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弘扬净土法门,提倡还是不提倡“恶人正机”(文声对照)

净宗法师 净宗18 2019-09-08







弘扬净土法门,提倡还是不提倡“恶人正机”?



首先说明答案,“恶人正机”这四个字容易引起误会,所以一般不说“恶人正机”;可说“罪人正机”,或者说“苦人正机”,或者说“凡夫正机”,也就是一般讲的“净土法门,凡夫为本”。


下面分六点跟大家说明。

 

一、佛言为准


我们弘扬佛法,提倡什么,不提倡什么,不是以自己的个人见解为标准,而是以佛在经中怎么说的为标准。佛如果这么说,当然就提倡;佛没有这么说,当然不提倡。特别净土法门,乃是佛地境界,一切以净土三经还有相关祖师的解释为标准。

 

二、概念要清晰


语言表达,概念要清晰。比如这里讲的“恶人正机”,佛是提倡还是不提倡?那要看这个名词表达的含义。因为这是一个简单标语式的说法,如果没有详尽的解释,没有统一的认识,张三说的跟李四理解的不搭调,这样一定会有很多矛盾,说不下去。


“恶人正机”四个字分为两组概念。


1.正机——主要、优先救度对象


“正机”是指阿弥陀佛主要、优先救度的对象。就像请客,有一个正客,还有陪客,正客就是最主要的。陪客都到了,正客没到,这个宴不能开;正客到了,陪客少一两个,问题不大。所以,阿弥陀佛救度的主要、根本的对象,这叫作“正机”。


2.恶人——五个层面


关键难以消化的是“恶人”这两个字。所谓“恶人”,它是一个带有某种特定价值标准的判断词,而这种判断往往因人而异;由于因人而异,所以容易出现歧义,你理解是这样,他理解是那样。所以,这个说法比较含糊。


“恶”,可以分为五个阶层来说明。



① 人情上的恶。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情绪,什么叫人情上的恶呢?就是以情绪判断为主,“你冒犯了我,你反对我,你跟我过不去,那你就是恶”。往往在家庭当中,婆媳关系处得不好的,互相都认为对方特别恶。你说我恶,我说你恶,拿到外边,人家就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外人并不想趟这个浑水,也不认定哪个就是怎么恶。所以,人情上的恶一般是拿不出来说的,但是个人非常执著。


② 法律上的恶。


法律冷冰冰的,但是它也是一些人的共同意志的体现。你违法了,就不是好人,就算是恶。这个似乎有标准,比人情上的恶来讲,好像有一个法律条规,但其实这个标准不是统一的标准。


像当年戊戌六君子要追求变法,大清王朝不是把他们给砍头了嘛,认为他们这就是恶;但是以整个民族大义来看,他们做的是对的,是好事。“那不管,你违法了,你作乱、叛乱了,就砍头”。


③ 道德意义上的恶。


这个道德,并没有到法庭上去审判,也许在法律上讲也不算是恶;但是舆论,大众的认识,认为某一个人、某件事、某种行为不道德,那大家都不会接受,都会拒绝,都认为这是恶。


④ 宗教上的恶。


这里讲的宗教特指有神教。违背了神,那就是恶。神的旨意,神的戒条不能违背。世间违背法律,违背道德,在它那里都无关紧要,你只要不违背神,那都可以原谅,都可以赦免;但违背了神,这就不可赦免。


⑤ 佛法上的恶。


佛法定义的恶,跟前面都不一样,它是以不随顺法性为标准。所谓法性,就是万法本来的自性,它的称谓很多,也可以叫“空性”,也可以叫“自性”,也可以叫“佛性”,也可以叫“真如”,也可以叫“真理”。人的起心动念,身口意三业,不能随顺法性、随顺真理之道,这就是不善,这就是罪,这也就是恶。


当然,佛法有所谓“五乘佛法”,如果仅仅是人天乘的范围,就以人天的概念来讲,这个就比较浅显,讲五戒十善。这里讲的,是以佛法本有的特质来判断的,这个就高了。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贪瞋痴烦恼,这个贪瞋痴烦恼无明就是恶的根源,也是恶的表现。


3.前四皆各自为准,唯佛法定义普适。前四制裁,唯佛慈救


前面举出这五种层次的恶,是从粗浅到精微,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限到广大。其中唯以佛法所定义的“不顺法性为恶”,最有普遍的适用性。


所谓“法”,又称为“万法”,任何事物的存在,就叫作“法”。“法性”就是指事物本身存在的本性。如果违背了事物存在的本性,这就是恶。这不是说违背他人,是违背了自我存在的本性,也就是违背了真理的本身,不是说“你违背我”。


