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煮酒话词牌】第2课

2017-08-24 总编:月亮居士 竹韵清幽精品诗社

【煮酒话词牌】第2课


     策划主持:月亮居士

     导       师:蝴蝶庄生

     主       讲:无论魏晋

     音频合成:舞       蝶


词友们,晚上好!


      村夫陈世曦(无论魏晋)这里有礼了!感谢大家准时来听我乱弹!来者为词,客套话不必多说。


      上周咱们泛泛聊了一下《临江仙》,本来没打算谈词牌的基础问题,然而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呢,有些词友还是希望能谈谈词牌的写作 ,鉴于此,便自《西江月》聊起吧。


      《西江月》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江月令》。我们常用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西江月·中吕宫》作范词,双调,五十字,句式为六六七六句。根据董学增老师(即蝴蝶庄生先生)考究,另有四种格式:


      其一,为双调五十字,上下片起句和结句皆作叶仄韵,其他相同。说到这个“叶仄韵”,那么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叶韵”,也叫“谐韵”、“协韵”,仄,自然容易理解,相对于平声。其实,是因为有些字倘若照读本音,会与别的韵脚不和,如此便需要更改一下读音,以便协调声韵,目的是读起来上口,词意通达。


      其二,亦是双调五十字,两平韵,两仄韵,下片平韵转作另一个韵部,其他相同。


      其三,为双调五十一字,用韵两平两仄,上下片起句和结句都用仄韵,下片起句句首加添一个字,其他相同。


      其四,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阕各有三平韵,上阕结句加添三个字,用平韵,并作四、五字破之,下阕同上,其他相同。


      《西江月》在写作中若依柳(永)格、苏(轼)格、毛(滂)格、辛(弃疾)格者,需要注意一下上下片起句六字对仗句,总之,宋人《西江月》之起句大多是对仗的。


比如辛弃疾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尽管上片对仗并不完美,然而下片对仗句却极工整。这首词的赏析我就不再唠叨了,网上各家评说不一,谅我也说不出几丝新意来,仅谈谈我们关于欣赏前人作品时,一定要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原因,以便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涵,并更好的读懂词意,与作者共悲欢,甚至自己衍生他感,而不是断章取义。


      小令常表达斯时即景的一点心绪、刹那感受,寄望于一叶知秋。单节可以用一二句以景带入,景关心绪,结句道出所表,双调通常上片写景,写景的意象选取尽量贴近下片的主题,或铺垫,或烘托,或渲染,都只为主题服务,而不是分明离愁意,却落墨秋高气爽貌,当选取色调和音色暗淡的景状,如元人马致远那首著名的《天净沙·秋思》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清一色沉郁凄迷的意象,没有一个背井离乡的愁苦字,却句句皆是。


      关于《西江月》之上手:上片的对仗句依旧以景对之,下阕对仗源自上阕意味,如石后蜿蜒而出的清泉,自然转至抒怀或表情。


      我个人的习惯是,生活中随行带个笔记本,当有一点灵感时,不妨将瞬间的灵光予以记录,然后围绕此句草就出来,有空时再行推敲。行文可顺、可倒,或直接写出中心句,并围绕泼墨。表意最好不要作者一个人太过“淋漓尽致”,留一点遐想的空间给读者,即国画中所谓的“留白”。假使作者画面满盈,难免狼藉并拥堵心情,等同于陈述人事,了无词味。  


      好了,回到词友们的作品上来。依旧是满满的感谢词友们的信任!本周同样选了词友们送来《西江月》来稿中的四首。


第一首,《薛涛》:


      才艺盖过儒士,玉容羞煞婵娟。屈身乐藉叹流年,幸有知音怜眷。


      蜀山几度春望,芳心折作桃笺。奈何好梦似云烟,遁去红尘堪念。


       “儒士”,原指尊奉孔子学说的人,汉代以后泛指读书人。儒士,主要以学术见长,并不以才艺取宠。薛涛诚然才艺过人,然而两者基本没有可比性。“幸有知音怜眷”,此句也是无法推敲的,薛涛固然曾经炽烈的绽放过,也曾等到过幸福,然而幸福却艳如昙花,仅仅三个月后便与相爱的人劳燕分飞,红笺相思,终是道袍一身,寂寂穿梭于浣花溪畔。


      下片对仗句虽然并未对仗,然而可以不计,当然,我们初学填词的词友还是应该坚持对仗,权当练笔吧,尤其词谱特别要求的,一定要严格遵守,既然我们学作格律诗词,就不要怕麻烦。下阕仍然继承上阕很平实的记录,一首词如果只忠实于记录,我觉得是失败的,弗如散文或赋。其间没有跳动的脉搏,恰似死水一潭。


第二首,《无题》:


