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都繁盛~来自明朝的“手绘南京”

南摩君 南京摩天汉 2022-11-28

“这南京乃是太祖皇帝建都的所在,里城门十三,外城门十八,穿城四十里,沿城一转足有一百二十多里。城里几十条大街,几百条小巷,都是人烟凑集,金粉楼台。城里一道河,东水关到西水关,足有十里,便是秦淮河。水满的时侯,画船箫鼓,昼夜不绝。城里城外,琳宫梵宇,碧瓦朱甍,在六朝时,是四百八十寺;到如今,何止四千八百寺!大街小巷,合共起来,大小酒楼有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余处。不论你走到一个僻巷里面,总有一个地方悬着灯笼买茶,插着时鲜花朵,烹着上好的雨水。茶社里坐满了吃茶的人。到晚来,两边酒楼上明角灯,每条街足有数千盏,照耀如同白日。”
——吴敬梓.《儒林外史》


大明南直隶,南京为核心



前言|来自韩国的藏品



 2014年,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的“明:皇朝盛世五十年”展览中,展出了一件由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选送的《送朝天客归国诗章图》。该图绢本设色103.6x163.0cm,图中描绘了明代南京城外扬子江畔,一群官员为另外一位即将要远航的官员送行的场景。诗堂左右两边书写有“送朝天客归国诗章”八个篆字,署题“云冠翁梅厓书”。诗堂的中间则题写有律诗一首:“海域航珍贡帝畿 ,壮游万里咨轻肥 。中朝礼乐歆才望, 故国江山辉德辉 。鹦鹉洲边孤树杳 ,凤凰台下五云飞。俄然爲报潮平候 ,满载恩光向日归。”后题有“致监察御使日湖金唯深”。[1]《送朝天客歸國詩章圖—  一幅明代彩绘南京城图》大岳太和山人


 

此图描绘的主题是送别,主角所在的位置是南京外郭城的江东门(明清南京出城的重要节点)。


 

除了送别的场景之外,此图也完整的展示了明代中晚期南京城的外郭、都城、皇城、宫城四级城墙体系,并将重要的建筑、山川、河流、湖泊系数囊入其中,是非常珍贵的明朝版“南京手绘地图”。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这张明朝版的手绘南京一览大明的留都风貌~



01|南京城墙


 

明朝的南京城墙一共有四重,由外及内分别是外郭城、都城、皇城和宫城,其中我们熟知的明城墙是南京的都城城墙。如今,外郭城早已不存只剩局部遗址,皇城和宫城也在历史长河中消失殆尽,只剩下西安门、东华门、午门等建筑遗存述说着往日的辉煌。



明代绘制的明朝都城图


 1980s的南京卫星图与城墙格局示意



02|明故宫



南京明故宫分为皇城和宫城,是明朝首都应天府(南京)的皇宫,其整体建筑形制在永乐迁都后为北京故宫所继承。南京明故宫不仅是北京故宫的蓝本,也是明官式建筑的母本一次大规模的建筑工艺北传为建康的南朝影响隋唐)。


 

南京博物院的南京明故宫模型


如今的南京明故宫地面建筑早已不存,只剩下护城河水系和少数几个皇城和宫城的城门遗址。虽不如北京故宫完整壮丽,但是笔者认为,成为公园的遗址们却也多了几分历史的沧桑和深刻。


夕阳中站在午门的城台遗址上望着如今已成大道的明朝御道,金陵怀古便是此景之情吧


 

03|大报恩寺 



“‘我现在是从中国来的——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

 ——安徒生.《天国花园》

 

永乐十年,明成祖以纪念明太祖和马皇后为名,命工部建大报恩寺及九层琉璃宝塔。寺庙按照宫阙规制,征集天下夫役工匠十万余人,费用计钱粮银二百五十万两、金钱百万,历时十九年始完工。


“依大内图武,造九级五色琉璃塔,曰第一塔,寺曰大报恩寺”

 

165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使团的画师约翰·纽霍夫(JohanNieuhof)绘制了多幅琉璃塔以及南京城的铜版画,在欧洲掀起了“南京瓷塔热”,被西方人将其列为和万里长城齐名的东方奇迹。


西方绘画中的琉璃塔与现代建的玻璃保护罩



04|十庙



 南京明朝十庙位于钦天山(北极阁)南侧,包括历代帝王庙、关公庙、真武庙、功臣庙、蒋王庙、都城隍庙、卞壶庙(纪念东晋忠臣卞壶)、忠烈庙、刘越王庙(纪念南唐大将刘仁)、曹武惠王庙(纪念北宋开国功臣曹彬)共十座庙宇,是明太祖朱元璋营建都城南京的“配套设施”。


经过600的时光洗礼,如今十庙已荡然无存,只能从地图中窥见一二



05|国子监-鸡鸣寺 



南京国子监是明初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初名大明国子监,明成祖迁都北京后改称南京国子监,常代称以“南监”、“南雍”,与“北监”北京国子监并立。南京国子监西邻十庙,北靠城墙,西北则为鸡鸣寺,环境幽静且远离城南喧嚣,倒是一处求学的好地方。

 

当年郑成功也曾在南京国子监求学,这段留都的生活经历也深刻的影响了这位反清大英雄

 

