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生业成要见佛见极乐国土为证,否则不算数吗?(文声对照)

净宗法师 净宗18 2019-09-10












净土宗往生有两次,第一次就是在平生,所谓“平生业成”;第二次是临终阿弥陀佛来接引。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两次往生,比如说临终才遇到这个法门,当然就只有临终往生;还有平生虽然念佛,但是疑心,往生不定,自然也不能达到平生业成,到临终见佛来迎才达成往生。所以这两次往生,第一次的“平生业成”是指专修念佛,信愿决定,才会有的。有人就有疑问了。


问:有人说“这第一次往生要见到佛,或者见了极乐国土、莲池海会才算;如果没有见到佛,没有见莲池海会,那只是道理上说的,在事上还没有证到,所以不算。”这种观点正确吗?



可能很多人抱这个观点,“你说你往生了,你自己说怎么能算呢?”这种观点不正确。


往生当然有标准。也就是说,怎么才算?如果自己拍拍胸脯说“我往生定了”,当然谁都不会相信,你自己说的不算;但如果是佛说的,算不算呢?佛说的当然就算了。


所以,专修念佛的人说“平生业成,决定往生”,这不是自己说的,这是佛说的。如果认为佛说的都不算,那就不是一个正知正见、正信正行的佛弟子。



对一件事物的判断,标准有三个,一个是现量,一个是比量,一个是圣言量。“现量”就是自己的现证;“比量”是通过比较,道理的推断;“圣言量”是指佛说的话。


这三种判断标准中,圣言量是绝对的权威;现量和比量不是绝对的权威,往往会出错。比如见佛、见光、见极乐国土,这是自己的现量。大家以为这样能往生,也是他们的推理。如果没有佛的教言为证据,那不算标准。


如果以佛的圣言量为标准,即使不见佛、不见国土、不见光明,也决定可以信赖。


像在《观经》当中,韦提希夫人及五百侍女闻佛说法,释迦牟尼佛一一授记“皆得往生”。这就是以佛言佛语为定。


尤其是净土法门,是“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的法门,是果地法门,一切因人,唯以信心得入。说自己证到什么,那是过分了。


经中说“声闻或菩萨,莫能究圣心,譬如从生盲,欲行开导人”,又说“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


所以,如果以自己见到佛、见到光,以自我的现量为标准,而凌驾于佛所说的圣言量之上,这就是不正确的见解,也可以说是我们凡夫的颠倒见。


按一般教理来说,韦提希夫人在第七观证得无生法忍。这个无生法忍是什么呢?就是指证得往生。


因为往生即是“无生”,“忍”这个字,是佛教里特殊的一个词,意思就是深心认可,是一种心证,并不需要见到什么。


就是内心里面对佛所说的、对于弥陀无条件的救度、对于称名必定往生这件事情,深深地信顺,毫无怀疑,而完全认可。这样的状况就叫作“无生法忍”,也就是证得往生法忍。不仅韦提希夫人是这样,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


《无量寿经》就说“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听到称念必定往生的阿弥陀佛名号,而内心欢喜,喜悦,当下就获得必定往生的身份,所以叫“即得往生”。


《观经》里也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具三心者,必生彼国”。这“三心”就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也就是信愿。所以,古大德就说:有信愿者,决定往生。这些都是佛所说的,我们以佛的教言而生起信心。


这就是证得往生,这就是所谓“第一次往生”。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佛讲的话都错了。



好了,我们再来看。虽然有人见到佛,见到极乐国土,是证得往生的;但不代表所有这样的人都证得往生。


如果不能领悟阿弥陀佛本愿救度和称名必生的道理,内心还有怀疑,这样见如未见——即使见到,也是往生不定。


比如《观经》一开头序分的时候,韦提希夫人请求释迦牟尼佛为她“广说无忧恼处”,释迦牟尼佛在头顶上显现光台,其中就有极乐国土的庄严景象。


韦提希夫人看到了,然后说“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


然后到第七观,释迦牟尼佛说“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这个时候无量寿佛、观音、势至显现出来,韦提希夫人“接足作礼”。也就是序分“光台现国”有见极乐国土;正宗分第七观,有见无量寿佛。


善导大师在《玄义分》第七门得益门当中特别说明,韦提希夫人在见极乐国土的时候,还没有往生决定,就是还没得往生决定的利益。所谓“无生法忍”,不是因为见到极乐国土,而是在第七观见到阿弥陀佛。


那么见阿弥陀佛是见到什么呢?所谓“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这是下边第九观说的内容。


如果见到佛身,但是没有悟到佛心,那见如不见;韦提希夫人正是悟得了无量寿佛“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也就是本愿无条件的救度,所以,判定她得到往生决定的无生法忍。


