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粮食安全,重要的是解决产权问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风灵 Author 风灵之声


作  者:风灵
来  源:风灵



各地都在风风火火退林还耕,农管也横空出世,粮食安全成了热门话题。

虽然说,一国要想维护粮食安全,并非必须自给自足,而只要能通过各种方式,获得足够的粮食就行了。比如曾经强大而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就是通过出口高价值的工业品换回粮食和燃料。大英帝国强大的海军,肩负着维护贸易安全的重任。因为贸易安全就是英国的粮食安全,是国民生计所系。

不过,中国的自然条件较好,有着广袤的国土面积,地理上位于气候适宜的温带和亚热带,还有部分位于粮食可一年三熟的热带,非英国、日本和以色列等国可比,在现代的农业技术下,不是不能实现粮食自给。因此,我们且不讨论以维护国际贸易的方式维护粮食安全,而只谈谈怎样扩大本国粮食的产量,扩大自给率。

乍看来似乎很简单,只要尽量开垦耕地,尽量把人赶到农村去种地,而且只种主粮,不种或少种花果林木,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真是这样吗?仅仅过了几十年,就忘了不算太久的历史了吗?我父母那一辈的老人还清楚地记得,78年改革开放以前,粮食是靠配给,一家老小吃饱饭都不容易,好不容易吃顿肉那叫做“打牙祭”。要知道,当时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70-80%,人均耕地面积也远高于现在,完全满足上面的条件。

然而,实行“包产到户”政策后,短短两三年,粮食就从短缺变为了剩余。农村的亲戚还要托关系,走后门才能卖上公粮。

有人或许会说,现在时代不同了,技术进步了,只要有足够的耕地,就会有足够的粮食。先不说当年包产到户,粮食生产实现飞跃,其他条件几乎没有变化,无论土地、技术还是农业人口,我们姑且承认有土地和技术就足够了,那么,现代化农业技术最需要什么?没错,最需要钱。先进技术也好,高级人才也好,主要是钱的问题,也就是资本的问题,是投资的问题。

技术要发明出来投入应用,要多少钱?要推广开来,要多少钱?人才要培养出来,要多少钱?要让人才安心扎根农村,把农业当成终生事业,要多少钱?那些新闻上的模范人物不说了,如果是普遍现象,也就成不了新闻了。

而且,由于农业的特性,要求的资本量大,相对回报却较低。制造业可以利用很少的空间以较少的资本投入,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很短的时间内就创造大量的产值。但农业因其空间时间特性,没有办法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只有工业较为发达,积累了相当的资本后,才能反馈于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关于这点,我在另一篇文章“所见非所得,振兴农业的关键在农业之外”,有过分析,在此就不展开了。

既然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那么下面问题来了,谁来投资?

第一种方案,国家投资。

很多人青睐国家投资,感觉他们认为国家的资金都是天上掉下来的,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不提以前人民公社的教训,也不用那些复杂的经济学原理来分析,只问一个问题,如果国家投资亏损了,有什么后果?谁来承担责任?答案很清楚,很明显,没有后果,没有人承担责任。

既然没有后果,没有人承担责任,那国家投资于农业,几乎可以肯定是要亏损的,而且亏损的数额之大将是你我难以想象的。

铁总和某些高速路公司,这些处于垄断地位的国企都大把亏钱,而粮食不可能像两桶油那样卖高价,也不能像高速公路那样坐地收钱,要想找个不亏损的理由都难啊!

国有企业的亏损,可以靠其他企业,其他行业来弥补。而需要天量资本,关系到每一个人饭碗的农业亏损,要靠什么来弥补?更何况,农业投资绝不是一次性一劳永逸的事,而是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那恐怕就是年年亏,月月亏,国家的钱如果真是天上掉下来的也就罢了,如果不是呢?(肯定不是,如果是的话,国家宁可把钱直接让大家分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也不用拿出去白白亏掉啊!)

