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平凡芳华,“佛系”观念终究是个玩笑话

2017-12-18 神州日知 祗舍 日知新


关注日知新(ID:rzx366),知大事,识大势,明大理。好东西也要分享呦。合作:18911155596(微信、手机、QQ号)


神州日知 祗舍

近日,“佛系”一词网络悄然走红。

忽然之间,千树万树皆佛系!

佛系男子、佛系女子、佛系追星、佛系购物、佛系员工、佛系粉丝、佛系学生、佛系玩家、佛系恋人、佛系恋爱……肆意蔓延、争奇斗艳。

中年隐忧到青春隐忧


“佛系”什么意思? 简单说就是看淡纷争,一切随缘。

同许多青年亚文化一样,“佛系”一词也来源于日本。

在日语中,“系”意为类型,而“佛”借鉴的则是佛教讲求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指涉的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切随缘”主导精神的生活方式。

“佛系”的流行,是继“80后已老去”“油腻的中年男人”之后,“90后”再次被广大网友攻陷。

本质上,“佛系”与90后相遇背后,和保温杯泡枸杞隐喻的中年隐忧一样,只不过是一种青年隐忧或青春隐忧。“我只不过是个漂泊者,尘世间的匆匆过客。”

这个概念触及不少青年人的现实所盼、内心空缺,一定程度反映了当代不少青年人的生存状态。所谓触到痛点,击中伤点。 


屈服于现实


但是,在看似是阅尽人间百态后的包容与无为,实则掩饰了自身的焦虑与懒散。

如今,不少青年人或是困惑于现实,或是迷茫于选择,或是缺乏自主观念、或是欠缺独立成事能力。

如今,不少青年人遇到问题没办法、应对责任没担当、看到困难没主见,活脱脱的“妈宝男”“公主病”,一进入社会便是两腿发软站不住脚、身体发虚挺不起胸,当真的压力、真的难题接连到来,终究是应接不暇、难有作为,只能一让再让、一忍再忍、一退再退。

如今,也有的青年人,的确有想法、有主意,肯吃苦、肯作为,奈何意志并不坚定、动能并不强劲,就好比擂鼓扬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后没了士气,还拿什么去努力、去奋斗?

当梦想越来越远、压力越来越大、锋芒越来越式微,心生感慨与无奈,也是情有可原,也是每个人的青春,不为90后如此!

其实,这种看似豁达,实则无奈、无助、无力心理,也是现实所迫和对现实的回应。

这是因为他们即便自己看不开,事情也依旧无法开解;之所以放弃抵抗,是因为很多事情抵抗了也不会产生什么重大转变。

一方面面对户籍、房价、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沉重无比的负担,另一方面却是不涨的工资、难搞的客户、冷血的老板等残酷的现实,他们不敢辞职,也承担不起反抗风险,只能笑嘻嘻接受。

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冰冷冷的现实下,才催生出诸如“丧文化”以及“佛系”等概念。

于是,无奈、无助、无力的90后被贴上“佛系”标签。

也许,人和社会,一切斗争的总结局也许都是中庸而已。与其认真,不如随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钱就寻一醉,无钱就寻一睡,与过无争,随遇而安。

但这样的生活一定不属于青春,因为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而且,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


以消极表达不满


在“佛系”之前,年轻人喜欢用“丧”来表达一种消极心态。但相对“丧”中暗指的“早衰”与“不作为”,“佛系”并不代表无所作为,只是相对主动去改变而言,更倾向于被动去接受。

具体而言,“丧”是不想工作,漫无目的,情绪低迷,欲望低下;但“佛系”仍有所执,只是对于所执东西,不再在意。

“丧”不想工作,“佛系”该工作工作着,只是别指望我努力;“丧”是不想谈恋爱,“佛系”是恋爱要谈,但我不吵不闹,得过且过的心态。

“丧”文化与“佛系”文化的兴起揭示出青年一代正在对在快节奏、高成本的生活作出消极回应。

因此,与其说佛系是在一切随缘,不如说是一部放弃抗争,向生活妥协的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佛系”还是“丧文化”,都是强势生活下弱者的一种自我保护。