      廿载江湖飘荡,今朝网络勤修。无关功利乐悠悠,只慕南山五柳。


      洒汗情留漠北,寻工梦碎沙洲。几多爱恨湿双眸。却寄东风与酒。


       “网络勤修”我的理解是在网上学习,对否?我觉得可以明确指向,不必让读者费思量,且产生语言不畅的感觉。“洒汗情留漠北”,句硬。


      整个下片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然而现实却是冷漠的。漠北寻工梦碎,与贪慕五柳,貌似矛盾,实际却是欲求而不得的理想。语言质朴,稍拙。


第三首,《江南秋日》:


      枕水人家邀客,临桥酒肆迎宾。席中酒令颂诗文,时有清风入韵。


      买断一山秋色,坐怀十里烟村。夕阳伴我牧闲云,巡梦江南八郡。


       “枕水人家邀客”难道是水上农家乐?“酒肆”与“酒令”中的“酒”字相隔过近。“买断一山秋色,坐怀十里烟村”,貌似很美的秋色图,可惜了 “买断”这个“大雅还俗”之词。若作“放目一山秋色,坐怀十里烟村”呢?“巡梦”一词很玄幻,可推敲。


      全词读完,个觉:首先是文不对题,除了一个名词“秋色”做秋日幌子,君可见秋日景象么?就连江南的味觉也很清淡,只在句首轻舔一下,迅即跳开。其次是内容也很空洞,前面依旧是日记一般记叙,句末处一点淡淡的闲适和惬意,全词几乎空空如也。


第四首,《倒春寒》:


      瑟瑟寒风夹雪,潇潇冷雨含烟。疏梅渐瘦挂珠涟,惜卸残装一片。


      刺骨欺花室外,飞烟困柳桥前。围炉煮酒说丰年,明日春光无限。


      “瑟瑟寒风夹雪,潇潇冷雨含烟”,只能看做雨夹雪的天气了。“疏梅渐瘦挂珠涟”之“珠涟”,根据语境,此处应作梅枝上悬挂的水珠吧。“珠涟”,生造且用词不当,想是凑韵。全词句多生硬并艰涩。


      以上所说,只是我个人主观臆断,错误之处,请四位词友谅解!也请大家指正!


       关于上周我们说到的立意,听起来仿佛很深奥,但通俗的讲,其实就是我们所写的作品要有所内容,格调高雅,或悲或喜,或嘲或骂,都有其“词品”,皆有所指,而非空洞的说教或口号。你说“祖国,我爱你”,如果没有具体的情感倾注词中,读者何以相信你情感的真实性呢?高洁之作品,会给人以积极向上,“以词为鉴”的参照和效仿的正能量,催人奋进。


      即便婉约词风,也有其温馨美好的一面,有的歌颂爱情,有的传颂亲情和友情。说到婉丽处,我想说说个人观点,作诗填词,婉约风格,清丽温婉为好,最忌糜烂艳丽,轻佻暧昧,游戏挑逗,出口即朝思暮想,死去活来,字未两行泪满襟,即落日长河老师常说的“伪婉调”。


      尤其男人,我每每读到男人诸如只为帐里脂粉泪的词作便满身鸡皮。男儿有泪不轻弹,弹便最是伤心处。男人一生中确有几次真诚的眼泪,如山河破碎、亲人离去等,但不是卿卿我我,涂脂抹粉的一纸荒唐泪。当年,李后主在回首故国时哭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凭的是其切身经历的丧国之痛并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的屈辱生活所产生的心灵的疼痛。当然,不是说男人不可以婉约,就连所谓豪放派代表的苏、辛二位,也有相当数量的脉脉温情。确实喜欢着墨风花雪月,花街柳巷的词友写便写了,可以私下相授,互做调笑与打趣。


      这里只为强调,切莫无病呻吟,故意堆砌情感,以人类的泪腺做噱头,虚情假意,临了不过自欺欺人。


      而雅致,无论清心典雅或豪迈壮志,总之是以高洁情操和唯美修辞为佳。并不是说要大家都去攀比辞藻,一袭华美的服装里,与其败絮其中,不如素装呈现,本色出演,或许空气中弥漫着一点淡淡的泥草气息,却可以接接地气,洗肺清心。


      上周提到的作品架构问题,一般多在长调和长诗中最能体现,是在写某一事件中交代人物和时间的顺序、主题的因果关系等,我想,还是等到后面我们讨论长调时再做讨论吧。届时,结合写作,我们讨论时相信会事半功倍。纵使中长调,许多成熟的作者也不会刻意在心里和纸上草拟作品的提纲和主线。


      好,本周的交流到此结束,下周同一时间来约。谢谢大家!


 


精彩链接,欢迎赏读:

竹韵清幽【煮酒话词牌】第1课

【竹韵中华-格律诗词】第34期

 

若喜欢,请点赞,感恩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