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KEY编辑部故事:我做的书VS我读的书|世界读书日特辑

编辑们@ KEY可以文化 2022-04-16
4月23日对于世界文学而言是一个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日子。1616年的这一天,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维加相继与世长辞,此外,这一天也是其他一些著名作家的出生和死亡日期。因此,1995年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决定在这一天向全世界的图书和作者致敬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就此设立了“世界图书和版权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鼓励每个人发掘阅读的乐趣,让全世界更加尊重那些为促进人类社会与文化发展作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人们。

今天,KEY编辑部的小哥哥小姐姐们空降「世界读书日特辑」,和大伙儿聊聊最近手头正在编辑,或是刚编辑完的书,此外他们还公开了近期正在阅读的书籍,一起去围观~

ps:文末有小KEY的世界读书日活动,不要错过!




可以编辑 火山


我在编辑


《男孩》

[法]马库斯·马尔特 著

黄雅琴 译

预计2020年7月上市


一个出生在法国南部的野孩子,无名无姓,母亲去世后,在命运或是天性的驱使下,野孩子踏上了旅途,一路遇到了很多人,男孩也模模糊糊开始了解到生活是由什么组成的:几多欣喜,几多波折;几多欢聚,几多离别。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恐怖的大屠杀、人类的极度疯狂和我们所谓的文明。这是年轻灵魂的一段旅程,懵懂间经历了铸就历史的大小事件,几分机缘巧合几分随波逐流之中它开始觉醒。《男孩》是一本着眼于世界的伟大小说,也是我最近几年来编辑出版的法国小说中非常独特的一本。


我在阅读
《三个女人》[奥地利]罗伯特·穆齐尔 著朱刘华 译译林出版社
最近读穆齐尔的书比较多,作为和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齐名的20世纪现代派作家,穆齐尔似乎得到的关注没有那么多。除了他最知名的《没有个性的人》,穆齐尔的许多短篇也非常精彩。《三个女人》是三篇以女性名字命名的中篇小说,这三个女人,都仿佛一场梦境,似乎时刻会唤起你内心风暴的命运的非理性部分,也是男性视角注视下人的自我拯救和审视可能存在的出路,只是这出路的落脚点放在了三位虚构的女性身上。就像小说里所说:“这自由和空荡的不动穹顶下,人世生活的一个个偶然事件微不足道地演绎着。它们常常变成梦,或者原本就是梦。”






可以编辑 海麗子


我在编辑
《白雪公主的简历》陈丹燕 著预计2020年5月上市
在阅读这本图文小说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毕加索的绘画,作家用游移的目光观察着她的主人公们的境遇、感情、心理以及与周围人关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维度。当照片里的场景生发出了一系列故事的时候,虚构的书写在可触可感的空间氛围里拥有了真实的温度。在这些组合起来的碎片形态里我们或许很难捕捉到故事的全貌,然而在反复描摹的对“物”的寄托中,在哀伤的中年况味里,在对旧时光的凝视之下,我们却能感知到故事在精神气质上的真实感。或许可以向绘画艺术借词,称它为一部“立体主义的小说”。

我在阅读
《鳄鱼街》 [波兰] 布鲁诺·舒尔茨 著林蔚昀 译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可以想象布鲁诺·舒尔茨在写作的时候是如何像他在绘画时一样打量他的描摹对象的,同时作为一个画家,他的那些灰蒙和冰冷的日常物件中常常带着一种孤独的静物感。当他的人物——那位总是干枯的、神情迷惘、心不在焉的“父亲”出现在画面里的时候,这个场景便拥有了合理化的故事性。这个“孤独的英雄”常常陷入自己的冥思当中,他用令人捉摸不透的行为——研究火的实质、沉迷于养鸟,捍卫着正在失落的诗意理想。这样的阅读给人一种陌生感,正是这种陌生使它们区别于平庸。