日本的郑成功纪念馆。虽然郑成功是中日混血,但是民族认同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汉人

 

如今东南大学自称建校于原明朝国子监旧址,其实这说的并不很准确,国子监的核心教学功能区是今天的南京市政府,市政府今天的武庙就是明朝时期国子监的文庙(孔夫子庙),而东大所处的成贤街一代充其量只是国子监的生活区和宿舍区罢了~


卫星图与国子监核心区示意


明代版画中的南京国子监,格局和位置非常清晰

 

鸡鸣寺位于国子监西北的鸡笼山,明代的鸡鸣寺为皇家敕建,内有五层佛塔一座,整体建筑规模宏大。不过可惜的是明代的鸡鸣寺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如今的鸡鸣寺是80年代以明朝鸡鸣寺为蓝本复建的。



 乾隆南巡盛景中的鸡鸣寺,此时仍是明代风貌



06|钟楼-鼓楼



南京人都知道南京有个鼓楼,也知道南京有个大钟亭,但是很多南京人并不知道南京原来还有个钟楼,而且钟楼的位置并不在现在的大钟亭

(是不是有点绕)


 

实际上南京的钟楼和鼓楼是明初配对出现的,正所谓“晨钟暮鼓”,都是南京城最重要的功能性建筑之一,其位置在今天鼓楼的西边,具体遗址无考,但是大概率在今天的南大校园内。明代的钟楼毁于清初,之后也并未重建,直到清末才将掉落的大钟移到鼓楼东侧建了一个今天所看到的“大钟亭”。




今天的大钟亭



07|秦淮河



“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时侯,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细吹细唱的船来,凄清委婉,动人心魄。两边河房里住家的女郎,穿了轻纱衣服,头上簪了茉莉花,一齐卷起湘帘,凭栏静听。所以灯船鼓声一响,两边帘卷窗开,河房里焚的龙涎、沉、速,香雾一齐喷出来,与河里的月色烟光合成一片,望如阆苑仙人,瑶宫仙女。还有那十六楼的官妓,新妆炫服,招接四方游客。真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吴敬梓.《儒林外史》

 

昔日的民俗风情让人神往,今日的秦淮形有六分,神则全无了

 

民国秦淮河


民国秦淮河



08|南京天坛(大祀坛)


 

“它不论从规模来说,还是从建筑的宏伟来说,都是真正的皇家气派。它位于京城的一段,在一片丛林或者说一片松树林中,环以围墙。庙宇的墙壁是青砖砌城的,其余的都是木结构。……这座庙宇大约是在两百年以前建造的,由于皇帝不再住在南京,现在已经不再供皇帝祭典只用。……在庙堂外面,他们建造了一系列涂成红色的大理石祭坛,分别祭祀太阳、月亮、星宿和中国的山岭,还有一个池代表海洋。

——利玛窦

 

南京的天坛其实是“大祀坛”,旧址位于今天光华门(明为正阳门)外的天堂村附近。洪武十年朱元璋将天坛和地坛合并,改天坛为大祀坛,但是民间则一直称呼为天坛。

 

图上的大祀坛标为天坛,其实这是大祀坛概念模糊化的结果,所以民间一直称这里为“天坛”,南京方言更是讹变为“天堂”

 

南京大祀坛


北京天坛。朱棣迁都北京后在北京也建立了和南京制度一样的大祀坛,直到嘉靖才再次将天坛和地坛分开,并改建北京天坛。



9|孝陵 



明孝陵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明孝陵作为中国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此外,由于明孝陵特殊的政治意义,不仅明代备受尊崇,入清后也成为明朝遗民追思故国的“圣地”(顾炎武作为明朝遗民的代表人物,一生曾七次拜谒明孝陵),鉴于此,清政府也自然的将拜谒明孝陵作为统战江南汉人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康熙曾六次拜谒明孝陵,一定程度的缓和了清初的满汉对立)。


顾炎武清装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是来自他的思想


辛亥之后,孙中山作为临时大总统来到南京,其亲谒明孝陵,向大明开国皇帝“报告”光复中华之讯。


明孝陵已然成为汉民族的精神地标

 


10|浦子口城


 

明代浦子口城建于洪武四年,位于今天江北浦口区的东门镇。明初的浦子口城,方圆有两公里,依山傍水而筑,共有五门:东门“沧波”,南门“清江”,西门“万峰”,北门“旸谷”,另有南便门“望京”。

 


现在的浦子口城基本无存,只剩下了部分遗址苟延残喘

 

 

结语


“余生曾作太平民,及见神宗全盛治。城内连云百万家,临流争僦笙歌次。

——顾梦游《秦淮感旧》

 

作为珍贵史料的朝天客图展示了明朝中后期的南京全貌,其描绘之细致、格局之清晰的确颇为难得。此次笔者挑拣了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描述,难免会有不够全面之处,此图更多的精彩还望各位仔细发掘~

 

大明的南京已经远去,今天的南京就在眼前,怀古不是为了枉自嗟叹,而是为了展望未来,望诸君共勉之!


相关阅读:

金陵百年之变~旧影中的今昔对比

城市更新研究——南京老城崛起之路~


拍摄者:@你一横我一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