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最牛地级市,也犯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功夫财经 Author 江南小袍子

文章来源:功夫财经

ID:kongfuf

作者:江南小袍子



苏州,一座充满传奇的江南城市,古老而又现代。“上有天堂,下游苏杭”是人们对“她”最大的赞誉。


说“她”传奇,是因为改革开放后,苏州仅仅用了十几年时间,就从“上海后花园”变成了“世界工厂”。至今,苏州还是唯一一座GDP挺进全国前十的地级市。


说“她”古老,是因为“她”有250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元素至今是许多人对“她”的印象。


说“她”现代,是因为工业园里的现代化工厂,金鸡湖畔的高楼大厦,还有上百公里的地铁线路在这座城市里不断“生长”。


然而,被誉为“天堂”的苏州,如今却有一些人、一些企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不得不选择离开。


繁华的“姑苏城”,再一次走到了发展的紧要关口上。



01

工业园依然火热

但这次不是机器的轰鸣声 




2019年9月的一个下午,一位在苏州的网友询问苏州附近哪个城市更有投资价值。几番交谈之后才得知,他手上虽有十几万存款,但他买不起苏州的房子,只能在苏州周边的湖州、嘉兴寻找机会……


曾几何时,许多在上海买不起房子的小白领,将目光放在了昆山、苏州等临沪城市。希望通过在江苏买房的方式,实现“留在”上海的梦想。现在,一些在苏州上班的小白领,也不得不寻找临苏城市来安放自己小小的“苏漂”愿望。


在苏州的另一群人中,“节节高升”的房价为他们带来了许多兴奋。从2015年年初开始,苏州的房价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般”,迎来了最强一轮上攻趋势。二手房均价从原来的1.3万/平上涨到了2019年5月份的将近2.7万/平,翻了整整一倍。


在苏州人最骄傲的园区,不少热门楼盘的价格早已突破5万元。为了遏制不断上涨的房价,苏州市政府自今年5月份后连续出台“降温”政策:非本市户籍居民限购、购房人限期内不得转让、加大土地供应保障力度、加强存量房交易合同监管和税收征管、延长学区房学位年限等等办法,悉数用上。


但是从第三方研究机构提供的数据来看,这些措施延缓了上涨速度,却没有完全控制住房价。


2019年10月,苏州的二手房均价已经攀升到了2.9万/平。在一些了解苏州经济的专业人士眼中,不断高涨的苏州房价正是苏州经济持续向好的表现,高房价代表了世人对苏州的认可度,以及苏州在中国城市中的地位。


但对另外一些人群来说,节节攀升的房价开始成为他们离开这座城市的缘由。只有一些头脑清醒的人还记得当年苏州是如何发展起来的,现在又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02

造就苏州经济奇迹的

三个历史故事




看懂苏州经济当下的困境,就要从苏州发展的3个历史故事说起。


▲1978年-2018年苏锡常三市的GDP增速  

数据来源:苏州、无锡、常州统计局


19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全国,基础条件较好的苏南地区,率先迎来了第一波增长。


彼时,一些有敏锐意识的农民看到了当地薄弱的工业基础,在原有的生产队组织中办起了社队企业。没有工人,他们就从农民中“转化”;没有资本,他们就以集体名义筹资;没有技术人员,他们就在周末从上海聘请。就是这样“接地气”的处理方式,他们抓住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空隙,利用靠近上海的地缘优势、人才优势以及当地的富余劳动力,就地形成自己的生产力。在物资十分短缺的背景下,当地创办的大量的社队企业迅速成长起来。


1984年3月,经中央批准,这些社队企业更名为“乡镇企业”。这就是日后闻名全国的乡镇经济一词来源。


经过几年发展,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工业经济蓬勃发展起来,走出了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独特发展路径,被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称为“苏南模式”。


根据统计局数据,从1978年到1990年,这12年时间,苏州经济增长了6倍多。这一时期,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保持了齐头并进的态势。


然而,乡镇经济的局限也很快就暴露出来。


就在“苏南模式”遭遇瓶颈期之时,苏州的第二个传奇开始上演了。这一次,苏州开始展现自己的惊人能量,拉开与无锡、常州的差距,坐稳新时代江苏经济的“龙头老大”。


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国内政经局势风云突变,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的信心产生了一定的动摇。1990年4月,上海市政府终于宣布了开放浦东的消息,向世人表明了中国继续奉行改革开放的决心和恒心。浦东大开发的消息发布之后,整个西方世界为之一振,大量资本开始进军“长三角”,回到几十年前他们曾经布局中国的“东方大本营”。