可以编辑 小卡


我在编辑
《我的左脚》[爱尔兰] 克里斯蒂·布朗 著李灿 译预计2020年6月上市
如果你也喜欢丹尼尔·戴-刘易斯,那你一定也知道电影《我的左脚》。电影就是根据这本同名自传改编的。(小小声吆喝一下,快要出版啦!)布朗是脑瘫患者,不能正常说话、走动,双手更是形同摆设,全身只有左脚灵活如常人。拍摄期间戴-刘易斯为了把布朗演活,坚持一举一动都模仿他。传说布朗的哥哥曾透露,布朗和朋友去喝酒的时候,酒友会帮助他上厕所,还贼兮兮地提出要让戴-刘易斯也全套体验一下。后者的回答是“滚……滚……滚你的”。但就是凭不自由到这个程度的躯体,布朗却以强烈的热情抓住了绘画和文学的方舟。墙裂推荐大家都来读一下!
我在阅读
《菰蒲深处》汪曾祺 著河南文艺出版社
汪曾祺写故乡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干净自然,不造作。《受戒》一篇尤其好看,这是一个极其健全的人才能写出的人间烟火。许多评论喜欢讲汪曾祺的文字平白如话,只要读了才晓得这个平白如话多么妙,又多么难。他的幽默感也并不喧嚣,非要说的话,是人畜无害的小白兔笑眯眯让人扎心的(大误,划去)戏谑。比方《受戒》那个不讲戒律的庙里边,和尚们也打牌,“牌客除了师兄弟三人,常来的是一个收鸭毛的,一个打兔子兼偷鸡的,都是正经人”。我都能看到写“正经人”时候的那个坏笑。







可以编辑 易蕉蕉


我在编辑
《武士》[日]远藤周作 著林水福 译2020年1月出版
《武士》是一部牢牢抓住读者情绪的作品,直至编校完成后,我仍然感到自己沉浸在故事的氛围中。远渡重洋的两位主角,武士长谷仓与通译贝拉斯科,处事态度似乎截然相反:前者无所适从般被动接受一切,后者用尽全力主动开辟道路,然而他们都是走在同样的路上——为了想要守护的东西而在漂泊不定的现实中咬牙前进。这也正是千万人所走的路。或许蚍蜉之力无法撼动高高在上的力量,努力和忍耐会被现实背叛,但我们不孤单——对逆来顺受的武士而言,有陪伴在身边一起流泪的人;对积极求索的通译而言,“我曾经活过。我不后悔!”。
我在阅读
《暗夜行路》[日]志贺直哉 著李永炽 译
海南出版社


《暗夜行路》是一本随时可以拿起来阅读的书,波澜不惊的叙述会让心情很快平静下来。主人公谦作不是为生计奔波的人,年轻的他终日与朋友们谈论着文学创作,在小酒馆过夜。没有特别的事发生,没有令人头痛的重担,生活似乎是自在闲适的,但不知为何,故事的字里行间总是透出疲倦感。在朋友身边,在闲暇玩乐中,谦作始终给人疏离的印象,似乎有莫名的烦躁,似乎在和什么看不见的东西斗争着。所谓“黑暗”究竟是什么?故事的节奏让人不急于看破。但主人公心绪的微妙波动,隔着遥远的时空,在迥异的背景下,会神奇地让人感到共鸣。






可以编辑 余舱


我在编辑
《丑闻》[日]远藤周作 著林水福 译2020年1月出版
从谷崎润一郎、坂口安吾、太宰治再到远藤周作,日本的文学大家好像都对推理小说有着迷般的执念。(笑)远藤周作就在《丑闻》这本书中首次采用了推理的手法,读者自觉化身侦探一步步被带入主人公的内心。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二重身的神秘现象、恶的极致美学,以及远藤特有的对罪与罚的探讨,恐怖小说和推理小说中的王道要素都能在书中寻到踪迹。当然与远藤打过常年交道的读者应该会察觉书面后的真实意图,推理出这本书的内在含义大概是他留给读者的“最后的致敬”吧。
我在阅读
《千古文人侠客梦》陈平原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这是一本从题目就可窥见气质的书。千古文人从唐宋到二十世纪以降,侠客一梦不过是虚幻缥缈。也许正是因为它的语言不涩而内容殷实,它意外地成了一本“畅销书”。从武侠小说的“江湖爱恨情仇”中走出,转而用文化的视野去审视在中国诞生了武侠小说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剖析“侠”之精神从古至今为何令人痴迷,不可忽略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背景影响。流行的身后隐藏着大众的诉求:意识到自己的脆弱和渺小,因而生出一种被拯救的欲望。侠客恰恰是这种欲望的结晶吧。






