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2019,中国的生意变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进击波财经 Author 沈帅波

文章来源:进击波财经

ID:jinbubo

作者:沈帅波



2017⇆2019,突然毫无征兆地刷屏了。


唤起了我们对时光的惋惜。忽然之间,才明白原来很多东西都真的已经过去了。


除了生活和感情,生意其实也是这样。


蓦然回首中,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01

最后的疯狂 VS 回归常识




2017年是50%以上的基金最后一次募到钱的日子,到了2019年的此刻,早期投资约等于消失了。是的,你没有看错,半数以上的基金,募到的第一期基金也是它最后的一期。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一轮产业“革命”,从而诞生的红利在2017年基本消失,但是当时还有很多人抱有幻想。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最后的“疯狂”。


回归常识是2019年的主旋律。2019年的今天,母基金开始做直投了,因为他们发现找个不专业的中间商不如自己干。与此同时,基于上一个爆发期诞生的“风口论”和“赛道理论”,以及过去美元基金的“打法”,正在失效。



02

投机主义 VS 长期主义




2017年,房地产经历了2015年-2016年的疯涨期后,现在趋于平稳。同年股市也传来了“消息”,因为很多人理解的常识是房子不涨,股市必涨。


在过去几轮“放水”中,确实有一批人发了财,并且他们认为这才是“正路”。而事实上是,靠运气赚的钱,都得靠实力赔回去。


长期主义的思考的出现,本质上也并不是因为人突然变得高尚起来,而是一来短期思维的套利空间正在快速消失,逼得你必须长线思考;二来长线思维并不是短期不作为的对立面,而是一种基于复利思考的商业模式。


很多人一提长期主义,就皱眉头,觉得我现在得活下去啊,不让我赚钱怎么行,但真正的长期主义并不是让你当下不要赚钱,而是不要去赚当下的最后一个铜板,把充分的精力留给未来更广阔的天空。


所以说到长期主义,并不是一种高风亮节,无欲无求。事实相反,是谋大事者,不逐小利。


做生意,你需要花的心思是组织的建设、产品的研发、品牌的深度、供应链的搭建以及所有与业务本身相关的事情上了,因为你再也“骗”不到钱了。



03

聚焦一线 VS 下沉市场




2017年的时候,中国主流媒体依然只关心一线市场。这两年,编者一直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一线市场并不代表中国,下沉市场值得被尊重。从一开始没有什么人相信,到现在慢慢形成了共识。


到了2018年下旬,下沉市场概念被迅速引爆。站在2019年的尾声,编者觉得还在讨论下沉市场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因为事实上有一批“隐形冠军”已经基本占据了核心优势。另外一批巨头用资本和资源优势,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优势更快得抢夺了一大批用户。


可以这么说,下沉市场的基本面已经彻底改变。下沉的红利吃光之后,中国商业正在进入一个更残酷的“厮杀”。



04

单点突破 VS 全面战争 




如果2017年的时候,靠“单点突破”还能奏效的话,站在2019年的尾声可能“全面战争”才可以形容目前的局势了。


“单点突破”能够奏效的场景是“大玩家”比较薄弱的环节,而过去的四、五年,“大玩家”真的比大多数小创业者更拼,进化更快。所以在诸多行业中,“单点突破”在实操中难以奏效。


“全面战争”是一款桌面时代的风靡全球的策略战争游戏。它讲究的是“玩家”在战术、发展、技术、战略等各个方面都能够优于对手,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


我们看到越来越少的初创企业活下去,本质上是因为他们扛不住“全面战争”,在绝对的“火炮”优势面前,迂回躲藏是没用的。


但未来还能不能创业?是可以的,它属于成熟的专业团队创业。


在垂直细分领域,那个领域没有特别强势的对手,比如在“巨头”不参与的领域,或者等待下一轮技术迭代与革命的到来。


同时,并购潮再一次出现,其实并购的逻辑一部分是对于彼此来说“打仗都不划算”。商业世界正在从“合久必分,进入分久必合”的一个小周期。


2019年11月26日消息,LVMH集团已与蒂芙尼达成最终协议,LVMH集团将以每股135美元,合计为162亿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蒂芙尼。