所以,善导大师就说“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


定善有十三观,从第三观开始,观观都是极乐净土的真实景象(除第八观像观);在经文当中,每一观也都说了,此观修成了就灭罪,决定往生。


但是善导大师为什么作这样的解释呢?意思就是说,在定善观观成之后,所谓“起观生信”,《往生论》讲“起观生信”,由这个观而信入了弥陀本愿;既然信入弥陀本愿,就指向“专念弥陀名号得生”。


可以说善导大师这种解释,和我们一般的理解完全相反。





以善导大师的解释,就有三个殊胜、三个“不如”:


第一,念佛胜过观佛,观佛不如念佛。在五种正行中就说了,称名念佛是正定之业,观察正行是助业。所以很显然,称名念佛是胜过观佛的。


第二,耳闻胜于眼见,眼见不如耳闻。因为念佛三昧、称名的法门是“闻其名号,信心欢喜”。在四十八愿当中,有十六条愿都说“闻其名号”,都跟名号相关;还没有一条愿专门把“观佛身相”拿出来说的。由耳闻而称名,所以它也是和念佛成为一体的。


如果贵眼见,那等于是贵了观佛,以观佛为贵。耳闻也有见,耳闻就是心见。心见和眼见,心见更重要。


所以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光见面,心不见,那还不算了解对方。这个“心见”就是所谓信心。


《观经》第九观成就了真身观之后,见到阿弥陀佛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这也说明念佛胜过观佛,耳闻也胜过眼见。


因为《观经》的法门是为未来佛灭后的罪恶众生所说的法门,是定散两种根机都包括的广大法门。如果贵眼见的话,一定只能摄受少数定善根机的众生。


末法时代,绝大多数人都是散乱根机,一生都不能成就观佛三昧的,那岂不是一生都不能成就往生决定吗?所以善导大师在第七门得益门就说“闻佛正说得益分齐”,强调这个“闻”字,闻释迦牟尼佛说定善、散善。


韦提希夫人得益,得到往生利益,是在于仰靠阿弥陀佛的本愿救度。


第三,就是佛言胜过自证,自证不如佛言。就是以佛的圣言量为标准,圣言量超过我们自己见到听到。自己见到听到,没有佛的印证不算数。


当然,如果我们修观佛三昧、念佛三昧,真能在定中见到佛,佛肯定会加持,让大家明悟,知道决定往生的。只是说这只是部分人、少数人的根机,绝大多数人都是“闻名”而建立信心


所以,善导大师就说“见以不见,皆是佛恩力”。你修观佛三昧,见着佛了,说“感恩阿弥陀佛,往生决定”;即使没有见到佛,也感恩阿弥陀佛,往生决定:这才叫“皆是佛恩力”。见到是佛恩;没有见到,佛的恩德力量也都没有少。




可能一般的学佛人都抱有见佛见光这样的观念,所以对这个问题多说两句。当然也没有广泛地展开,广泛展开就太多了,还要引用很多祖师的话语。


像昙鸾大师就说“‘十念’者,明业事成办耳”;又解释说往生“在心、在缘、在决定”。


善导大师说称名念佛与佛有“亲缘、近缘、增上缘”;又说“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又说“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我们见到祖师这样的教言,见到经文当中阿弥陀佛如是的誓愿及其成就,内心不疑,一向信顺,专修念佛,相续不舍,这就是“平生业成”,所以称为“正定之业”,决定往生。所谓“第一次往生”,就是“信心决定,往生决定”。


就好像有人给我们一张支票,这张支票是真的,上面是一百个亿。你并不一定要看到多少珍珠玛瑙、多少房产,才代表你发了财。


你拿到这张支票,你相信它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就发了财,这就是第一次发财;第二次发财,你看到你的庄园、你的财宝、你的企业,这些都是你的,那是眼睛见着。


这六字名号就好像含无量功德宝藏的一张支票,是阿弥陀佛给我们了。如果我们不能相信,这就是凡夫颠倒。


在此之外,另外要寻求见佛、见光、见花,那完全是错误的。这也是以自证超过佛言,以观佛超过念佛,以眼见胜过耳闻。说到底,还是以圣道法门自力修行、自己心里的证悟为标准。


希望大家能够依据佛言祖语正确安心。


南无阿弥陀佛。谢谢。



往期精彩 /

信心深浅之念佛,功德是否一样?

坟地不好,能用佛法解决吗?

女儿不同意爸爸出家,罪过大吗?

五辈祖宗行善积德才能出一个念佛人是吗?

净宗法师:同享腊八粥  共结弥陀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