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作业 | 电影读城——基于电影视角的城市意象探究

章诗谣等 空间人文与场所计算
2024-09-04

由何捷老师主讲的天津大学硕士研究生选修课“空间人文与数字人文”共32学时,包括授课、讲座及讨论课。与平行的英文版课程“Spatial Humanities and Digital Humanities”于19-20学年春季学期首次开设(本年度英文课程由于疫情原因延缓一学期开设),是国际上极少数的几门“空间人文”(spatial humanities)专门课程之一。课程内容通过数字化手段记录、展示与研究社科人文与空间场所问题的国际学术潮流,训练硕士研究生学习数字化技术在史学、考古、文化遗产、社会文化与行为等方面应用的前沿理论和方法。

6月1日和8日,本年度课程作业进行了共18项结组大作业的汇报,并特别邀请数字人文与空间人文领域知名学者——南京大学陈静副教授、南京大学陈刚副教授、和山东大学邱伟云副研究员担任评审嘉宾。公众号近期从中选取十二个优秀作业陆续刊出,部分作业的精华版内容曾由“零壹lab”公众号整理首发,本公众号的推送将完全展示作业演示文件原貌,并记录评委点评与讨论。敬请批评指正。




电影读城——基于电影视角的城市意象探究

章诗谣  尚筱玥 吴韶集

    本研究通过统计金像、金鸡、百花奖三大电影奖入围电影的城市分布、内容文本、评分标签等数据,试图解读不同地区及城市在电影中的呈现方式及变迁,并探究背后的政治经济因素以全面多元地了解电影对城市意象地建构与塑造。并选取三大奖项出现频率最高且有鲜明城市特色的重庆作为小尺度案例来解析电影视角下的城市意象及被遗忘的城市记忆。


StoryMap链接:

https://arcg.is/1TSfHH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







影片评分分析——金像奖

根据我们从收集的从1982年-2020年这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豆瓣评分数据当中选取了四个指标作为分析的依据,分别为每年金像奖入围作品当中豆瓣评分最高的数据、评分最低的数据、平均评分以及最佳影片评分。我们将豆瓣评分的高低视为观众对于影片的喜爱程度。

从这四组数据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金像奖设立之初,其最佳影片与观众最喜爱的影片的重合度很高,从1982-1997年间的16届金像奖当中,这二者有10次重合,说明此时的评委评审角度与观众的欣赏角度较为统一。从1998年至今的23届金像奖当中,二者仅有3次重合,这说明金像奖最佳影片的评审要求开始逐渐与观众的审美相脱离。

将评分最高影片与最佳影片的制片国家/地区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当二者重合度较高时,两者均为香港本土制作的电影,而随着2002年杨德昌导演的《一一》获得最佳亚洲电影提名开始,最佳亚洲电影以及随后的最佳两岸华语电影成为了最受观众欢迎的影片奖项。这一奖项的制片方大多数为内地以及台湾地区,从2002年至今的19届电影节中,香港本土电影仅有6次成为最受欢迎的影片,而在此期间最佳影片仅有1次为非香港制片方制作。因此不难看出金像奖最佳影片的评审首先要求该影片为香港本土制作,而随着内地和台湾等地区电影制作水平的提高,这无疑导致了金像奖最佳影片的可信度下降。

香港的经济随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在中国整体的经济地位不断下降,其电影业也很难不受到影响,我们可以看出在最近的评审当中,即使是香港制作的电影,也启用了很多内地、台湾的演员及制作团队参与,可以说在1997年之前那种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已经终结。而2020年内地影片《少年的你》斩获金像奖最佳影片也可以从侧面说明金像奖评审条件正在发生改变,香港的电影人开始接受这一现象。

从数据来看,金像奖在当前正在不可避免的全国化,而逐步淡化了自己作为香港本土电影奖的香港印记。

影片评分分析——金鸡百花奖

金鸡奖和百花奖是内地历史最为悠久的电影奖项,从1962至今已举办42届,我们在其入围影片的豆瓣评分数据当中选取了三个指标作为分析的依据,分别为每年入围作品当中豆瓣最高评分、最低评分以及平均评分。我们将豆瓣评分的高低视为观众对于影片的喜爱程度。

与香港电影金像奖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金鸡奖和百花奖的电影评分上限较大,下限也会更小,其评分的稳定性从图上可以看出是较为不稳定的。当然这两个电影奖也会出现疑似其他因素影响电影评选的现象,例如2011年的金鸡奖最佳影片《飞天》题材与中国航天相关,但是其评分为3.2分,是当年所有入围影片当中的最低分,这至少说明大众对于该片的看方与评委们的看法截然不同,而在金像奖上并没有发现如此极端的现象。

同时这两个奖项的制片团队的来源主要以大陆本土团队为主,在近些年会有少量的香港电影如围;这说明内地的电影团队迭代较为顺畅,未出现香港电影的那种去本土化的现象。

从金鸡奖和百花奖两个奖项的对比而言,在2005年二者接替举办之前,虽然百花奖的历史更为悠久,但是金鸡奖所评选出的影片相对更受大众的欢迎。






点评意见

何捷、邱伟云、陈静、陈刚

邱伟云老师:

看完后觉得很好用,它可以结合现在的电影旅游或者是公众史学中的电影史学,通过电影去帮助现在的人们去凝聚各种记忆。电影读城故事地图的表达有很好的作用,历史系会很大程度借鉴这样一种方法。有一个问题是,城市地区的文字云,有没有观察到讯息与想象不同的现象,这有点像给城市贴标签,是一个值得反思的现象。


陈刚老师:

这个工作非常的好,特别喜欢里面的重庆城市意象的部分,研究还在继续深入,期待有更好的部分。


陈静老师:

storymap交互设计和内容这一组最好,内容丰富度高,数据表达清晰,画面设计风格也比较大方,而且在上面可玩的东西比较多,能清晰的看到比较好的电影介绍。

但是这个电影读城的主题,前面部分基本都在讲电影跟各个城市的关系,其实真正说读城这个层次也就是重庆的城市意象。城市意象的电影有叙事,有情绪,有地点,现在给到的都是实体地点。重庆的三个意象没有惊喜,需要明确什么构成了意象,更多切入到电影叙事表达和画面镜头上。比如疯狂的石头整个影调都是灰色的,因为重庆是雾都。电影是一个很奇怪的表达城市的东西,导演拍东西时会有主观意识,电影可以看到当时的人如何去理解城市,要避免跨越电影意象去分析城市,熟悉导演取景角度,拍摄手法,镜头语言,每个人放进电影里去看每个人构建的城市意象。

电影是个综合艺术,但是关于音乐的问题一直被忽略,如何把它放到一段空间去表达,还是要讲到意象本身和电影中间表达的关系。




任课教师:何 捷

课程助教:马昭仪


编辑 / 王超群

校对 / 张宇程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空间人文与数字人文课程作业终期汇报

网红文化引导下城市消费空间的时空特征和影响机制研究

纸上中土--中土世界数字地图集

CSI犯罪现场:纽约影集中犯罪事件呈现与空间关系

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空间可达性与社会活动关联度分析

像见昆仑:基于VGI数据的宁海步道户外旅游者的视觉景观感知偏好研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空间人文与场所计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