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46年北京老照片


【航拍北京故宫三大殿】这是一组反映1946年的北京城的彩色照片,拍摄照片的是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德米特里·凯塞尔。当时正值抗战刚刚胜利,北京城老百姓又恢复了安宁的生活,秩序井然,一片和谐安宁。而此时的北京城韵味十足,可以说这组照片就是北京城最初的样子的真实再现,从中我们能看到北京城最古老的建筑。



【天安门以及石狮子】梁思成曾说:“北京市的发展是要在历史形成的基础上发展,一定要保存历史形成的美丽城市的风格。”平津战役前夕,梁思成曾将他亲自绘制的《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交给解放军,并在地图上专门标注北京城内重要古建筑的位置,而北平和平解放使得古建筑都得以保存。梁思成多次强调,“世界现存最完整最伟大之中古都市。全部为一整个设计,对称均齐,气魄之大举世无匹。”



【站在天安门上朝南看】这张照片非常珍贵,因此它向我们展示了天安门广场在明清时期的样子。明清时期天安门广场为“T”型布局,这是一座“宫廷广场”,是重大庆典和向全国发布政令的重要场所。天安门广场北面是天安门,南面为大清门(中华门),两侧为长安街左右门。另外,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建有通脊联檐的廊坊各110间,民国时期被拆除,从此老百姓也可以自由出入这里。



【颐和园】颐和园景区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全园占地3.08平方公里,目前水面约占四分之三。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破坏严重。光绪十二年(1886),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进行重建,并取用今名,作为自己游玩的场所。



【煤山(今景山公园)】煤山是北京城最高点,元代时这里是一个小山丘,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宫后苑。永乐年间,朱棣命人将开挖护城河的泥土堆积于此,小山丘则成为一座海拔较高的山,名为“万岁山”。另外,明朝皇宫使用的煤炭存放这里,故又名“煤山”。值得一提的是,崇祯皇帝当年就是在煤山老歪脖子上自缢而死的。



【正阳门大街(前门大街)】正阳门,又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是明清北京内城的正南门。而正阳门大街曾是北京城最为著名的商业街,它位于京城中轴线,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天桥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明清至民国时期,正阳门大街人流不息,热闹非凡。



【故宫午门】午门又名午阙、五凤楼,是明清紫禁城正门,其南面是端门。午门居中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它始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再修,最终形成如今的布局。



【长安街左门(1952年拆除)】长安街左门规格为为三阙券门,汉白玉石门槛,单层歇山黄琉璃瓦顶,红墙,基础为汉白玉石须弥座。因为明清中进士者姓名的黄榜悬挂在这座门里,故又称为“龙门”。与之相对应的,西边还有座长安街右门。



【站在正阳门朝北看】照片近处是中华门(清称大清门、明称大明门),这座门是明清时期的国门,平常日子不得开启。清朝时期,能通过此门中间门洞的人屈指可数。除了皇帝、太后以及太上皇外,只有皇后大婚时的凤撵可以从中间门洞进入,而且是唯一一次。1954年天安门广场扩建时大清门被拆除,门头的石匾额目前保存在首都博物馆。这一区域如今变化最大。



【宝月楼(今新华门)】宝月楼是一座古典风格琉璃瓦顶雕梁画栋的二层明楼,始建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站在楼上可以北眺三海、南观街市、东看紫禁、西望远山,当年乾隆还为宝月楼题写匾额“仰观俯察”。相传,宝月楼是是乾隆为他的容妃和卓氏(香妃)所建。

往期阅读:

这些老照片,多么“美好和谐”

清末至1949年的民生老照片

南京大屠杀,立此存照

老照片: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分财产!

毛泽东追悼会照片集(可追悼,缅怀,围观,或者立此存照。)

《新华日报》摄影记者留下的珍贵影像

图解知青运动历程

民国大佬杜月笙的老照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