可以编辑 小伍


我在编辑
《爱尔迈特》[英]菲奥娜·莫兹利 著吴刚 译
预计2020年5月上市
《爱尔迈特》是英国青年作家菲奥娜·莫兹利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入围2017年布克奖短名单。作者生于1988年,是英国当代文坛新锐。小说开篇援引泰德·休斯(Ted Hughes)诗集Remains of Elmet(《爱尔迈特遗址》),透露出“互文抒写“的野心——编构出一幅“浸沉于约克郡风景、历史、寓言与传说的虚构挂毯”。小说以双线叙事,一暗一明,由丹尼尔一家搬迁到树林回归原始生活讲起,继而急转直下,最终落入复仇与死亡的结局。阅读此书,会令人不禁联想到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自白”诗行与科马克·麦卡锡的《血色子午线》,《爱尔迈特》甚至承继了某类文学传统:在混杂了诗意与暴力的缝隙中展开对人性的勘测。
我在阅读

《都柏林人》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著

王逢振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因为重读鲁迅小说,边读边翻出别的书,詹姆斯·乔伊斯的《都柏林人》是其中一本。鲁迅小说《祝福》末尾,令人想起乔伊斯的《死者》。一红一白,一喜一丧,都有雪花飘落,裹着偌大尘世中闪闪烁烁的哀戚面容,铺满地下。鲁镇上“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令人想起《死者》的结尾——“飘落到所有的生者和死者身上”的雪花。至于《祝福》中祥林嫂的命运,又令人想起福楼拜《淳朴的心》中的女佣全福,这些不可知的、透着灰色面孔的未来,为人们预备着“无限的幸福”。







可以编辑 兔二


我在编辑
《镜之孤城》[日]辻村深月 著
李大鸣 译2020年1月出版
记得看过一项研究说,人类的大脑要到三十岁之后才算发育完全。也就是说,在此之前,细胞和神经元都出在不断生成和搭建的过程中,对信息的处理的效率也还没有达到成熟的地步。所以现在面对很多青少年的中二故事甚至自己的中二过往,会觉得尴尬的同时也感到无可奈何。直到看了《镜之孤城》,我意识到这依然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现在看来小题大做的痛苦都是真实的,只要我们还能够耐心地阅读和倾听。如果成长中不可避免地对成年人和世界感到不信任和抗拒,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书中那些“更好的大人”。
我在阅读
《企鹅的忧郁》[乌克兰]安德烈·库尔科夫穆卓芸 译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总是对黑白两色的动物抱有不一样的感情,比如熊猫、企鹅、北极熊,似乎它们生活在一个更加黑白分明的世界里。《企鹅的忧郁》是一个读起来轻快,但弥漫着苦涩的黑色幽默的故事。维克托是一个靠给活着的名人写讣告谋生的作家,他从动物园领养了企鹅米沙,又因为工作收养了小女孩索尼娅。当维克托发现自己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政治阴谋的中心,他决定孤注一掷将企鹅米沙送回南极。



      KEY-可以文化全家福   




读书日福利:可以文化的微博(可以文化)和豆瓣(KEY-可以文化)正在进行「4·23世界读书日」活动,奖品非常丰富,欢迎公众号的读者们前往参与。



◆  ◆ 阅 读  ◆  ◆
本文版权所有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联系后台 |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KEY-可以文化 出品 | 编辑:背背佳

◆  ◆ 往 期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