他们通过构建一种新的话语体系,找寻新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他们以“无所谓”的态度降低了心理的期待值,得到的都是侥幸,失去了也不会觉得可惜。

他们对工作不热心、不热情、混日子的“佛系”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噬着不合理的工作机制,他们以消极表达了不满。

我们是自己的魔鬼,我们将自己逐出我们的天堂。

大多数人,在面对现实的窘境、困惑,和残酷事实时,总会找出一套理由或借口,或下意识地逃进由甜蜜情绪堆砌起来的“记忆天堂”,或自觉地进入被人设置的一套观念的“圈套”里,为寻找一个出口,其实这就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逃避现实而已。


什么是真正的“佛”


什么是真正的“佛”?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这才是真正的“佛”!


青春无畏


但是,青年人若被现实打败,人未老心先衰,青春韶华愣生生活出老骥伏枥、烈士暮年的苍茫和悲壮,似乎青春的意义也“变了味”。

青年人的成长少不了挫折、失意,能够顶住压力站起来,就是最大的胜利,这是每一代年轻人共有的“成长烦恼”,也必定会为绝大多数青年人所跨过。

眼下,青年人面临的压力确实大、面对的挑战确实多,但青年人就要有青年人的样子,强劲的朝气绝不能被现实所打败,要明白所有的一切都是成长的必修课。

“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会梦想成真”,能力不足就加强历练学习,责任缺失就涵养担当意识,让“青春无畏”这个年轻人最大的优势全面迸发出来。

其实,不论从18世界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到当年中国的《平凡世界》,还是这两天大火的《芳华》,每个人青春都有烦恼,每个人的青春都平凡又不凡,每个人的青春都芳华。

平凡与不凡,烦恼与芳华、工作与爱情,挫折与追求,总是厌恶平凡,却又甘心沉溺于平凡,焦虑与平和同行,痛苦与欢乐交织,才是青春,是大部人青春必须经历的。

青年决不能把命运加给的一点儿不幸拿来反复咀嚼,念念不忘,更不能失去对生活的追求和希望。

生活免不了苟且,但青春更多的是诗和远方。

残冬行将消失,春天恍若来临。活在当下,活在现实,活着眼前,把握未来,过去已过去,未来终究属于你们。

正如《平凡的世界》所说,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终将成为玩笑话


人若丧失了自我,便丧失了一切。

“佛系”观念和之前曾经流行过得“80后已老去”“油腻的中年男人”等一样,也不过是个标签,在大众不断消解下,最后终将变成一个玩笑话、饭后谈资和戏谑,并不足以指代丰富多彩到无所不有的人生。

颇具讽刺意味得是,曾经拒斥“90后”这一标签的青年一代,还是被“标签化”了。

舆论反讽没动力、没主义、没冲劲的青年人,并冠以“佛系”名头,初衷是好的,就是要提醒年轻人不要过早地放弃希望、“看破红尘”。

但切不可过度解读,甚至戏谑成风,让理念固化定性,让标签流行观念套住,进而产生错误思想悖论,掩没青年人成长所需的理解、包容,以及健康的舆论氛围。

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但是,正是在这种不如人愿中,往往是经过无数痛苦,在重重的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

人生不允许假设,犯过的错、偷过的懒,不是说清空就能够清空。

但是,人生和青春原本就没有“恢复出厂设置”这个选项,如果你仍将前进的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和陈设化的“佛系”之上,作为过来人,祗舍也只能再当次充当乌鸦嘴说:所有的悔不当初,不过是自食其果。

推荐阅读

中国人的病态奋斗(网络热文)

原来中国人的风骨跑到美国了!

为什么会有人说中国人没信仰?

谁说毕业生在逃离“北上广”?谁说年轻人留在“北上广”后悔了?

目前28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哦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