导向,也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前沿的科学化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进行培养模式的选择,比如致力于拔尖人才培养的高等研究院,它的培养理念和模式与教育部推出的“强基计划”高度一致,采取小规模、跨学科、研究型、国际化的培养模式,目前已经有几届毕业生,而且每届毕业生的成果也比较突出。除了拔尖人才的培养,深圳大学还设有约30个特色试验班,分层分类培养特色人才;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比如与腾讯、华为等知名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


目前,深圳大学有八大资源惠及合作中学,包括名师进中学、大学先修课程、大学专业先导课、荔园创新体验营、荔园生涯团拓、众创空间援建计划、高考咨询援助、中学教师管理骨干培训等。


唐江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锡中实践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


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是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课本课程开发研究所所长,也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先后被评为中国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校长和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等。对于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他的发言引人深思。


唐江澎校长认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县域教育,目前县域高中最大的挑战还是在应试环境下,一个学校如果没有升学率就会被边缘化,如果只追求升学率它的教育就会庸俗化,这种高分人才也难以满足国家突破发展的关键,难以实现国家从人口资源的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梦想。如果对未来还有美好期许,必须让今天的教育发生一点变化。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校长、一线的老师,教育信念首先必须发生一点变化,那就是“我们必须由分的教育走向人的教育,用教育促进人的整体精神成长,因为分的教育实在已经进入误区了。”


如何把培养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能够担当大任的新人的基本要求落实到日常教育工作中?他认为,改革的关键还是要抓住教育评价方向问题,但教育评价也是一个难题,要改起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突破。但如果校长连教育的内容大于考试的内容都不明白,所有内容都围绕考试转,不论评价怎么改变,我们都没有办法使教育走向服务于人的发展境地。


怎么使今天的教育发生一点变化?唐江澎说, 我们要看清改革的指南针,要设计出课程改革的路线图,关键是日常教学中要设计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而且中学老师还要学会基本命题的方式,要把握命题评价的方向盘我们应该拿出对未来负责的态度来整体涵育学生的精神品格,把他们培养成终身运动者、使命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人的一代新人。


刘成章:抓管理育英才


河南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刘成章

河南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的校长刘成章是河南省特级教授、全国优秀校长、全国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河南省劳动模范,学术技术带头人,特级教师,也是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的校长。作为一名相对落后地区的县城中学校长,他结合本校的实际以及本地的实际,分享了郸城一高的教育理念和工作的理念,让所有的人拧成一股绳,建立良好的机制和环境,培养良好的师资队伍,提出具体可操作、可借鉴的模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他认为,农村学校的工作重点是管理好学校,把农村的孩子培养出来,让他们上大学、上好大学,给他们上升的空间。我们农村的孩子刻苦不能少,仅仅刻苦也不行,要刻苦加科学,它的立足点是老师,所以我们抓敬业加专业。敬业是态度,我们老师的敬业能力有了,但是专业能力不强也不行。其切入点是课堂,抓实效加高效,如果课堂没有效果,上一节课不如不上课,我们提出以实实在在让学生学到知识、学到本事、学到能力为目标。


金柏江:大类招生下高中生的学涯指导


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金柏江

怎么能够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金柏江以大类招生下高中生的学涯指导为主题,分享了南开大学在这方面的探索。


他谈到,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是一体,站在招生角度或者培养角度,可能更好的局面是有更多优秀的生源选择这个大类,经过大类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理性地进行分流选择,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不同地域、不同选考背景,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经过大类招生进来的大类培养能补足一些短板,现在高校也有一些帮扶措施,甚至用先导课来帮助学生适应高校的大类培养的模式。所以,我认为未来大类招生还是要继续推动下去。”


 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看,大类招生也是非常有帮助,一是促进优质师资投身本科教学和本科人才培养,越来越多的院士都走进大一的课堂,通过他们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他们的学科方向;二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再是按专业培养,大一到大四规划好每个学科学什么,更多的厚基础、宽口径,就是打下更好的基础,专业的培养就是在基础上做这种工作,利用它前期的基础,带来培养模式的转变就会更多。同时,大类招生也能促进课程建设,促进专业的调整。


他表示,高中的学习可能是教师主导,而大学的学习更多的是自身主导。“站在高校的角度,我们更希望招那些知道自己要什么,该做什么样的生源,能够自我引导、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他还指出,现在高校进入高中更多以招生宣传为目的,要逐渐转为以助力成长为出发点,共同为学生成长创造条件。此外,高校也要做协作体的建设,单打独斗或者相互的竞争并不会有效促进大学的发展,学生们拿分数和大学讲条件,会让大学失去尊严,让高中生也变得更加功利。 