可能有人会打人的主意,没有那么多资金投入,就让更多的人务农,同样可以增加产量。这是更不可行的打算。中国经济能够腾飞,主要是因为释放了原本束缚在土地上动弹不得的好几亿劳动力。劳动力相对自由的流动,创造了超过在家务农十倍乃至几十倍的价值。农业亏损,还可以靠他们在外打工创造的财富来弥补。如果把人都赶回去种地,届时自给问题还没解决,就已经没有资金从国外进口粮食了。

可以说,要保障粮食安全,实行农业国有化或强迫农民回乡种地,是最不可取最不靠谱的方案,没有之一。

第二种方案,民间投资。

如果是民间投资,就不用操心资金来源问题,也不用担心亏损。如果民间投资人亏损,他不会找国库伸手,而需要自己承担后果。不能继续经营时,他会变卖自己的资产,让其他人来接手,直到换上能盈利的经营者。

但民间投资需要解决的是自愿的问题。权力可以强迫别人劳动,却从来不能强迫别人投资。古往今来,最有权势的人最强大的人也做不到这一点。投资只能靠吸引,当然,偶尔可能靠欺骗,但也绝非长久之计。

能不能吸引到足够的投资,不仅关系农业的发展,也是一国能否富裕能否强盛的最核心条件。

而要吸引投资,赚不赚钱先不论,最基本的就是要让潜在的投资人相信,他能够取得投资的收益,也能够自由地处分他的资产,换言之,要建立投资人可以自主收益处分的产权制度,并且大力保护产权。

如果投资人不能得到其投资的收益,不要说引进现代化设备,建设现代化农场,就连播种插秧这类事怕也没人愿意去干。人类历史上,有不少从事狩猎采集的部落,从未进入农耕文明。据经济史学家研究,这是因为他们无法建立一种基本的土地产权制度,不能保证耕种人获得其投入生产要素后的所得。农业,究其本身就是财产权的产物。

当年“包产到户”,也是一种产权上的变化,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虽然不是完整的所有权,但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收益。于是,农民愿意投入劳动、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产权变革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短期内就改变了农村的面貌。

后来,随着制造业和城市的兴起,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太高,而收益太低,年轻的农民纷纷外出务工;加之土地承包经营权先天不足,比如不能自由流转,从而不能以土地融资,也不能在自愿的前提下,将之方便地交换到更擅长农业经营的人手中,导致农村资本长期不足,后续改善乏力;而且农村的制度公共品供给不足,特别是产权保护不力,甚至有种种破坏产权的行为,也影响了农业的持续发展。

因此,粮食问题是农业问题,农业问题是资本问题,资本问题是产权问题。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比如说,有很多学者研究农村金融问题,希望能解决农业的发展资金,但农村金融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抵押品,而这不是金融问题,是产权问题。这也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美国的印第安人保护区一直落后不能发展,也是因为保护区土地国有,印第安原住民无法融资,无法改善条件,只能被迫保持原有的生活模式。

有人或许会说,如果让农民享有了可以自由收益处分的产权,那农民都不种粮食而拿土地做别的怎么办?在此还是不多谈经济学原理,只需要看看其他国家,即使实行了土地完全私有,是不是农民都不种地了?是不是农业就落后了?

或者可以反向思考一下,我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是美国。那么,如果把美国的私人农场都国有化,把美国人都赶回农村去种地,不许在城里务工,也不许种粮食以外的作物,那么美国的农业会更发达吗?美国的国力会更强大吗?美国的粮食会更安全吗?

然而,近期的一些措施,如退林还耕,农管等,从目前的新闻报道来看,并不是改革和加强农村的产权保护,而是走在相反的道路上。这不能不让人更加担心粮食安全的问题了。


特别声明

以上所刊登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公众号为非营利性平台,刊发文章仅作学术交流使用,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

对本公众号原创之文章,如需转载或引用该等文章的任何内容,请私信沟通授权事宜,并于转载时在文章开头处注明来源于公众号“经济学原理”及作者姓名。未经本公众号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该等文章。

对非本公众号原创之文章,任何商业运营公众号如转载,请向原创公众号或/及原出版机构申请许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