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夺冠!



2月26日

上海传来捷报!

在第五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全国决赛总决赛上

由大四西班牙语专业的彭梓洲

大四英语专业的陈宇欣

大三社会学专业的朱海月

三位同学组成的深圳大学团队

在外国语学院林家钊、高琳、区可挺

三位老师的带领下

成为新一届冠军获得者

同时,斩获了“特等奖”

“最佳案例”的荣誉



“外教社杯” 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

是一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外语学科竞赛

比赛自启动以来

吸引了全国20个省市近500所高校学生团队参赛

比赛分为校赛、省赛、国赛

赛制以三人为一队的团体比赛形式进行

每个团队只能有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

两个非英语系的学生

比赛内容主要是选手们通过

案例开发与展析、名言名句解读、

知识问答、情境述评、讲述中国故事等环节

展示他们对跨文化问题进行分析和应对的能力


从左至右依次为朱海月、彭梓洲、陈宇欣


历经校赛、省赛的层层选拔

最终40支国内学生队伍和4支留学生队伍脱颖而出

在2月底于上海举行的

第五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全国决赛上

深圳大学团队

在激烈的角逐中

顺利晋级

并在2月26日的全国总决赛中

不负众望,最终夺冠!



赛前:道阻且长 全力以赴



在别人看来,夺冠可能具有偶然性,

但是当你了解参赛团队有多努力之后,

取得好成绩就是一种必然。


此次大赛同学和老师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本次大赛的专业指导老师

有跨文化实践经验丰富、

学科理论娴熟的林家钊老师

有经验丰富、

带队参加第四届“外教社杯”

并获得国赛三等奖的高琳老师

以及提供技术支持的区可挺老师


 “学院对此次比赛非常重视,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组队不顺时,

学院领导和同事为我们推荐了

十分优秀的参赛学生。”

高琳说


林家钊老师认为三位同学

有着较深厚的跨文化知识积累

有丰富比赛经验

他们的准备精心刻苦

现场发挥稳定

拿高分自然水到渠成



左一为林家钊老师、左二为高琳老师


备赛并不是件易事

比赛从去年9月启动到今年2月底闭幕

历时半年

整个备赛的过程就像一场马拉松

“比赛拖的战线很长,会很疲惫,

就像一个永远完成不了的任务。”

 陈宇欣说


困难需要一道道攻克

老师、学生的排练时间要协调

排练地点要协调

录制参赛案例视频的时间也需要协调

三个小伙伴不在同一个校区

粤海和丽湖间的穿梭成了日常


有时候

小伙伴们晚上十点之后才能凑好时间

一起打开腾讯会议进行练习


案例是比赛中的重点

必须要下功夫

三位同学就案例不断地

“讨论、与老师沟通、被否定、再思考”

不停打磨,精益求精。


跨文化理论基础是比赛难点

林家钊老师整理的词汇表就有十几页


同学们自己“操刀”拍摄剪辑的省赛参赛视频

效果不佳

老师们又赶紧请来了专业团队帮忙

最终,团队以省赛第一名的成绩顺利晋级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我们要精益求精,我们做到更好。

这个过程我们去经受,也去享受。”

朱海月说




赛中:齐心勠力 风雨同舟 


“这种不分你我的感觉

轻松的氛围以及默契,

是帮助我们拿到奖项重要原因之一。” 

朱海月形容这个团队“亲如一家”

“凝聚在一起,我们就是一个整体。”


夺冠离不开同学们的认真准备和精彩展示

彭梓洲同学在讲述中国故事比赛中

的选题是宣纸

他讲述了自己每年中元节帮爷爷

给逝去亲人写纸包的故事

朴实真挚的情感

以个人为切口的叙事

极富感染力的娓娓道来

感动了在场的评委和老师、同学们

“其他参赛同学,站在后面,都听哭了。”

林家钊说



深大团队获得了大赛的“最佳案例奖”

在案例展示中,小伙伴们以

西班牙乌塞拉唐人街区的中国城建设

为跨文化案例进行探讨

探讨的最后,他们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

而是让观众来投票

比赛结束后

深大团队收到许多评委的积极反馈

认为这种开放式的结局彰显了

一种跨文化的、包容的态度


比赛中,林家钊老师忙前忙后

他不仅要对学生的比赛进行全面的把控

还要像“家长”一样,打早餐、复印资料

照顾学生们的日常


全国总决赛时

深大团队排名第一

取得了冠军


“这次成绩的取得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在比赛中,我深切地体会到,

深大学生有能力、有毅力、有魄力

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取得

进步和突破,我很自豪。”

林家钊说


“这次获胜也是深大近年来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双丰收的一次很好展示。”

区可挺说




赛后:未完待续 来日方长


“比赛中,我拓宽了知识面,

增加了知识储备,

深化了我对跨国化议题的认知。”

彭梓洲说


“收获最多的是从团队以及指导老师身上,

学到处事方式和学习能力。”

陈宇欣说


“最大的收获是

感觉这个世界的评价体系是多元的。

相比拿到的成绩,在比赛中在团队中

我学到东西已远远比冠军本身来的多得多。”

朱海月说



比赛结束回到深大的三位同学

与小编分享了自己的收获


朱海月认为,

踏实、创新、钻研

是队友们拥有的品质

也是她未来努力学习的方向


今年大四的陈宇欣

梦想是去攻读研究生

她希望通过这次比赛给未来的老师

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彭梓洲有更明确的目标

“大三在马德里留学时,

我发现我所喜欢的莫言的《食草家族》

并没有西语版本,

像严歌苓、铁凝这些作家的作品,

也没有被翻译成西语。

我意识到,

在让外国人了解我们当代中国文学方面,

翻译工作还有许多要做的……

我希望在研究生阶段能够

进行一些基础的翻译工作,

慢慢地向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的方向走去。”



看到这里,聪明的你

把拿全国冠军的要素

总结出来了吗?

来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ShenZhen University

来源 | “深圳大学”公众号

初审 | 郑敏虹

复审 | 朱玲燕

终审 | 李智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圳大学本科招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