所以它非常中正。前面几种都是以自我、个人的价值为标准,有你有我,然后“你违背我,这就是恶”。佛法作判断是无我的,你违背了你自己,这就是恶。


中国的儒家有种说法挺好,叫作“不诚无物”。“诚”是诚实,“物”就是一切万法,如果不诚实,这个法就不能存在。按照究竟的意义来理解,所谓不诚实,也就是违背自身本性的存在。


佛法是无我的,也是一元的。前面几种都是二元对立的,所以,那些善恶观一定有冲撞力,认为恶的就要排除。比如按人情上的恶,你冒犯了我,我认为你是恶的,我就要报复你。


法律上的恶,你违法了,就要以法律来制裁你,惩罚你。道德上的恶,虽然没有一个法庭,但它是社会长期延续的一种共识,即使法律上不算罪,但是道德上认为你不道德,也有惩罚的手段,就是舆论的挞伐,让你“压力山大”,绝对不会通融。


宗教上的恶,你违背了神,当然要惩罚。比如说有神教,它宣称神造了人,可是人违背了神的旨意,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就把你逐出伊甸园,并且让你生生世世辛苦劳作,女人要受什么样的苦,男人要受什么样的苦,而且子子孙孙都背负了原罪。


什么原因呢?人类违背了神,这就是罪,这就是恶,将来还下地狱。即使后来发慈悲说要救人,派他的儿子耶稣来救人类,但也还存在最后的审判。所以看出来,宗教的救度仍然以惩罚为前提,把人从伊甸园赶出来,然后说原罪,子子孙孙背了罪。


就前四种来说,宗教上关于善恶的定义还算最广大,但仍然是对立性的,报复性的,制裁性的,所以也一定是缺陷性的,压迫性的,不圆满的。


佛法所定义的恶,刚才说的,不顺法性。以人类来讲,有贪瞋痴烦恼,有无明,这就是恶。对于这样的众生,佛是无条件地慈悲救度,没有任何惩罚的概念,反而怜悯我们愚痴、无明、烦恼,造罪造业。所以,对于恶的定义以及对它的态度,就显示出佛法的广大、微妙、超胜。


如果以佛法为标准,我们所有的人不都是恶人吗?“恶人正机”也就是所有人都是正机。除了已经破除无明,断了烦恼,没有贪瞋痴的大菩萨、圣者,除了他们不是正机,所有像我们这样的凡夫都是罪业之身,都是弥陀主要、优先救度的对象。


这些都需要有详细的概念分析,大家才能形成统一认识。如果没有一个详细的分辨,简单说“恶人正机”,会引起大众的错愕。因为一般人并不能这样了解佛法所指的法性,随顺法性。


4.理解不同会有认识落差:难道佛鼓励人为恶


一般所讲的恶,法律上、人情上的,大家都很清楚,多数人谈论的都是道德上的。所以,如果简简单单拿出“恶人正机”这四个字,他理解的恶人就是道德上的恶人;如果理解为法律上的恶人,那就更恶了。他就说“怎么回事,难道佛鼓励大家造恶吗?鼓励你成个恶人,反而优先表扬你”,这就不是那个意思了。


一般人想到的恶,都是杀盗淫妄,“哦,那恶人正机,我干坏事,杀盗淫妄越多,反而更受表扬,更加受鼓励”,这不就大乱了吗?


所以,两个人说话,你这么说,他那么理解,这样就说不到一起。所谓“言不契机”,认识上产生落差,那就没有必要。

 

三、罪人正机,凡夫正机


所以,不说“恶人正机”,刚才讲了,就说“罪人正机”,或者“苦人正机”,或者“凡夫正机”,相对来说,这不至于引起很大的误解。


因为“罪”和“恶”也不一样。“罪”是相对于功来讲,它更多的是你个人的事,你有罪还是有功,是对个人的作用、价值的一种判断。“恶”是相对于善来说的,“恶”这个概念是关乎他人的,它是在你和我这种关系当中来判断是善是恶。你顺着我,这就是善;你不顺我,这就是恶。


所以,如果讲“恶人正机”,“哦,那是反对我那一面”,他就感到“侵犯了我的利益,反对我的,不好”,从人的我执的观念上,根本的深处,反对我的就是恶。“你说恶人正机,那我不就是排除在外了吗?我的敌人反而成正机了”。


