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北京活动:流火帐篷work-CHOP/ 帐篷剧《续・小D列传》的邀请
流火帐篷work-CHOP
帐篷剧《续・小D列传》的邀请
樱井大造 文/ 韩冰 译
2017年4月,流火帐篷剧社将在北京三个地点举办帐篷work-CHOP并上演帐篷剧《续・小D列传》。请注意,不是work-SHOP(帐篷舞台工作坊),而是work-CHOP(用帐篷和舞台作为匕首工作)。为此,我们正在征集参加者。此次系列活动不是关于帐篷剧的讲义或演员稽古的讲座,全部是围绕帐篷剧的实践。也就是说,从搭建帐篷、制作舞台、大道具、小道具、舞台美术、灯光设置、演出期间后台协力,到拆帐篷、将所有器材装车等等,可以在帐篷现场实践性地学习多种多样的“匕首=技术”。希望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哪怕只参加一天也可以。
(关于work-CHOP的日程详见后文)
“流火帐篷剧社”的前身是“北京帐篷小组”,于2007年促成了“日本野战之月”和“台湾海笔子”在北京的帐篷剧公演《变幻痂壳城》。之后2010年,以“临・帐篷剧社”的名义演出了北京第一出本地帐篷剧《乌鸦邦²》。2013年更名为流火帐篷剧社,在798艺术区上演了《赛博格・堂吉诃德》。2015年、2016年在门头沟区孟悟村的红都酒厂院内先后演出了《流火・十月谭》和《蚂蚁城中村・考》。
2016年,北京帐篷演出《蚂蚁城中村·考》的演出现场
今年四月演出的题目是《续・小D列传》。所谓小D,众所周知是在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出场过两次的那个小D。本想循阿Q的先例写一出“正传”,但因为在这出戏里面有多数的小D出场,所以就成了“列传”。之所以冠以“续”字,是因为在世上似乎已经存在着很多关于小D这个小人物的故事。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成为话题的作品的主人公们,不论男女,可以说几乎都是小D吧?(啊不,这也许是笔者的错觉。)总之,以这个小D作为主角的帐篷剧就是这次的《续・小D列传》。不过在我们的帐篷剧里,所有出场人物都是主角,所以虽然角色名称不同,其实所有出场人物都是小D。
2016年,北京流火帐篷演出前,大家一起画屏风
那么,这个“小D”究竟是谁呢?在原著中,小D似乎与阿Q是同一类人物,但并没有详细记述。如你所知,阿Q是“无所有”的人。籍贯不明,没有家、家人和学历。他的工作是按天结算的农活以及在有钱人家临时帮忙。与其说是“劳动者”,应该说是“补充劳动者”。“补充劳动者”是寄生在农民、打工劳动者的再生产过程中,对其进行补充的存在。同时,也是随时可以成为地主、资本家、军阀爪牙的“佣兵”式的存在。不管在哪种情况下,他们都从一切的“所有”被割离,无法参与社会利益的再分配。只不过,由于身处这种弃置状态,也享有某种“自由”。
在阿Q身上,其表现之一就是“精神胜利法”吧。通常的观点批判“精神胜利法”是奴隶性的体现,然而果真如此吗?原作者也许是在其中包含了某种对知识分子的揶揄,不过仅就阿Q而言,他并不是农奴。虽然他对现实的认识略有偏差,但基本上是基于“自由意志”,宽恕了世界,宽恕了他者,也宽恕了自己。按照现代的说法,具备“宽容”的精神。他所处的时期,是身份制这一“制度空间”的末期,对于被“弃置”在那样一种社会环境的他来说,“精神胜利法”难道不是某种旨在保全自身存在的“紧急避难法”吗?但是,这样的方法和“自由”,在“近代”和“革命”袭来的过程中被迫遭到改变。
