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略说《大经》“五德瑞现”(文声对照)

净宗法师 净宗18 2019-08-31











《无量寿经》“五德瑞现”是阿难尊者口中所说,当时阿难还不知道佛的本怀,那他怎么会问得出呢?五德瑞现每句话的前后两节能不能互换呢?




所谓“五德瑞现”,是指《无量寿经》序分当中的五句话,这五句话显示释迦牟尼佛显现一种殊胜的瑞相。阿难尊者看到了这种瑞相就赞叹有五种德,这叫“五德瑞现”。我们可以看《圣教集》56页,就是这五句:


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

今日世雄,住诸佛所住;

今日世眼,住导师之行;

今日世英,住最胜之道;

今日天尊,行如来之德。


这五句是阿难说的,所以前面说:


唯然大圣,我心念言。


“唯然大圣”,是指释迦牟尼佛。“我心念”的“我”是阿难。阿难当时没有听说过出世本怀。“出世本怀文”在57页: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我们今天读到这里,是拿“出世本怀文”来比对这“五德”,说这五德显示了佛的出世本怀,并不是说阿难当初就知道这是出世本怀。


但是阿难是佛的侍者,他跟佛的关系最亲、最近,所以他见到佛这种殊胜的瑞相,心中有感叹也是很自然的。所以经中就说:


今日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净,光颜巍巍,如明镜净,影畅表里。威容显耀,超绝无量,未曾瞻睹殊妙如今。


阿难跟着佛这么长时间,还没有看见佛像今天这样。这一大段经文说的,也就是现在说的“神采奕奕”。这种清净的瑞相,让阿难心中有所感触,就说了这五句话。这是佛将要开示阿弥陀佛救度之法作为本怀,他感到特别高兴,从内心到外相,内外通达,因为要大畅本怀了,所以显示出这个样子。



“五德瑞现”的解释可能要看古德的注疏,我也没有详细地去拜读。大略说起来,第一句是总,后面四句是别。


“住奇特之法”,什么叫“奇特之法”呢?奇异、奇妙、特别,就是世尊内心安住在弥陀救度之法当中,这种法叫作“奇特之法”。


比较起来,其他的法就不够奇特,因为其他的法都要靠自力修行,对众生的根机有选择;这个法是普救一切常没众生,但以称念佛的名号往生报土,大家通通都成佛,这才称为“奇特之法”。


“奇特之法”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住诸佛所住”,这是以这个法自利。“诸佛所住”,是诸佛本身的境界,也就是说,安住在这个“奇特之法”的位置上,才算是诸佛的本位境界,诸佛可以住佛所住。


诸佛如果讲菩萨法,那就住在菩萨法当中;如果讲声闻法,那就住在声闻法当中,但这都不是佛本位的境界。可是,现在讲弥陀的救度,这是诸佛的本位,这称为“诸佛所住”。


第二,“住导师之行”,是以这个法利他。以这个法来引导一切众生共同往生极乐,共同成为和诸佛一样圆满的佛,那叫“住导师之行”。


第三,以这个弥陀救度之法自利,而以此之法广度一切众生,如此自利利他达到圆满,这叫“最胜之道”。


第四,这样以自利利他圆满,满足大悲,这叫“行如来之德”。


当然,今天我们在这里不能把这几句展开,说得太多,供大家略微参考。


所以,这五德在顺序上也是不能颠倒的。


另外,前面四个叫“住”,后面一句叫“行”。“住”是代表静止性地来赞叹说明,“安住”。“行”是一种运动式的。在动静当中都显示它是最高、最殊胜的。


每一句前面都有“今日”,说明今天要讲《无量寿经》的时候,它才是所谓“奇特之法、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如来之德”。如果不是在今日讲弥陀救度之法,那么其他的虽然讲是奇特之法,但是还不够奇特;虽然说是诸佛所住,但不像本经这里所说的。


所以,这里的赞叹是对比诸经当中,佛的瑞相也好,佛的显示也好,佛的法义也好,赞叹这部《无量寿经》的弥陀救度之法是最殊胜的。


好,南无阿弥陀佛。谢谢。




往期精彩 /

善导大师有六部十卷吗?

我学佛随缘度日,为什么被认为消极,不被理解?

为什么在寺院久了,学法的动力反而不足?

如何面对临终的孤独?

如何看待整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