所以,从感情上,从语言上,从潜意识里,他不能接受。但“罪人正机”,“你说他是正机也行啊,反正跟我没什么关系”,最起码好像侵犯性、冒犯性少一点。


“苦”是相对乐来说的,它是果上的一个说法,结果已经显现了。罪是因,苦是果,或者恶是因,苦是果。这个人为什么会受苦?是因为造罪造恶,才受苦受难。但是又不一样,你讲到苦人,他不是还有能力去造恶,它已经成为这样了。恶可能是进行时,苦是完成时,是罪、恶,业的完成。他现在受苦报了,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对他抱有同情之心,所以说“苦人正机”也是比较好接受的。


“凡夫”主要相对于圣人而说的,这个接受面最大,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凡夫,他不会骄慢地认为自己成为全圣全明的圣人了。“好,如果你提到凡夫正机,那我也有分”,他会有亲切感。现在讲“参与感”,“这我也有分嘛”。


讲“罪人正机”,或许他比较冷漠;讲“苦人正机”,他有一丝恻隐;讲“恶人正机”,他很愤愤不平;讲“凡夫正机”,“哎,那我也有分”。


特别我们中国这个社会,它是一个耻感的社会,不是一个罪感的社会,就是它羞耻心很重。如果自己说自己是罪人、恶人,这个面子多难看,怎么能接受呢?而西方文化,因为它有宗教的熏陶,有原罪的概念,它是罪感的,“我们都是罪人”。


中华文化这方面比较淡,宗教意识向来也比较淡薄,提到佛法这么高度的认识,就更加曲高和寡。所以多数都在道德上,在耻感文化当中,那你如果说“恶人正机”,这是大家不能接受的。你要花很多口舌去解释,没必要。


所以,“罪人正机、苦人正机”还可以接受,“凡夫正机”有最大的接受度。


上面是第三点,说明不用那种会引起误解的表达。

 

四、比较显优


所谓“正机”,我们来比较一下,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重,一切众生当中,有凡有圣。以佛法的标准,圣人已经断除贪瞋痴烦恼,所谓“出离三界外,不在轮回中”,他无有忧苦,本身没有忧恼了,没有苦了,当然用不着阿弥陀佛特别为他发愿来救度他;可是凡夫都是苦恼的,都是有苦的。比较起来,一个人无忧,一个人有很大的苦,当然是救苦人。所以,苦人正机,也就是凡夫正机,跟圣人相比,凡夫优先救度。


第二重,在凡夫当中,有罪人,有福人。有福的人有资粮,人生有本钱,暂时还可以享受福乐;罪人有罪,他必然堕落,没有本钱,马上苦报现前。所以比较起来,罪人更要优先救度,因为福人自己有本钱,罪人只有欠债,只有受罪了。


另外一组词就是“善”和“恶”。有善还可以倚恃 ,“善”就是福善;如果造恶的话,只有堕落。所以,善人和恶人比较起来,恶人、罪人要优先救度。


第三重,罪人当中,又分平生的,还有临终的。如果平生造罪的人,因为他还有寿命,还可能会改过向善,还有机会修行;如果一生造罪造业,一直到临终,现在马上就要断气了,他哪有机会来改过向善、修行呢?连这样的机会都没有了。平生还有希望,临终已绝对没有希望了,这样的人更是优先要救的对象,这就是所谓“造恶造罪临终之机”。像《观经》下品下生,都是到临命终时,十恶、破戒、造罪、五逆,一切万法没有办法度脱他,没有办法给他利益。


所以比较起来,造恶造罪临终之机,这是阿弥陀佛最急切救度的对象。这显示佛的慈悲。当然,佛性是平等的,这是用我们人类的情感、语言来理解,这么表达,其实每个人都是这样的。


像医院里还有急诊室,专门急救,总是病情重的、病情急的为先。但这不是鼓励生病,是已经成这样了。所以,阿弥陀佛救度临终恶机,不是鼓励我们造恶,平常不修行,直到临死的时候,临时抱佛脚,不是这样。他更希望我们平时就多念佛,平时就行善积德、修福而念佛,平时就在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和保护当中。

 

五、佛经祖释


我们看净土三部经和祖师的解释,到底这样说有没有经典的依据呢?经文我就不详细解释了,简单列一下。


  1. 《大经》


首先是《大经》四十八愿文。阿弥陀佛救度众生,发四十八愿,第一愿是国无三恶道愿,最优先的第一愿就显示他救度的人是有可能堕落三恶道的,他才说无三恶道愿,这不也是罪恶之人优先救度吗?


第十八愿是十方众生都往生,但特别加一条“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说明这个人是会造罪造恶的,不是圣人,圣人哪会造五逆谤法呢?