事实上,LVMH集团可以成为全球中产阶级的收入“回收计划”领导者。


不信看下图,包括Rimowa等等品牌都在近些年被其收入囊中。



下面编者又整理了一张联合利华集团近年收购的目录表,而在早几年,联合利华集团和宝洁公司都抛售了一批品牌。这就是商业,如此循环往复,无穷尽也。




05

爆发式增长 VS 存量深耕




2017年最热的词之一是爆发式增长,好像没有爆发式增长就完全不值得做一样。


站在2019年底,短期内爆发式增长是不太会出现了。


回到客户价值上,因为现在客户都见过世面。真诚会变得更为有价值,而真诚体现在产品上,体现在服务上,体现在价格上。


2019年-2020年是拉拢“存量用户”的最关键节点。过了这个点,你的消费者可能就被另一个同品类的竞品彻底抢走了。这不是危言耸听,要向酒店和航空业“学习”做用户深耕,向日本服务业“学习”服务的细节。



06

估值 VS 现金流 




目前还没上市的一大批明星企业,如果上市一定会“破发”。因为他们在2017年前后,拿到的是不合理的一级市场估值,已经超过了二级市场的合理接盘价格。所以有的投资人可以说是“打肿脸充胖子”了。


现金流是现在最重要的事情。理论上只要现金流一直为正,企业就能熬到下一波巨大的浪潮的出现。



很多时候,好企业离崩盘就在一线之间。大家务必看好自己的现金流了。


看好现金流不等于不花钱,这是很多人搞不清楚的事情。


估值什么的就忘掉吧。独角兽都快没角了,只剩兽了。



07

人口红利 VS 人口焦虑




2017年以前,中国企业挂嘴边的就是“人口红利”四个字。不过大多数人讨论的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经过两年的发酵,“人口红利”已经变成了“人口焦虑”。


中国目前的社会年龄中位是在40岁,在1980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只有22岁。


不过德国现在的社会年龄中位数是48岁,西欧和东亚老龄化尤其突出。



这个问题要分两方面看,一方面确实急需改善,另一方面因为中国的“体量”巨大,虽然今年新生儿下滑到了1100W左右,但是依然约等于两个丹麦的人口(丹麦580万人口)。


中国的年轻人的总数依然超过美国全国人口。


整个90后是1.9亿左右,整个00后是1.4亿左右,这两个加一起是3.3亿了,美国总人口3.2亿。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知道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都在老龄化。


故而,从这一个绝对数的侧面来看,中国还有很大的腾挪空间,另外中国企业抓住任何一个维度的人群,都是几千万级别,乃至几个亿级别的体量。



08

扩张 VS 裁员




2017年的时候,企业都在大举扩张。2019年就进入了裁员收缩,现在好多企业都已经“入不敷出”了。


目前核心的问题是在于基础无不可替代性的脑力劳动者并不多,所以企业在核心岗位和骨干位置并招不到人。但是每年数以几百万计毕业的大学生,其实不具备核心岗位的能力。


脑力从业者的“宿命”就是如果你想获得自己价值的“溢价”,那必须在水平上优于90%的脑力劳动者,而不是在平均线上徘徊。


另一方面,现在中国最缺的是技术人员,蓝领可以活得很体面的时代正在到来。


从2017年-2019年,

再回首,我心依旧。

再回首,恍然如梦。


从2017年-2019年,

中国的生意变了。

但是我们见证了更多的人回归理智。

见证了更多值得尊重的企业走向了“前台”。

这便是中国生意的“底盘”。




-END-




推荐阅读

经济大势,行业动态

世事经觉,见微知著

独立观点,分享共享


分享每一份收获

本文系“赵民微分享”公众号转载文章,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