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永年:邓小平的政治遗产究竟是什么?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已经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1904-1997),从一个不是很长的时间节点来回望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有很多方面都会给我们当代人带来启示意义。

本文拟从邓小平同志在政治政策方面的一些经典的改革和创新,来回答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的政治遗产究竟包括哪些方面。

中国问题专家,对于我国的内部转型和外部关系都有深入研究的香港中文大学郑永年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一位领导人的历史遗产,其实就是他所创立的制度,制度建设是最有持久性的遗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制度建设的好坏才是衡量一位领导人政治遗产的最重要标准。而邓小平的遗产之所以具有持久影响力,就是因为他为我国留下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曲折坎坷的中国制度选择之路

回顾近代以来从鸦片战争至今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包括邓小平在内的几代中国人前赴后继,为我国会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而艰难探索着。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道路的探索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闭关锁国和被西方列强欺辱的状态下进行的,第二阶段是主动的探索,时间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开始思考各种追赶现代文明,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振兴道路。郭嵩焘等少数有识之士很快意识到了政治制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宋教仁的“责任内阁制”

可以看出在这一阶段,由于受到太多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制约和掣肘,这条探索政治道路的探索之路都是被动的,也是艰辛的。但是,由于皇权专制主义传统过于悠久,以及地缘政治、国际形势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1949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完成了我国彻底的统一独立。新中国成立以后,彻底摆脱了外部因素的阻挠,开始了独立探索和确立适合我国政治制度建设的方向和基本架构。今天中国运作的政治体制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逐渐确立和发展起来的。


化解苏联威胁 提供稳定环境

这里有必要先提及一个问题,那就是化解苏联的威胁

1976年,毛泽东逝世。当时的国际环境对我国很不利,尤其是北面大国苏联的咄咄逼人和南面小国越南的狼子野心。国内环境也是被搞得乌烟瘴气。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1977年,邓小平开始恢复和主持国家日常工作。


苏联在我国北面陈兵百万,在我国西面入侵阿富汗,在南面鼓动和支持越南挑衅中国。从地理形势上看,一副要把我国吞掉的架势。

邓小平与美国建交,然后秋风扫落叶般的出击越南,在一个月内就占领了越南北部二十多座城市。当然,我国只是自卫,在把越南打老实了以后主动撤军了。

苏联恼羞成怒要打中国,美国直接警告苏联,不可招惹中国,同时派军队介入阿富汗战争苏联的国力根本消耗不起,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从中蒙边境,阿富汗和越南撤掉了军队。

苏联的威胁被化解,这对于我国是相当重要的事情,这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


恢复高考制度 培养人才基础

动荡十年结束,国家百废待兴。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一切都很落后,但最落后的则是教育和科技。

邓小平恢复工作之后,他选择的突破口正是教育和科技领域。主持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就是科学和教育工作会议,而且连续开了五天。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高考,让动荡十年时期中断的这种相对最公开公正公平的人才选拔的考试制度重获新生。


恢复高考,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事情。他不仅让当年的五百七十多万学子有了让自己有可能彻底改变命运的机会,更是为中国今天的辉煌成就奠定了人才基础。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口号也随即响彻神州大地。1984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群众游行时,北京大学学生自发打出的横幅——“小平您好”。这无疑是对邓小平这一决策的由衷敬意和对邓小平本人的爱戴之情。

邓小平十分重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通过高考选拔和高校教育,走向社会各个岗位,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了社会生产力。

中国经济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不但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年均GDP增速连续三十多年的神奇一幕,而且也使得中国作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迅速崛起,中华民族开始了伟大的复兴征程。


创办经济特区 “杀出一条血路”

动荡十年结束以后,邓小平两次成功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一是将之前的那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大政方针转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来;二是“南巡”讲话,设立经济特区,将中国这列快车驶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在因为纠正左倾错误而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之后,邓小平重新凝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广泛共识,改革开放的伟大号角开始吹响。


相信很多人都会对邓小平提出那句著名的话记忆犹新:“改革不能像小脚女人,胆子要大一些,要大胆地做,大胆地闯,对了就继续做,错了就纠正,不要怕。”

邓小平还喜欢用“杀出一条血路”这句话,希望手下的领导干部们和渴求改变闯出一番天地的人们去主动进行改革。在他的鼓励下,无数的人争当改革者,使得中国保持了长时间的高经济增速。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在舆论中也得到普遍拥护,直至随后的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改变了整个世界。


身体力行 废除权力终身制

从历史来看,中国在辛亥革命终结了“权力世袭制”和“家天下”。权力的继承者不再以最高领导人的嫡亲为必要条件,建立起“权力不得世袭”的政治共识,但却没有废除“权力终身制”。

1980年,邓小平在一次访谈中对意大利记者法拉奇表示,过去实际上存在领导职务终身制,制度缺陷在60年代还看不出来,“那是我们还年轻”。

以此为铺垫,1982年,172名“老干部”卸任,保留级别和待遇加入由邓小平担任主任的中顾委(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邓小平还宣布,中顾委只会存在十到十五年,通过这种方式集中卸掉老干部的权力。

也是这一年,新修订的宪法对国家主席和副主席的任职时间也作了具体规定。


“动荡十年”结束之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风气开始广泛传播,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等中共老一辈政治家吸取了动荡十年时期的沉痛教训,以身作则,逐步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

其目的有二:一个是为了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另外一个也是防止干部队伍的老龄化。

在1982年通过的宪法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每届任期五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十年。

后来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也明文规定: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还是由国家领导机关任命的,他们的职务都不是终身的,都可以根据规定或者实际情况变动或解除。特别是因为年龄和健康状况不适宜于继续担任工作的干部,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退休或者离休。

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这一问题上,邓小平不仅仅是在思想认识上加以重视,更重要的是将其亲身加以实践。他身体力行,努力推动政治体制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可以这么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最重要的制度性改革,大多都是在邓小平的带领下开始向前推进的。


比如,建立和完善国家的法律体系,恢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开始进行适度的党政分开,带头废止领导职务终身制,转变党的执政方式,禁止个人专制和个人崇拜,终止狂风暴雨式的政治运动,努力推行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等等。

有学者指出,“正因为邓小平经历过那个动荡的时代,对于之前的错误制度有着切肤之痛,因此他会把制度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之上”。

此外,邓小平推动的重要政治改革还包括:彻底否定“动荡十年”、倡导解放思想,把和平与发展当作时代主题、推行一国两制、将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等等。

郑永年教授指出:几十年过去了,直到今天为止,人们可以讨论如何进一步改革或改进邓小平时代创立起来的这些制度,但没有人可以轻易否定和取消这些制度。

这些政治改革举措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国的政治发展历程,是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的重大贡献,未来也必将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宝贵遗产,值得后继者们牢牢铭记。


结语

“实事求是”

“摸着石头过河”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

“谁反对改革就让谁睡觉去好了”

“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

二十四年过去了,邓小平的那些经典话语似乎还在耳畔回响。夸张地说,他改变了中国和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人们普遍都对他领导的改革开放给予高度评价。

二十四年过去了,我们依然怀念您。

往期阅读:

邓小平的伟大在于:对内不翻腾,对外有谋略

邓小平留给今天中国的丰厚遗产

邓小平的最后五年

一个县委书记眼中的德国

外交官回忆:我印象中的萨达姆

金正恩内危外困的六个原因

平庸无为却大权独揽18年:解密勃列日涅夫

赫鲁晓夫:要揭露和批判斯大林,为无数冤魂伸张正义!

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时代巨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