此时的苏州人没有闲着,而是在寻找新的机会。在地球另一头,敏锐的新加坡人也嗅到了新的发展机会,希望在中国找到一个地方,按照“新加坡模式”建设一个园区。


1992年3月,李光耀带着当时的副总理王鼎昌和李显龙来到中国,名为访问,实为考察。从中国的大江南北走了一圈之后,这些新加坡人还是比较中意上海。毕竟上海当时经济基础最好,交通便利,人才优势明显,在国际上也有较高的知名度,投资上海更有保障。


等李光耀回国后,留下的李显龙在上海继续观察,在助手的建议下,他决定到上海周边走一走、看一看。作为纯粹“私人旅游”的李显龙一行来到苏州后,由当时的苏州市长章新胜和市人大的吴克铨亲自接待。就是这一次接待,让新加坡人对苏州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比较了苏州城市周围的几块地之后,最后选择了苏州老城区东边的一块湖多水密的地方,日后闻名全国的苏州工业园就被确定下来了。


1993年5月11日,李光耀再次访华,在苏州竹辉饭店和中方正式签约。这个项目的金额高达200亿美元,以当时的汇率计算,相当于1600多亿人民币。那时的1600亿,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时苏州一年的GDP也才500多亿。事实上,让苏州人兴奋的不只有钱,还有新加坡人带回来的园区规划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先进的企业融资、生产、销售、管理模式。


以园区建设为例,当时的中国人普遍一边规划、一边建设,缺乏前瞻性。新加坡人是一步到位,从园区建设的第一天,道路、消防、通讯、绿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在外商入驻园区前就必须按照世界现代化工业城市最先进的条件配备好。


▲1990年-2018年我国出口总额与GDP比值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造就苏州传奇的第三个故事则是中国加入WTO。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文件,标志着中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


加入WTO虽然不是苏州独有的故事,但却是苏州传奇的“放大器”。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开始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大国。国际贸易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开始凸显,日后财经新闻中常说的“三驾马车”就是从这时候形成的。


这一经济趋势的形成,对于苏州这样“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城市而言,就是“引擎加速器”。成本较低的土地,熟练的工人,便利的交通,价格较低的运输(近上海港),完善的基建,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商都看中了苏州的巨大优势。在苏州这片土地上纷纷投资建厂,形成“上海总部到苏州工厂”的发展模式。来到“长三角”的外资企业会在上海进行营销、管理、宣传和交易,然后去苏州的工厂进行生产组装,之后通过陆路运往上海港,再从上海港将货物运回本国或者发往世界各地。


就这样,苏州成为我国重要的电脑、手机、存储设备、化妆品、家电、服装等产品的生产基地,一座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飞利浦、诺基亚、阿迪达斯、希捷、强生、三星、普利司通、欧莱雅、松下……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国际大牌都是苏州制造业“神话的缔造者”。


▲1990年-2018年苏州出口总额与GDP比值  

数据来源:苏州统计局


需要注意的是,出口依存度仅仅是出口总额与GDP比值,不是出口增加值与GDP比值,超过100%是可能的。受此影响,苏州的GDP对出口的依存度高达154.5%。历史最高值出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前一年2007年。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苏州经济达到了改革开放后的巅峰。


在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三年,苏州GDP在全国的排名从到第7名上升到了第5名,并一直保持到了2009年。



03

负面因素内外交织

苏州“神话”终结 



21世纪初期,苏州经济一路高涨之时,突如其来的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并最终演变成二战后全球最大的经济危机。其影响之深远,足以改变世界区域经济格局。


苏州也不例外。全球金融危机以后,苏州的出口陡然下降,随之而来的是苏州经济的下滑和外商投资的减少。虽然随后的4万亿投资,止住了中国经济的“下滑步伐”,但是全国的区域经济格局已然发生质的变化。中西部省会集体崛起,东部沿海城市开始集体步入低速增长期。


重庆、成都、武汉、长沙、郑州、西安、合肥,这些中西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就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实现“赶英超美”的。


重庆从2008年的全国第7位上升到了全国第5位,取代原先苏州的位置,并逐步拉开差距。成都、武汉双双齐头并进,在“你追我赶”中,从全国的第14名、第12名跃进到全国的第8名、第9名,并逐渐缩小与苏州的差距。


