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言舞语丨观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有感 文 / 李匆
文丨李 匆(重庆大学音乐舞蹈学研究生)
图丨黄凯迪(舞影佳创工作室 舞蹈摄影师)
精彩回顾
连续三天的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给我们带来了全国选进的48个艺术作品。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舞台作品体现出在距离上届“荷花奖”结束后的两年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家们对传统民间舞蹈发展的前行与探索。在形式,突破了常规的传统民间艺术表达手法,将现代人、现代思维与传统的民间舞蹈相融合。在内容上,除汉、藏、蒙、维、朝之外的其它民族舞蹈作品增多。笔者甚至第一次认识到“水族”这一民族的舞蹈语言与文化。在主题上,除了围绕“人”本身展开的话题之外,舞蹈围绕着与自然、与事物、与劳动生活之间的联系,表现着人作为主体与自然、生活间的密切关系,在个人情感与民族信仰中传承者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在比赛结束后的两天梳理与回味后,通过对第十一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参评作品与现象的思考,延伸至我对民族民间舞的个人情感与理解。
《铜鼓祭》
舞台作品的类型划分
1.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作品
《瓦尔俄足》
在48个舞台作品中,表现人物形象、人物精神的作品类型相对较多,包含了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对“爷爷”形象的突破、对工匠精神的打造等。其中,在女性题材上创作的作品都相对较为出彩,《出征》、《梦·“宣”》、《瓦尔俄足》、《下河底》等,尤其是《瓦尔俄足》,舞蹈语言准确清晰,将动作主要集中在女性胸部、腰部、臀部上,充分展现了羌族女性对于身体的自豪感。而对于塑造工匠精神的作品《银塑》,通过叙事性的舞蹈,从“工匠”外部特征到内心情绪间的矛盾与变化,彰显出具有工匠精神的传统民间艺人的艺术形象。这一类关注于人物形象、人物精神的民间舞作品还有许多,无论是“叙事”还是“宣情”,都表现出编导将人作为舞蹈主题的设想和关注。
《出征》
《瓦尔俄足》
《梦·“宣”》
《下河底》
2.表现山神崇拜、图腾祭祀的艺术作品
山神崇拜、祭祀祈福是舞蹈最早出现作为人与自然与天神对话的方式,在将舞蹈的原始发生、民族的祭祀活动加以艺术创造搬上舞台,显示出对于古老的、传统的民族信仰的追溯。《陶印》、《铜鼓祭》、《山之子》、《雩祈》等都是围绕这一类型而展开的艺术作品。王舸导演在对《铜鼓祭》现场点评中说过,在《铜鼓祭》中他看到了“土地”,看到了真实的生活场景的再现。而笔者认为,这种通过祭祀来祈求五谷丰登的原始舞蹈意识,当它被作为艺术作品呈现在舞蹈剧场时,代表着人早已从对自然的惧怕和敬畏中得以与其和谐统一。
《陶印》
《山之子》
《铜鼓祭》
《雩祈》
3.表现社会自然物体的艺术作品
如果说,上一类型的作品在表现人与自然关系,突出了人在自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那这一类的表现自然中的某一物体的舞台作品,则是抛开了人的主观情感,单纯的用身体描述着自然景物的生生不息,《曼珠沙华》、《墨汐》、《云图》都是这一类型的作品。其中,《云图》在对蒙古族舞蹈语言的处理,加上舞蹈服饰的辅助烘托,描绘了我国草原文化中白云飘浮的动态情形。在民风雅舞中,创造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境界。
4.表现生活劳动与民族信仰的艺术作品
艺术来源于生活,舞蹈依然是如此。民族民间舞作为民间俗文化的一种,更是依托于民间生活与民族文化而存在发展着。在我国劳动人民聪明的智慧下,在中华儿女强烈的民族情感与热爱中,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和传承也在延续着。
(1)表现民间生活与劳作的舞台作品包括《阿嘎人》、《牛铃》、《斗》、《刘二寻花》等,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将民间生活与民间劳动艺术化之后搬上舞台的作品,依旧保留着民间生活气息和人物的性格个性。
《阿嘎人》
《斗》
《牛铃》
《刘二寻花》
其中,《刘二寻花》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之一,既在矛盾与冲突中突出了人物的性格与情感,又运用了现代的编创手法,突破了传统的民间戏的表演方式,用舞蹈向我们展现着赣南传统的采茶戏。在这些作品中,一是让我看到了将枯燥的劳作方式变成为自娱自乐歌舞的中国人民智慧,二是感受到民族民间舞蹈代表着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情感寄托。
《刘二寻花》
(2)有关民族信仰与民族情怀类的作品,也在各异的形式与内容中,表现着各民族的民族精神与风格特征。《遥远的路》、《长长的辫子》、《赤脚》、《生在火塘边》、《淮河边的玩灯人》等。
《遥远的路》
《生在火塘边》
《长长的辫子》
《淮河边的玩灯人》
它们或是将“辫子”比拟成乐器弹奏着对于民族的热爱与美好生活的寄托,又或是用颜色象征着“火”,表现着彝族这一民族对火的渴望与民族的生生不息。其中,《赤脚》在彝族男子的气概与刚韧中,我们看到了封建剥削下所带来的民族的伤痛与悲哀,他们赤脚“宣情”,宣扬着民族的尊严与自信。
《赤脚》
在48个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类型的作品种类,不同的种类中又包含了不同民族的舞蹈。它们有的突破形式,以求创新;有的回归传统,甚至将乐器搬上舞台,现场奏乐,在“乐舞”的形式中表现着民族民间舞的风格与精神。笔者认为编导在追求形式上的改变和创新可圈可点,但在突破之余,更应注重对民间舞风格、语言、属性的把握与精确,更不能忽视民族民间舞原本的文化属性,让每一个动作、每一种语言、每一种转换都经得起推敲,清晰明朗的向观众展现出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与文化。
《阿嘎人》
话都会说,事却难做。如今我们在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中看到了48个优秀的民间舞蹈作品,但这48个作品背后,还有更多没能进入比赛现场的其它艺术作品。从编导到演员,每一位舞蹈人对民族民间舞蹈事业的探索与研究值得我们喝彩,就像潘志涛老师在点评中说到:“我作为一名艺术工作的教育者,我看到的更多是民族民间舞一步步发展向今天的进步…我打的分高点去掉就去掉了,但是中国民族民间舞人、中国民族民间舞前进了。”(根据潘老师现场点评梳理,并非逐字逐句对应)
本期编辑:玺子
猜你喜欢:
吾言舞语 | [舞评] Josh Killacky编舞《Not Above Love 》|三次元舞蹈
舞影佳创工作室
艺术 | 舞蹈 | 摄影 | 影像 | 资讯
服务每一个爱舞蹈的你,分享舞蹈传递正能量!
业务咨询:18280124401(微信同号)
新浪微博:@舞影佳创
电子邮箱:hkd187@vip.qq.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