一直处于被弃置状态的阿Q,陷入了某种“革命”就要来拥抱自己的,以前他想都没想过的幻想当中。或许可以说那是跳过成为“人”,直接成为“超人”的梦?如你所知在《正传》中,阿Q被迫签名(画圆圈);由于签了名(画了圆圈),阿Q成为一个“个体”(孤),成为被抬上祭坛的“牺牲”(示众)。他没有成为“个人”。阿Q这一存在被切割成一个“个体”,已经无法与他者相连接的“个体”。也就是说,他在迄今的被弃置、被排除的状态上又遭到了隔离。《正传》的悲剧性即在于此。然后,简直犹如耶稣基督一般,阿Q在冷酷的民众的包围中走向刑场。这么说来,原作者在作品集《野草》的《复仇(其二)》中也同样描写了耶稣走向十字架的路程。
——啊又跑题了。这次的主人公不是阿Q,而是“小D”。
2007年,在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进行的帐篷演出
闲话休提。在我们的《列传》中出场的小D究竟是谁呢?小D是小心谨慎的小人物。和行刑前一天能够达观“人生天地间,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阿Q这样的大人物不同。或者,和即使被砍掉脑袋也“挥舞干戚不止”的刑天这样的超人也相距悬殊。他肯定连“精神胜利法”都不具备吧。
不过,当阿Q被公开处决时,小D又在哪里呢?说不定他也来到城里,目睹了阿Q的行刑。在导致阿Q被捕的那起强盗事件发生的夜里,小D也在现场,这在《正传》中有明确的记载。如果在最后的大团圆场面里没有小D,反而让人感觉不自然。肯定是原作者忘记写了。小D不是作为看客,而是作为行刑的补充劳动者在现场,将阿Q的遗体运往无缘墓地掩埋的也必定是小D无疑。(啊不,这也许是笔者的妄想。)
综上所述,《续・小D列传》的序章从在无缘墓地里掩埋阿Q开始。或许有人会觉得牵强附会,但所谓戏剧,就是在“实数”的链条中加入“虚数”。通过加入“虚数”,原本像是一条线的“实数的世界”犹如打开折扇一样,形成二次元的形状。在其中再一次加入“虚数”,就成为三次元的“广场”。这不是“异世界”或“另一个世界”。因为,是“实数”(现实)本身向着纵、横打开,形成了空间。而且,在我们的舞台上出场的小D未必就是《正传》中出场的小D。被处刑的阿Q也未必就是《正传》中出场的阿Q。时间带也像螺旋楼梯的踏板一样,角度发生着错位。总之,我们将从“我们是埋葬了阿Q的小D”这一有着时差、不合时宜、也未必令人高兴的前提出发,进入这一次的帐篷剧场。
2010年,北京帐篷排练现场
话说小D和阿Q同样,是“补充劳动力”或者“佣兵”式的存在。在当下的状况中,就是“新穷民”。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处于资本主义经济下的日常世界,与其说是“现实”,不如说是近未来式的“现动社会”。驱动着“现动社会”的,不是“劳动者”,而是“体系” (system)。尤其在“新穷民”的生存场所中,近未来的“现动社会”已经到来,完全就是当下的状况。这一状况,在据说达到三亿人的“新工人”身上也大致相同。他们“所有”的,唯有作为劳动力商品的自己。但是“现动社会”对劳动者的整个身体并无兴趣,只要求抽出其中有用的部分,并只对这有用的部分支付工钱。这是比所谓“人的异化”更强烈的剥削和榨取=“人的毁坏”,简直像是在提出“你可以不做人吗?”这么荒唐的要求,然而有相当比例的劳动者就陷入在这样的劳动环境之中。可以说,这是从“劳动者”向“补充劳动者”(阿Q或小D)的换位(沦落)。
例如,最近在美国当上了总统的小D (Donald Trump)叫嚣着“必须确保美国的劳动者有工作!”,但他本人正是“现动社会”强有力的推手,真是“夫复何言”。他当然不是为了劳动者的回归,只是试图增加资本家的“佣兵”罢了。嗯,对资本家的戏言没有必要一一注解。现在的劳动者已经在被迫从事着“解释式劳动”了。所谓“解释式劳动”,就是说劳动者需要揣摩把握提出命令的上司的想法和心情,沿着其期待的方向从事劳动。反过来,上司绝不会对下属的想法和心情有所考虑。对无法参与利益分配的补充劳动者的要求标准,已经达到此种程度。
然而,(这是最为切实的问题)新穷民阶层并不团结。在劳务合同上的单独署名,使他们无法从阿Q陷入的“个体”状态中挣脱出来。另一方面,新工人阶层虽然以传统的地缘关系为依托,能够在争取工资时形成团结,却没有去建立能够对抗这一现动社会的新的共同体。因此,新穷民和新工人虽然处于相同的状况,但迄今为止,似乎完全没有建立相互守望、彼此交流的关系的欲望。