名次上升最为迅速的当属长沙、郑州、西安和合肥。2008年,四座城市全国排名分别为第23名、第22名、第36名和第49名。2018年已经上升到全国第13名、第17名、第21名和第26名。除郑州外,另外三座城市的名次都上升了超过10个名次。


如果说,外需的减弱会随着全球经济恢复而逐步复苏,那么苏州自身不断上涨的土地成本和用工成本,则给苏州的经济根基——制造业带去了“沉重的打击”。


在苏州的大量外资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追寻低要素成本而来,一旦劳动、土地这些生产要素快速上涨,他们就有继续迁移的可能。


与需求减弱带来的经济衰退相比,成本推动型带来的经济衰退更加难以治理。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除了过度“学习”凯恩斯主义(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之外,全球石油危机带来的“要素成本”上涨亦是重要动因。根据统计局数据,2008年苏州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986元,2018年上涨到7844元。2018年,相当于2008年的2.6倍。同期越南的平均工资仅相当于人民币1783元,不到苏州的1/4。


与劳动力成本一同上涨的还有苏州的房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苏州房价都是“长三角”地区的“洼地”。但是如今,苏州房价已经领涨“长三角”,仅次于上海、杭州和南京,超过了曾经房价很高的宁波、温州。在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双重作用下,一些企业难堪重负开始从苏州撤离……



04

强省会时代来临

苏州该如何应对




前面,我们说到中西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趁着外需减弱,东部沿海城市劳动、土地成本上涨的机会,快速崛起。其原因除了中西部城市承接东部城市产业转移之外,各省正在推行的“强省会战略”成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一方面,中西部地区不像东部沿海城市,缺少港口,无法利用物流优势发展制造业,多数城市不具备大规模建设的条件。另一方面,大城市在争取国家资源支持和吸引各类经济要素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因此,“集中力量办大事”成为他们的共同的选择。正是在这样的考虑下,“强省会战略”开始流行起来。


▲苏州和中西部主要城市GDP数据对比  

数据来源:重庆、苏州、武汉、成都统计局


成都、武汉、重庆、西安,甚至曾经不起眼的长沙、郑州、合肥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崛起。


个别优秀者如成都、武汉、重庆、西安和郑州在自身越来越强的实力支撑下,最终拿到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名号。


看到中西部省会的集体崛起,东部省份的省会们也开始“眼红”了,“强省会战略”逐步蔓延到东部省份。南京、杭州、济南、福州等城市开始“或明或暗”的实施这一战略。其中,2019年1月济南“吞并”地级市莱芜,就是这一战略最显眼的“信号枪”。


在江苏省内,南京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崛起。


1992年,无锡GDP超越南京,南京成了江苏的“千年老三”,但是2013年,南京的GDP重新超越无锡,跃居第2位。


▲南京和苏锡常2000年-2018年GDP  

数据来源:各市统计局


同时,南京和苏州的经济差距也在逐步缩小。2008年是苏州经济的巅峰,那一年南京的GDP仅为苏州的54.53%,是南京与苏州比重的历史最低谷。此后,属于“南京的时代”来临,2018年,南京的GDP已经上升到苏州的68.94%。


▲南京和苏州GDP比值  

数据来源:南京和苏州统计局


作为省会城市,一方面,南京有着全省最好的人才、教育、科研、医疗和文化体育资源,在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另一方面,南京是全省政治中心,可以充分调动全省资源来发展自己。


然而,苏州并不具备这个优势。


我们看到过去四十年,苏州经济真正发挥优势的是改革开放初期“苏南地区”的制造业空白和苏州人的资源整合能力;是浦东大开发后,苏州离港口近的优势,离上海近的地缘优势,以及苏州相对于国外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是苏州人一直以来审时度势的态度和善于利用机会的勇气。而前两个优势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只剩下苏州人优秀的精神气质和资源整合能力。


因此,可以预计,未来南京在江苏的经济地位还将继续上升。至于苏州能否保持自己的优势?能否发现新的增长机遇?能否迎来第四春?则要看苏州人民如何应对。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许这一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在这里不妨留给读者朋友们自己思考。




-END-




推荐阅读

经济大势,行业动态

世事经觉,见微知著

独立观点,分享共享


分享每一份收获

本文系“赵民微分享”公众号转载文章,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