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家要触及人的灵魂,触及时代的病灶|莫言演讲全编上市

新书上市 KEY可以文化 2022-04-16


莫言作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世界级作家,他获诺奖后甚至一举一动都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对莫言的理解和关注终究要回归文学。


7月,莫言最新小说集出版。8月,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了莫言演讲全编,该系列《莫言演讲全编》共含三册:《讲故事的人》《我们都是被偷换的孩子》《贫富与欲望》,全面收入莫言25年来的精彩演讲106篇,这也是莫言演讲作品首次大规模集结编选。


这106篇演讲涵盖了莫言走上文学道路的初衷、他的文学理念、他对自己作品的深入解读,以及他对社会和文化的深邃思考,这套演讲集里正隐藏着莫言为何能走上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的秘密。



《讲故事的人》书名来自莫言在2012年领受诺贝尔文学奖的同名演讲,收入莫言自1999年至2018年的文学演讲33篇,特别是2012年他领受诺贝尔文学奖期间的演讲、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感言,以及2012年在复旦大学创意写作班上的演讲《想象的炮弹飞向何方》等。


《我们都是被偷换的孩子》收入莫言1996年至2014年的文学演讲36篇。有在世界文学大家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有在中外文学和文化交流论坛上的演讲,还有在中外大学讲堂、图书馆或书展上的演讲。


《贫富与欲望》收录了莫言自1999年至2019年的文学与文化演讲37篇,其中多数内容既包含文学、又超越文学,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


▲“莫言演讲全编”(3册)



01



为了过上“一天三顿

吃饺子的幸福生活”而写作


在《讲故事的人》中的多篇演讲里,莫言常常从自己的故乡——山东高密东北乡讲起他是如何走上文学道路的,他在高密农村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这片土地培育了他的文学创作灵感,更是他多数小说的创作素材来源。


在《饥饿和孤独是我创作的财富》里,莫言讲述起年幼辍学的经历给予了他亲近自然和徜徉在幻想里的自由;在《福克纳大叔,你好吗》,莫言讲述了如何从福克纳的创作中得到启示,将高密东北乡变成自己的文学王国;在《我为什么写作》里,莫言坦承自己最初是为了过上“一天三顿吃饺子的幸福生活”而写作:


“我是一个在饥饿和孤独中成长的人,我见多了人间的苦难和不公平,我的心中充满了对人类的同情和对不平等社会的愤怒,所以我只能写出这样的小说。当然,随着我的肚子渐渐吃饱,我的文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渐渐地知道,人即便每天吃三次饺子,也还是有痛苦,而这种精神上的痛苦,其程度并不亚于饥饿。表现这种精神上的痛苦,同样是一个作家的神圣的职责。”


正是这种对文学、对人、对生活的真诚,对故乡的热忱,使得莫言的笔下的人物和故事具有了丰富而生动的内涵和打动人心的力量。


▲莫言演讲全编



02



作家要触及人的灵魂,

触及时代的病灶

 

莫言也曾多次谈起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他朴实而深刻的文学观:“站在人的立场”“把所有人当成人来写”“作为老百姓写作”“触及人的灵魂,触及时代的病灶”;而做到这一切的方法,是“用耳朵阅读”“贴着人来写”“借助想象力,赋予小说独特的气味”等等。莫言在《我的文学经验》《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等多篇演讲里细致而全面地和读者分享了他写作的经验和方法。


莫言的文学观也是建立在自己对自我、对社会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正是在这样对人的普遍而辩证的同情和悲悯、对自己的严厉审视下,他写出了关于计划生育问题的《蛙》,深刻剖析刽子手心理的《檀香刑》,关于农村改革过程中食品安全问题的《四十一炮》,关于腐败问题的《酒国》,经历过半个多世纪苦难的母亲的故事《丰乳肥臀》,还有执着的单干户蓝脸的故事的《生死疲劳》等等。这些人物的原型都来自莫言生活的故乡,但又鲜活而丰富,仿佛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普通人。借由这一个个人物的故事和他们的眼睛,莫言写出了近一个世纪中国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同时也是一个个人的历史。


▲2009年,莫言在法兰克福书展


在这三部演讲集里,莫言对自己的十一部长篇小说、一些中短篇小说的创作缘起,所要表达的思想,以及小说背后的故事也做了细致而深入浅出、趣味盎然的讲述。这些演讲可以和长篇小说形成极佳的对照阅读。藉由这些演讲,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莫言长篇小说的丰富内涵,以及莫言在创作生涯中不断寻找自己的声音,求新求变的过程。


在当今这个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的世界上,文学的影响正在日渐式微,这是一个令人痛心但又无法改变的事实。


文学不能解决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冲突,文学也不能制止恐怖行为,文学也不能让美国从伊拉克撤军,文学也不能让朝鲜和伊朗停止核武器试验。面对着世界上许许多多的问题,文学都是没有力量的。