2010年,北京帐篷排练现场
那么在我们的帐篷剧中,小D们在“欲望”着什么呢?帐篷是在日常世界的街头打开一个“洞穴”般的场所。这个洞穴不是阿Q陷入其中的那种在孤立、弃置状态上又遭到隔离的“个体的洞穴”。而是人们相互聚集、建立关联,并可以不断出入的“洞穴”。这样的“洞穴”在街头只出现短暂的一瞬。这是未生、未成、未曾命名的“洞穴”,但也是你只要想看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的“已经到来的共同体”。
聚集在这里的,打个比方,是像“水”一样的人们。水的化学分子式是H₂O,但一个H₂O的个体无法形成水。必须有10个左右形成像葡萄串一样的形状,才能作为“水”存在。而且,这个小集团绝不是固定的。每一粒葡萄(小集团的个体),不停地交换着位置,持续着移动。我们“人”不也是如此吗?无法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存在,在身体和身体不断重复着接触、相遇、结合、分别的过程中,才能从“个体”成为“个人”。所谓“个人”,就是必须在这每一次过程中不断重新发明的“什么”吧。为了发明“个人”,需要有小集团;为了使小集团不断流动,需要有“广场”。我们的帐篷就是这样的“洞穴”和“广场”,是只出现一时的共同体。几天之后,将不留痕迹地消失——这是帐篷剧场的特异之处。
2015年,北京流火帐篷演出制作现场
我们不像市民活动或社会活动那样有明确的目标。与此同时,帐篷剧场这种需要投入整个身体的生命活动、重劳动只靠一时兴起也无法完成。我们作为目的的,是它的全部过程。帐篷搭建起来,人们聚集起来,戏剧诞生并转生,不久帐篷解体消失——在这全部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本身才是目的。或者如康德所言:“没有目的的合目的性”。正如“生”并不以“死”作为目的(终点),而是以“生”自身作为目的一样。
说到底,关于“帐篷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在四月流火帐篷现场的劳动间歇再来一起畅谈吧。
补充阅读:
活动策划:北京流火帐篷剧社
联合出品:东京野战之月、台湾海笔子TENT16-18
协办单位:红都酒厂、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新工人艺术团
导演/ 编剧:樱井大造
工作人员:樱井大造、韩冰、申源、张巍、董靖、李君兰、郝若菁、苏荣、冯婧、孙柏、张洪伟、许雅红、杨礼榕、吴亭仪、杨璨鸿、春山惠美、押切MAO、矢野玄朗等
特别感谢:Arian(作曲)、许宗仁(舞台制作)
协力:王秋实、陈曦、爱娃、许多、戴陌、童菲蔷、胡冬竹、陈乃华、周瓒、王超、陶虹屹、阿范、“流火帐篷协力”微信群、爱娃教育、兔房酿造、北京彩云龙印刷有限公司、甄珠服装工作室、群峰(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7流火帐篷work-CHOP活动具体日程
work-CHOP 1 @红都酒厂院内
4月8日、9日 10:00 内容:搭帐篷、做舞台
4月15日、16日10:00 内容:协助后台,观看总彩排
4月16日晚 帐篷演出总彩排
work-CHOP 2 @中国人民大学
4月21-23日 09:00
21日:搭建帐篷、设置舞台
22日:设置舞台,协助后台
23日:拆帐篷、装车等
4月22日 13:00 讲座《鲁迅审美意识的底色》
主讲人:孙郁(人大文学院院长)
4月22日 19:00 帐篷演出《续·小D列传》
work-CHOP 3 @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