程敬荣:培养状元需要状元团队


湖北省襄阳市教育局局长程敬荣

拔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育人环境的营造。湖北省襄阳市教育局局长程敬荣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高校、高中是主要阵地、核心力量,作为基层教育局能做的就是营造好的教育生态。


他认为,没有青藏高原就没有珠穆朗玛峰,培养状元就需要状元团队。什么是状元团队?那就是一批好学生、一批好老师、一套好机制。状元不是孤立的现象,一定需要一大群高端优秀学生的汲取。其中,队伍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他曾多次给基础教育改革等提建议,乡村工作15年以上的老师,只要是合格的就应该评聘为中级以上的职称,工作30年以上的老师一定要评聘为高级职称,最终被采纳,极大地激发了基层教师队伍的积极性。


欧健 :坚持办中学里的大学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欧健

“坚持办中学里的大学是我们最高的理想。”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欧健在论坛上说,全面发展是孩子们发展的基础,终身发展是整个能力的建设成为终身发展的途径,而个性发展才是一个人真正成长的目标。


周丹彤,蒋凌宇,储卫民,欧健校长用三个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的成长故事,分享了学校的教育追求:培养出热爱自然、品学兼优、视野开阔、具有幸福感知力、对事业有热爱的人,培养未来为自己做正确选择的孩子。


如何让学生成长成才并适应未来的挑战?他认为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坚持了22年以上的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探索。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涯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绝佳资源、载体和培养方式,既有利于生涯教育的常规化和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课程实施在师资、教学等方面实现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各方力量的联动效果,整体提升学生生涯体验、生涯探索抉择、生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从实践来讲,我们做了四方面的顶层设计:打造生涯教育名师团队,构建生涯教育教研制度,细化生涯教育课程,健全评价制度。


“就像教育专家所讲的那样,生涯过程当中都有不确定性,像唯一不变的就是永远会变一样。生涯目标从模糊到清晰,把生涯的种子种在学生心里,生根发芽,静待它开花结果。学生对自我生命状态的悦纳,学生看到成长为他自己满意的样子,生涯目标的明确就会激发他的生涯动能,转化为他的自主学习、高效学习、幸福生活的结果。在最适合的时候遇见最美的自己。愿每个孩子成长为适合他自己的未来模样!”


赫学颖:做好立交桥,服务双高校


课堂内外副总编辑赫学颖

作为活动主办方代表,课堂内外副总编辑赫学颖表示,课堂内外发展41年,作为优质内容的提供方,优秀活动的执行方,优质平台的运营方,优选课题的参与方,优先服务的合作方,我们愿意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媒体属性、品牌活动、新媒体矩阵、国家级课题认认真真整合教育资源,欢欢喜喜构建良好生态,做好立交桥,服务双高校。


他谈到,高校高中教育发展论坛连续举办五届,成果斐然。每届一个主题,汇集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建言献策;在2018年南京大学举行的第三届双高论坛中,我们发起成立了高校高中发展共同体,就关注高考制度建设、整合发挥高校学科优势、促进高中学生特色发展、建立学习支持中心、推进双高衔接机制建设、联合联动开展大型研究、搭建双高互联网平台等七个方面完善双高衔接机制,创新育人方式。


此外,课堂内外充分调研高中高校的痛点及需求,包括教育资源不平衡、升学质量的痛点,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安全管理的痛点,专业教师成长带来的教学质量的提升痛点,高校优质生源竞争带来拔尖人才选拔的痛点等,总结起来就是三个方面:学生成才、教师成长、人才选拔。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采取了相应举措,比如联合大学共同举办高校学习中心,让高中孩子利用寒暑假到大学去做短期的研究性学习,在后疫情背景下探索线上研究性学习新模式;协助高中学校精准开展分层、分级、分类师资培训;利用课堂内外强大的期刊、图书出版物和新媒体矩阵,为高校招办提供定制化服务方案。



外,本届论坛还开启了线上课堂,主要涉及教育政策、高考改革、升学路径、生涯规划、育人方式、新课标新教材、读写素养、高校招考政策等九大主题,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持续时间从 2020 年 12 月到 2021 年 4 月,预计将累积直播、录播近百场。


据了解,“高校高中教育发展论坛”始于2016年,是基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与课堂内外联合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基础上,打造的一个高中高校对话交流平台。该平台关注国家教育政策、拔尖人才培养、育人方式、高校大类招生、新高考、强基计划热点话题,旨在充分利用高校、高中、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构建高校高中衔接育人的良好生态。


排版丨陈梦婷

您可能错过的精彩:

深大之行 | 深圳中学师生走进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丽湖街坊 || 嗨!这里是深大丽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圳大学本科招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