但文学不应该自动退席,文学家不能退缩到地洞里保全自己,文学家应该积极地关注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并用文学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文学家应该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和立场上,思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并发出自己的声音。


当然,这声音将是非常微弱的,甚至是被人嗤笑的,但如果没有了这些声音,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单调。


——莫言演讲全编·《我们都是被偷换的孩子》



03



远离马尔克斯和福克纳

两座灼热的高炉

 

在这里演讲里,尤其是《我们都是被偷换的孩子》一书收入的篇目中,莫言集中和读者分享了自己通过阅读,从国内外文学大家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寻求共鸣,借鉴方法,并最终沉淀为自己的精神养料的经历。


莫言开始写作的时期正是外国文学被大量翻译引进的八十年代,莫言在多篇演讲中提到自己是如何从如饥似渴阅读外国文学,学习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方法,到“远离马尔克斯和福克纳两座灼热的高炉”,从中国传统小说和民间文学中找到自己的声音过程。


▲威廉·福克纳,美国作家,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而这种远离并不是将东西方文学传统对立起来,“被偷换的孩子”这个概念就来自莫言极为崇敬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同名小说,这个意象取自欧洲民间故事“戈布林的婴儿”,莫言以此来反思我们当代人是否还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也借此提出文学的功用之一是唤醒人们的纯净之心和勇气。


《一个人的圣经》《让我受益匪浅的韩国小说》《试论文学创作中的九大关系》等演讲分享了莫言如何从阿摩司·奥兹、帕慕克、陀思妥耶夫斯基、布尔加科夫等外国文学大家的作品中感受到他们理解和看待世界的不同方式,并深入讨论了文学与政治,与生活,与作家等之间的关系。此外,莫言从翻译角度出发的几篇演讲,则向读者展示了他的作品被译介、走向世界的过程,以及不同民族或国家的文学文化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交流。


▲奥尔罕·帕慕克,土耳其当代著名小说家



04



 “悠着点,慢着点,

十分聪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给子孙”

 

在自己的文学历程和人生经历之外,在更多的演讲作品里,莫言立足当下,放眼世界与未来,对当代社会的种种问题,文明的交流与传承等问题展开了自己的思考,表达了他作为一个作家对时代的担当。


这些演讲中有谈论文学与青年,与影视,与互联网关系的,如《文学与青年》《细节与真实》《文学个性化刍议》等;有站在亚洲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高度,探讨文化交流、继承与创新的,如《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只有交流,才能进步》等;还有如《悠着点,慢着点:“贫富与欲望”漫谈》《东航西渡》《儒学与佛教》《我们的亚洲》等演讲,以及最新收录的莫言2019年在爱奇艺世界·大会网剧论坛上的演讲《老作家与爱奇艺》等,则展示了莫言对于人类命运和文明的思考,以及技术进步对于当下写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


尤其在《“贫富与欲望”漫谈》一篇中,莫言提出了人类贪欲的膨胀带来的环境污染、食物浪费、科技的病态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并提醒人们“悠着点,慢着点”。


我们要让人们记起来:在人类没有发明空调之前,热死的人并不比现在多;在人类没有发明电灯前,近视眼远比现在少;在没有电视前,人们的业余时间照样很丰富。有了网络后,人们的头脑里并没有比从前储存更多的有用信息;没有网络前,傻瓜似乎比现在少。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让人们知道:交通的便捷使人们失去了旅游的快乐,通讯的快捷使人们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过剩使人们失去了吃的滋味,性的易得使人们失去恋爱的能力。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没有必要用那么快的速度发展,没有必要让动物和植物长得那么快,因为动物和植物长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没有营养,就含有激素和其他毒药。


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的科学的病态发展,已经使人类生活丧失了许多情趣且充满了危机。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悠着点,慢着点,十分聪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给子孙。


——莫言演讲全编·《贫富与欲望》



这三部演讲集收入的106篇演讲文字涵盖了莫言二十多年来的几乎全部演讲作品。经过反复编校、修订、整理、分类编选,终于以相对完整的面貌和读者见面。


这二十多年间,莫言上百次出现在中外各大文学奖项颁奖典礼、各大文学论坛、高校、文学及文化等研讨会上,这些演讲语言幽默风趣、言辞恳切,充满智慧的机锋和广阔的文学视野,呈现了莫言的人生经历、创作道路、文学观念,以及他站在世界文化的高度,对人类命运和文明的深邃思考。


阅读这些演讲作品的过程,仿佛在和不同时期、不同侧面的莫言对话,不仅是帮助我们走进莫言的作品,也是在走进他那个博大而智慧的心灵。




点击卡片即可购买


👇


◆  ◆ 阅 读  ◆  ◆
本文版权所有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联系后台 |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KEY-可以文化 出品 | 编辑:背背佳

◆ ◆ 往 期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