4月24-25日 09:00 内容:搭建帐篷、设置舞台
4月26-27日 11:00 内容:设置舞台,协助后台
4月26日、27日19:00 帐篷演出《续·小D列传》
4月28日 09:00 内容:拆帐篷、装车等
4月29日 11:00 地点:红都酒厂院内 内容:将所有工具搬入仓库
活动地点交通信息
北京门头沟区军庄镇孟悟村村口 红都酒业院内
公共交通:
路线一(上图蓝色)
地铁1号线“苹果园”站下车,转乘公交336/977/运通112/运通116,至“三家店西口”下车,换乘964至“孟悟村”下车
路线二(上图橙色)
地铁2号线阜成门、9号线白堆子、10号线西钓鱼台下车,换乘快速公交4号线(阜成门/白堆子口西/西钓鱼台)至“双峪环岛西”下车,往西步行至十字路口再向南约500米,到达“京煤集团”车站,换乘964至“孟悟村”下车
自驾车:建议直接导航“红都酒业公司” 。如果从苹果园叫车前往,费用大概30元左右。
提示:“孟悟村”下车后,往回步行200米左右,见到孟悟村大石碑对面即是红都酒业公司。
人民大学校园内(博物馆前面的广场)
地铁4号线“人民大学”站
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皮村 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
公共交通:地铁6号线“草房站”下车D口出,乘坐公交306/639在“皮村”站下车。
自驾车:建议直接导航“打工文化艺术博物馆”
参加活动的注意事项,请仔细阅读:
建议提前阅读:搭帐篷:手把手教你,一起创造帐篷场
所有活动均免费参加,但食宿费需自理(红都酒厂有少量宿舍床位,需要提前预约)。
服装——请带上擦汗的毛巾、替换的衣服,穿结实安全的鞋子。
工具——请尽量带上工具。(锤子、锯子、钳子、裁纸刀、螺丝刀等等)
此次工作坊并非手把手的教学。会做一些说明,但基本上要靠参加者自己在旁边观看学习,理解后再参与作业。
不会统一上保险。请自己多注意安全。也有一些重体力劳动,但请不要勉强。现场有各种作业,力气大的人、力气小的人都请量力而行。
只有每天的唱歌,希望全体成员参加。发出声音,意识到自己身体深处的声音、鸣响,这不仅是帐篷剧的演员,也是所有帐篷剧参加者的基础。
所有活动建议提前报名,具体报名信息:
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流火帐篷(ID: liuhuotent)
留言报名,或发短信至:150-0122-3417
报名时请务必写明:
姓名/微信名称+人数+参与日期及内容+手机号码
报名成功将收到回复
北京流火帐篷剧社的所有开销均为成员自己承担,为保持独立运作,不接受商业/政府/社会机构的赞助,以“弱小的力量”坚持行动。活动均免费开放,只接受个人现场捐赠或微信赞赏。
延伸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 可见 2016年演出情况
微信号:流火帐篷 ID: liuhuotent
#识别二维码,关注北京流火#
北京流火
2007年秋,樱井大造率日本野战之月及台湾海笔子在北京搭起帐篷,进行帐篷演出《变幻伽壳城》,随后成立北京帐篷小组。
2010年8月,北京临•帐篷剧社在皮村演出了第一个在地原创的帐篷剧《乌鸦邦2》。
2013年7月,更名后的北京流火帐篷又创作了第二出帐篷剧《赛博格•堂吉诃德》。
2015年10月,北京流火在小毛驴乡土学园进行了帐篷试演《流火•十月谭》。
2016年7月,北京流火进行第二次帐篷试演《“蚂蚁”城中村·考》。
2017年4月,北京流火将带来正式的帐篷演出,敬请期待。
如果你对北京流火和帐篷剧感兴趣,
请给我们留言或者邮件联系
liuhuotent@163.com
转载请联系公众号取得许可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