而且《无量寿经》特别在后面有大段来说明“你们在这个世界要注意啊,要行善啊,避免五恶、五痛、五烧啊,这很苦恼”。这也是对所要救度众生根机的预判,说明是会造作五恶这样的众生;圣人绝对不会有五恶、五痛、五烧。


另外说了法灭万年特留这一部《无量寿经》救度众生。按照佛经来说,法灭万年那个时候,人的根性都特别恶劣。


《大经》显示罪人、恶人、苦人是佛特别慈心偏救的对象。


2.《观经》


《观经》说“为未来世一切凡夫,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佛非常慈悲,你看他用的词,“一切凡夫”,不是圣人;“未来世”,善根更低;“为烦恼贼之所害”,“烦恼”称为“贼”,他不是说这个人是贼。人为什么造恶?是因为被烦恼贼所害,你被烦恼贼害了,那你就是凡夫,所以你才去造罪造业。


在下辈三品里,佛就说“如此愚人”,没有说“如此恶人”,佛是满怀慈悯同情的心,怜悯众生愚痴、无明而造罪,所以叫“如此愚人”。


“烦恼贼所害”也好,“愚人”也好,都不是圣者之流,都是造业造罪之辈,都是受苦受难之人。所以《观经》也是说罪人为正机。


3.《小经》


《小经》说“为五浊恶世众生,说此难信之法”,五浊恶世众生当然难脱罪恶之名。


4.祖释


祖师当中,善导大师在《观经疏·玄义分》特别引用十句关键的证文来证明九品都是凡夫,跟大小圣人没关系。


又特别说明“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须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济为?”佛法里讲的“常没众生”,就是埋头造业那种人,就是我们讲的“博地凡夫”,彻头彻尾的凡夫。对于这种造罪造业的众生,佛心特别怜悯,所以“大悲于苦者”,因为他有苦,他的苦特别重。


又说“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


又说“三恶火坑,临临欲入。若不举足以救迷,业系之牢,何由得免?”


通过三经祖释,我们特别清楚地看到净土法门“大悲于苦者”,罪业之机优先救度。这个不要误解了。

 

六、自觉是罪人


最后第六点,我们要自觉是罪人。就像善导大师机深信,要“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佛”就是“觉”的意思,“佛”这个字是印度话,翻译过来就是“觉”。觉凡、觉圣,觉善、觉恶,觉自、觉他,没有一法不觉,彻觉、觉悟一切法,修一切善行,达到功德圆满,觉行圆满称为“佛”。


我们现在都是凡夫,大家都听说要开悟,开悟是悟什么啊?是悟你的佛性。悟得佛性、悟得法性不生不灭,这是不容易的。先没有觉悟到圣,没有觉悟到佛,先觉悟我是一个凡夫,这也是佛法给我们的启发。所以,先觉先信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这也是一种觉悟。


只有对自己的罪恶有觉察,有觉知,你才能够止恶、转恶,乃至灭恶。比如你在房间里睡着,贼进来了,你根本都不觉察,东西不是被偷得干净吗?你有警觉,马上就觉察了,小偷就退出去了。


一个人如果都不觉得自己身上有罪有恶,等于是你住家里,根本就没有门禁。你没有觉得恶,不是你没有恶,是你没有觉得这种恶。就好像得了癌症,得了糖尿病,你没有觉得病——不是没有病,你连对病的觉察力都失去了。


好像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池,都没有安保系统,那是非常危险的。连存在自己身上的恶都没有发觉,你怎么可能转化它,怎么可能制止它,怎么可能消灭它呢?往往都把它藏住了。


所以,佛法说要发露忏悔。


自觉罪恶,也不光是净土门,通途法门都要这样。发露忏悔,要发现它,暴露出来,这个才有真正忏悔,才能灭罪。你都不觉得自己是恶——你这个恶不是没有,你就留在那里了,你护惜它,然后会增长这个恶。这就是所谓“覆藏”,无惭无愧,骄慢。


历代的祖师大德,像善导大师“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还有昙鸾大师、莲池大师、印光大师、弘一法师都是自觉罪恶;不像我们,反而很骄慢。彻底体认我们罪恶生死凡夫的本性,觉悟了这一点,就会倚仗、渴求阿弥陀佛的救度。


好,南无阿弥陀佛。谢谢。





往期精彩 /

新春十福

佛法讲因缘果报,是不是佛弟子不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宝歌》三宝歌符合善导和尚净土思想吗?可否公开演唱?

《超荐仪轨》可以加召请人吗?

憨猪送福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